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衝帶嗎?
楚清認真想了想,說道:“這……您說得也對,東倫國夾在大宣與沃斯之間,如果兩國開戰,東倫就是個緩衝帶。”
老人點頭:“是了,先皇一直以來都把沃斯國當做最大的敵人,原因是,前朝皇帝開疆拓土,攻伐東倫國後,準備一路進軍沃斯國;
那時候民不聊生,就是在這樣的三角糾葛中,被高祖皇帝借機滅掉了前朝;
高祖皇帝得了天下後,並沒有把東倫國全部納為己有,而是派駐一部分力量在吉州沿線,應該說,現在的吉州有一半屬於原先的東倫國;
然後對東倫國采取懷柔手段,拉攏他們,把大量的國力用來抵禦和防範沃斯國上,因此,一百多年來,大宣一直享有太平;
可是沃斯始終是我大宣的禍患,高祖時期建立的暗衛隊伍便比前朝多了一個分支——密衛,被插進東倫國和沃斯國,監視他們的動靜;
高祖皇帝奪下江山時,前朝國庫已然耗盡,高祖皇帝又厲兵秣馬,國庫一直積存不足;
大宣最大的隱患並不是臨近的東倫國,而是沃斯國,他們疆域廣大,馬匹精良,百姓彪悍;
所以,高祖帝之後,曆代皇帝一直把征伐沃斯當做畢生之誌向,直到先皇時期,國庫逐漸豐盈;
可是,先皇那時已過盛年,而大宣的戰力依舊沒有達到他的預想,咱們兵器不利、馬匹也不充足;
所以先皇一直縱著東倫國,因為隻要有他們做緩衝,大宣還能繼續積累力量,就算是與沃斯開戰,他們也不至於倒戈相向。”
不會倒戈相向嗎?楚清不置可否。
倒不倒戈,全看值不值得,隻要有利可圖,翻臉就當白眼狼的大有人在,東倫國不倒戈,想是沒到時候。
老人沒注意到楚清的表情,繼續說著:“隻可惜啊,老百姓隻道先皇昏庸,好麵子,把東倫國當兒子養,卻不知先皇的苦心……
這些不說了,咱們還說回密衛和影衛,他們統稱為暗衛,是傳承職業,一輩傳一輩;
由於這種職業的特殊性,他們無法像普通百姓那樣結婚生子,隻能與女密衛或女影衛成親,可是男人比女人的數目多,成親也不易,孩子也就生的少。”
這是必然,雙職工嘛,還總得加班,生個孩子都得抽時間。
老人繼續說道:“後來,幹脆把一些信得過的宮人充斥到密衛和影衛中,作為家眷;
這些密衛,很多人都客死他鄉,再不得歸,好在能留下骨血,繼續充實皇家的暗衛隊。”
唉,倒黴催的,幹點兒啥營生不好。楚清心中腹誹。
“我的三個兒子,就是密衛。”老人說。
“啊!”楚清大驚!
三胖家,哦不,他們羅家,竟是一門的密衛!
“那您……”楚清的語氣中透出敬意,可心緒複雜。
子承父業,在這個世界是必然,可如果承襲的是密衛這種危險、孤獨的職業,在楚清看來就讓人敬佩而辛酸了。
這不單是對一個職業的必然延續,比如木匠,他們是匠籍,是他們世代必須從事的職業,是階級規定;
也不單是對一個職業的熱愛,比如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一邊做著官,一邊不忘初心地熱愛著書法藝術;
而對密衛不是,密衛是憑借對這個職業的責任心,對國家,或者說對皇帝的忠誠存在的一群人,他們有著世世代代的無奈。
難怪楚清一直隻對三胖家的和她婆母有印象,卻沒見過除了孩子之外的男人,原來,他們是密衛。
老人點了點頭:“是,我也是密衛,是孝惠皇太後親自選拔的宮女,延續密衛的宮女。
我們當時做了假身份來五棵樹村生活,因為我們都是宮女出身,都讀過些書,便謊稱我是舉人的女兒,家道敗了,來村裏落腳。”
孝惠皇太後,當今皇帝的生母?
延續密衛的宮女,老人說起時神色鄭重而莊嚴,可在楚清看來,如果不是心中抱有足夠的信仰,根本不會有這般表現。
延續,不就是給密衛發媳婦兒生孩子嗎?那這些女人充其量就是個生育機器,可從老人的神情中,楚清看到的卻是使命感。
心情複雜,楚清不知該作何想,隻是問道:“您找我是……?”
老人的神情變得有些羞愧,也有些惶急:“楚大人,求您保密,我大兒子回來了!”
楚清不明白這話是什麽意思:“回來不是好事兒嗎?”
老人歎了口氣:“唉,這說來又話長了……我的大郎和二郎是雙生,若在平常百姓家該是多大的喜事,可是對於我們這樣的人家,卻是要一手一腳地養大,然後再雙雙送出去冒險……”
這才像個母親說的話!
楚清不禁想到,再有責任感、使命感,也是個母親,親手把孩子送上危險的道路,真能不心疼?除非不是親生的!
想到新聞裏宇航員被成功送上太空,畫麵切換到他們的家人那一臉自豪的表情,楚清總會想,鏡頭之外的這些父母親人,他們會不會整夜睡不著覺?
總得有人犧牲,總得有人奉獻,可是他們的親人在大義與親情之間的選擇與放棄,難道不是犧牲和奉獻嗎?
不然,怎會有“悔教夫婿覓封侯”的哀怨,“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感歎。
老人的聲音繼續響起:“弘正三十五年初,我們在沃斯的密衛被殺害,我們家接到命令,要求潛入沃斯潛伏;
想在沃斯潛伏不易,因為咱們大宣人和他們長相上差別太大,通常隻有十之一二能留下來,其餘的,基本就回不來了;
孩子他爹是南方人,也算是高鼻深目,我的兒子們都隨了他,倒是便於混進去;
那時,先皇纏綿病榻,幾位皇子各自挑動勢力相爭,東倫在沃斯的煽動下進攻我大宣南部邊境;
於是,他爹帶著大郎和二郎借著征運糧民夫的機會離開了家;
他們哥倆相貌幾乎難以分辨,可以互為替身,家裏多少還能得到些消息,也就是那年,他們爹在東倫染上痢疾,沒了;
可是隨著先皇駕崩,內亂開始,幾位皇子的勢力此消彼長,大宣境內的各道關口防守越來越嚴,他們能傳回消息的時候也就越來越少;
再後來,東倫國與沃斯國往來頻繁,而對大宣又采取了遊擊策略,隻小規模犯邊,而並不大舉進攻;
大宣朝廷當時也被皇子們牽製,大臣們忙於見風使舵,密衛的人數本就不多,他們哥倆就被擱置在東倫,進退不得;
直到慶德帝登基第二年情況才有所好轉,大郎和二郎隨著一股東倫貴族勢力投靠進入沃斯;
可是,自那之後,又是三年不得聯係,這期間,三胖因為想要打聽兩個哥哥的消息,也以征兵的名義走了……”
楚清認真想了想,說道:“這……您說得也對,東倫國夾在大宣與沃斯之間,如果兩國開戰,東倫就是個緩衝帶。”
老人點頭:“是了,先皇一直以來都把沃斯國當做最大的敵人,原因是,前朝皇帝開疆拓土,攻伐東倫國後,準備一路進軍沃斯國;
那時候民不聊生,就是在這樣的三角糾葛中,被高祖皇帝借機滅掉了前朝;
高祖皇帝得了天下後,並沒有把東倫國全部納為己有,而是派駐一部分力量在吉州沿線,應該說,現在的吉州有一半屬於原先的東倫國;
然後對東倫國采取懷柔手段,拉攏他們,把大量的國力用來抵禦和防範沃斯國上,因此,一百多年來,大宣一直享有太平;
可是沃斯始終是我大宣的禍患,高祖時期建立的暗衛隊伍便比前朝多了一個分支——密衛,被插進東倫國和沃斯國,監視他們的動靜;
高祖皇帝奪下江山時,前朝國庫已然耗盡,高祖皇帝又厲兵秣馬,國庫一直積存不足;
大宣最大的隱患並不是臨近的東倫國,而是沃斯國,他們疆域廣大,馬匹精良,百姓彪悍;
所以,高祖帝之後,曆代皇帝一直把征伐沃斯當做畢生之誌向,直到先皇時期,國庫逐漸豐盈;
可是,先皇那時已過盛年,而大宣的戰力依舊沒有達到他的預想,咱們兵器不利、馬匹也不充足;
所以先皇一直縱著東倫國,因為隻要有他們做緩衝,大宣還能繼續積累力量,就算是與沃斯開戰,他們也不至於倒戈相向。”
不會倒戈相向嗎?楚清不置可否。
倒不倒戈,全看值不值得,隻要有利可圖,翻臉就當白眼狼的大有人在,東倫國不倒戈,想是沒到時候。
老人沒注意到楚清的表情,繼續說著:“隻可惜啊,老百姓隻道先皇昏庸,好麵子,把東倫國當兒子養,卻不知先皇的苦心……
這些不說了,咱們還說回密衛和影衛,他們統稱為暗衛,是傳承職業,一輩傳一輩;
由於這種職業的特殊性,他們無法像普通百姓那樣結婚生子,隻能與女密衛或女影衛成親,可是男人比女人的數目多,成親也不易,孩子也就生的少。”
這是必然,雙職工嘛,還總得加班,生個孩子都得抽時間。
老人繼續說道:“後來,幹脆把一些信得過的宮人充斥到密衛和影衛中,作為家眷;
這些密衛,很多人都客死他鄉,再不得歸,好在能留下骨血,繼續充實皇家的暗衛隊。”
唉,倒黴催的,幹點兒啥營生不好。楚清心中腹誹。
“我的三個兒子,就是密衛。”老人說。
“啊!”楚清大驚!
三胖家,哦不,他們羅家,竟是一門的密衛!
“那您……”楚清的語氣中透出敬意,可心緒複雜。
子承父業,在這個世界是必然,可如果承襲的是密衛這種危險、孤獨的職業,在楚清看來就讓人敬佩而辛酸了。
這不單是對一個職業的必然延續,比如木匠,他們是匠籍,是他們世代必須從事的職業,是階級規定;
也不單是對一個職業的熱愛,比如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一邊做著官,一邊不忘初心地熱愛著書法藝術;
而對密衛不是,密衛是憑借對這個職業的責任心,對國家,或者說對皇帝的忠誠存在的一群人,他們有著世世代代的無奈。
難怪楚清一直隻對三胖家的和她婆母有印象,卻沒見過除了孩子之外的男人,原來,他們是密衛。
老人點了點頭:“是,我也是密衛,是孝惠皇太後親自選拔的宮女,延續密衛的宮女。
我們當時做了假身份來五棵樹村生活,因為我們都是宮女出身,都讀過些書,便謊稱我是舉人的女兒,家道敗了,來村裏落腳。”
孝惠皇太後,當今皇帝的生母?
延續密衛的宮女,老人說起時神色鄭重而莊嚴,可在楚清看來,如果不是心中抱有足夠的信仰,根本不會有這般表現。
延續,不就是給密衛發媳婦兒生孩子嗎?那這些女人充其量就是個生育機器,可從老人的神情中,楚清看到的卻是使命感。
心情複雜,楚清不知該作何想,隻是問道:“您找我是……?”
老人的神情變得有些羞愧,也有些惶急:“楚大人,求您保密,我大兒子回來了!”
楚清不明白這話是什麽意思:“回來不是好事兒嗎?”
老人歎了口氣:“唉,這說來又話長了……我的大郎和二郎是雙生,若在平常百姓家該是多大的喜事,可是對於我們這樣的人家,卻是要一手一腳地養大,然後再雙雙送出去冒險……”
這才像個母親說的話!
楚清不禁想到,再有責任感、使命感,也是個母親,親手把孩子送上危險的道路,真能不心疼?除非不是親生的!
想到新聞裏宇航員被成功送上太空,畫麵切換到他們的家人那一臉自豪的表情,楚清總會想,鏡頭之外的這些父母親人,他們會不會整夜睡不著覺?
總得有人犧牲,總得有人奉獻,可是他們的親人在大義與親情之間的選擇與放棄,難道不是犧牲和奉獻嗎?
不然,怎會有“悔教夫婿覓封侯”的哀怨,“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感歎。
老人的聲音繼續響起:“弘正三十五年初,我們在沃斯的密衛被殺害,我們家接到命令,要求潛入沃斯潛伏;
想在沃斯潛伏不易,因為咱們大宣人和他們長相上差別太大,通常隻有十之一二能留下來,其餘的,基本就回不來了;
孩子他爹是南方人,也算是高鼻深目,我的兒子們都隨了他,倒是便於混進去;
那時,先皇纏綿病榻,幾位皇子各自挑動勢力相爭,東倫在沃斯的煽動下進攻我大宣南部邊境;
於是,他爹帶著大郎和二郎借著征運糧民夫的機會離開了家;
他們哥倆相貌幾乎難以分辨,可以互為替身,家裏多少還能得到些消息,也就是那年,他們爹在東倫染上痢疾,沒了;
可是隨著先皇駕崩,內亂開始,幾位皇子的勢力此消彼長,大宣境內的各道關口防守越來越嚴,他們能傳回消息的時候也就越來越少;
再後來,東倫國與沃斯國往來頻繁,而對大宣又采取了遊擊策略,隻小規模犯邊,而並不大舉進攻;
大宣朝廷當時也被皇子們牽製,大臣們忙於見風使舵,密衛的人數本就不多,他們哥倆就被擱置在東倫,進退不得;
直到慶德帝登基第二年情況才有所好轉,大郎和二郎隨著一股東倫貴族勢力投靠進入沃斯;
可是,自那之後,又是三年不得聯係,這期間,三胖因為想要打聽兩個哥哥的消息,也以征兵的名義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