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也堪稱一代名將,當世少有人可比!”
“可惜了!”
“已不足為慮!”
“解決了伍子胥,南方之戰就該結束了!”
收到荊南的消息之後,白起無比的唏噓道。
已經被張良抓住了把柄,白起已經不認為徐達是個威脅了。
易地而處,就算是他身處於徐達現在的位置,也再無其他辦法了。
就算是明知道張良和常遇春在等著他,也隻能夠不斷的投入兵力。隻要朱元璋還沒有救出來,不斷的投入兵力,直到自己死的那一刻。
“告訴戚繼光,不計傷亡,全力渡江!”白起神色狠厲道。
聯合水師的實力,自然是在他們的水師之上的!
但是,隨著江淮戰場即將分出勝負,無數的大軍可能在這個時候南下!
伍子胥不得不分出大量的人手把控長江下遊!
故而,如今的長江中遊,戚繼光可謂是壓力大減!
可以說,已經形成了一副以多打少的戰局!
整體力量不如你,但奈何對方的戰線太長,用整體力量對付你的一部分力量,怎麽可能還不如你?
這也是為什麽,徐達手中兵力緊張的原因。
隨著白起的一聲令下,赤壁之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而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就算局勢已經惡劣到了極致,但他依舊穩如泰山。
當初會稽剛剛丟了的時候,如果他不管兵馬,隻是自身離開的話,是有時間離開的。
可他到底還是沒有離開!
在他而言,離開比不離開的結局隻會更差!
如果他離開了,在敵軍即將兩麵夾擊的情況下離開了,將士們的士氣將會衰落到極致。
兩麵夾擊之下,這部分兵馬,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覆滅。
到了那個時候,常遇春的兵馬和楊素的兵馬聯手北上。
那麽,赤壁之戰壓根就沒必要打了!
徐達在柴桑,水陸聯合,借助長江天險,勉強北卻兵強馬壯的白起。至於最後能不能夠擋得住,那還是一個未知數呢!朱元璋也隻能希望,徐達能夠扛住這一個壓力。
可是,這要是南邊的兵馬一起跟著殺上來,就算是光把南邊的兵馬解決都吃力,更不要說還要同一時間麵對北邊的吳起了。
他留在這裏,至少還有頑抗的可能。
再說了,既然,進退都是死路!
那麽,他朱元璋又何苦繼續退下去呢!這南方大戰,他們一退再退,如今還哪有什麽退路?
朱元璋是曾經給徐達傳過令,讓他專心防備白起就是,沒必要管他這裏!
可是,這種事情,朱元璋下命令,徐達不代表就要聽這個命令。
其他的命令,徐達自然是要聽的。
但丟棄自己老大,這種命令,怎麽聽?
江淮地區的朱棣,在已經是死路的情況之下,可以讓朱天蓬不來救援自己,朱天蓬或許會接受這個現實。
這兩處的情況,看起來非常相似,但卻截然不同。
朱棣的身份,他就算是在南方再重要,但永遠都比不上朱元璋。
他如果沒了的話,就算是打擊再沉重,但也不至於直接讓他們滅亡。
可朱元璋如果出事的話,和宣告他們滅亡沒什麽區別了!
因此,就算是王晙損兵折將,連他自己都丟在了那裏,可是,徐達這個時候的心情,就算是再沉重,他也隻能夠繼續派出援軍。
明知道沒有希望,但悲哀的是,也隻能夠不斷的去飛蛾撲火。
甚至,這一回,徐達將三千營都已經壓上去了。
南方之戰打了這麽久,雖然徐達一直以守勢為主,在這種情況之下,騎兵部隊能少動用,那就少動用。
可是,這一場場仗下來,三千營依舊還是損失慘重。
在最巔峰的時期,三千營足足有一萬以上的人馬,而到了如今,這支南方的第一騎兵,隻剩下最後的四千人了。
超過六成的力量,損失在了這一場場大戰之內。
但就算是如此,剩下的這一部分三千營,依舊是徐達最強的一支力量,是他一直捏著的一張底牌。
可如今,為了朱元璋,哪怕明知道前途艱難困苦,但他依舊願意押上這一支力量,甚至是壓上一切。
可,隻可惜,徐達到底也還是所托非人!
經過了荊北、交州、江淮之戰,杜伏威、輔公佑、桓溫、呂岱、熊廷弼、熊旅、王齢、宋缺、王暉等無數的名將,要麽已經投敵,要麽戰死。
如今的揚州,可堪一用的將領已經不多了。
除了水師名將保存完整之外,其他名也隻剩下大貓,小貓三兩隻了。
而到了徐達這裏,可堪一用的,也就隻剩下羊祜、朱溫、盧鏜、王濬這麽少數幾個人了!
在這四個人之中做選擇的話,能夠讓他更信任的,他該怎麽選?
四個人,相對而言,那他自然是更加傾向於出自江東朱氏的朱溫了。
再怎麽說,他好歹也是和朱元璋同出一族,在徐達看來,總比其他三個人更加靠譜呀!
而且,朱溫的能力也是有保障的。
一般史書上說起朱溫,總是強調他的弑君篡位,渲染他的殘暴荒淫,但卻往往忽視他的統兵禦眾能力和領袖魅力,這未免有失公正。
唐末殘暴荒淫的軍閥很多,大多如流星般閃過,又有幾個是能像朱溫那樣在亂世中迅速崛起而終成霸業的呢?
先不說他其他方麵的能力,光是他的用兵能力,在唐末那個武將混亂的年代,要是手上沒幾把刷子的話,怎麽可能成為當時頂尖的勢力?
一代偉人在讀二十四史的時候,有過這樣一句評語:“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他的軍事能力,比起那些最頂級的統帥,那自然是差了好幾個層次了。但是,你要說人家軍事能力沒有的話,那就更加是虛妄了!
而朱溫本身的能力,再加上他的出身的特殊身份,最終在幾個人之中得到了徐達的青睞。
故而,徐達將三千營這一支最後的尖刀,交到了朱溫的手中,也將這一次援救朱元璋的重任,同樣交到了朱溫的手中。
“可惜了!”
“已不足為慮!”
“解決了伍子胥,南方之戰就該結束了!”
收到荊南的消息之後,白起無比的唏噓道。
已經被張良抓住了把柄,白起已經不認為徐達是個威脅了。
易地而處,就算是他身處於徐達現在的位置,也再無其他辦法了。
就算是明知道張良和常遇春在等著他,也隻能夠不斷的投入兵力。隻要朱元璋還沒有救出來,不斷的投入兵力,直到自己死的那一刻。
“告訴戚繼光,不計傷亡,全力渡江!”白起神色狠厲道。
聯合水師的實力,自然是在他們的水師之上的!
但是,隨著江淮戰場即將分出勝負,無數的大軍可能在這個時候南下!
伍子胥不得不分出大量的人手把控長江下遊!
故而,如今的長江中遊,戚繼光可謂是壓力大減!
可以說,已經形成了一副以多打少的戰局!
整體力量不如你,但奈何對方的戰線太長,用整體力量對付你的一部分力量,怎麽可能還不如你?
這也是為什麽,徐達手中兵力緊張的原因。
隨著白起的一聲令下,赤壁之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而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就算局勢已經惡劣到了極致,但他依舊穩如泰山。
當初會稽剛剛丟了的時候,如果他不管兵馬,隻是自身離開的話,是有時間離開的。
可他到底還是沒有離開!
在他而言,離開比不離開的結局隻會更差!
如果他離開了,在敵軍即將兩麵夾擊的情況下離開了,將士們的士氣將會衰落到極致。
兩麵夾擊之下,這部分兵馬,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覆滅。
到了那個時候,常遇春的兵馬和楊素的兵馬聯手北上。
那麽,赤壁之戰壓根就沒必要打了!
徐達在柴桑,水陸聯合,借助長江天險,勉強北卻兵強馬壯的白起。至於最後能不能夠擋得住,那還是一個未知數呢!朱元璋也隻能希望,徐達能夠扛住這一個壓力。
可是,這要是南邊的兵馬一起跟著殺上來,就算是光把南邊的兵馬解決都吃力,更不要說還要同一時間麵對北邊的吳起了。
他留在這裏,至少還有頑抗的可能。
再說了,既然,進退都是死路!
那麽,他朱元璋又何苦繼續退下去呢!這南方大戰,他們一退再退,如今還哪有什麽退路?
朱元璋是曾經給徐達傳過令,讓他專心防備白起就是,沒必要管他這裏!
可是,這種事情,朱元璋下命令,徐達不代表就要聽這個命令。
其他的命令,徐達自然是要聽的。
但丟棄自己老大,這種命令,怎麽聽?
江淮地區的朱棣,在已經是死路的情況之下,可以讓朱天蓬不來救援自己,朱天蓬或許會接受這個現實。
這兩處的情況,看起來非常相似,但卻截然不同。
朱棣的身份,他就算是在南方再重要,但永遠都比不上朱元璋。
他如果沒了的話,就算是打擊再沉重,但也不至於直接讓他們滅亡。
可朱元璋如果出事的話,和宣告他們滅亡沒什麽區別了!
因此,就算是王晙損兵折將,連他自己都丟在了那裏,可是,徐達這個時候的心情,就算是再沉重,他也隻能夠繼續派出援軍。
明知道沒有希望,但悲哀的是,也隻能夠不斷的去飛蛾撲火。
甚至,這一回,徐達將三千營都已經壓上去了。
南方之戰打了這麽久,雖然徐達一直以守勢為主,在這種情況之下,騎兵部隊能少動用,那就少動用。
可是,這一場場仗下來,三千營依舊還是損失慘重。
在最巔峰的時期,三千營足足有一萬以上的人馬,而到了如今,這支南方的第一騎兵,隻剩下最後的四千人了。
超過六成的力量,損失在了這一場場大戰之內。
但就算是如此,剩下的這一部分三千營,依舊是徐達最強的一支力量,是他一直捏著的一張底牌。
可如今,為了朱元璋,哪怕明知道前途艱難困苦,但他依舊願意押上這一支力量,甚至是壓上一切。
可,隻可惜,徐達到底也還是所托非人!
經過了荊北、交州、江淮之戰,杜伏威、輔公佑、桓溫、呂岱、熊廷弼、熊旅、王齢、宋缺、王暉等無數的名將,要麽已經投敵,要麽戰死。
如今的揚州,可堪一用的將領已經不多了。
除了水師名將保存完整之外,其他名也隻剩下大貓,小貓三兩隻了。
而到了徐達這裏,可堪一用的,也就隻剩下羊祜、朱溫、盧鏜、王濬這麽少數幾個人了!
在這四個人之中做選擇的話,能夠讓他更信任的,他該怎麽選?
四個人,相對而言,那他自然是更加傾向於出自江東朱氏的朱溫了。
再怎麽說,他好歹也是和朱元璋同出一族,在徐達看來,總比其他三個人更加靠譜呀!
而且,朱溫的能力也是有保障的。
一般史書上說起朱溫,總是強調他的弑君篡位,渲染他的殘暴荒淫,但卻往往忽視他的統兵禦眾能力和領袖魅力,這未免有失公正。
唐末殘暴荒淫的軍閥很多,大多如流星般閃過,又有幾個是能像朱溫那樣在亂世中迅速崛起而終成霸業的呢?
先不說他其他方麵的能力,光是他的用兵能力,在唐末那個武將混亂的年代,要是手上沒幾把刷子的話,怎麽可能成為當時頂尖的勢力?
一代偉人在讀二十四史的時候,有過這樣一句評語:“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他的軍事能力,比起那些最頂級的統帥,那自然是差了好幾個層次了。但是,你要說人家軍事能力沒有的話,那就更加是虛妄了!
而朱溫本身的能力,再加上他的出身的特殊身份,最終在幾個人之中得到了徐達的青睞。
故而,徐達將三千營這一支最後的尖刀,交到了朱溫的手中,也將這一次援救朱元璋的重任,同樣交到了朱溫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