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連雲港(上)
重生抗戰之土匪二當家 作者:在路上之北國風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喻心宇帶人拿下徐州城的同時,連雲港也被王二民帶領的兩個特戰中隊給打了下來。
連雲港地區因為有漁鹽舟楫之利,自古以來就很有名。
夏商時期,這裏屬於東夷,被稱為人方東夷、人方國、隅夷。
周武王伐紂成功後,由於大肆分封功臣,原來被稱為東夷的東部地區開始逐步開發,到了秦代的時候,這裏已經成了東海郡了,從北齊、北周開始,連雲港地區就被稱為海州。
p更新ey最。v快上◇u
古海州建在沭河入海口的龍苴,臨沫河,濱東海,是一座非常美麗的濱海濱河城市。
盛唐的時候海州有十八萬人口,占當時全國四千萬人口的近二十分之一,到北宋時期,古海州就象一顆熠熠閃光的明珠,鑲嵌在海州灣邊。
大詩人蘇東坡到海州後忍不住安出“欲棄妻弩守市寰”、“欲濟東海縣,恨無石橋梁”的感慨。
可惜到南宋時期,由於南宋與金生戰爭,偏安一方的南宋統治者和前線帶兵元帥張浚錯誤估計了形勢,在韓世忠部將王勝取得海州大捷的前提下,竟然昏頭昏腦地放棄了重鎮海州這個戰略要地,拆毀了海州城,將所有海州人移民到了鎮江。
蒙元時期,海州成了蒙古人的牧場,幾無人煙。一直到明朝中後期,海州一帶的城鎮才又漸成規模。
清初的時候,滿清統治者實行裁海和海禁,為了防止晚明王朝和台灣鄭氏水師利用海灣和河口動進攻和占領雲台山作根據地,就用巨木在河口、海道打樁封鎖口岸。短短二三十年間,寬闊的古海州和南雲台山之間的海峽就淤積成陸,港口越來越遠了。
但是,清中葉以後,由於連雲港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既通航通商,漁鹽發達,又北依淡水河湖,便於生產生活,這裏又慢慢發展起來。
清末到民初,連雲港又成了商家追逐的熱土,特別是隴海鐵路修建後,鐵路通到連雲港,港口在新浦後河底和大港,泊位在老窯,貨運、客運貿易繁榮,連雲港就成了蘇北對外貿易的主要通道。
1934年6月1日,江蘇省長陳果夫主持召開省委員會第662次會議,通過了《省政府決議規劃連雲港埠市政案》。
該市政案指出:“茲隴海鐵路東端,已達於本省灌雲縣老窯鎮,連雲海港第一期工程亦將完竣。故港埠市政之規劃刻不容緩,準將臨洪河以南,燒香河以北,東西連島以西,及新浦、板浦以東,水陸區域,均由土地局組隊,測量土地狀態,並派員辦理土地查報,限三月辦竣,再定新市區規圍。”
在做一係列先期工作之後,1935年1月18日,陳果夫主持省委員會第718次會議,會議決定:“連雲港埠設置普通市,定名為連雲市。其水陸區域暫以臨洪口以南,燒香河以北,東至東西連島,西沿臨洪河新浦、板浦以東為範圍,先設市政籌備處,由建設、民政兩廳,從速擬具組織規程投交委員會。”
江蘇省的關於連雲港埠設市的意見報中央政府後,民國政府民政部認為不夠設市條件。按1930年5月國民政府頒布的市《組織法》規定,省轄市的條件是:一是人口在30萬人以上;二是人口在20萬人以上,所收營業稅、牌照費、土地稅每年合計占該地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二者必居其一。
按連雲港埠當時的情況,人口隻有10萬左右,稅收也不多,的確與《組織法》中規定設市條件相差甚遠。但行政院審議時認為,連雲港埠為濱海重鎮,港口建設初具規模,東隴海線已通至老窯,港口建成後,華夏中西部物資有了便捷的出海口,港埠之市政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已剪不容緩。因此。在1935年月11月,國民政府批準設立連雲市。
陳果夫一心想建連雲市,騁請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碩士,福建人賴漣出任連雲市市政籌備處長,在1935年4月就開始測量土地,搞城市規劃。
這賴漣曾經負責過南京城的重建規劃,把南京城建設的當局和市民都滿意。接受籌建任務後,賴漣雄心勃勃,一心要把連雲市建設成至少在經濟和交通上,超過沿海以南的上海和以北的青島的濱海大城市。因此,他提出老窯為港區,墟溝為住宅風景區,大浦為工業區,黃九墊一帶為市政中心和高業區。
至於建設用地,籌備處製定了符合連雲港實際的土地行政法規。大概內容是:市區內土地經地主報價後,政府發行同額的地價券,將全市土地收買過來。這些土地待建港完成、商貿展後,地價必然上漲,然後再由政府賣出。這樣,除可還清地價券外,增盈部分用來成立市政府和市政建設經費。這種法規開了以後政府通過經營土地籌集建設資金的先河。
可惜日本鬼子要來了,國民政府不得不停止了建設連雲市的計劃,把賴漣的規劃鎖進了保險櫃。
這個時候,連雲市還是紙上的概念,連個市長都沒有來得及任命。港埠周圍的東海縣、灌雲縣、贛榆縣、沭陽縣屬於江蘇省第八行政督察區。
曆史上,連雲港是在1939年初陷落的,但由於淩寒在去年夏天派人炸毀了位於濟南的津浦線黃河鐵路大橋,日軍為了保證華中地區的物資供應,派遣海軍陸戰隊,在連雲港地區登陸,徹底占據了這一優良海港。
之後,連雲港就一直交由第23師團來守備。
日軍在發起這次對獨立軍的三路圍剿之時,連雲港就承擔了重要的物資補給任務,為此,小鬆原道太郎把第23步兵團的旅團長小林恒一少將給派了過來,親自坐鎮指揮。
同時,步兵第71聯隊的聯隊部,也設立在連雲港,由聯隊長岡本德三大佐來配合小林恒一。
但是,第23師團的兵力有限,需要防守的區域很大,因此,小林恒一少將跟岡本德三大佐手下,實際上隻有一個大隊的兵力。
就算這樣,還要分出一部分,負責連雲港附近的東海、灌雲、贛榆、沭陽等縣城的守備任務。
當然,輜重兵第23聯隊由於要負責從連雲港往徐州地區押運物資,在這裏也經常性的保持著一個大隊左右的兵力。
連雲港地區因為有漁鹽舟楫之利,自古以來就很有名。
夏商時期,這裏屬於東夷,被稱為人方東夷、人方國、隅夷。
周武王伐紂成功後,由於大肆分封功臣,原來被稱為東夷的東部地區開始逐步開發,到了秦代的時候,這裏已經成了東海郡了,從北齊、北周開始,連雲港地區就被稱為海州。
p更新ey最。v快上◇u
古海州建在沭河入海口的龍苴,臨沫河,濱東海,是一座非常美麗的濱海濱河城市。
盛唐的時候海州有十八萬人口,占當時全國四千萬人口的近二十分之一,到北宋時期,古海州就象一顆熠熠閃光的明珠,鑲嵌在海州灣邊。
大詩人蘇東坡到海州後忍不住安出“欲棄妻弩守市寰”、“欲濟東海縣,恨無石橋梁”的感慨。
可惜到南宋時期,由於南宋與金生戰爭,偏安一方的南宋統治者和前線帶兵元帥張浚錯誤估計了形勢,在韓世忠部將王勝取得海州大捷的前提下,竟然昏頭昏腦地放棄了重鎮海州這個戰略要地,拆毀了海州城,將所有海州人移民到了鎮江。
蒙元時期,海州成了蒙古人的牧場,幾無人煙。一直到明朝中後期,海州一帶的城鎮才又漸成規模。
清初的時候,滿清統治者實行裁海和海禁,為了防止晚明王朝和台灣鄭氏水師利用海灣和河口動進攻和占領雲台山作根據地,就用巨木在河口、海道打樁封鎖口岸。短短二三十年間,寬闊的古海州和南雲台山之間的海峽就淤積成陸,港口越來越遠了。
但是,清中葉以後,由於連雲港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既通航通商,漁鹽發達,又北依淡水河湖,便於生產生活,這裏又慢慢發展起來。
清末到民初,連雲港又成了商家追逐的熱土,特別是隴海鐵路修建後,鐵路通到連雲港,港口在新浦後河底和大港,泊位在老窯,貨運、客運貿易繁榮,連雲港就成了蘇北對外貿易的主要通道。
1934年6月1日,江蘇省長陳果夫主持召開省委員會第662次會議,通過了《省政府決議規劃連雲港埠市政案》。
該市政案指出:“茲隴海鐵路東端,已達於本省灌雲縣老窯鎮,連雲海港第一期工程亦將完竣。故港埠市政之規劃刻不容緩,準將臨洪河以南,燒香河以北,東西連島以西,及新浦、板浦以東,水陸區域,均由土地局組隊,測量土地狀態,並派員辦理土地查報,限三月辦竣,再定新市區規圍。”
在做一係列先期工作之後,1935年1月18日,陳果夫主持省委員會第718次會議,會議決定:“連雲港埠設置普通市,定名為連雲市。其水陸區域暫以臨洪口以南,燒香河以北,東至東西連島,西沿臨洪河新浦、板浦以東為範圍,先設市政籌備處,由建設、民政兩廳,從速擬具組織規程投交委員會。”
江蘇省的關於連雲港埠設市的意見報中央政府後,民國政府民政部認為不夠設市條件。按1930年5月國民政府頒布的市《組織法》規定,省轄市的條件是:一是人口在30萬人以上;二是人口在20萬人以上,所收營業稅、牌照費、土地稅每年合計占該地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二者必居其一。
按連雲港埠當時的情況,人口隻有10萬左右,稅收也不多,的確與《組織法》中規定設市條件相差甚遠。但行政院審議時認為,連雲港埠為濱海重鎮,港口建設初具規模,東隴海線已通至老窯,港口建成後,華夏中西部物資有了便捷的出海口,港埠之市政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已剪不容緩。因此。在1935年月11月,國民政府批準設立連雲市。
陳果夫一心想建連雲市,騁請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碩士,福建人賴漣出任連雲市市政籌備處長,在1935年4月就開始測量土地,搞城市規劃。
這賴漣曾經負責過南京城的重建規劃,把南京城建設的當局和市民都滿意。接受籌建任務後,賴漣雄心勃勃,一心要把連雲市建設成至少在經濟和交通上,超過沿海以南的上海和以北的青島的濱海大城市。因此,他提出老窯為港區,墟溝為住宅風景區,大浦為工業區,黃九墊一帶為市政中心和高業區。
至於建設用地,籌備處製定了符合連雲港實際的土地行政法規。大概內容是:市區內土地經地主報價後,政府發行同額的地價券,將全市土地收買過來。這些土地待建港完成、商貿展後,地價必然上漲,然後再由政府賣出。這樣,除可還清地價券外,增盈部分用來成立市政府和市政建設經費。這種法規開了以後政府通過經營土地籌集建設資金的先河。
可惜日本鬼子要來了,國民政府不得不停止了建設連雲市的計劃,把賴漣的規劃鎖進了保險櫃。
這個時候,連雲市還是紙上的概念,連個市長都沒有來得及任命。港埠周圍的東海縣、灌雲縣、贛榆縣、沭陽縣屬於江蘇省第八行政督察區。
曆史上,連雲港是在1939年初陷落的,但由於淩寒在去年夏天派人炸毀了位於濟南的津浦線黃河鐵路大橋,日軍為了保證華中地區的物資供應,派遣海軍陸戰隊,在連雲港地區登陸,徹底占據了這一優良海港。
之後,連雲港就一直交由第23師團來守備。
日軍在發起這次對獨立軍的三路圍剿之時,連雲港就承擔了重要的物資補給任務,為此,小鬆原道太郎把第23步兵團的旅團長小林恒一少將給派了過來,親自坐鎮指揮。
同時,步兵第71聯隊的聯隊部,也設立在連雲港,由聯隊長岡本德三大佐來配合小林恒一。
但是,第23師團的兵力有限,需要防守的區域很大,因此,小林恒一少將跟岡本德三大佐手下,實際上隻有一個大隊的兵力。
就算這樣,還要分出一部分,負責連雲港附近的東海、灌雲、贛榆、沭陽等縣城的守備任務。
當然,輜重兵第23聯隊由於要負責從連雲港往徐州地區押運物資,在這裏也經常性的保持著一個大隊左右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