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晉軍在荊州最大的問題就是兵力上的絕對劣勢!每一個士兵,甚至是恨不得去當成兩個士兵去用!
如果李牧選擇再死守下去,固然,他可以堅持更長的時間,可是,這支兵馬最後的結果也隻會是一個消耗殆盡的下場。
而在這之後呢,嶽飛的荊州兵將會麵臨更大的兵力劣勢,到那時候,嶽飛的處境隻怕會更加不利!荊州的處境也隻怕會更加不利!
因此,權衡利弊之下,李牧選擇了在田單還沒有配合朱元璋對他們徹底完成合圍之際,主動退出江夏,將江夏主動讓給了虎視眈眈的朱元璋,並保存了大量的兵力退守南郡,與坐鎮江陵的諸葛亮部匯合在一起。
而江夏之失,對於李牧卻多少有些打擊,雖然不可能一撅不振,也遠遠不至於到那種程度,但是,恐怕也得自己低迷上幾天。
荊襄麵對敵軍四麵合攻,南陽東部的大都督嶽飛英勇不減當年,雖然丟了一兩座小縣城,但卻也令趙匡胤步步受挫,並且多次以小股部隊主動出擊,讓趙匡胤不時吃上一個小虧!
趙匡胤看似拿了兩個小縣城,但卻本來就是嶽飛主動放棄的,而且拿下這兩座小縣城的艱辛,恐怕也就隻有趙匡胤本匡清楚了!
南陽北線的謝安、謝玄、先軫所部,麵對曹操與蚩尤的聯手,也確實是吃虧不斷,但卻有效地貫徹了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層層阻擊,用最小的損失抵擋敵人最長的時間。
南郡這裏就更是典型了,諸葛亮這裏簡直比鐵桶還鐵桶,麵對諸葛亮這種人,就算是劉秀、徐世勣、周瑜這些人聯起手來,也不存在可以設計拿下諸葛亮的情況。
有些人,你隻能夠在正麵以絕對的力量徹徹底底的實現碾壓,仿佛天生就對陰謀詭計免疫一樣。
但偏偏,劉秀、徐世勣、周瑜這三個還都是不願意蠻幹那種人,都是希望以謀取勝的那一類。因此,這段時間,諸葛亮非常搞劉秀、徐世勣、周瑜這三個人的心態。
當然,諸葛亮就更加是典型的謀戰之人了,但是,以他一己之力,想要算計劉秀、徐世勣、周瑜三人也不大可能!
因此,南郡那邊,基本就是你殺我一陣,我再殺你一陣的場麵,而劉秀、徐世勣、周瑜三人則是利用兵力優勢艱難向前推進。
而四個戰線,就隻有自己所在的戰線率先失守,對於李牧而言,總歸是有一定的挫傷的。
不過,江夏的丟失,也終於逼得嶽飛做出了兵出中原的決定!
中原之地,一馬平川,是騎兵最好的跑馬場!
而且,最關鍵的是,中原諸侯在騎兵這方麵反而並不突出。中原諸侯,都是以大規模的步兵部隊為主,而騎兵部隊,卻僅僅隻是占極小的一部分比例。
反觀,晉軍這方麵卻是占據優勢地麵,大漢境內各諸侯之中,晉軍的騎兵力量是當之無愧的no.1。十幾萬的鐵騎,甚至有讓晉軍與草原進行騎戰的底氣。
騎兵大肆入中原,雖然確實是一個對於中原諸侯極好的打擊方式。
但是,須知,這支騎兵的目的可不是為了去攻城掠地的。而是去為了大肆搞破壞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晉軍必然是沒有辦法給這一支騎兵解決後勤問題的,而這一支騎兵的兵勤問題又該如何解決?那當然是得依靠他們自己了!
如何依靠他們自己?那必然是就糧於敵了!
而若是要就糧於敵,那就不可能進行攻城,這支騎兵也經受不起一次又一次的攻城戰,唯一的辦法,就是從老百姓的身上入手,而且還是挑一些村鎮的老百姓入手。
這個時代,縣城的數量有限,絕大部分百姓都分布在縣城周圍的村莊或鎮子裏!
這支騎兵隻需要不斷洗劫村鎮,燒火搶劫,也不需要攻城,都已經足夠在中原形成百萬災民了!
甚至,如果各諸侯沒有妥善進行後續問題的處理的話,如果真的形成百萬災民,那麽,再次爆發一場黃巾起義都不是一件沒有可能的事情!
隻是,騎兵兵出中原這個方法算好,實行之後,如果成功的話,絕對可以給中原皆侯造成巨大的打擊。
但是,這個決定卻不是那麽好下的!
畢竟,真的下了這個決定的話,這背後代表的可能是幾十萬,甚至是上百萬無辜百姓的性命!
如果是士兵的話,那沒有什麽問題!但是,現在這卻是百姓,手無寸鐵的百姓,他們的手中,相當於要直接或者是間接染上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百姓的鮮血。
而且,一旦做出了這種決定的話,那麽,至少在中原三州之地,晉軍民心盡喪。日後,兵進中原之地的時候,必然會受到更大的阻礙。
甚至,就算是未來有朝一日晉軍拿下了中原三州之地,想要將這裏穩定下來,相比其他的地方,也必然要花更長更長的時間。
除此之外,這支騎兵深入中原三州之地,在對中原諸侯的領地造成如此慘重的破壞,中原那幾位諸侯必然是將他們當成眼中釘肉中刺,想盡一切辦法,要將這一支騎兵給消滅。也正是因為如此,這隻騎兵返回的時候,也絕對不會一帆風順。
正是考慮到這各個方麵的因素,嶽飛雖然早就已經有過讓騎兵出中原的想法,但一直以來,這也隻是一個想法,之前並沒有考慮過真正的實行。
可是,隨著江夏的丟失,嶽飛再一次將這個本來已經潛藏在心底的想法給拾了出來,甚至,已經真正有了開始實施的打算。
而對於嶽飛的這個想法,眾多大將和謀士的反應也不一,有讚同的那部分也自然有反對的那部分。
但最後總算還是讚同的那一部分,占據了更大多數的一方麵。
而這一次兵出中原之中,不少將領皆是主動請纓!但是,最終還是霍去病獨得桂冠,搶下了這一次出戰的主將人選!
(本章完)
如果李牧選擇再死守下去,固然,他可以堅持更長的時間,可是,這支兵馬最後的結果也隻會是一個消耗殆盡的下場。
而在這之後呢,嶽飛的荊州兵將會麵臨更大的兵力劣勢,到那時候,嶽飛的處境隻怕會更加不利!荊州的處境也隻怕會更加不利!
因此,權衡利弊之下,李牧選擇了在田單還沒有配合朱元璋對他們徹底完成合圍之際,主動退出江夏,將江夏主動讓給了虎視眈眈的朱元璋,並保存了大量的兵力退守南郡,與坐鎮江陵的諸葛亮部匯合在一起。
而江夏之失,對於李牧卻多少有些打擊,雖然不可能一撅不振,也遠遠不至於到那種程度,但是,恐怕也得自己低迷上幾天。
荊襄麵對敵軍四麵合攻,南陽東部的大都督嶽飛英勇不減當年,雖然丟了一兩座小縣城,但卻也令趙匡胤步步受挫,並且多次以小股部隊主動出擊,讓趙匡胤不時吃上一個小虧!
趙匡胤看似拿了兩個小縣城,但卻本來就是嶽飛主動放棄的,而且拿下這兩座小縣城的艱辛,恐怕也就隻有趙匡胤本匡清楚了!
南陽北線的謝安、謝玄、先軫所部,麵對曹操與蚩尤的聯手,也確實是吃虧不斷,但卻有效地貫徹了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層層阻擊,用最小的損失抵擋敵人最長的時間。
南郡這裏就更是典型了,諸葛亮這裏簡直比鐵桶還鐵桶,麵對諸葛亮這種人,就算是劉秀、徐世勣、周瑜這些人聯起手來,也不存在可以設計拿下諸葛亮的情況。
有些人,你隻能夠在正麵以絕對的力量徹徹底底的實現碾壓,仿佛天生就對陰謀詭計免疫一樣。
但偏偏,劉秀、徐世勣、周瑜這三個還都是不願意蠻幹那種人,都是希望以謀取勝的那一類。因此,這段時間,諸葛亮非常搞劉秀、徐世勣、周瑜這三個人的心態。
當然,諸葛亮就更加是典型的謀戰之人了,但是,以他一己之力,想要算計劉秀、徐世勣、周瑜三人也不大可能!
因此,南郡那邊,基本就是你殺我一陣,我再殺你一陣的場麵,而劉秀、徐世勣、周瑜三人則是利用兵力優勢艱難向前推進。
而四個戰線,就隻有自己所在的戰線率先失守,對於李牧而言,總歸是有一定的挫傷的。
不過,江夏的丟失,也終於逼得嶽飛做出了兵出中原的決定!
中原之地,一馬平川,是騎兵最好的跑馬場!
而且,最關鍵的是,中原諸侯在騎兵這方麵反而並不突出。中原諸侯,都是以大規模的步兵部隊為主,而騎兵部隊,卻僅僅隻是占極小的一部分比例。
反觀,晉軍這方麵卻是占據優勢地麵,大漢境內各諸侯之中,晉軍的騎兵力量是當之無愧的no.1。十幾萬的鐵騎,甚至有讓晉軍與草原進行騎戰的底氣。
騎兵大肆入中原,雖然確實是一個對於中原諸侯極好的打擊方式。
但是,須知,這支騎兵的目的可不是為了去攻城掠地的。而是去為了大肆搞破壞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晉軍必然是沒有辦法給這一支騎兵解決後勤問題的,而這一支騎兵的兵勤問題又該如何解決?那當然是得依靠他們自己了!
如何依靠他們自己?那必然是就糧於敵了!
而若是要就糧於敵,那就不可能進行攻城,這支騎兵也經受不起一次又一次的攻城戰,唯一的辦法,就是從老百姓的身上入手,而且還是挑一些村鎮的老百姓入手。
這個時代,縣城的數量有限,絕大部分百姓都分布在縣城周圍的村莊或鎮子裏!
這支騎兵隻需要不斷洗劫村鎮,燒火搶劫,也不需要攻城,都已經足夠在中原形成百萬災民了!
甚至,如果各諸侯沒有妥善進行後續問題的處理的話,如果真的形成百萬災民,那麽,再次爆發一場黃巾起義都不是一件沒有可能的事情!
隻是,騎兵兵出中原這個方法算好,實行之後,如果成功的話,絕對可以給中原皆侯造成巨大的打擊。
但是,這個決定卻不是那麽好下的!
畢竟,真的下了這個決定的話,這背後代表的可能是幾十萬,甚至是上百萬無辜百姓的性命!
如果是士兵的話,那沒有什麽問題!但是,現在這卻是百姓,手無寸鐵的百姓,他們的手中,相當於要直接或者是間接染上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百姓的鮮血。
而且,一旦做出了這種決定的話,那麽,至少在中原三州之地,晉軍民心盡喪。日後,兵進中原之地的時候,必然會受到更大的阻礙。
甚至,就算是未來有朝一日晉軍拿下了中原三州之地,想要將這裏穩定下來,相比其他的地方,也必然要花更長更長的時間。
除此之外,這支騎兵深入中原三州之地,在對中原諸侯的領地造成如此慘重的破壞,中原那幾位諸侯必然是將他們當成眼中釘肉中刺,想盡一切辦法,要將這一支騎兵給消滅。也正是因為如此,這隻騎兵返回的時候,也絕對不會一帆風順。
正是考慮到這各個方麵的因素,嶽飛雖然早就已經有過讓騎兵出中原的想法,但一直以來,這也隻是一個想法,之前並沒有考慮過真正的實行。
可是,隨著江夏的丟失,嶽飛再一次將這個本來已經潛藏在心底的想法給拾了出來,甚至,已經真正有了開始實施的打算。
而對於嶽飛的這個想法,眾多大將和謀士的反應也不一,有讚同的那部分也自然有反對的那部分。
但最後總算還是讚同的那一部分,占據了更大多數的一方麵。
而這一次兵出中原之中,不少將領皆是主動請纓!但是,最終還是霍去病獨得桂冠,搶下了這一次出戰的主將人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