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堅等諸侯勢力於涼州大敗一場的消息確實令人驚訝,但同一時間,卻另有幾件事情產生的熱度不遑多讓。
繼韓遂之後,終於又有一路諸侯最終走向了滅亡。至於,自董卓之亂後紛紛亂起的各諸侯勢力再次少了一路。
但是,諸侯的不斷變少卻並不代表著天下亂局的即將結束,反而代表著天下亂局的高潮正在一步步走來。
揚州,一把衝天的大火燃起,映紅了整片天空,而這把大火的出現,也代表了一位諸侯的末路。
“來人,救火,快救火!”朱元璋難以置信地望著這一把衝天的火光,聲音驚恐地向四周的士兵們下會得。
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這洪秀全竟然這麽狠,居然敢拉著壽春一城之人為其陪葬。
“他怎麽敢?他洪秀全怎麽敢?”朱元璋麵色扭曲地嘶吼道。
壽春乃九江治所,其本就是九江人口之最,經過係統這麽多年的補給,其內如今更有二十萬以上的人口。如今這洪秀全這一把火,可就代表著二十萬的冤魂啊!
二十萬無辜平民即將葬身於此,即便是朱元璋此刻也是一陣說不出的感覺。
其實,從很早之前,朱元璋便已經有實力解決洪秀全了。隻是,朱元璋卻特意留下了洪秀全,起到一個養寇自重的作用。
朱元璋起家之時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江東世家的力量,隨著朱元璋勢力的發展壯大,各江東世家在朱元璋勢力之中的力量也不斷發展壯大。
事實上,這種情況不僅是出現在朱元璋的身上,當前天下,但凡借著世家勢力發展壯大的幾路諸侯都或多或少有這種情況。
因此,朱元璋留下洪秀全便是為了借洪秀全之手消耗江東世家的力量。而且,隻有讓這些江東世家們不斷感受到洪秀全的威脅,才願意主動出血,朱元璋才可以不斷汲取這些世家的力量不斷壯大自身。
奈何,江東那裏大大小小的世家們也不都是傻子,不可能一直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發現,更不會一直願意為朱元璋供血。因此,近年來,洪秀全的作用已經減之又減。
再加上,自董卓討董之後,眾諸侯皆在努力擴大自己的地盤。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也在想著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地盤,消滅洪秀全,從而真正地全據揚州了。
趁著袁術稱帝、晉王李翔攻伐雍涼這兩個大事件的發生,全天下各諸侯基本都牽扯其中,大戰在各州之中先後湧起,無人有精力前來幹擾朱元璋的動作。
因此,朱元璋當即分兵兩路,一路以侄子朱文正為主將,領羊侃、鄧天王、馮遷郎等將進攻廬江,而另一路則是由他本人親自領兵,以王彥章、王彥童、馮勝等將大舉進攻洪秀全所在的九江。
至於洪秀全,他在起義之初還勉強還可以稱得上一句勵精圖治,心中尚且還有一些野望與抱負。
但是,隨著之後掌握權力,特別是在楊堅的封王詔書之後,洪秀全那隱藏在心中的欲望便徹底爆發了。
為了營造天王府,洪秀全每天征用上萬民夫,周邊上萬間民房全被拆毀。洪秀全出巡時,排場之大,氣勢之足,恐怕秦始皇東巡時期見了都要自愧不如。
洪秀全每隔一段時間,便要從民間各地挑選美女來充實自己的後宮,並根據著自己的想法來管理著天王府,他不選擇太監,而是選擇青春靚麗的女子,天王府裏都是女官和侍女,清一色的年輕貌美的女子,宛如一座伊甸園。
可以說,在後宮的數量之上,別說是秦漢兩朝,就連之後的曆朝曆代加上,都不見得有人可以與洪秀全相比。
也正是因為洪秀全一度走向奢侈墮落以及糜爛,其勢力所在之地民不聊生,朱元璋每下一地迅速便掌握了民心,幾乎都不需要派出人手去特意收服民心。
而長久的糜爛生活腐蝕的不僅是以洪秀全為代表的高層,還有底層的那些普通士卒們。在這種情況之下,洪秀全的軍隊戰力下降嚴重,麵對朱元璋的攻伐,幾無還手之力,朱元璋這一路之上可以說是勢如破竹。
朱文正那一路,朱文正使用詐敗之計,引敵軍來攻,等到敵軍進入埋伏圈後,四麵殺出,一舉破敵。
交戰之中,羊侃斬殺洪秀全將領林鳳祥,馮遷郎生擒被植入成洪秀全的親族洪大全與洪仁政,鄧天王於萬軍之中擊殺洪秀全軍中主將楊秀清,生擒洪秀全軍中大將陳玉成。
楊秀清的兵敗,也令得洪秀全於廬江郡的主力盡皆毀於一旦,其後的石達開無兵可用之下,雖然盡力抵抗,但卻終歸難敵大勢,隻得節節敗退。
在隨軍謀士敬翔的建議之下,朱文正對石達開所鎮守的舒縣采取圍而不攻,並對其實行了攻心之計。
朱文正將綁著洪秀全惡行的告示傳遍舒縣城內,並派出密探在舒縣之內四處宣傳洪秀全將亡以及朱元璋治下百姓安居樂業的情況,使得舒縣城內人心思變。
圍城的十多日起,便出現了不下十起百姓衝擊城門的事件,石達開不願血腥鎮壓這些暴動的百姓,無奈之下,隻得大開城門,而自己則是領著最後一批親信守在城主府中準備血戰到底。
朱元璋與洪秀全勢力已經交戰多年,對於洪秀全麾下的這位第一戰將早已欣賞多時。因此,早在戰前,朱元璋就已經命令朱文正在遇到石達開後能生擒則盡量生擒。
由此,朱文正才並沒有對石達開下什麽死手,而是令馮遷郎與鄧天王二人一起出手拿下石達開。
石達開雖一心求死,可無論是馮遷郎,還是鄧天王他都遠遠不是對手。如今,這兩人一同出手,石達開又豈有反抗之力,即便是在最後時刻想要揮劍自刎都絲毫做不到。
主掌廬江郡的楊秀清與石達開二人一死一擒,廬江郡至此再無返抗之力,其餘朱文正尚且沒有攻下的各縣也紛紛出城請降,隻等朱文正去派兵接收了。
7017k
繼韓遂之後,終於又有一路諸侯最終走向了滅亡。至於,自董卓之亂後紛紛亂起的各諸侯勢力再次少了一路。
但是,諸侯的不斷變少卻並不代表著天下亂局的即將結束,反而代表著天下亂局的高潮正在一步步走來。
揚州,一把衝天的大火燃起,映紅了整片天空,而這把大火的出現,也代表了一位諸侯的末路。
“來人,救火,快救火!”朱元璋難以置信地望著這一把衝天的火光,聲音驚恐地向四周的士兵們下會得。
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這洪秀全竟然這麽狠,居然敢拉著壽春一城之人為其陪葬。
“他怎麽敢?他洪秀全怎麽敢?”朱元璋麵色扭曲地嘶吼道。
壽春乃九江治所,其本就是九江人口之最,經過係統這麽多年的補給,其內如今更有二十萬以上的人口。如今這洪秀全這一把火,可就代表著二十萬的冤魂啊!
二十萬無辜平民即將葬身於此,即便是朱元璋此刻也是一陣說不出的感覺。
其實,從很早之前,朱元璋便已經有實力解決洪秀全了。隻是,朱元璋卻特意留下了洪秀全,起到一個養寇自重的作用。
朱元璋起家之時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江東世家的力量,隨著朱元璋勢力的發展壯大,各江東世家在朱元璋勢力之中的力量也不斷發展壯大。
事實上,這種情況不僅是出現在朱元璋的身上,當前天下,但凡借著世家勢力發展壯大的幾路諸侯都或多或少有這種情況。
因此,朱元璋留下洪秀全便是為了借洪秀全之手消耗江東世家的力量。而且,隻有讓這些江東世家們不斷感受到洪秀全的威脅,才願意主動出血,朱元璋才可以不斷汲取這些世家的力量不斷壯大自身。
奈何,江東那裏大大小小的世家們也不都是傻子,不可能一直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發現,更不會一直願意為朱元璋供血。因此,近年來,洪秀全的作用已經減之又減。
再加上,自董卓討董之後,眾諸侯皆在努力擴大自己的地盤。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也在想著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地盤,消滅洪秀全,從而真正地全據揚州了。
趁著袁術稱帝、晉王李翔攻伐雍涼這兩個大事件的發生,全天下各諸侯基本都牽扯其中,大戰在各州之中先後湧起,無人有精力前來幹擾朱元璋的動作。
因此,朱元璋當即分兵兩路,一路以侄子朱文正為主將,領羊侃、鄧天王、馮遷郎等將進攻廬江,而另一路則是由他本人親自領兵,以王彥章、王彥童、馮勝等將大舉進攻洪秀全所在的九江。
至於洪秀全,他在起義之初還勉強還可以稱得上一句勵精圖治,心中尚且還有一些野望與抱負。
但是,隨著之後掌握權力,特別是在楊堅的封王詔書之後,洪秀全那隱藏在心中的欲望便徹底爆發了。
為了營造天王府,洪秀全每天征用上萬民夫,周邊上萬間民房全被拆毀。洪秀全出巡時,排場之大,氣勢之足,恐怕秦始皇東巡時期見了都要自愧不如。
洪秀全每隔一段時間,便要從民間各地挑選美女來充實自己的後宮,並根據著自己的想法來管理著天王府,他不選擇太監,而是選擇青春靚麗的女子,天王府裏都是女官和侍女,清一色的年輕貌美的女子,宛如一座伊甸園。
可以說,在後宮的數量之上,別說是秦漢兩朝,就連之後的曆朝曆代加上,都不見得有人可以與洪秀全相比。
也正是因為洪秀全一度走向奢侈墮落以及糜爛,其勢力所在之地民不聊生,朱元璋每下一地迅速便掌握了民心,幾乎都不需要派出人手去特意收服民心。
而長久的糜爛生活腐蝕的不僅是以洪秀全為代表的高層,還有底層的那些普通士卒們。在這種情況之下,洪秀全的軍隊戰力下降嚴重,麵對朱元璋的攻伐,幾無還手之力,朱元璋這一路之上可以說是勢如破竹。
朱文正那一路,朱文正使用詐敗之計,引敵軍來攻,等到敵軍進入埋伏圈後,四麵殺出,一舉破敵。
交戰之中,羊侃斬殺洪秀全將領林鳳祥,馮遷郎生擒被植入成洪秀全的親族洪大全與洪仁政,鄧天王於萬軍之中擊殺洪秀全軍中主將楊秀清,生擒洪秀全軍中大將陳玉成。
楊秀清的兵敗,也令得洪秀全於廬江郡的主力盡皆毀於一旦,其後的石達開無兵可用之下,雖然盡力抵抗,但卻終歸難敵大勢,隻得節節敗退。
在隨軍謀士敬翔的建議之下,朱文正對石達開所鎮守的舒縣采取圍而不攻,並對其實行了攻心之計。
朱文正將綁著洪秀全惡行的告示傳遍舒縣城內,並派出密探在舒縣之內四處宣傳洪秀全將亡以及朱元璋治下百姓安居樂業的情況,使得舒縣城內人心思變。
圍城的十多日起,便出現了不下十起百姓衝擊城門的事件,石達開不願血腥鎮壓這些暴動的百姓,無奈之下,隻得大開城門,而自己則是領著最後一批親信守在城主府中準備血戰到底。
朱元璋與洪秀全勢力已經交戰多年,對於洪秀全麾下的這位第一戰將早已欣賞多時。因此,早在戰前,朱元璋就已經命令朱文正在遇到石達開後能生擒則盡量生擒。
由此,朱文正才並沒有對石達開下什麽死手,而是令馮遷郎與鄧天王二人一起出手拿下石達開。
石達開雖一心求死,可無論是馮遷郎,還是鄧天王他都遠遠不是對手。如今,這兩人一同出手,石達開又豈有反抗之力,即便是在最後時刻想要揮劍自刎都絲毫做不到。
主掌廬江郡的楊秀清與石達開二人一死一擒,廬江郡至此再無返抗之力,其餘朱文正尚且沒有攻下的各縣也紛紛出城請降,隻等朱文正去派兵接收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