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駱駝刺開始返青、胡楊開始發芽的時候,小夥子們齊心協力種起的豆角,在細心嗬護下已經鑽出了兩片小小的葉芽。


    再過不久,商隊又要到了,聽說還給帶了不少竹子過來,豆角是需要支架子的,這讓小夥子們踏實不少。


    而去到河灘揀玉石的人則開始有所收獲。


    楚清當初說過:凡是顏色好的、能透亮的、細膩光滑的石頭,隻要達到其中一條,就要留下,可以說這個選擇範圍太大了。


    而習慣了刮地皮的小子們會把大量挑剩下的石頭運到菜地去圍矮牆,這個路途可很遠,但是大家都習慣了。


    戈壁灘風大,沒有遮風遮陽的東西,菜苗很難長大。


    楚清對采玉工程的花費在外人看來是不計成本,事實上,楚清和小寶心裏有數。


    別看又是商隊、又是工程隊,好幾千人的往返奔波,人吃馬嚼花銷甚大,可是以上等玉石在大宣國的受歡迎程度和價格來看,這些花銷,不過是幾塊腦袋大的玉石就能賺回來的。


    用幾塊玉石換得大批量的玉石,這個投入真是沒多少。


    可對其他商人來說就不一樣了,小商人自不必說,他們幹不起玉石買賣。


    隻說那些幹得起的大商家,比如江南四大、不,現在是三大家族,他們已經收到楚清在朝會上“鬧著”要移交采礦權的“光榮事跡”了。


    他們在朝堂上的“代言人”們已經灰頭土臉,他們更是沒有什麽機會。


    玉礦不是他們的,他們就算弄來民工,想到楚清礦上承包一部分,不說楚清讓不讓,光說把人運送到沃斯,並長期滯留,這份兒口糧就不是小數。


    而他們運來民工,還要提供相應的工具,又是一大筆投入,且依目前形勢來看,似乎也不能昧下多少玉石。


    而在沃斯地界,但凡與人家國民有衝突,他們還沒有解決的能力。


    楚清的投入“不計成本”,工程隊的小子們更是不惜力,在漫長的冬季,不能采玉,就刨土開荒、收購牛奶和皮貨,製作奶製品,畫畫說書……


    他們發現跟沃斯蠻子“鬥智鬥勇”賺他們的錢,能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小寶到他們種菜的地方“參觀”。


    地方不大,也就兩畝多,但是挖得很深,二尺多,裏麵被灌上一尺多厚的土,一壟一壟整齊筆直,每五根壟就有一道石子矮牆隔開,說是為了防風。


    嫩綠的小小的葉片給灰褐色粗礦的大地背景上增添一絲嬌媚。


    “坑裏種菜,好歹能擋點風沙。”小子們說。


    這點兒地出不了多少菜,也喂不了這麽多天天幹重體力活的“大胃王”,但這是希望。


    看到大家幹勁十足,以往那些潑皮無賴的劣性子全都不見,而且相互之間十分團結,不再好勇鬥狠,小寶十分欣慰。


    那就跟大家多說說閑話,讓他們提著心匯報工作的緊張勁兒舒緩舒緩。


    小寶說道:“來,出幾道題給你們,看看你們長學問沒有!聽好了:有一字,不難猜,孔子猜了三日,是什麽字啊?”


    小子們瞪著眼睛苦思:“孔子都猜了三日,我們怎麽猜得出來?”


    “是啊,換個簡單些的吧?”


    小木咧著嘴笑,山長小公子又搞歪門邪道了。


    “小木,你笑啥?你猜出來了?”小子們現在都很喜歡小木這孩子,脾氣好,還勤快。


    小木就說:“孔子猜了三日嘛,現成的答案。”


    “猜了三日?啥意思?”


    “猜的是三日嗎?那是兩個字啊!”


    “噢……我知道了!孔子猜的是‘三日’,三個‘日’,是‘晶’字!”


    “啊~~還能這麽猜?”


    小寶就笑:“唉,字認的不夠啊!那不考字了,我再出個別的——後腦勺受傷的人怎樣睡覺?”


    這個問題把小木難住了:“山長,後腦勺受傷,趴著睡覺?”


    小子們就反對:“趴著睡,堵鼻子嗎?不喘氣兒了?”


    一個小子一拍大腿:“這個我會!後腦勺受傷,閉眼睛睡覺!”


    起哄聲一片:“廢話!誰睡覺不得閉眼睛?”


    “那跟後腦勺受不受傷有啥關係?”


    “可是這答案沒錯啊,不管哪兒受傷,睡覺也得閉眼睛啊!”


    大家笑鬧成一片,運石頭的小子們過來了,情緒不怎麽好。


    大家過去關心:“咋了,咋沒精打采的?”


    於是他們說了一件事情,讓小寶大感不妙:接連三天,都有鍬鎬丟失。


    丟的不多,三天,一共丟了五把。


    楚家運去的工具是充足的,就因為充足,才誘人。


    小寶吩咐了人在中轉倉庫值守,所以倉庫這邊沒有丟失;但是河灘那邊都是小子們自己看管的工具,並不是有專人負責看管。


    “我們在河灘邊上壘了幾個石頭窩棚,要下水的時候,會把鍬鎬都堆放在窩棚裏,我們帶的幹糧也放在裏麵,”一個小子說道:“但是幹糧沒丟,鍬和鎬頭丟了。”


    另一個垂頭喪氣地說:“第一天我們以為是下深水的時候被衝走了,可第二天我們沒去深水處也丟了兩把,今天又丟了一把。”


    小寶問:“可有什麽人靠近你們的窩棚?”


    “天天都有,”小子們說道:“這不是去年咱們拉回去不少石頭嘛,估計沃斯人眼饞了,上個月咱們這片河灘多了不少沃斯人,騎馬在附近來回溜。”


    小寶:“什麽樣的沃斯人?”


    小夥子們七嘴八舌的說:“我懷疑是兵士,他們並不像采玉的那些人,一個個臉上凶橫得很,也不說話。”


    “咱們這片河灘也就十裏地,咱從來都是往河中間深水的地方探,不然光是邊上,也不夠咱們這麽多刨的呀。”


    “咱們最多隻能刨一尺多深的地,再深了就不好刨,主要是不值當,回頭到了豐水期腳底下坑多,咱自己人也危險;


    所以咱們都往深水裏走,隻要不沒過腰,咱們就盡量把底下的石頭往邊上扒拉。”


    其實這些小子們貪心了,十裏地的河灘很大,不用下水,隻兩側的石灘上就可以撿拾。


    但是這幫小子仗著人多,搞批量作業,他們先是挖了個大坑,引進去水,然後把石頭用籃子吊進去涮。


    挖石頭的分工,一人負責一塊地方,看誰挖得多;然後涮石頭的也分工,看誰涮得快;最後挑揀石頭的也分工,看誰挑的好。


    挑剩下的石頭就給拉到菜地去壘矮牆,每隔五壟地就給壘起一道矮牆,給苗防風。


    現在這時候山玉隊還上不了山,隻派出幾十人去維修那些繩索路,所以除了做買賣的幾乎剩下的人都在這十裏河灘邊。


    就這樣的效率,讓沃斯人看得咬牙切齒。


    千多人負責十裏河灘,和沃斯人百十人負責十裏地,那能是一樣的進度嘛。


    現在小子們就是工具不好用,要是給個挖掘機,估計三個月就把十裏地全給刨到兩米深,然後不用等三年到期,直接就回大宣算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母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方紅不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方紅不敗並收藏寒門母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