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大嫂叫來小兒子,高興得合不攏嘴:“真有這樣的好事?”
“那可真是太好了,我們家允兒也大了,遲遲沒能送他去讀書,實在是家裏沒辦法。如今能有這樣的機會,真是再好不過。”
蘇若初抬頭看向葉允,與他點了點頭,雖然隻是個十歲的孩子,看著是惹人喜歡。
“小兄弟,還真別說,我們家允兒與你還真有幾分相似呢!”
李五航這才認真看了看,笑著說:“您不說不覺得,這一說,還真是有幾分像呢!”
“這活兒就是我這小兄弟介紹的,若是您答應了,我們這就帶允兒走。他能讀書,每月還能有月錢,日後有機會,允兒還是能回來看看的。”
葉大嫂立即讓家裏的女兒去給葉允準備了行李,對李五航倒是意外的放心。
“難得你與我們家交情平平,還這樣惦記著我們家允兒的事兒,真是勞心了。我們家也就隻有允兒這麽一個兒子,你也知道,我生了四個女兒,就為了這麽一個兒子,總是盼著他能出息一些的。”
說著,葉大嫂還殷勤的給李五航倒上了茶:“去了大戶人家,雖然是做下人伺候人的,但也能讓他長長見識,若是將來吃得開了,遇著個好主子,將來還能幫襯著家裏,給自己尋個好出路。”
蘇若初看得出,這葉大嫂雖然是窮苦人家出身,確實卻是個頭腦精明之人。
看來,她教養出來的孩子,應該都是不會差的。
“葉大嫂如此心疼兒子,怎麽還舍得讓他去大戶人家裏做下人呢?”
“要知道那大戶人家可不是什麽好混的地方,若是主子犯了錯,挨打受罰的都是下人呢!”
蘇若初見著葉大嫂對葉允的愛如此之深,家裏又隻有這一個兒子,無疑是她的精神寄托了。
若是將來證實了葉允就是孫姨娘的兒子,讓他認祖歸宗,那葉大嫂還不知會怎麽樣。
葉大嫂對此倒是非常看得開,摸了摸葉允的頭,與蘇若初說道:“我們隻是窮苦人家,原也是災民流落至此,能有個安身之處就不錯了。挨打受罰的……他一個男孩子家家皮糙肉厚,隻要還活著就比什麽都好。”
三人坐在一起說話,盡是葉大嫂問一些大戶人家裏的規矩,讓葉允記下,免得叫主子討厭。
見著女兒們還在幹活兒,葉大嫂還讓葉允去幫忙,蘇若初也看得出,她對兒子是疼愛,卻不是溺愛。
這樣好的母親,蘇若初實在是不忍心讓他失去兒子。
說話間,葉大嫂看見女兒在一邊幹活兒,向蘇若初問道:“小兄弟,既然你有門路,能讓我兒子去大戶人家裏做書童,我那女兒年方十六,你看能不能幫著我也安排去大戶人家裏做個丫鬟?若是如此,她們姐弟二人,也有個照應。”
蘇若初聽她這一說,想了想,若真是如此,那她女扮男裝的事我,不是葉家人都知道了?
不過,蘇若初想著,自己身邊能多個忠心的人,也是不錯的。
“不成問題。”
葉大嫂高興的叫來女兒謝過蘇若初,而後便進屋裏去準備行李了。
“娘,怎麽姐姐也要走,是不是走了,日後就見不著了?”
“姐姐,你不要走,晚上若是沒有你給我講故事,我睡不著可怎麽辦?”
屋裏已經吵成一團,在葉大嫂看來,這樣的事情在她家裏早已司空見慣,不足為奇。
可在蘇若初看來,家裏姐妹能處得這樣好,這是件多幸福的事。想想她家裏的蘇洛雪,還有蘇映雪那個小透明……
“叫你們見笑了。”
不多時,就在葉大嫂安撫女兒們時,葉家家主回了家。
“李捕頭,你怎麽來了?”
葉大姨也是這才知道,李五航是個捕頭。
“您是捕頭,怪不得一身正氣呢!”
李五航拉著葉老三在外頭說話,蘇若初則是與葉大嫂帶著孩子們進屋裏去。
“去了府裏,都會有人給你發衣裳的。這些衣裳,多半都是沒機會穿的。這裏頭的衣裳倒是可以帶一些,自己穿著舒服。”
蘇若初幫著孩子收拾東西,葉大嫂無意間看到了蘇若初的耳洞,問道:“小兄弟,你……你是個姑娘家?”
既然讓她看出來了,蘇若初索性也就承認了,立即伸手做了個噤聲的動作,告訴她:“不我,我是丞相府嫡長女,您女兒進了府裏,我帶她在身邊,您盡可放心。”
葉大嫂對官員家裏的事情不太清楚,所以並不知道丞相無子,隻有三個女兒。
“這樣也好,小兄弟……大小姐你看著就是個好人,我家女兒定是不會吃什麽苦了。”
她招了招手,叫來了大女兒:“來,青黛,見過大小姐。”
葉青黛走上前來,朝蘇若初欠身一禮:“見過大小姐。”
蘇若初打量了她一眼,看著也算是合了眼緣:“看著模樣倒是清秀得很,招人疼。”
外頭,李五航正與葉老三說葉允的事兒:“你那兒子,我瞧著像是我那小兄弟要找的人,如今帶他去看看,若真是人家要找的人,可就要認祖歸宗了。”
葉老三看了一眼屋裏,收著緊皺:“這事兒我娘子還不知道,若是讓她知道了,定是又要如當年一樣瘋了。允兒可是她唯一的寄托,若是……”
“這事兒可以先不告訴她,允兒為了葉大嫂好,自然也是不會說的。隻說是去人家家裏做書音,實則是認祖歸宗。能瞞幾時是幾時!”
葉老三也是個實在人,並沒有想過要綁著葉允在家裏不放。
“也隻能這樣了!這事兒,若是當真有一天讓她知道了,我再與她解釋。”
二人進了屋裏,便見著葉大嫂十分不舍兩個孩子離開,抱在懷裏怎麽也不肯放手。
“青黛,你做姐姐的,照應著弟弟一些。”
葉老三走到葉大嫂身邊安慰,也希望她能看得開一些:“好了,又不是不回來了,他們去了大戶人家,不至於跟著我們受苦,我們家的日子也能好過一些。”
“那可真是太好了,我們家允兒也大了,遲遲沒能送他去讀書,實在是家裏沒辦法。如今能有這樣的機會,真是再好不過。”
蘇若初抬頭看向葉允,與他點了點頭,雖然隻是個十歲的孩子,看著是惹人喜歡。
“小兄弟,還真別說,我們家允兒與你還真有幾分相似呢!”
李五航這才認真看了看,笑著說:“您不說不覺得,這一說,還真是有幾分像呢!”
“這活兒就是我這小兄弟介紹的,若是您答應了,我們這就帶允兒走。他能讀書,每月還能有月錢,日後有機會,允兒還是能回來看看的。”
葉大嫂立即讓家裏的女兒去給葉允準備了行李,對李五航倒是意外的放心。
“難得你與我們家交情平平,還這樣惦記著我們家允兒的事兒,真是勞心了。我們家也就隻有允兒這麽一個兒子,你也知道,我生了四個女兒,就為了這麽一個兒子,總是盼著他能出息一些的。”
說著,葉大嫂還殷勤的給李五航倒上了茶:“去了大戶人家,雖然是做下人伺候人的,但也能讓他長長見識,若是將來吃得開了,遇著個好主子,將來還能幫襯著家裏,給自己尋個好出路。”
蘇若初看得出,這葉大嫂雖然是窮苦人家出身,確實卻是個頭腦精明之人。
看來,她教養出來的孩子,應該都是不會差的。
“葉大嫂如此心疼兒子,怎麽還舍得讓他去大戶人家裏做下人呢?”
“要知道那大戶人家可不是什麽好混的地方,若是主子犯了錯,挨打受罰的都是下人呢!”
蘇若初見著葉大嫂對葉允的愛如此之深,家裏又隻有這一個兒子,無疑是她的精神寄托了。
若是將來證實了葉允就是孫姨娘的兒子,讓他認祖歸宗,那葉大嫂還不知會怎麽樣。
葉大嫂對此倒是非常看得開,摸了摸葉允的頭,與蘇若初說道:“我們隻是窮苦人家,原也是災民流落至此,能有個安身之處就不錯了。挨打受罰的……他一個男孩子家家皮糙肉厚,隻要還活著就比什麽都好。”
三人坐在一起說話,盡是葉大嫂問一些大戶人家裏的規矩,讓葉允記下,免得叫主子討厭。
見著女兒們還在幹活兒,葉大嫂還讓葉允去幫忙,蘇若初也看得出,她對兒子是疼愛,卻不是溺愛。
這樣好的母親,蘇若初實在是不忍心讓他失去兒子。
說話間,葉大嫂看見女兒在一邊幹活兒,向蘇若初問道:“小兄弟,既然你有門路,能讓我兒子去大戶人家裏做書童,我那女兒年方十六,你看能不能幫著我也安排去大戶人家裏做個丫鬟?若是如此,她們姐弟二人,也有個照應。”
蘇若初聽她這一說,想了想,若真是如此,那她女扮男裝的事我,不是葉家人都知道了?
不過,蘇若初想著,自己身邊能多個忠心的人,也是不錯的。
“不成問題。”
葉大嫂高興的叫來女兒謝過蘇若初,而後便進屋裏去準備行李了。
“娘,怎麽姐姐也要走,是不是走了,日後就見不著了?”
“姐姐,你不要走,晚上若是沒有你給我講故事,我睡不著可怎麽辦?”
屋裏已經吵成一團,在葉大嫂看來,這樣的事情在她家裏早已司空見慣,不足為奇。
可在蘇若初看來,家裏姐妹能處得這樣好,這是件多幸福的事。想想她家裏的蘇洛雪,還有蘇映雪那個小透明……
“叫你們見笑了。”
不多時,就在葉大嫂安撫女兒們時,葉家家主回了家。
“李捕頭,你怎麽來了?”
葉大姨也是這才知道,李五航是個捕頭。
“您是捕頭,怪不得一身正氣呢!”
李五航拉著葉老三在外頭說話,蘇若初則是與葉大嫂帶著孩子們進屋裏去。
“去了府裏,都會有人給你發衣裳的。這些衣裳,多半都是沒機會穿的。這裏頭的衣裳倒是可以帶一些,自己穿著舒服。”
蘇若初幫著孩子收拾東西,葉大嫂無意間看到了蘇若初的耳洞,問道:“小兄弟,你……你是個姑娘家?”
既然讓她看出來了,蘇若初索性也就承認了,立即伸手做了個噤聲的動作,告訴她:“不我,我是丞相府嫡長女,您女兒進了府裏,我帶她在身邊,您盡可放心。”
葉大嫂對官員家裏的事情不太清楚,所以並不知道丞相無子,隻有三個女兒。
“這樣也好,小兄弟……大小姐你看著就是個好人,我家女兒定是不會吃什麽苦了。”
她招了招手,叫來了大女兒:“來,青黛,見過大小姐。”
葉青黛走上前來,朝蘇若初欠身一禮:“見過大小姐。”
蘇若初打量了她一眼,看著也算是合了眼緣:“看著模樣倒是清秀得很,招人疼。”
外頭,李五航正與葉老三說葉允的事兒:“你那兒子,我瞧著像是我那小兄弟要找的人,如今帶他去看看,若真是人家要找的人,可就要認祖歸宗了。”
葉老三看了一眼屋裏,收著緊皺:“這事兒我娘子還不知道,若是讓她知道了,定是又要如當年一樣瘋了。允兒可是她唯一的寄托,若是……”
“這事兒可以先不告訴她,允兒為了葉大嫂好,自然也是不會說的。隻說是去人家家裏做書音,實則是認祖歸宗。能瞞幾時是幾時!”
葉老三也是個實在人,並沒有想過要綁著葉允在家裏不放。
“也隻能這樣了!這事兒,若是當真有一天讓她知道了,我再與她解釋。”
二人進了屋裏,便見著葉大嫂十分不舍兩個孩子離開,抱在懷裏怎麽也不肯放手。
“青黛,你做姐姐的,照應著弟弟一些。”
葉老三走到葉大嫂身邊安慰,也希望她能看得開一些:“好了,又不是不回來了,他們去了大戶人家,不至於跟著我們受苦,我們家的日子也能好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