第511章 過年
重生抗戰之土匪二當家 作者:在路上之北國風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編製的正式下發,獨立軍所屬的四個師和七旅二司二團的直屬部隊,全部開足了馬力,開始了聲勢浩大的征兵、練兵行動。
淩寒有言在先,編製我給你搞出來了,能達到什麽效果,全看各軍事主官的個人本事了。
而且,淩寒也提前說了,能不能達到滿編,甚至超編,是他考核所有主官的一項重要內容。
當然,淩寒也不會把手下逼得太緊,畢竟以獨立軍原本不到10萬人的規模,擴大到35萬人左右,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這需要時間的積累。
與此同時,經過淩寒和鄧政委的商議,政治部所有人員群策群力,終於拿出了比較完整的地方治理方案,包括試運行的工商法和稅法。
而各地的民選政府,也相繼建立了起來。
在這次政府的組建當中,淩寒再次開動了自己的金手指,無恥的摽竊了統帥的三三製原則,在縣鄉以上政權實施。
所謂三三製,即在民主政權組成人員的分配上,黨員、非黨員的左派進步分子、中間分子各占1/3。黨員代表無產階級和貧農,左派進步分子代表農民和小資產階級,中間分子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
而基層的農村政權,則是采用了近似於全民投票的大選方式,組織村民先推選出幾名候選人,然後每個候選人進行演說拉票,最後再投票。
有人或許會問,以當時華夏農民大多數不識字的現實,投票是怎麽進行的?
這個很簡單,讓候選人全部站在一張桌子後麵,麵前擺著一個小盒子,所有參與投票的村民,排隊走過這張桌子,並在桌子的頭上,領取一粒代表選票的豆子或者花生,投到自己認可的候選人麵前的盒子裏,就算是完成了投票過程。
等投票結束之後,再當著大家的麵,數一下那些豆子,誰的數量多,誰就是村長。
村子裏的其他職位,也是采用這種方式選出。
而且,鄧政委的人一直在宣傳,選出的領導幹部,是為廣大老百姓服務的,是帶領大家趕跑侵略者、走上富強生活的,而不是讓他們騎到人民頭上去作威作福。
在忙碌當中,38年的最後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時間來到了39年的一月份,距離過年,也就一個半月的時間了。
在這期間,發生了幾件大事。
12月18日,身為國大黨副總裁、重慶政府行政院院長的汪精衛,隻身離渝,出走越南河內。
年底日本近衛內閣兩次發表“近衛聲明”,公開對重慶政府進行政治誘降。
對此,老蔣怒斥,“骨子裏實在是暗藏著機械利刃”,“這是敵人整個的吞滅華夏,獨霸東亞,進而企圖征服世界的一切妄想陰謀的總自白;也是敵人整個亡我國家、滅我民族的一切計劃內容的總暴露”。
pl正版7首發m
但是,就在老蔣發聲之後,已經出走的汪精衛,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12月29日,汪精衛正式發表豔電,響應近衛第三次聲明,在賣國的道路上一步步滑向深淵,導致最後的身敗名裂。
電文中,汪精衛提出了自己對抗戰的理解:“抗戰年餘,創巨痛深,倘猶能以合於正義之和平而結束戰事,則國家之生存獨立可保,即抗戰之目的已達。”
對於日本人吞並華夏的野心,汪精衛在電文中對此辯護:“第一為善鄰友好”,“第二為共同防共”,“第三為經濟提攜”。汪精衛最後說,“奠定兩國永久和平之基礎,此為吾人對於東亞幸福應有之努力”。
對於這件在國內外引發無數波瀾的大事,獨立軍卻沒有任何表示,而是按部就班的進行著自己的建設事宜。
對此,淩寒也曾經說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汪某人看不到抗戰的未來,選擇投降,那是他個人的事情,誰也勉強不來。
但是,就算是汪某人將來取代老蔣,當了最高領導人,他也無法指示全華夏人,跟他一樣賣國。
也就是說,他汪某人賣國,咱們該抗戰還要抗戰,各玩各的,誰也不幹擾誰就是了。
對於淩寒的這個說法,鄧政委還是表示認同的,雖然他也想以獨立軍的名義,發出明碼電報,怒斥汪某人的賣國行為。
可是轉念一想,即使那麽做了,也於事無補,隻是表明一個態度而以。
所以,獨立軍上下,對這件事閉口不言,隻是緊鑼密鼓的準備著來年的大戰。
進入39年,歐洲那邊已經有了亂起來的跡象,先是西班牙內亂,弗朗哥上台,開始了他的獨裁統治。
接著,希特勒和墨索裏尼往來不斷,邪惡軸心已經有了建立起來的苗頭。
而英法等國,還是抱著自己的綏靖政策,在那裝聾作啞,放縱德國的行為,隻是一門心思的鼓搗自己那耗資巨大的馬奇諾防線。
時間到了2月18日。
一大早,淩寒就出了屋門,跑去找朱老大他們去了。
對於獨立軍來說,今天可是個大日子,這是獨立軍成立以來,第一個春節,而今天,正是除夕。
匯合了朱老大等人之後,軍部的幾大領導,在朱老大的帶領下,乘坐卡車,開始慰問軍部四周駐紮的直屬部隊。
原本有人提議把軍部搬到濰縣去,既方便對於部隊的指揮,條件也不至於像山區這麽艱苦。
但是,淩寒認為,現在的山東,四麵環敵,出於安全考慮,還是暫時不要搬遷軍部駐地為好,倒是那些直屬部隊,可以按照之前的規劃,盡快開赴自己的駐地,為下一階段的戰鬥做好準備。
忙忙碌碌跑了一整天,朱老大、鄧政委、淩寒等人,才回到了軍部。
看著眼前豐盛的年夜飯,三個人麵麵相覷,就三個人,要不要準備這麽多啊?
“政委,你把你那口子叫來,老二,你去醫院接心怡過來,咱們一起吃個團圓飯。”
作為一軍之長,朱老大很自然的開始發號施令了,他也覺得,三個人過年,太冷清,也浪費了這麽一大桌飯菜。
淩寒有言在先,編製我給你搞出來了,能達到什麽效果,全看各軍事主官的個人本事了。
而且,淩寒也提前說了,能不能達到滿編,甚至超編,是他考核所有主官的一項重要內容。
當然,淩寒也不會把手下逼得太緊,畢竟以獨立軍原本不到10萬人的規模,擴大到35萬人左右,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這需要時間的積累。
與此同時,經過淩寒和鄧政委的商議,政治部所有人員群策群力,終於拿出了比較完整的地方治理方案,包括試運行的工商法和稅法。
而各地的民選政府,也相繼建立了起來。
在這次政府的組建當中,淩寒再次開動了自己的金手指,無恥的摽竊了統帥的三三製原則,在縣鄉以上政權實施。
所謂三三製,即在民主政權組成人員的分配上,黨員、非黨員的左派進步分子、中間分子各占1/3。黨員代表無產階級和貧農,左派進步分子代表農民和小資產階級,中間分子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
而基層的農村政權,則是采用了近似於全民投票的大選方式,組織村民先推選出幾名候選人,然後每個候選人進行演說拉票,最後再投票。
有人或許會問,以當時華夏農民大多數不識字的現實,投票是怎麽進行的?
這個很簡單,讓候選人全部站在一張桌子後麵,麵前擺著一個小盒子,所有參與投票的村民,排隊走過這張桌子,並在桌子的頭上,領取一粒代表選票的豆子或者花生,投到自己認可的候選人麵前的盒子裏,就算是完成了投票過程。
等投票結束之後,再當著大家的麵,數一下那些豆子,誰的數量多,誰就是村長。
村子裏的其他職位,也是采用這種方式選出。
而且,鄧政委的人一直在宣傳,選出的領導幹部,是為廣大老百姓服務的,是帶領大家趕跑侵略者、走上富強生活的,而不是讓他們騎到人民頭上去作威作福。
在忙碌當中,38年的最後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時間來到了39年的一月份,距離過年,也就一個半月的時間了。
在這期間,發生了幾件大事。
12月18日,身為國大黨副總裁、重慶政府行政院院長的汪精衛,隻身離渝,出走越南河內。
年底日本近衛內閣兩次發表“近衛聲明”,公開對重慶政府進行政治誘降。
對此,老蔣怒斥,“骨子裏實在是暗藏著機械利刃”,“這是敵人整個的吞滅華夏,獨霸東亞,進而企圖征服世界的一切妄想陰謀的總自白;也是敵人整個亡我國家、滅我民族的一切計劃內容的總暴露”。
pl正版7首發m
但是,就在老蔣發聲之後,已經出走的汪精衛,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12月29日,汪精衛正式發表豔電,響應近衛第三次聲明,在賣國的道路上一步步滑向深淵,導致最後的身敗名裂。
電文中,汪精衛提出了自己對抗戰的理解:“抗戰年餘,創巨痛深,倘猶能以合於正義之和平而結束戰事,則國家之生存獨立可保,即抗戰之目的已達。”
對於日本人吞並華夏的野心,汪精衛在電文中對此辯護:“第一為善鄰友好”,“第二為共同防共”,“第三為經濟提攜”。汪精衛最後說,“奠定兩國永久和平之基礎,此為吾人對於東亞幸福應有之努力”。
對於這件在國內外引發無數波瀾的大事,獨立軍卻沒有任何表示,而是按部就班的進行著自己的建設事宜。
對此,淩寒也曾經說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汪某人看不到抗戰的未來,選擇投降,那是他個人的事情,誰也勉強不來。
但是,就算是汪某人將來取代老蔣,當了最高領導人,他也無法指示全華夏人,跟他一樣賣國。
也就是說,他汪某人賣國,咱們該抗戰還要抗戰,各玩各的,誰也不幹擾誰就是了。
對於淩寒的這個說法,鄧政委還是表示認同的,雖然他也想以獨立軍的名義,發出明碼電報,怒斥汪某人的賣國行為。
可是轉念一想,即使那麽做了,也於事無補,隻是表明一個態度而以。
所以,獨立軍上下,對這件事閉口不言,隻是緊鑼密鼓的準備著來年的大戰。
進入39年,歐洲那邊已經有了亂起來的跡象,先是西班牙內亂,弗朗哥上台,開始了他的獨裁統治。
接著,希特勒和墨索裏尼往來不斷,邪惡軸心已經有了建立起來的苗頭。
而英法等國,還是抱著自己的綏靖政策,在那裝聾作啞,放縱德國的行為,隻是一門心思的鼓搗自己那耗資巨大的馬奇諾防線。
時間到了2月18日。
一大早,淩寒就出了屋門,跑去找朱老大他們去了。
對於獨立軍來說,今天可是個大日子,這是獨立軍成立以來,第一個春節,而今天,正是除夕。
匯合了朱老大等人之後,軍部的幾大領導,在朱老大的帶領下,乘坐卡車,開始慰問軍部四周駐紮的直屬部隊。
原本有人提議把軍部搬到濰縣去,既方便對於部隊的指揮,條件也不至於像山區這麽艱苦。
但是,淩寒認為,現在的山東,四麵環敵,出於安全考慮,還是暫時不要搬遷軍部駐地為好,倒是那些直屬部隊,可以按照之前的規劃,盡快開赴自己的駐地,為下一階段的戰鬥做好準備。
忙忙碌碌跑了一整天,朱老大、鄧政委、淩寒等人,才回到了軍部。
看著眼前豐盛的年夜飯,三個人麵麵相覷,就三個人,要不要準備這麽多啊?
“政委,你把你那口子叫來,老二,你去醫院接心怡過來,咱們一起吃個團圓飯。”
作為一軍之長,朱老大很自然的開始發號施令了,他也覺得,三個人過年,太冷清,也浪費了這麽一大桌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