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小寶被要求麵試,就說明第一場的成績已經出來了,所以秋生也跟著小寶和卓耀去了試院。


    學政年逾四十,坐在那裏看不出身高。臉上表情肅穆,略向上翹起的一字胡很濃密,遮蓋住上唇,顯得麵容嚴肅而刻板。


    單眼皮微微下垂,看著眼前的小豆丁,眼神中有著質疑。上一次接觸到的“神童”,可是翰林學士的外孫,八歲就考下了“童生”。


    那一次,讓學政可是“驚為天人”了。畢竟小孩的“開蒙”至少從三歲開始,而短短五年就對四書五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可是很難得。


    眼下這孩子,看上去也跟八歲差不多,可根據試卷以及考生的登記記錄得知,此子方六歲,且家世並不顯赫,隻有一寡母算是有運氣得入官場。


    難道,今日又得見一“神童”?


    “你且將《甫田》一篇默下來。”學政吩咐。


    “是。”小寶應聲提筆。學政親眼看著那成熟的字體自小寶筆尖下生成:“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小寶寫得很快,畢竟早已倒背如流。


    學政心中歎服:這孩子從容揮筆,都不曾思索就流暢地默寫下來,可見平日沒少下功夫。


    “你可知其意?”學政問道。


    會背還不夠,你得知道意思才行,這才叫“知其所以然”。


    “略知。”小寶恭謹回答:“大意是說: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高高長勢旺。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惶惶。大田寬廣……”


    小寶的語速平緩,將《甫田》的譯文盡量講得既直白且簡單。以前楚清跟他說過,《詩經》既是詩又是歌,所以意會它的時候,要做到即便用大白話翻譯,也要帶有韻味。


    學政邊聽邊點頭。這孩子真的是理解了內容,才能記得住的。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孫之穡,以為酒食’出自何處?”


    “回大人,出自《小雅·信南山》”。


    “此句何意?”


    “是說農田無際整整齊齊,小米高粱有多茁壯茂盛。子孫們如今獲得豐收,酒食皆用穀物製作而成。”


    小寶的回答依舊從容不迫,很是沉穩。


    “你如何看《周頌·臣工》?”學政又出題。


    按說,學政前兩題就已經完全可以給小寶一個好成績了。


    但是學政心裏雖滿意,卻想探探小寶的“根底”,看看這孩子究竟學識達到了什麽程度。


    所以這一題出的有些難度。若出在卷麵上,完全就是一道“策文”題了。


    小寶略加思索,便開口答道:


    “學生認為,這是一首讚揚周王關心農業生產的詩歌,大意是說:周王勉勵農官們要‘順天守時”’,貫徹執行國家的農業政策;


    積極做好各項農業生產監管工作,包括修水利、改良土壤,如深翻、平整、輪作等,以提高糧食產量,祈求有豐收之年。


    在這過程中,周王甚至還將親自下地視察秋收。從中可以看出,國家對農業的高度重視。


    可在學生看來“王厘爾成”還不夠,還應“勸民而造”,並給與“相應之政”。


    周王也好、農官也好,他們負責的是製定政策、監督管控,是自上而下的指揮,那麽也要鼓勵百姓自下而上的回應,具體來說,就是百姓要有自己的開創和嚐試。


    如果在今天,我們依然守舊的隻耕作已有的菽粟,不去發現、發展其他的農作物,不去想法增產增收,若是豐年還好,尚能糊口,那麽荒年或災年呢?”


    “那依你看該如何?”學政來了興致,小小稚童,考慮問題有深度啊!


    “學生以為,農民雖然每日耕作很是辛苦,但也不是日日都忙碌無比。


    除了農忙,還有農閑。尤其是北方,冬季農閑時節更長。


    雖然農閑也不是真的就閑著,也要有打獵、編製或其他活計,但是開發一些新的營生才是最重要的。


    守著一畝三分地的收成,每年隻有一個巴掌就數得過來的銀錢,不如開發些新的、更為有效的活計。


    比如,每年春天,山間總有早熟的野菜、野果,為何不馴養成新的農作物?


    最早的稻米、粟麥,不也是從野生,經過馴化才成為如今可以大批種植的糧食?


    再比如,開拓思路,根據勞作時遇到的問題,進行對農具的改造,使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石磨、碾子,這些不都是老祖宗們的發明創造?老祖宗們可以,今人也可以。


    這就說到了發明、創造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的投入了。


    普通百姓未必不能做到這些,但是因研究這些而耽誤了勞作,在他們看來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最好各地相應的衙門能夠有鼓勵發明創造、增產創收的政策,能夠提供相應的扶持,若是能夠予以獎勵,就更能激發百姓的信心了。”


    小寶侃侃而談,絲毫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


    要是楚清在這兒,可能會替他擔心了:孩子,這些話咱們關上門在家裏怎麽說都行,你在這裏高談闊論,是在討伐朝廷不重視農業、不重視百姓嗎?


    學正很是激賞地看著小寶:這孩子別看年紀小,想法倒是不默守陳規、有見地。


    若是能再拓寬些視野,再多讀些史書,假以時日,必有大成績!


    小寶答完了看著學政,等著繼續出題。他沒料到第一場考完了還要這麽再考一次。


    當麵回答問題,可遠不如筆試在時間上的從容啊。早知道這樣,不如把第二、第三場也考了算了。


    學政半晌之後才開口:“原本,你的成績能到達前三名,甚至徐知縣想直接把你定為‘案首’……”


    “啊?”小寶有些驚訝的看著學政,心想:這話的意思就是案首不給我了唄?


    “你知道,童試的第一場是正場,幾乎就定下了排名,其餘兩場相對正場的成績,補充作用並不大。作為案首,是有資格免試院試的。”


    也就是說,童試的案首,可以免考院試,直接成為“生員”,獲得秀才功名的。


    成為秀才,就可以享有免除徭役田稅、見官不跪、遇罪不輕易處罰、出門遊學的權利。


    一些被朝廷看重的秀才,還有糧米的福利待遇。


    這對一些寒門學子來說,是對整個家庭、甚至家族的重大提升。


    “但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母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方紅不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方紅不敗並收藏寒門母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