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在立夏前,他們確定了礦區位置,可也並沒能有所擴大,誰也不是傻子,四皇子想靠小聰明把沃斯人忽悠瘸,沒能行得通。


    他們到達礦區的第一件事,是把楚清當時畫在山上的界限標誌“寶清盛”給塗掉,改成“宣”字。


    第二件事則是……


    “四殿下,下官認為,應該先用火藥,等炸到炸不動的地方,您在播種。”鄭春秋建議道。


    四皇子帶了一大口袋的毛竹種子,他正在尋找可以播種的縫隙,準備像他提前做好的“功課”那樣,利用種子的“生命之力”開采玉石。


    父皇說了,要說種子的力道,當屬毛竹最強。


    因為毛竹一鑽出來,甭管是床板、房頂、還是院牆,都能給頂鬆動、頂破了,而且長速還極快,一天就能長上一尺左右。


    但是鄭春秋的建議也對,因為撒下種子,還要等上些日子才能發芽,不如先用火藥爆破。


    兩人的商討對話,把勞工們雷得外焦裏嫩——


    “兄弟,你是南方人,你該知道毛竹多久才發芽吧?我是北方人,不懂,但怎麽琢磨那玩意兒也不像隨便就能種出來的。”


    “老哥,你說得對,毛竹播種得半個月才出苗……”


    “那倒也不算慢,苗出來就能長成大竹子不?”


    “怎麽可能!從出苗,到長成大竹子,得要五六年呢!我們那邊都是用移植竹根的辦法,兩年才能出筍,出了筍就好了,兩個月就成材。”


    “噓……你倆小點兒聲,皇子能錯嗎?”


    “皇子怎就不能錯……哦哦哦,懂了懂了!”


    “唉,讓幹啥就幹啥吧,隻盼著還能活著回去。”


    “唉,早知道他們是這麽個幹法,我才不來呢!”


    “聽說,當年那個楚家開礦,可沒這麽不著調。”


    “沒聽‘寶清盛’那些夥計說嘛,幹活是累了些,可他們吃得好,采到的玉石也多,天天都可有盼頭了!”


    “你說,那年他們家招工時,我咋就沒想著去呢。”


    “那也不賴咱呢,知縣老爺不是告訴,願意去也行,不過頭年剛鬧過蝗災,總得先把糧食種下才好,不然吃啥?”


    “我們縣也是那麽告訴的,唉,早知道……”


    “得了吧,還早知道,沒聽過那句話嘛,有錢難買早知道!”


    “噓!找死啊你們!”


    工頭給下達了任務——鑿炮眼,然後把火藥包塞進去。


    鑿炮眼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因為山體岩石極為堅硬,又隻能靠錘子一點一點鑿,以前小寶他們,五個人一天隻能鑿不到三尺深。


    勞工們一個個虎口都震裂了也不敢言語。


    如此,五天過去,幾處炮眼鑿好了,勞工們的怨言也更多了。


    在國內做工,他們也抱怨不斷,可即便再苦再累,至少每隔幾天就能回家一次,得到親人們的疼惜和寬慰。


    現如今,身在異國他鄉,心靈無可寄托、愁思難得慰藉,所有的艱苦便放大十倍、百倍。


    可即便如此勞作,成效卻極其低下。


    他們的火藥不是受潮難以點燃,就是炸不鬆動堅硬的岩石。


    如今沃斯國入境盤查極為嚴格,想把火藥偷運進來是千難萬難,因此他們沒有可浪費的餘地。


    受潮結塊的火藥不得不重新收回,先是放進鍋裏小火幹焙,再拿出來晾幹,還要用錘子敲擊鬆散。


    這有多危險,隻要看看死傷的勞工便可知道,死的就不說了,沒死的,斷手斷臂,又缺醫少藥,還能堅持活多久?


    “廢物!你們工部都是廢物!”四皇子惱怒大喊。


    山玉開采,每年隻有短短四個月左右,浪費一天就是極大損失。


    四皇子的一腔怒火似要把鄭春秋燒到體無完膚:“該爆炸的時候不爆炸!你們做的這些玩意兒比那炮還沒良心!專炸不該炸的地方!”


    好在玉石開采並不隻有這一種方法,雖憤怒卻還沒有失去理智的四皇子,果斷選擇把毛竹種子撒進岩石縫隙中,並填上家鄉的土。


    東方不亮西方亮,這招不靈那招靈。


    四皇子希望,一顆種子種下去,千千萬萬竹苗長出來。


    勞工們這時倒是不覺得此舉令人無語了。


    播種就得等著發芽,他們總算可少受些罪,消停的休息幾天了。


    *****************


    臨洋縣。


    從今年開始,臨洋縣多了一個節日——“五一臨洋勞動兒童節”。


    此節日從縣孤兒院發起並施行,同時,孤兒院正式更名為——“希望小學”。


    這件事是受徐光澤舉辦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活動的啟發,確切地說,是受到前來祭掃的百姓啟發,而快速決定的。


    今年的清明祭掃活動,舉辦得相當成功。


    平坦的“宣化路”兩側的沙棗樹上,被縣衙掛上許多標語牌,比如“馬革裹屍烈士誌,捷報傳家父母心”、“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翠柏蒼鬆,堪慰逝後英靈”等。


    還有許多畫作,上麵是這些英雄與敵人廝殺的場麵。


    雖然畫這些畫的人並未親見當時的戰鬥場麵,畫不出街上傳說的那些炮火,畫的都是操著農具的百姓抗擊沃斯敵寇的英勇、或貼身肉搏時的決絕,卻把那股不屈不撓、誓死保家衛國的精神完全體現出來。


    每隔一條文字標語,便有一張宣傳畫,使沿路行走的百姓心中,始終激蕩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慨歎和責任感。


    徐光澤還把宣化路剛修建好時的“宣傳講解員”們都請來,沿途講解那些標語和圖畫。


    道路被縱向畫了白線作為車道界限,右側畫上通往紀念碑的箭頭,左側則是回返的箭頭,並指示人們靠右通行。


    道路兩側有賣香燭、紙錢的街攤,也有賣吃食和小玩意兒的,價格都不貴,但是一律不許高聲叫賣。


    百姓們願意燒香的可以買香,願意燒紙錢的也有地方現買。


    還有一些吃食零嘴小玩意兒,百姓們祭拜完了下山可以在這裏逛逛,就算在平日裏,這也將是個逛街的好去處。


    不論山上山下,除了楚家那塊棉田,以前這裏都是荒山荒地,荒山荒地,就自有一番大自然的景色。


    如今宣化路平整坦蕩,周圍被炮轟過的土地也平整下來,更是供人觀光的好風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母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方紅不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方紅不敗並收藏寒門母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