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麽說,中午這頓烤串,因為十皇子對皇帝更親厚,而使得皇帝覺得無比美味。
隻是,老兒子思想有問題是一定要解決的,皇帝決定今天早點回後宮,要與十皇子的母妃好好討論下教育問題。
這個理由堂皇了些。
事實是,鹿肉、韭菜、生蠔、腰子、蓯蓉粥,實在是太補了,這一下午,下腹都是暖暖的,漲漲的,看奏折時也總是注意力不集中。
那點金銀花茶隻夠控製住沒流鼻血,可解決不了別的問題。
眼看天色暗了下來,皇帝已經看開始構思如何與十皇子母妃深入探討教育問題了。
一連幾天,皇帝都去十皇子母妃那裏,以為能夠把十皇子這隻不聽話的葫蘆按住了,沒成想,又起了九皇子那個瓢。
九皇子孝敬他父皇一頓烏發補腎養生餐,又是黃芪參首烏燉豬腦,又是蔥燒鱸魚、還有板栗燉雞翅、鮮土茯苓煲乳鴿、涼拌黑木耳、黑豆烏魚湯……
為了兩根白頭發,老九竟如此大費周章,皇帝不但沒感到兒子的孝心,反而感受到一股行將就木的悲涼。
而老九說的話也氣人:“父皇,何時給兒子封王分府?兒子想趁著還年輕,出去走走、看看,天下這麽大,兒子都沒出過京都……”
才十歲,就說“趁著還年輕”?那朕算什麽,老幫菜(cèi)?
還要封王分府,你們一個個跑朕這裏獻殷勤,難道不是為了朕的皇位而討朕歡心的?
哎喲,這頓飯吃得,能不能烏發是不知道,補腎倒是見效快,皇帝實在是急著找九皇子母妃也說道說道,孩子是怎麽教育的,這麽不上進呢!
皇帝這段時間取消了就寢前批閱奏折,李公公感覺自己的腿兒都溜得瘦了些,甚至戌時剛過,皇帝就放下折子,李公公就得被派去通知某個妃子侍寢。
皇宮太大了,親自跑一趟,累死他了都!
說來也是怪了,同樣是體力活,皇上他怎麽就不累呢?李公公掐指算算,喲,估計明年仲秋前後,怎麽也能弄出個十一皇子?
通常來說,人活到一定年紀,很能看清子女孝心背後的含義,誰是純孝無雜念、誰是真孝但帶有可容忍的動機、誰又是做出孝順的表象下懷揣不可告人的目的。
皇帝自認偌大的天下都能掌管,如今卻有些迷惑了,怎麽就看不穿他的兒子們了呢?
通過一段時間與各宮嬪妃的“深入”交流和探討,皇帝發現妃子們的初衷與教育主旨未有變化,反倒是皇子們另有他想。
妃子們依舊是不停地吹枕邊風,說自己的兒子讀書多麽用功、心地多麽善良,而且孝順有加,可皇子們在他跟前的表現不是這樣。
過去的皇子們按照他們母妃規定的目標不懈努力,現在反而有尋求皇帝幫助、實現自身理想的意思。
皇子們有說想當木匠的,有想旅遊的、甚至還有個想當漁夫的……就連一向雞賊的老二也有探問過皇帝口風,大意是父皇你要是沒心思傳位給我,就把我分去工部巡查個水利什麽,我想出差玩兒。
而與一直與老二別苗頭的老四,也提過他想兼個禮部主客司的什麽職務,好能有機會跑沃斯國瞧瞧。
最省心的還是老大和老三,他們隻求皇帝能給請個書畫大家和器樂大師,他們想在藝術的道路上狂奔一下。
皇子們的母妃還在絞盡腦汁的激流勇進,皇子們倒是一個個平靜無波起來。
皇帝遲遲沒有立儲,一方麵是因為作為嫡長子的老三身體不好,而皇後這些年也沒有生出嫡次子;另一方麵是其他皇子心機不足、城府不夠。
他們早早的表現出對皇位的覬覦,卻還沒有展現相匹配的能力。
皇位,不僅僅是至高無上的權利,也是不可量之重任。
皇帝需要一個能夠繼承他宏圖偉誌的兒子,這個兒子還得有一個強大的母族和妻族作為助力。
而這一切,目前看來,皇子們的母族力量大的太大,小的又太小,而皇子們本身的綜合素質還遠遠不夠駕馭他們的母族。
不能駕馭,就代表有那麽一天,繼承他皇位的兒子成為傀儡。
皇子們為何年齡都相近?前五個相差不多、後五個相差也不多?
其實皇帝足夠冷情,他與後宮的感情是建立在政治需求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情愛之上,所以才有後宮紮堆生孩子的狀況。
皇子們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優點,但也有各自的缺陷,皇帝一直期待他們能夠在競爭中完善自我、脫穎而出。
皇帝也在積極的、努力的製衡、集權,希望營造一個好的局麵,傳給兒子。
可現在的問題是:後宮這幫女人的心思一如既往,兒子們倒不思進取了怎麽辦?
明明皇位是他們明爭暗搶的香餑餑,怎麽就成了誰也不要的勞什子?
“淩海!”皇帝喚道。
“老奴在呢,皇上。”李公公趕緊應聲。
“你去,給朕查查,這些日子以來,皇子們每日做些什麽,跟什麽人來往,都有誰去了後宮!”皇帝吩咐道。
李公公領命去了。
皇帝現在最懷疑的就是,近來是不是太給後宮臉了,以至於她們以為自己得寵,又夥同前朝算計什麽。
也不怪皇帝懷疑,的確,皇帝這一個月沒少往妃嬪們那裏跑,還都是皇子們的母妃,其他人依舊閑置。
妃嬪們因兒子得承皇恩雨露,能不認為自己前途光明?自然要召喚娘家人出謀劃策,以圖大業。
皇帝為了“平衡”二字,也動了心思,沒有專往某一個宮裏去,而是真正做到“雨露均沾”,不偏不倚,誰讓他的兒子沒一個省心呢?
關鍵也是補得火旺啊!
很快,李公公派出去的人就紛紛回報:皇子們一切如常,並未與前朝交往,隻是上課不太認真,各自伴讀挨了不少懲戒。
倒是他們的母妃似乎都很惦記娘家,沒少傳娘家人來宮裏探望。
這個結果不如沒有。
這不還是等於說他兒子全都不求上進了嘛!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皇帝覺得一股火拱上來,不知如何發泄:“他們天天給朕送吃食,都是從楚家那小子手裏得來的,那楚小子最近都幹了什麽?”
既然皇子們一切如常,那接觸最多的隻能是小寶了,看來,一定是小寶把他兒子帶壞了。
“老奴查問過了,”李公公稟道:“那小子每日就是琢磨菜譜,還從自己寫的遊記中搜尋合適的菜品與禦醫商討;
他跟皇子們常說的就是體貼皇上辛苦,感謝皇恩浩蕩,想好好回報皇上,還有……”李公公沒調查出小寶有什麽不對的言論,因此覺得匯報了半天,好像在誇那孩子一樣,皇帝心情又不好,就猶豫著該不該繼續說下去。
“還有什麽?”皇帝不耐煩地問,他也沒聽出有何不妥。
“還有就是,那孩子很是羨慕皇子們,說他們父母俱在,有爹疼、有娘愛,很是感傷。”李公公趕緊把話說完。
至於“白宮”以及“楚國”等言論,李公公手下的徒子徒孫早就匯報過了。
皇帝也知道這兩個詞語不能證明什麽,疑心起的時候,這兩個詞就不是詞,而是刺;但是現在疑心不那麽重了,再強調這兩個詞就隻能說明帝王無知。
隻是,老兒子思想有問題是一定要解決的,皇帝決定今天早點回後宮,要與十皇子的母妃好好討論下教育問題。
這個理由堂皇了些。
事實是,鹿肉、韭菜、生蠔、腰子、蓯蓉粥,實在是太補了,這一下午,下腹都是暖暖的,漲漲的,看奏折時也總是注意力不集中。
那點金銀花茶隻夠控製住沒流鼻血,可解決不了別的問題。
眼看天色暗了下來,皇帝已經看開始構思如何與十皇子母妃深入探討教育問題了。
一連幾天,皇帝都去十皇子母妃那裏,以為能夠把十皇子這隻不聽話的葫蘆按住了,沒成想,又起了九皇子那個瓢。
九皇子孝敬他父皇一頓烏發補腎養生餐,又是黃芪參首烏燉豬腦,又是蔥燒鱸魚、還有板栗燉雞翅、鮮土茯苓煲乳鴿、涼拌黑木耳、黑豆烏魚湯……
為了兩根白頭發,老九竟如此大費周章,皇帝不但沒感到兒子的孝心,反而感受到一股行將就木的悲涼。
而老九說的話也氣人:“父皇,何時給兒子封王分府?兒子想趁著還年輕,出去走走、看看,天下這麽大,兒子都沒出過京都……”
才十歲,就說“趁著還年輕”?那朕算什麽,老幫菜(cèi)?
還要封王分府,你們一個個跑朕這裏獻殷勤,難道不是為了朕的皇位而討朕歡心的?
哎喲,這頓飯吃得,能不能烏發是不知道,補腎倒是見效快,皇帝實在是急著找九皇子母妃也說道說道,孩子是怎麽教育的,這麽不上進呢!
皇帝這段時間取消了就寢前批閱奏折,李公公感覺自己的腿兒都溜得瘦了些,甚至戌時剛過,皇帝就放下折子,李公公就得被派去通知某個妃子侍寢。
皇宮太大了,親自跑一趟,累死他了都!
說來也是怪了,同樣是體力活,皇上他怎麽就不累呢?李公公掐指算算,喲,估計明年仲秋前後,怎麽也能弄出個十一皇子?
通常來說,人活到一定年紀,很能看清子女孝心背後的含義,誰是純孝無雜念、誰是真孝但帶有可容忍的動機、誰又是做出孝順的表象下懷揣不可告人的目的。
皇帝自認偌大的天下都能掌管,如今卻有些迷惑了,怎麽就看不穿他的兒子們了呢?
通過一段時間與各宮嬪妃的“深入”交流和探討,皇帝發現妃子們的初衷與教育主旨未有變化,反倒是皇子們另有他想。
妃子們依舊是不停地吹枕邊風,說自己的兒子讀書多麽用功、心地多麽善良,而且孝順有加,可皇子們在他跟前的表現不是這樣。
過去的皇子們按照他們母妃規定的目標不懈努力,現在反而有尋求皇帝幫助、實現自身理想的意思。
皇子們有說想當木匠的,有想旅遊的、甚至還有個想當漁夫的……就連一向雞賊的老二也有探問過皇帝口風,大意是父皇你要是沒心思傳位給我,就把我分去工部巡查個水利什麽,我想出差玩兒。
而與一直與老二別苗頭的老四,也提過他想兼個禮部主客司的什麽職務,好能有機會跑沃斯國瞧瞧。
最省心的還是老大和老三,他們隻求皇帝能給請個書畫大家和器樂大師,他們想在藝術的道路上狂奔一下。
皇子們的母妃還在絞盡腦汁的激流勇進,皇子們倒是一個個平靜無波起來。
皇帝遲遲沒有立儲,一方麵是因為作為嫡長子的老三身體不好,而皇後這些年也沒有生出嫡次子;另一方麵是其他皇子心機不足、城府不夠。
他們早早的表現出對皇位的覬覦,卻還沒有展現相匹配的能力。
皇位,不僅僅是至高無上的權利,也是不可量之重任。
皇帝需要一個能夠繼承他宏圖偉誌的兒子,這個兒子還得有一個強大的母族和妻族作為助力。
而這一切,目前看來,皇子們的母族力量大的太大,小的又太小,而皇子們本身的綜合素質還遠遠不夠駕馭他們的母族。
不能駕馭,就代表有那麽一天,繼承他皇位的兒子成為傀儡。
皇子們為何年齡都相近?前五個相差不多、後五個相差也不多?
其實皇帝足夠冷情,他與後宮的感情是建立在政治需求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情愛之上,所以才有後宮紮堆生孩子的狀況。
皇子們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優點,但也有各自的缺陷,皇帝一直期待他們能夠在競爭中完善自我、脫穎而出。
皇帝也在積極的、努力的製衡、集權,希望營造一個好的局麵,傳給兒子。
可現在的問題是:後宮這幫女人的心思一如既往,兒子們倒不思進取了怎麽辦?
明明皇位是他們明爭暗搶的香餑餑,怎麽就成了誰也不要的勞什子?
“淩海!”皇帝喚道。
“老奴在呢,皇上。”李公公趕緊應聲。
“你去,給朕查查,這些日子以來,皇子們每日做些什麽,跟什麽人來往,都有誰去了後宮!”皇帝吩咐道。
李公公領命去了。
皇帝現在最懷疑的就是,近來是不是太給後宮臉了,以至於她們以為自己得寵,又夥同前朝算計什麽。
也不怪皇帝懷疑,的確,皇帝這一個月沒少往妃嬪們那裏跑,還都是皇子們的母妃,其他人依舊閑置。
妃嬪們因兒子得承皇恩雨露,能不認為自己前途光明?自然要召喚娘家人出謀劃策,以圖大業。
皇帝為了“平衡”二字,也動了心思,沒有專往某一個宮裏去,而是真正做到“雨露均沾”,不偏不倚,誰讓他的兒子沒一個省心呢?
關鍵也是補得火旺啊!
很快,李公公派出去的人就紛紛回報:皇子們一切如常,並未與前朝交往,隻是上課不太認真,各自伴讀挨了不少懲戒。
倒是他們的母妃似乎都很惦記娘家,沒少傳娘家人來宮裏探望。
這個結果不如沒有。
這不還是等於說他兒子全都不求上進了嘛!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皇帝覺得一股火拱上來,不知如何發泄:“他們天天給朕送吃食,都是從楚家那小子手裏得來的,那楚小子最近都幹了什麽?”
既然皇子們一切如常,那接觸最多的隻能是小寶了,看來,一定是小寶把他兒子帶壞了。
“老奴查問過了,”李公公稟道:“那小子每日就是琢磨菜譜,還從自己寫的遊記中搜尋合適的菜品與禦醫商討;
他跟皇子們常說的就是體貼皇上辛苦,感謝皇恩浩蕩,想好好回報皇上,還有……”李公公沒調查出小寶有什麽不對的言論,因此覺得匯報了半天,好像在誇那孩子一樣,皇帝心情又不好,就猶豫著該不該繼續說下去。
“還有什麽?”皇帝不耐煩地問,他也沒聽出有何不妥。
“還有就是,那孩子很是羨慕皇子們,說他們父母俱在,有爹疼、有娘愛,很是感傷。”李公公趕緊把話說完。
至於“白宮”以及“楚國”等言論,李公公手下的徒子徒孫早就匯報過了。
皇帝也知道這兩個詞語不能證明什麽,疑心起的時候,這兩個詞就不是詞,而是刺;但是現在疑心不那麽重了,再強調這兩個詞就隻能說明帝王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