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李翔不知道南陽諸葛廬與西蜀子雲亭是什麽樣子,但當李翔來到王猛居處之前,心中卻不由得浮現了劉禹錫的這一首陋室銘。這就是很普通的一間陋室,卻注定誕生出一個不普通的人。
李翔仔細的整理了一下衣服,緩步走向前去,敲響了王猛家的門環。
緩聲道“學生李翔前來拜見老師。”
沒過多長時間,一陣輕輕的開門聲響起,隻見一位玉樹臨風、氣質儒雅的青年儒士從門中走了出來。青年儒士雖看起來隻有20多歲,但卻毫無年輕人的輕浮張狂,反而給人一種如山嶽般穩重的感覺,使人一看就知道很安心的樣子。
當真的見到王猛之後,李翔心中暗暗地咒罵了一下係統,明明王猛現在隻有20多歲,植入的身份卻成了自己的老師。但他一時間卻忽略了自己已經不是前世的成年人了,如今自己也不過是一個12歲的少年人罷了。別說是王猛比自己要大十歲,在這個時代,一些學生甚至比自己的老師的年紀還大。
“學生拜見老師,今日學生忽有一疑惑,因而特地前來拜見老師並向老師請教。”
王猛聽罷卻露出了淡淡的笑意,並指了指屋內“公子,請先進屋吧,無論公子有什麽疑惑先進屋再談吧。”
說罷,不等李翔反應。便自顧自的先進了屋,李翔隻得緊隨其後。
一盞茶過後,還不等李翔開口,王猛便自顧自的說了一句“公子,今日的疑惑恐怕不是那麽簡單的吧。”
李翔心中卻是一陣苦笑,和這些聰明人打交道就是麻煩,自己從進門到現在什麽都沒有做,卻仿佛被王猛猜中了自己的事似的。李翔現在已經知道現在的自己與這些在曆史中留下赫赫名聲的智者還有著相當大的差距。一念及此,李翔便決定索性開門見山了。
李翔一臉正色的站起身來,緩步來到王猛麵前,先是向王猛打了一輯,才緩緩說出自己的意圖。
“實不相瞞,翔此次前來拜見先生,實則是來請先生出山的。”
“此次匈奴舉兵八萬大舉入侵,雁門關已是勢如危卵,若是雁門關出現什麽意外,整個並州再無險可守,並州將完完全全的暴露在匈奴人的鐵蹄之下。若是真的讓匈奴騎兵長驅直入,恐怕到時候我並州百姓十不存一。先生有大才,不該浪費在這山野之中。更何況,即使我並州危難存亡之際,先生更該力挽狂瀾。因而今日李翔雖不才,卻仍希望可以請得先生出山,為驅逐匈奴而盡一份山。”
“公子為驅逐匈奴而請王猛出山,王猛自然樂意效勞。不過公子是否可以回答猛一個問題。”王猛淡淡笑著問道。
“先生請問,翔必知無不言。”
“據我所知,公子現在僅僅隻是一校尉吧,此次縱是出兵支援雁門,公子最多也隻是軍中一將領,縱是憑借公子的身份,在軍中有一定話語權,想必也不會有什麽大用吧。既然如此,我為何不相助於刺史大人或者令尊別駕大人,反而相助於公子您呢?”
李翔聞言之後愣住了,王猛終究還是問到了自己最擔心的問題,以自己現在的身份確實無法招攬似王猛這般大才。
兩人久久無語。
一陣沉默之後,李翔卻是突然問道,“不知先生對近年來突然興起的黃巾教看待?”
王猛卻並未直接回答,“那太平教如今治病救人,或是造福於天下的一件利事,不知公子對此有何看法?”
“先生心中當真如此認為,在翔看來,那太平教看似治病救人,卻實則暗中收攏信徒,如此下去,恐怕不出幾年,那太平教恐怕會發展出數百萬來乃至上千萬的信徒。不知些先生認為黃巾教主手中有如此力量,到時他會如何做,那天下又該如何?甚至可以說那黃巾教主為何要積攢出如此一股力量?”
王猛聽罷,眼中終於露出一股讚賞的目光。對於黃巾教的情況,其實王猛心中早有預測,但黃巾教近年來發展之順利還是大大的出乎於王猛的意料之外。這樣一股龐大力量的形成朝廷竟然好像毫無察覺,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朝廷不想察覺。對此,王猛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雖說這個猜測有些荒唐,但王猛卻認定他的猜測是對的。
王猛對上了李翔的目光,從李翔的目光中,王猛看到了一股堅定,以及一股藏的深深的野心,雖然這股野心暫時很小,但總有一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王猛覺得,或許他真的到了出山的時候了。
但王猛表麵卻不動聲色,“縱使真如公子所言,但我為何投效公子?或者說若是我不投效於公子,那公子又該如何?”
對此,李翔並非真接回答,卻對門口護衛的刑天示意了一下。其意思不言而喻,不為我所用,則必為我所殺。今日王猛若拒絕投效李翔,那麽今日王猛必死無疑。
王猛是一個聰明人,自然理解李翔之意,但他卻沒有絲毫不喜,反而單膝下跪,道:“王猛拜見主公。”
李翔一聽頓時愣住了,主公,王猛居然叫自己主公,要知道,即使是一直護衛自己的刑天與雄闊海也隻是稱自己為公子,或校尉大人。而他們對自己的效忠更多的是因自己之後之人,即自己的父親李陽。今日,王猛這一聲主公代表了從今日起,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班底。而此前,李翔從未想過自己可以直接收服王猛,他更多的還是打算先將王猛收入軍中,爾後用時間來慢慢地折服王猛。
李翔趕緊將王猛扶起,“先生不可,先生乃翔之師,縱是拜翔為主,又豈能行此大禮。”“主公,君臣有別,今日吾既拜公子為主,當遵君臣之禮。”李翔一聽當即笑道,“今日得先生相助,猶如高祖得子房也,今後,翔還得多靠先生相助。”
李翔不知道南陽諸葛廬與西蜀子雲亭是什麽樣子,但當李翔來到王猛居處之前,心中卻不由得浮現了劉禹錫的這一首陋室銘。這就是很普通的一間陋室,卻注定誕生出一個不普通的人。
李翔仔細的整理了一下衣服,緩步走向前去,敲響了王猛家的門環。
緩聲道“學生李翔前來拜見老師。”
沒過多長時間,一陣輕輕的開門聲響起,隻見一位玉樹臨風、氣質儒雅的青年儒士從門中走了出來。青年儒士雖看起來隻有20多歲,但卻毫無年輕人的輕浮張狂,反而給人一種如山嶽般穩重的感覺,使人一看就知道很安心的樣子。
當真的見到王猛之後,李翔心中暗暗地咒罵了一下係統,明明王猛現在隻有20多歲,植入的身份卻成了自己的老師。但他一時間卻忽略了自己已經不是前世的成年人了,如今自己也不過是一個12歲的少年人罷了。別說是王猛比自己要大十歲,在這個時代,一些學生甚至比自己的老師的年紀還大。
“學生拜見老師,今日學生忽有一疑惑,因而特地前來拜見老師並向老師請教。”
王猛聽罷卻露出了淡淡的笑意,並指了指屋內“公子,請先進屋吧,無論公子有什麽疑惑先進屋再談吧。”
說罷,不等李翔反應。便自顧自的先進了屋,李翔隻得緊隨其後。
一盞茶過後,還不等李翔開口,王猛便自顧自的說了一句“公子,今日的疑惑恐怕不是那麽簡單的吧。”
李翔心中卻是一陣苦笑,和這些聰明人打交道就是麻煩,自己從進門到現在什麽都沒有做,卻仿佛被王猛猜中了自己的事似的。李翔現在已經知道現在的自己與這些在曆史中留下赫赫名聲的智者還有著相當大的差距。一念及此,李翔便決定索性開門見山了。
李翔一臉正色的站起身來,緩步來到王猛麵前,先是向王猛打了一輯,才緩緩說出自己的意圖。
“實不相瞞,翔此次前來拜見先生,實則是來請先生出山的。”
“此次匈奴舉兵八萬大舉入侵,雁門關已是勢如危卵,若是雁門關出現什麽意外,整個並州再無險可守,並州將完完全全的暴露在匈奴人的鐵蹄之下。若是真的讓匈奴騎兵長驅直入,恐怕到時候我並州百姓十不存一。先生有大才,不該浪費在這山野之中。更何況,即使我並州危難存亡之際,先生更該力挽狂瀾。因而今日李翔雖不才,卻仍希望可以請得先生出山,為驅逐匈奴而盡一份山。”
“公子為驅逐匈奴而請王猛出山,王猛自然樂意效勞。不過公子是否可以回答猛一個問題。”王猛淡淡笑著問道。
“先生請問,翔必知無不言。”
“據我所知,公子現在僅僅隻是一校尉吧,此次縱是出兵支援雁門,公子最多也隻是軍中一將領,縱是憑借公子的身份,在軍中有一定話語權,想必也不會有什麽大用吧。既然如此,我為何不相助於刺史大人或者令尊別駕大人,反而相助於公子您呢?”
李翔聞言之後愣住了,王猛終究還是問到了自己最擔心的問題,以自己現在的身份確實無法招攬似王猛這般大才。
兩人久久無語。
一陣沉默之後,李翔卻是突然問道,“不知先生對近年來突然興起的黃巾教看待?”
王猛卻並未直接回答,“那太平教如今治病救人,或是造福於天下的一件利事,不知公子對此有何看法?”
“先生心中當真如此認為,在翔看來,那太平教看似治病救人,卻實則暗中收攏信徒,如此下去,恐怕不出幾年,那太平教恐怕會發展出數百萬來乃至上千萬的信徒。不知些先生認為黃巾教主手中有如此力量,到時他會如何做,那天下又該如何?甚至可以說那黃巾教主為何要積攢出如此一股力量?”
王猛聽罷,眼中終於露出一股讚賞的目光。對於黃巾教的情況,其實王猛心中早有預測,但黃巾教近年來發展之順利還是大大的出乎於王猛的意料之外。這樣一股龐大力量的形成朝廷竟然好像毫無察覺,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朝廷不想察覺。對此,王猛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雖說這個猜測有些荒唐,但王猛卻認定他的猜測是對的。
王猛對上了李翔的目光,從李翔的目光中,王猛看到了一股堅定,以及一股藏的深深的野心,雖然這股野心暫時很小,但總有一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王猛覺得,或許他真的到了出山的時候了。
但王猛表麵卻不動聲色,“縱使真如公子所言,但我為何投效公子?或者說若是我不投效於公子,那公子又該如何?”
對此,李翔並非真接回答,卻對門口護衛的刑天示意了一下。其意思不言而喻,不為我所用,則必為我所殺。今日王猛若拒絕投效李翔,那麽今日王猛必死無疑。
王猛是一個聰明人,自然理解李翔之意,但他卻沒有絲毫不喜,反而單膝下跪,道:“王猛拜見主公。”
李翔一聽頓時愣住了,主公,王猛居然叫自己主公,要知道,即使是一直護衛自己的刑天與雄闊海也隻是稱自己為公子,或校尉大人。而他們對自己的效忠更多的是因自己之後之人,即自己的父親李陽。今日,王猛這一聲主公代表了從今日起,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班底。而此前,李翔從未想過自己可以直接收服王猛,他更多的還是打算先將王猛收入軍中,爾後用時間來慢慢地折服王猛。
李翔趕緊將王猛扶起,“先生不可,先生乃翔之師,縱是拜翔為主,又豈能行此大禮。”“主公,君臣有別,今日吾既拜公子為主,當遵君臣之禮。”李翔一聽當即笑道,“今日得先生相助,猶如高祖得子房也,今後,翔還得多靠先生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