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火把到燈油,從燈油到蠟燭,在照明方麵上的進步,隻在富人家裏顯著,而在窮人家裏模糊得很。
楚清趁著黃忠清醒,便聊起燈油的話題:“我剛到五棵樹村時,見有的家庭用蠟燭,有的家庭用燈油;
剛開始還以為用得起蠟燭的家庭算是村裏的富戶,時間長了方知,用燈油的才是。”
用燈油的家庭至少每隔一段時間能吃得起一頓肉,然後煉點兒豬油做菜、燉湯,待日子久了,豬油變質了,就拿來點燈。
倒是吃不起肉的家庭,會上山找鬆樹割鬆脂回來,加熱熬成蠟油,填根麻繩就當蠟燭了。
人多,話題就容易跑偏,說起燈油和窮富,謝先生接過話來:“你說的這兩種都是好的,還有些人家晚上借著灶火那點兒光編筐、縫補、洗涮,不會用燈;
一個村裏,總有家庭是窮的,比如家裏孩子多、卻又都年歲太小,而且老人身體還不好;
女人得留在家裏照看孩子和老人,還要做家務,隻靠男人一個人下地幹活,家裏使的柴火都得省著用;
因為能幹活的人少,上地裏就不能上山砍柴,哪還有功夫上山找鬆脂做蠟燭?
咱們幾個村還好,沒那麽窮,我還見過更窮的家庭,天一黑就早早睡覺,因為睡著了就不知肚餓,哪裏還談得上點燈費蠟的?”
說到這兒,謝先生突然就笑了:“你們不知道吧?其實我不是咱們本地人。”
欸,這個話題轉的,立時引起全體人的興趣。
謝先生來到五棵樹村大概有二十多年了,沒人知道他不是本地人,隻知道他在隔壁陝會府的府學待過,因不滿那裏的風氣才搬到吉州五棵樹村這個小地方的。
謝先生看大家都是眼冒賊光想聽人隱私的欠揍神態,不由得笑起來:“嗬嗬……哈哈哈,瞧瞧你們一個個的,怎麽,以為有什麽驚天秘聞?
好,就講給你們聽聽;
我啊,出生在京都東邊的一個縣城,當時聽說朝廷有計劃要把幾處地方劃為京都的畿縣,我們那個縣城也在朝廷的考慮範圍內;
能被劃成畿縣,那可就是上等縣了,當官的自然會爭取,因為那將等於他們的官階憑空升上一級,等於獲得京都給予的很多便利;
所以官老爺們天天削尖腦袋鑽營,又是不讓乞丐上街乞討、又是隱瞞疫情……
當時,我們縣有個村子鬧瘟疫,一村的人幾乎病了一半,請大夫,誰也不願意到那麽遠的地方給一群窮人看病;
後來那個村的村長就讓人把幾個病得最重的抬著,想進城找醫館,卻是連城門都不讓進,說是怕把病帶進城,影響晉級畿縣;
那幾個重病之人不等回返,就死在城門外;
這本是讓人萬分痛心之事,可誰成想,進城不讓進,這下又不讓走了,因為城門官聽說此事過來了,他要求村長和幾個帶來的人將屍體帶到不遠處一個莊子附近燒埋;
其實就是怕這幾個抬病人的人也被傳染上疾病,想把他們都留下處理屍體,等看他們沒病再放走,要是有病,就直接扣在莊子裏等死。”
眾人本以為能聽到謝先生不滿父母給訂的親事、與他妻子其實是私奔出逃的苦命鴛鴦這類故事,畢竟謝先生夫婦定居到此二十幾年,卻沒聽說有長輩或親戚,隻有兩個兒子,不是很奇怪?
可沒成想竟是聽到這麽個哀傷的故事。
小寶忍不住問:“後來呢?”
吳大郎卻想知道為什麽那個縣城裏不讓乞丐上街乞討:“乞丐不上街,難道要餓死?
生病了不給看病,難道要所有人都病死?
這不得出大事兒啊?那當官的不得擔責任?”
吳大郎早就是五棵樹村的村長了,但他當上村長時,五棵樹村已經在楚家產業的帶動下,成為當地的富裕村,村人不但請得起大夫,村裏甚至還收留了一戶走方郎中,涉及不到謝先生講的那些問題。
但是吳大郎的爹,吳老村長,卻是能明白這裏的關竅:“既然想被評為畿縣,那就得讓上頭派來視察的人看到這地方各方麵都好;
要是滿街乞丐,一看就是亂的、差的,還怎能評得上?
鬧疫病的村落也是,萬一把城裏給傳染了,京官來視察時,還能給什麽機會?
想都不用想,這種危險的地方就不能要,會給京城帶來拖累嘛!”
謝先生點頭,表示吳老村長說的沒錯,繼續道:“我爹就是那個村長。”
這下眾人都驚了。
謝先生笑了笑,到他這把歲數,什麽都看得開了,所有的憤怒,皆以轉為哀傷:“我爹和那些村人被扣下來,勒令必須要燒埋那幾位同村的人,我爹不同意,人死了不讓好好的入土,哪有這般道理?
可當兵的才不管,直接把死人都給燒了,我爹撲上去攔阻,卻被當兵的給踹出內傷吐了血;
後來那些人見我爹他們並沒有被傳染瘟疫,倒是我爹差點兒被他們踢死,怕擔責任,便讓他們回去了;
那些人是還活著給帶出來的,再回村卻連點骨灰都帶不回,我爹覺得無顏麵對鄉親們,回村之後,便辭了村長職務;
我爹受了內傷,心裏又窩囊,自此一病不起;
我娘是個剛烈的性子,看我爹這個樣,實在氣不過,便到縣衙擊鼓鳴冤;
可是,連乞丐都不讓上街,我娘這樣告狀,當官的能允許嗎?這不是給他們臉上抹黑?他們還等著升上畿縣,得到更大好處哪;
我娘被打了十板子,說要不是看她是個無知婦人,又是初犯,定要給下大牢;
一個婦人,被當庭打了板子,你們想想……我娘被抬回來後,我爹急火攻心,一口血就噴了出來,晚上就咽了氣;
我爹咽氣,我娘受不了刺激,便懸了梁……那年我十歲。”
仲秋,是團圓的日子,卻聽到這樣一個哀傷的故事,滿桌人都沉默了。
謝先生自覺掃了興,有些過意不去,便舉杯邀酒:“來來來,喝酒,咱不提那些不愉快的!”
大家悶悶的跟著喝了杯酒,卻還想知道下文,便眼巴巴看著謝先生。
楚清覺得謝先生歲數大了,大家該收一收好奇心,別讓謝先生總沉浸在哀傷裏,便道:“剛才說起燈油……”
誰知話剛說了個開頭,黃忠突然發聲:“你剛才說,有的人家天一黑就睡覺,省了晚飯,也省了點燈,是說伱自己吧?
也是,小小的孩子,沒了爹娘,吃飯都是問題,哪裏還用得起燈油?”
黃老三的表現就有些滑稽——他的臉不停地在黃忠和謝先生之間轉來轉去,嘴巴也開了合、合了又開,像抽筋。
他既想製止自己爹說話,又希冀謝先生能回答,因為他發現老爹現在思路清晰。
最關鍵的是,他老爹已經有段日子剛吃了飯就忘記,會問“一會兒吃什麽”,可現在,他老爹竟記得住之前謝先生說的話。
這是進步,是病情好轉的跡象,所以黃老三希望謝先生能繼續講下去。
楚清趁著黃忠清醒,便聊起燈油的話題:“我剛到五棵樹村時,見有的家庭用蠟燭,有的家庭用燈油;
剛開始還以為用得起蠟燭的家庭算是村裏的富戶,時間長了方知,用燈油的才是。”
用燈油的家庭至少每隔一段時間能吃得起一頓肉,然後煉點兒豬油做菜、燉湯,待日子久了,豬油變質了,就拿來點燈。
倒是吃不起肉的家庭,會上山找鬆樹割鬆脂回來,加熱熬成蠟油,填根麻繩就當蠟燭了。
人多,話題就容易跑偏,說起燈油和窮富,謝先生接過話來:“你說的這兩種都是好的,還有些人家晚上借著灶火那點兒光編筐、縫補、洗涮,不會用燈;
一個村裏,總有家庭是窮的,比如家裏孩子多、卻又都年歲太小,而且老人身體還不好;
女人得留在家裏照看孩子和老人,還要做家務,隻靠男人一個人下地幹活,家裏使的柴火都得省著用;
因為能幹活的人少,上地裏就不能上山砍柴,哪還有功夫上山找鬆脂做蠟燭?
咱們幾個村還好,沒那麽窮,我還見過更窮的家庭,天一黑就早早睡覺,因為睡著了就不知肚餓,哪裏還談得上點燈費蠟的?”
說到這兒,謝先生突然就笑了:“你們不知道吧?其實我不是咱們本地人。”
欸,這個話題轉的,立時引起全體人的興趣。
謝先生來到五棵樹村大概有二十多年了,沒人知道他不是本地人,隻知道他在隔壁陝會府的府學待過,因不滿那裏的風氣才搬到吉州五棵樹村這個小地方的。
謝先生看大家都是眼冒賊光想聽人隱私的欠揍神態,不由得笑起來:“嗬嗬……哈哈哈,瞧瞧你們一個個的,怎麽,以為有什麽驚天秘聞?
好,就講給你們聽聽;
我啊,出生在京都東邊的一個縣城,當時聽說朝廷有計劃要把幾處地方劃為京都的畿縣,我們那個縣城也在朝廷的考慮範圍內;
能被劃成畿縣,那可就是上等縣了,當官的自然會爭取,因為那將等於他們的官階憑空升上一級,等於獲得京都給予的很多便利;
所以官老爺們天天削尖腦袋鑽營,又是不讓乞丐上街乞討、又是隱瞞疫情……
當時,我們縣有個村子鬧瘟疫,一村的人幾乎病了一半,請大夫,誰也不願意到那麽遠的地方給一群窮人看病;
後來那個村的村長就讓人把幾個病得最重的抬著,想進城找醫館,卻是連城門都不讓進,說是怕把病帶進城,影響晉級畿縣;
那幾個重病之人不等回返,就死在城門外;
這本是讓人萬分痛心之事,可誰成想,進城不讓進,這下又不讓走了,因為城門官聽說此事過來了,他要求村長和幾個帶來的人將屍體帶到不遠處一個莊子附近燒埋;
其實就是怕這幾個抬病人的人也被傳染上疾病,想把他們都留下處理屍體,等看他們沒病再放走,要是有病,就直接扣在莊子裏等死。”
眾人本以為能聽到謝先生不滿父母給訂的親事、與他妻子其實是私奔出逃的苦命鴛鴦這類故事,畢竟謝先生夫婦定居到此二十幾年,卻沒聽說有長輩或親戚,隻有兩個兒子,不是很奇怪?
可沒成想竟是聽到這麽個哀傷的故事。
小寶忍不住問:“後來呢?”
吳大郎卻想知道為什麽那個縣城裏不讓乞丐上街乞討:“乞丐不上街,難道要餓死?
生病了不給看病,難道要所有人都病死?
這不得出大事兒啊?那當官的不得擔責任?”
吳大郎早就是五棵樹村的村長了,但他當上村長時,五棵樹村已經在楚家產業的帶動下,成為當地的富裕村,村人不但請得起大夫,村裏甚至還收留了一戶走方郎中,涉及不到謝先生講的那些問題。
但是吳大郎的爹,吳老村長,卻是能明白這裏的關竅:“既然想被評為畿縣,那就得讓上頭派來視察的人看到這地方各方麵都好;
要是滿街乞丐,一看就是亂的、差的,還怎能評得上?
鬧疫病的村落也是,萬一把城裏給傳染了,京官來視察時,還能給什麽機會?
想都不用想,這種危險的地方就不能要,會給京城帶來拖累嘛!”
謝先生點頭,表示吳老村長說的沒錯,繼續道:“我爹就是那個村長。”
這下眾人都驚了。
謝先生笑了笑,到他這把歲數,什麽都看得開了,所有的憤怒,皆以轉為哀傷:“我爹和那些村人被扣下來,勒令必須要燒埋那幾位同村的人,我爹不同意,人死了不讓好好的入土,哪有這般道理?
可當兵的才不管,直接把死人都給燒了,我爹撲上去攔阻,卻被當兵的給踹出內傷吐了血;
後來那些人見我爹他們並沒有被傳染瘟疫,倒是我爹差點兒被他們踢死,怕擔責任,便讓他們回去了;
那些人是還活著給帶出來的,再回村卻連點骨灰都帶不回,我爹覺得無顏麵對鄉親們,回村之後,便辭了村長職務;
我爹受了內傷,心裏又窩囊,自此一病不起;
我娘是個剛烈的性子,看我爹這個樣,實在氣不過,便到縣衙擊鼓鳴冤;
可是,連乞丐都不讓上街,我娘這樣告狀,當官的能允許嗎?這不是給他們臉上抹黑?他們還等著升上畿縣,得到更大好處哪;
我娘被打了十板子,說要不是看她是個無知婦人,又是初犯,定要給下大牢;
一個婦人,被當庭打了板子,你們想想……我娘被抬回來後,我爹急火攻心,一口血就噴了出來,晚上就咽了氣;
我爹咽氣,我娘受不了刺激,便懸了梁……那年我十歲。”
仲秋,是團圓的日子,卻聽到這樣一個哀傷的故事,滿桌人都沉默了。
謝先生自覺掃了興,有些過意不去,便舉杯邀酒:“來來來,喝酒,咱不提那些不愉快的!”
大家悶悶的跟著喝了杯酒,卻還想知道下文,便眼巴巴看著謝先生。
楚清覺得謝先生歲數大了,大家該收一收好奇心,別讓謝先生總沉浸在哀傷裏,便道:“剛才說起燈油……”
誰知話剛說了個開頭,黃忠突然發聲:“你剛才說,有的人家天一黑就睡覺,省了晚飯,也省了點燈,是說伱自己吧?
也是,小小的孩子,沒了爹娘,吃飯都是問題,哪裏還用得起燈油?”
黃老三的表現就有些滑稽——他的臉不停地在黃忠和謝先生之間轉來轉去,嘴巴也開了合、合了又開,像抽筋。
他既想製止自己爹說話,又希冀謝先生能回答,因為他發現老爹現在思路清晰。
最關鍵的是,他老爹已經有段日子剛吃了飯就忘記,會問“一會兒吃什麽”,可現在,他老爹竟記得住之前謝先生說的話。
這是進步,是病情好轉的跡象,所以黃老三希望謝先生能繼續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