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氣嗎?”
“其實朕也挺俗的,俗不可耐!”
“《禮記》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嗬……”
“去他娘的天下為公!”
田恒突兀的大罵出聲。
“哪有那麽多開疆拓土的江山社稷,講到底這齊境縱橫數千裏的沃土已經夠養活大齊無數黎明百姓,也夠養活田氏無數皇親國戚,可朕還是想著南征,二十年前是這般,如今還是這般念想。”
“不是什麽勞什子的為百姓謀福祉,不是為他娘的青史留名,更不是他奶奶的天下為公,朕不過是想給自家純兒餘下一個更厚實的家底罷了,便是我田氏後世出了個不肖子孫也能多糟蹋個幾十年罷了……”
田恒罕見的暴了粗口情緒微微有些激動,可平穩下來之後整個人看上去有些落寞,也許這一刻他才不是齊國那個高高在上的皇,而是一個普通的老人。
“陛下,性情了些。”
少年郎笑容明媚道,
不知為何突兀的看眼前的老者順眼許多。
“乾使,不也是性情中人?”
田恒反問出聲,
二人相視一笑,
“講到底天底下大多數人都是如我們這般俗人,不過我們沒有我們站得高,走得遠罷了,古往今來那些扯棋子造反的泥腿子初衷不也是鍋裏沒口熱乎的,為了自己能吃飽飯不忍饑挨餓罷了。”
“說到底隻是這個過程中改變了許多,便是那些世家門閥喊著堂而皇之天下大義的名號,到了最後不也是盯著那份利益,又或者說為了青史留名,殊歸終途都是有所求的。”
“朕不否認,天底下有那些純性的人!”
“隻是為了天下百姓能過得更好些。”
“這類人,你乾國的前身慶國有很多!”
“朕的大齊也不少!”
田恒起身雙手張開似乎在擁抱整個大齊江山。
“朕很敬佩這樣的人,可不願去做這樣的人!”
齊皇揮袖轉身道。
“當然,如果真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
“朕也不介意順手為之。”
“畢竟田氏想要千秋萬代離不開齊地萬千百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可沒有君哪來的江山社稷,哪來百姓的安居樂業……”
“往後的事情朕不知道。”
“可至少如今的天下是這般模樣。”
田恒的語調低了下來,
可言語中卻透著一股狠戾。
“陛下如今這番話,恐怕勸不出夫子出山吧。”
少年郎站在田恒的身旁幽幽道。
“乾使,當初那句為萬世開太平又當如何?”
田恒反問出聲道。
“外臣,同樣不介意順手為之。”
少年郎坦然笑道。
“朕戴著為國為民,為了江山社稷,為了天下黎明百姓這樣一副古之聖賢的麵孔這麽久真的挺累的。”
“是挺累的。”
“不過戴久了,也就是真的了。”
少年郎所有若有所思道。
“外臣決定了,上香的時候再給陛下多燒上一些黃紙錢。”
“就憑陛下這番肺腑之言。”
“至少值得起七斤黃紙錢!”
少年郎豪氣雲幹道。
……
“和談結束後,朕會因病逝世,與此同時漁陽道那邊會放開一個口子那餘下的一萬鐵騎可以安然無恙的回到乾境。”
“如此一來,拒鹿郡的鐵騎也可以撤了吧?”
一番肺腑之言後暢快許多,
田恒從新落座到了石凳上提出了自己的籌碼。
此刻的氛圍又沉悶了許多,
相談甚歡是一回事,
可和談又是另外一回事,
兩人都拎得很清楚,
可以和有國仇家恨之人談笑風生,
並不意味著兩人可以一笑泯恩仇。
……
“可以!”
“既然陛下願意,長眠地下,佑子孫福澤。”
“外臣理當成全。”
“不過還有一點。”
“外臣還在齊境相中了一塊地,我大乾南地少有平原牧馬之地,偏偏家中馬匹又多了些,所以還望陛下給個養馬的地方。”
少年郎輕聲道。
“齊地邊境南陽三郡,外臣要了!”
“那三郡之地水草豐滿,又甚是平整,想來很是適合養馬,不過您老人家是用不著了,轉過來一想陛下您老人家家大業大是不會介意這區區三郡之地的。”
少年郎說完後便默默地等著,靜靜地看著齊皇麵色的變化,心中也清楚這三郡之地對齊國意味著什麽,齊國本就是步兵為主,當初的先登死士便是一個極為典型的例子,不論是齊魏還是其他,整個天下大多都是以步卒為主力。
自家老爹是個例外,靠的便是騎兵起家,深知其中的利害,到了北地之後屠城滅國,雖然都是些邊境小國可也積累下來可家底,在加上蠻子那邊貢獻了不少種馬,自己更是砸鍋賣鐵,養了幾十年才養出那涼州鐵騎,同樣這幾丈下來也讓天下人見識到了騎兵之利,無論如何也要斷了齊國組建騎兵的這個想法。
“南陽三郡之地?”
“割地求和?”
良久之後,
田恒沉聲道,除了組建騎兵之外,割地對於一個君王而言同樣是天大的恥辱,曆朝曆代皇帝以開疆拓土為最高的榮耀,同樣割地便是最大的恥辱沒有之一,可在某些人的心目中便是亡國也勝過求和。
少年郎突兀的想起上輩子那個在煤山歪脖子樹上吊的一位皇帝,
也是挺可憐的一個人。
王朝的家底已經被敗光了,
他依舊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修修補補,敲敲打打,
想要修繕好這個四處漏水屋子,想要延綿祖宗基業,想要讓王朝氣運延綿一些,想要讓天下百姓過得好一些,可沒用,真的沒用,一切都顯得那麽的蒼白無力,不過杯水車薪而已。
自他登基以來,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饑,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饑,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依如此。
連連天災,非人力所控,
六下罪己詔,夜起食粥,
他本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
卻活成了最卑微的模樣。
他已經將自己放到了塵埃裏,
可綿延數百年的王朝還是亡了。
亡在了天災人禍,積弊已久,
吃他娘,喝他娘,打開大門迎闖王
吃他娘,穿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
少年突兀的想起當那個泥腿子闖王入京,京都上空回響起那兩句鄉野俚語時,他內心又是何等的苦澀?
召見內閣大臣時脫口而出那一句,
“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
那時他的內心又是何等的悲涼?
少年郎不曉得,
可他確知道,
當他在煤山自縊身亡前,在袍服上大書“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的時候,他的內心是驕傲的,他的脊背是挺得筆直的。
在脖子掛上那顆歪脖樹之前,
他的腦海中還有一句話轟然作響,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他死的時候光著左腳,右腳餘下一隻紅鞋,身旁僅有一老太監陪同在左右,看起來很不體麵,無比落魄,蕭索,可誰有曉得背後隱藏的那一份驕傲。
他用自己的死亡,
證明了一個王朝的骨氣!
少年郎同樣也很敬佩這樣的人,自己雖然是個俗人,可骨子裏也是驕傲的,想來如果真的有那麽一天,大乾也能做到。
可,
齊皇不是這樣的人,
於他而言祖宗基業勝過一切,
為了祖宗基業,他同樣可以坦然赴死,
談不上誰對誰錯,隻能說每個人的追求不同。
……
少年郎手持著茶杯久久不語,
田恒同樣沒有打斷少年郎的思緒,
“沒錯,陛下長眠,再加三郡之地!”
“若是陛下答應,拒鹿郡兵卒可退。”
半盞茶後少年郎很是認真的開口道。
“割地於陛下而言,無非是在史書上多添上一筆罷了,上黨一役貿然北上致四十五萬兵卒付之一炬,鄰曲城張府滿門人頭落地,數條官逼民嫁女的政令,如今在多加上一個割地,其實也無傷大雅,畢竟死者為大,人死債消。”
“太子那邊陛下已經留下了足夠的後手,如今又有孟夫子為太子太傅作為幫襯,想來陛下您老人家死後也出不見太大的亂子,所有對陛下的恨,又或者說是恥辱,隨著陛下的身死,同樣也會轉移到我大乾。”
少年郎開口道。
“外臣,要陛下死,用陛下的死來換齊國的休養生息,這份默契,從外臣南下時就已經感受到了,想來陛下也不會因為區區三郡之地而打破,不然之前的布置豈不是白費了?”
少年郎步步緊逼道。
“可!”
田恒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此時已經戌時,
從天上往下看去宮中燈火通明,禦花園卻是一片黑漆漆的一片,唯獨不春水湖旁的涼亭之中有一抹幽幽燭光亮起。
“乾使,腰間的涼刀可否贈與朕?”
沉默了片刻後,
田恒的目光落到了徐閑腰間的涼刀上。
“哦?”
“不知陛下有何用處?”
少年郎解下腰間的老式涼刀輕輕的遞出。
“懸於禦書房中。”
田恒細細打量手中的涼刀,
從刀鞘到刀柄並不華美,
左手握住刀柄,右手猛然抽出涼刀,
月光下,
刀身清涼如水,透著一股森冷,
最早一批的老式涼刀,飲過無數蠻子的血,同樣也飲過不少齊人的血,刀主殺伐,這柄涼刀殺過的人比起劊子手手中的鬼頭刀還要多出許多,實乃殺伐之器。
“懸於禦書房?”
少年郎若有所思。
“北望有上黨四十五萬屍骨未寒。”
“可抬頭確是富麗堂皇之地,朕也得讓我家純兒,時刻省得勿忘房梁上還懸有一涼刀,時刻可奪人性命。”
田恒收刀入鞘喃喃道。
“陛下,既然有此心意,外臣便贈這涼刀於陛下。”
少年郎拱手道。
“天色不早了。”
田恒仰頭看了一眼天色緩緩開口道。
“如此,外臣便告辭了。”
“一些細節,明日的談判中在做商討。”
“陛下,好生歇息。”
說完後少年郎也不留念默默往禦花園外走去,出宮自然有守候在外邊的太監引路,但也不至於在這偌大的宮門迷了路。
走出涼亭十餘步後,
看了一眼樹後已經被雨水打濕的通透的婦人,妝容已經被雨水弄花,身上的長裙緊緊的貼在身上,頭發一綹一綹的搭在額前,眼眶通紅一片,神情麻木,看上去無比的狼狽,和涼亭中那個落寞的背影莫名的有些切合,自古天家無情,可少年郎如今也算曉得,至少眼前這對夫妻是有情的。
“椒房!”
田恒略帶沙啞的嗓音在婦人的耳旁響起,不知何時田恒已經走到了婦人身旁,表情有些酸楚,沒有顧及那滿身的水漬輕輕解下披著的外衣搭在婦人身上。
“臣妾都聽到了。”
婦人喃喃道。
田恒沒有開口,
手頓在空中,最終還是落下搭在肩頭拍了拍。
“回禦書房吧。”
“朕還有些奏折需要處理,不論怎麽說有些事朕處理完了,給純兒餘下的麻煩少些,往後的日子,外有孟夫子和蘇相撐著,想來也是無憂,後宮的事還得辛苦椒房了。”
揮退了隨行的太監和宮女,去往禦書房的路上,田恒絮絮叨叨的說著,婦人隨在一旁默默地聽著,氣氛分外祥和。
……
從奉天殿走過時,
少年郎仰頭看了一眼那長階上的宮殿,
有些唏噓,
四日之後,
那最高的位置便會換一個人來坐了,
談判結束之後,
齊乾兩國之爭,
也算告一段落,
朱紅色的宮門近在眼前,
少年郎最後回身看了一眼這偌大的宮殿,
遠處有鞋底踏地的嗒啪聲傳來,一隊巡邏的禁軍舉著火把穿行而過,領頭的正是禁軍統領,一個沉穩的中年漢子,遠遠瞅著那身穿黑金蟒袍的少年郎,也不知為何右眼一直輕跳著。
當少年郎的身影消失在宮門後,禁軍統領還是靜靜地杵在原地,想起早些時候孟夫子說的那些話,有種惆然若失的感覺,卻又不知道到底是丟掉又或者是失去了什麽東西。
“其實朕也挺俗的,俗不可耐!”
“《禮記》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嗬……”
“去他娘的天下為公!”
田恒突兀的大罵出聲。
“哪有那麽多開疆拓土的江山社稷,講到底這齊境縱橫數千裏的沃土已經夠養活大齊無數黎明百姓,也夠養活田氏無數皇親國戚,可朕還是想著南征,二十年前是這般,如今還是這般念想。”
“不是什麽勞什子的為百姓謀福祉,不是為他娘的青史留名,更不是他奶奶的天下為公,朕不過是想給自家純兒餘下一個更厚實的家底罷了,便是我田氏後世出了個不肖子孫也能多糟蹋個幾十年罷了……”
田恒罕見的暴了粗口情緒微微有些激動,可平穩下來之後整個人看上去有些落寞,也許這一刻他才不是齊國那個高高在上的皇,而是一個普通的老人。
“陛下,性情了些。”
少年郎笑容明媚道,
不知為何突兀的看眼前的老者順眼許多。
“乾使,不也是性情中人?”
田恒反問出聲,
二人相視一笑,
“講到底天底下大多數人都是如我們這般俗人,不過我們沒有我們站得高,走得遠罷了,古往今來那些扯棋子造反的泥腿子初衷不也是鍋裏沒口熱乎的,為了自己能吃飽飯不忍饑挨餓罷了。”
“說到底隻是這個過程中改變了許多,便是那些世家門閥喊著堂而皇之天下大義的名號,到了最後不也是盯著那份利益,又或者說為了青史留名,殊歸終途都是有所求的。”
“朕不否認,天底下有那些純性的人!”
“隻是為了天下百姓能過得更好些。”
“這類人,你乾國的前身慶國有很多!”
“朕的大齊也不少!”
田恒起身雙手張開似乎在擁抱整個大齊江山。
“朕很敬佩這樣的人,可不願去做這樣的人!”
齊皇揮袖轉身道。
“當然,如果真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
“朕也不介意順手為之。”
“畢竟田氏想要千秋萬代離不開齊地萬千百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可沒有君哪來的江山社稷,哪來百姓的安居樂業……”
“往後的事情朕不知道。”
“可至少如今的天下是這般模樣。”
田恒的語調低了下來,
可言語中卻透著一股狠戾。
“陛下如今這番話,恐怕勸不出夫子出山吧。”
少年郎站在田恒的身旁幽幽道。
“乾使,當初那句為萬世開太平又當如何?”
田恒反問出聲道。
“外臣,同樣不介意順手為之。”
少年郎坦然笑道。
“朕戴著為國為民,為了江山社稷,為了天下黎明百姓這樣一副古之聖賢的麵孔這麽久真的挺累的。”
“是挺累的。”
“不過戴久了,也就是真的了。”
少年郎所有若有所思道。
“外臣決定了,上香的時候再給陛下多燒上一些黃紙錢。”
“就憑陛下這番肺腑之言。”
“至少值得起七斤黃紙錢!”
少年郎豪氣雲幹道。
……
“和談結束後,朕會因病逝世,與此同時漁陽道那邊會放開一個口子那餘下的一萬鐵騎可以安然無恙的回到乾境。”
“如此一來,拒鹿郡的鐵騎也可以撤了吧?”
一番肺腑之言後暢快許多,
田恒從新落座到了石凳上提出了自己的籌碼。
此刻的氛圍又沉悶了許多,
相談甚歡是一回事,
可和談又是另外一回事,
兩人都拎得很清楚,
可以和有國仇家恨之人談笑風生,
並不意味著兩人可以一笑泯恩仇。
……
“可以!”
“既然陛下願意,長眠地下,佑子孫福澤。”
“外臣理當成全。”
“不過還有一點。”
“外臣還在齊境相中了一塊地,我大乾南地少有平原牧馬之地,偏偏家中馬匹又多了些,所以還望陛下給個養馬的地方。”
少年郎輕聲道。
“齊地邊境南陽三郡,外臣要了!”
“那三郡之地水草豐滿,又甚是平整,想來很是適合養馬,不過您老人家是用不著了,轉過來一想陛下您老人家家大業大是不會介意這區區三郡之地的。”
少年郎說完後便默默地等著,靜靜地看著齊皇麵色的變化,心中也清楚這三郡之地對齊國意味著什麽,齊國本就是步兵為主,當初的先登死士便是一個極為典型的例子,不論是齊魏還是其他,整個天下大多都是以步卒為主力。
自家老爹是個例外,靠的便是騎兵起家,深知其中的利害,到了北地之後屠城滅國,雖然都是些邊境小國可也積累下來可家底,在加上蠻子那邊貢獻了不少種馬,自己更是砸鍋賣鐵,養了幾十年才養出那涼州鐵騎,同樣這幾丈下來也讓天下人見識到了騎兵之利,無論如何也要斷了齊國組建騎兵的這個想法。
“南陽三郡之地?”
“割地求和?”
良久之後,
田恒沉聲道,除了組建騎兵之外,割地對於一個君王而言同樣是天大的恥辱,曆朝曆代皇帝以開疆拓土為最高的榮耀,同樣割地便是最大的恥辱沒有之一,可在某些人的心目中便是亡國也勝過求和。
少年郎突兀的想起上輩子那個在煤山歪脖子樹上吊的一位皇帝,
也是挺可憐的一個人。
王朝的家底已經被敗光了,
他依舊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修修補補,敲敲打打,
想要修繕好這個四處漏水屋子,想要延綿祖宗基業,想要讓王朝氣運延綿一些,想要讓天下百姓過得好一些,可沒用,真的沒用,一切都顯得那麽的蒼白無力,不過杯水車薪而已。
自他登基以來,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饑,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饑,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依如此。
連連天災,非人力所控,
六下罪己詔,夜起食粥,
他本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
卻活成了最卑微的模樣。
他已經將自己放到了塵埃裏,
可綿延數百年的王朝還是亡了。
亡在了天災人禍,積弊已久,
吃他娘,喝他娘,打開大門迎闖王
吃他娘,穿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
少年突兀的想起當那個泥腿子闖王入京,京都上空回響起那兩句鄉野俚語時,他內心又是何等的苦澀?
召見內閣大臣時脫口而出那一句,
“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
那時他的內心又是何等的悲涼?
少年郎不曉得,
可他確知道,
當他在煤山自縊身亡前,在袍服上大書“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的時候,他的內心是驕傲的,他的脊背是挺得筆直的。
在脖子掛上那顆歪脖樹之前,
他的腦海中還有一句話轟然作響,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他死的時候光著左腳,右腳餘下一隻紅鞋,身旁僅有一老太監陪同在左右,看起來很不體麵,無比落魄,蕭索,可誰有曉得背後隱藏的那一份驕傲。
他用自己的死亡,
證明了一個王朝的骨氣!
少年郎同樣也很敬佩這樣的人,自己雖然是個俗人,可骨子裏也是驕傲的,想來如果真的有那麽一天,大乾也能做到。
可,
齊皇不是這樣的人,
於他而言祖宗基業勝過一切,
為了祖宗基業,他同樣可以坦然赴死,
談不上誰對誰錯,隻能說每個人的追求不同。
……
少年郎手持著茶杯久久不語,
田恒同樣沒有打斷少年郎的思緒,
“沒錯,陛下長眠,再加三郡之地!”
“若是陛下答應,拒鹿郡兵卒可退。”
半盞茶後少年郎很是認真的開口道。
“割地於陛下而言,無非是在史書上多添上一筆罷了,上黨一役貿然北上致四十五萬兵卒付之一炬,鄰曲城張府滿門人頭落地,數條官逼民嫁女的政令,如今在多加上一個割地,其實也無傷大雅,畢竟死者為大,人死債消。”
“太子那邊陛下已經留下了足夠的後手,如今又有孟夫子為太子太傅作為幫襯,想來陛下您老人家死後也出不見太大的亂子,所有對陛下的恨,又或者說是恥辱,隨著陛下的身死,同樣也會轉移到我大乾。”
少年郎開口道。
“外臣,要陛下死,用陛下的死來換齊國的休養生息,這份默契,從外臣南下時就已經感受到了,想來陛下也不會因為區區三郡之地而打破,不然之前的布置豈不是白費了?”
少年郎步步緊逼道。
“可!”
田恒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此時已經戌時,
從天上往下看去宮中燈火通明,禦花園卻是一片黑漆漆的一片,唯獨不春水湖旁的涼亭之中有一抹幽幽燭光亮起。
“乾使,腰間的涼刀可否贈與朕?”
沉默了片刻後,
田恒的目光落到了徐閑腰間的涼刀上。
“哦?”
“不知陛下有何用處?”
少年郎解下腰間的老式涼刀輕輕的遞出。
“懸於禦書房中。”
田恒細細打量手中的涼刀,
從刀鞘到刀柄並不華美,
左手握住刀柄,右手猛然抽出涼刀,
月光下,
刀身清涼如水,透著一股森冷,
最早一批的老式涼刀,飲過無數蠻子的血,同樣也飲過不少齊人的血,刀主殺伐,這柄涼刀殺過的人比起劊子手手中的鬼頭刀還要多出許多,實乃殺伐之器。
“懸於禦書房?”
少年郎若有所思。
“北望有上黨四十五萬屍骨未寒。”
“可抬頭確是富麗堂皇之地,朕也得讓我家純兒,時刻省得勿忘房梁上還懸有一涼刀,時刻可奪人性命。”
田恒收刀入鞘喃喃道。
“陛下,既然有此心意,外臣便贈這涼刀於陛下。”
少年郎拱手道。
“天色不早了。”
田恒仰頭看了一眼天色緩緩開口道。
“如此,外臣便告辭了。”
“一些細節,明日的談判中在做商討。”
“陛下,好生歇息。”
說完後少年郎也不留念默默往禦花園外走去,出宮自然有守候在外邊的太監引路,但也不至於在這偌大的宮門迷了路。
走出涼亭十餘步後,
看了一眼樹後已經被雨水打濕的通透的婦人,妝容已經被雨水弄花,身上的長裙緊緊的貼在身上,頭發一綹一綹的搭在額前,眼眶通紅一片,神情麻木,看上去無比的狼狽,和涼亭中那個落寞的背影莫名的有些切合,自古天家無情,可少年郎如今也算曉得,至少眼前這對夫妻是有情的。
“椒房!”
田恒略帶沙啞的嗓音在婦人的耳旁響起,不知何時田恒已經走到了婦人身旁,表情有些酸楚,沒有顧及那滿身的水漬輕輕解下披著的外衣搭在婦人身上。
“臣妾都聽到了。”
婦人喃喃道。
田恒沒有開口,
手頓在空中,最終還是落下搭在肩頭拍了拍。
“回禦書房吧。”
“朕還有些奏折需要處理,不論怎麽說有些事朕處理完了,給純兒餘下的麻煩少些,往後的日子,外有孟夫子和蘇相撐著,想來也是無憂,後宮的事還得辛苦椒房了。”
揮退了隨行的太監和宮女,去往禦書房的路上,田恒絮絮叨叨的說著,婦人隨在一旁默默地聽著,氣氛分外祥和。
……
從奉天殿走過時,
少年郎仰頭看了一眼那長階上的宮殿,
有些唏噓,
四日之後,
那最高的位置便會換一個人來坐了,
談判結束之後,
齊乾兩國之爭,
也算告一段落,
朱紅色的宮門近在眼前,
少年郎最後回身看了一眼這偌大的宮殿,
遠處有鞋底踏地的嗒啪聲傳來,一隊巡邏的禁軍舉著火把穿行而過,領頭的正是禁軍統領,一個沉穩的中年漢子,遠遠瞅著那身穿黑金蟒袍的少年郎,也不知為何右眼一直輕跳著。
當少年郎的身影消失在宮門後,禁軍統領還是靜靜地杵在原地,想起早些時候孟夫子說的那些話,有種惆然若失的感覺,卻又不知道到底是丟掉又或者是失去了什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