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炎靈山周邊大地之上,這段時間總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
對於陣法,炎並不是很擅長,在遇到垚之前,他隻能靠自己的神眼,根據地脈走勢節點,布置一些簡單的迷陣困陣。
現在,雖然因為之前與垚的交流,從對方那裏學到了一些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陣法知識。
但總的來說,炎對於陣法的認識還是比較淺顯。
但即使如此,對於紫炎靈山上的陣法炎也沒有打算假手他人。
一方麵,他並不認識陣道方麵的大家;另一方麵,這裏畢竟是自己的洞府,也不放心假手他人。
因為知道自己的水平,所以這次布陣,炎也沒有打算搞的太複雜,隻集中兩個方麵。
作為守護洞府的陣法,防禦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炎對這方麵也異常重視,這是洞府安全的保證。
因為在垚那裏學到的陣道知識更偏向於土行,再加上他自身的神眼優勢。因此,炎不辭辛勞踏遍周邊千裏山河,看風水觀地脈,想要借此在其上布下一大型土行防禦靈陣。
在炎的設想中,此陣平日不顯威能,潛藏於地脈深處,以打磨陣基和積蓄力量為主,僅維持一部分預警和紫炎靈山上基本防禦。
等到遇見敵人的攻擊之時,陣法威力全開,依靠地脈中長久積蓄的力量,其防禦範圍可以迅速擴散到方圓千裏之內。
此陣法,總體來說並沒有太多的機巧,甚至為了貼合地脈之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說是非常簡陋,甚至漏洞不少。
但炎布下此陣,本就沒想依靠陣法本身之力,主要還是想要借助周邊的天地自然和時間的偉力。
在長時間的地脈變遷過程中,陣法在不斷積蓄力量的同時,可以在自然的打磨下,慢慢的與天地合一。
在這個過程中,借助天地大道之力,炎因陣道知識的不足,在布陣時留下的疏漏,會自然而緩慢得到調整和彌補。
陣法也會因此,越來越完美玄奧,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積蓄越來越厚,其未嚐不可由後天化先天。
可以說,布置這個炎從來都沒有打算在其中過多的體現自己那淺薄的陣道手段,他隻想因勢導利,以天地自然之力打磨此陣。
也因此,這陣法看似簡陋,但卻一點都不簡單,如無炎這樣的天生神眼,大部分的仙神不一定布置的出來。
除了這土行防禦靈陣之外,炎還打算借助紫炎靈山上紫玉靈崖吸聚朝陽紫氣的特性,布置一攻擊陣法。
畢竟,身處洪荒世界之中,如果隻有防禦的話,難免被困守一地,最終被找到漏洞或克製之法,破陣而入。
但如果在防禦的基礎上,有一個強有力的攻擊手段為威懾的話,事情就變得完全不一樣了。
炎之所以想要依靠朝陽紫氣來布置攻擊陣法,地勢上的優勢是一方麵。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他長期吞納朝陽紫氣,非常了解此種天地元氣。
而且,朝陽紫氣生發於太陽星,分屬火行,對於作擁坐火神通,掌功德神焰的炎來說,這樣的陣法也算是相得益彰。
不過,雖然有這個想法,但現目前來說,具體怎麽布陣,炎還沒有太好的靈感和頭緒。
因此,他現在最主要的精力,基本全都放在防禦靈陣之上。這也是現在紫炎靈山最緊迫的地方。
時間流逝,隨著炎對周邊山川地脈越加了解,各處地竅山勢變化了然於胸後,防禦靈陣的布置方案開始在他的心裏漸漸完善成型。
靈陣布置方案成熟後,炎再次回到了紫炎靈山之上。
取出這段時間從各個地脈靈竅中所得的靈土,以自身精血和無根之水,再以功德之火反複灼燒精煉,最後得到九隻古樸方鼎。
看著麵前還散發著火氣的九隻方鼎,炎滿意的點了點頭,手中的動作卻毫不停留的打出一道道靈光。
隨著炎的動作,其體內的仙靈之氣不斷的被牽引出來,按照玄奧的軌跡,在方鼎上留下一個個精美的圖案。
隨著這樣的圖案越來越多,古樸厚實的方鼎漸漸的有了神韻,其內開始有土黃色的毫光透出,越來越亮。
炎手上的動作越來越快,臉色也越來越嚴肅,直至方鼎完全被玄奧的圖形所覆蓋時,手上動作驟然停頓。
“嗡!”
一聲悠揚厚重的嗡鳴從方鼎中響起,隨之鼎上土黃色的毫光猛地一亮,接著驟然收縮。
“成了!”
炎歡看著麵前造型古樸,表麵密布神秘花紋的方鼎,心裏說不出的高興,眼中的歡喜怎麽都掩蓋不住。
麵前的九隻方鼎,現在毫光雖已收束,但其上的靈韻肉眼可以見,是一套百分百的法寶。
雖說隻是一套連靈寶都算不上的陣道法寶,但這應該算是炎親手所成的第一件法寶了。
曾經他雖然也做出過像神燈以及浮塵和陰陽門戶之類的東西,其發揮出的威力甚至不輸於靈寶。
但是其更多的是依靠功德神火和樹妖本體等材質本身的威能,其製作手法卻異常簡陋。
要是把材質換成一般的靈材,恐怕也就隻能製出一些法器之類的凡器。
現在的九隻方鼎則完全不同。
它們是炎集自身煉器和陣道之大成,以最普通的靈土煉就。其之所以能成就法寶,可以說完完全全是因炎的功勞。
看著九隻方鼎靈韻四溢,完全沒有神物自晦的樣子,炎也沒有絲毫的嫌棄,反而興致勃勃的拿在手上反複把玩。
興致盎然的把玩良久之後,炎終於放下方鼎。
之後,炎起身從山巔的紫玉中挑出一塊靈韻最濃的,把它切割成一個個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玉牌。
跟著,炎又依此向這些玉牌中打入一個個符印,最後得到周天之數的各式紫玉令牌。
“可以開始布陣了!”
所有的陣器準備完成後,炎站起來伸了一個懶腰後,自言自語的道。
對於如何布陣,炎此前已經早有成算。此時陣器完備,他也不再耽擱,直接一步下到山下。
對於陣法,炎並不是很擅長,在遇到垚之前,他隻能靠自己的神眼,根據地脈走勢節點,布置一些簡單的迷陣困陣。
現在,雖然因為之前與垚的交流,從對方那裏學到了一些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陣法知識。
但總的來說,炎對於陣法的認識還是比較淺顯。
但即使如此,對於紫炎靈山上的陣法炎也沒有打算假手他人。
一方麵,他並不認識陣道方麵的大家;另一方麵,這裏畢竟是自己的洞府,也不放心假手他人。
因為知道自己的水平,所以這次布陣,炎也沒有打算搞的太複雜,隻集中兩個方麵。
作為守護洞府的陣法,防禦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炎對這方麵也異常重視,這是洞府安全的保證。
因為在垚那裏學到的陣道知識更偏向於土行,再加上他自身的神眼優勢。因此,炎不辭辛勞踏遍周邊千裏山河,看風水觀地脈,想要借此在其上布下一大型土行防禦靈陣。
在炎的設想中,此陣平日不顯威能,潛藏於地脈深處,以打磨陣基和積蓄力量為主,僅維持一部分預警和紫炎靈山上基本防禦。
等到遇見敵人的攻擊之時,陣法威力全開,依靠地脈中長久積蓄的力量,其防禦範圍可以迅速擴散到方圓千裏之內。
此陣法,總體來說並沒有太多的機巧,甚至為了貼合地脈之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說是非常簡陋,甚至漏洞不少。
但炎布下此陣,本就沒想依靠陣法本身之力,主要還是想要借助周邊的天地自然和時間的偉力。
在長時間的地脈變遷過程中,陣法在不斷積蓄力量的同時,可以在自然的打磨下,慢慢的與天地合一。
在這個過程中,借助天地大道之力,炎因陣道知識的不足,在布陣時留下的疏漏,會自然而緩慢得到調整和彌補。
陣法也會因此,越來越完美玄奧,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積蓄越來越厚,其未嚐不可由後天化先天。
可以說,布置這個炎從來都沒有打算在其中過多的體現自己那淺薄的陣道手段,他隻想因勢導利,以天地自然之力打磨此陣。
也因此,這陣法看似簡陋,但卻一點都不簡單,如無炎這樣的天生神眼,大部分的仙神不一定布置的出來。
除了這土行防禦靈陣之外,炎還打算借助紫炎靈山上紫玉靈崖吸聚朝陽紫氣的特性,布置一攻擊陣法。
畢竟,身處洪荒世界之中,如果隻有防禦的話,難免被困守一地,最終被找到漏洞或克製之法,破陣而入。
但如果在防禦的基礎上,有一個強有力的攻擊手段為威懾的話,事情就變得完全不一樣了。
炎之所以想要依靠朝陽紫氣來布置攻擊陣法,地勢上的優勢是一方麵。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他長期吞納朝陽紫氣,非常了解此種天地元氣。
而且,朝陽紫氣生發於太陽星,分屬火行,對於作擁坐火神通,掌功德神焰的炎來說,這樣的陣法也算是相得益彰。
不過,雖然有這個想法,但現目前來說,具體怎麽布陣,炎還沒有太好的靈感和頭緒。
因此,他現在最主要的精力,基本全都放在防禦靈陣之上。這也是現在紫炎靈山最緊迫的地方。
時間流逝,隨著炎對周邊山川地脈越加了解,各處地竅山勢變化了然於胸後,防禦靈陣的布置方案開始在他的心裏漸漸完善成型。
靈陣布置方案成熟後,炎再次回到了紫炎靈山之上。
取出這段時間從各個地脈靈竅中所得的靈土,以自身精血和無根之水,再以功德之火反複灼燒精煉,最後得到九隻古樸方鼎。
看著麵前還散發著火氣的九隻方鼎,炎滿意的點了點頭,手中的動作卻毫不停留的打出一道道靈光。
隨著炎的動作,其體內的仙靈之氣不斷的被牽引出來,按照玄奧的軌跡,在方鼎上留下一個個精美的圖案。
隨著這樣的圖案越來越多,古樸厚實的方鼎漸漸的有了神韻,其內開始有土黃色的毫光透出,越來越亮。
炎手上的動作越來越快,臉色也越來越嚴肅,直至方鼎完全被玄奧的圖形所覆蓋時,手上動作驟然停頓。
“嗡!”
一聲悠揚厚重的嗡鳴從方鼎中響起,隨之鼎上土黃色的毫光猛地一亮,接著驟然收縮。
“成了!”
炎歡看著麵前造型古樸,表麵密布神秘花紋的方鼎,心裏說不出的高興,眼中的歡喜怎麽都掩蓋不住。
麵前的九隻方鼎,現在毫光雖已收束,但其上的靈韻肉眼可以見,是一套百分百的法寶。
雖說隻是一套連靈寶都算不上的陣道法寶,但這應該算是炎親手所成的第一件法寶了。
曾經他雖然也做出過像神燈以及浮塵和陰陽門戶之類的東西,其發揮出的威力甚至不輸於靈寶。
但是其更多的是依靠功德神火和樹妖本體等材質本身的威能,其製作手法卻異常簡陋。
要是把材質換成一般的靈材,恐怕也就隻能製出一些法器之類的凡器。
現在的九隻方鼎則完全不同。
它們是炎集自身煉器和陣道之大成,以最普通的靈土煉就。其之所以能成就法寶,可以說完完全全是因炎的功勞。
看著九隻方鼎靈韻四溢,完全沒有神物自晦的樣子,炎也沒有絲毫的嫌棄,反而興致勃勃的拿在手上反複把玩。
興致盎然的把玩良久之後,炎終於放下方鼎。
之後,炎起身從山巔的紫玉中挑出一塊靈韻最濃的,把它切割成一個個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玉牌。
跟著,炎又依此向這些玉牌中打入一個個符印,最後得到周天之數的各式紫玉令牌。
“可以開始布陣了!”
所有的陣器準備完成後,炎站起來伸了一個懶腰後,自言自語的道。
對於如何布陣,炎此前已經早有成算。此時陣器完備,他也不再耽擱,直接一步下到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