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宮衛華知道是**自治區的首府,但是說起布史衛華並不了解,也不明白布達拉宮在藏傳佛教曆史中的地位。.org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是在我國**、內蒙古等地區流行的一種宗教,是公元七世紀密教傳入**以後,攙入了本地固有的宗教成分“苯教”形成的一種宗教,為了區別於一般的佛教,被稱為喇嘛教。


    藏傳佛教開始於七世紀中葉。當時的**鬆讚幹布藏王,在他的兩個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爾毗俱~,藏名尺尊公主共同的影響下~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學習梵文和佛經,回來後創造了藏語文字並開始翻譯了一些佛經,到了八世紀中葉藏王持鬆德讚迎請蓮華生由印度入藏,折服了原來盛行的笨教,佛教於是得到了弘揚。蓮華生入藏之後,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度僧出家,成立僧伽,並請譯師從梵文翻譯大批佛典,同時也從漢文翻譯一些佛經。據登嘎爾目錄布敦認為是持鬆德讚王府所編,當時譯出的大小顯密經律論有七百三十八種,從漢文轉譯的三十二種,故當時佛教流傳是很興盛的。但在九世紀中葉,**佛教曾一度遭到破壞,即所謂朗達瑪滅法,曾有一段時間(842-978)佛教沉寂了。後來由原西康地區再度傳入,**佛教又得複蘇。十一世紀時有孟加拉佛教大師阿底峽入藏,公元一零四二年又開始大弘佛法,同時藏族比丘仁欽桑波,寶賢等翻譯了很多的經論。**史上稱朗達瑪滅法之前為前弘期,之後重興的佛教為後弘期。


    藏傳佛教的傳承方式既有師徒傳承方式,如寧瑪派、噶舉派、噶當派;也有家族傳承方式,如薩迦派,基本上采用以昆氏家族為基礎的家族傳承方式。但最具特色的還是活佛轉世製度。“政教合一”是喇嘛教的另一大特點。曆史上,藏傳佛教的多數派別都和一定的政治勢力(包括地方實力集團或家族勢力)結合在一起,形成政教合一製度,教依政而行,政持教而立,彼此依存。這一製度在吐蕃赤祖德讚讚普時初見雛形,至薩迦派時正式確立,其後不斷完善,待格魯派掌**地方政教大權後而達鼎盛。新中國成立之後,在一九五九年**民主改革時廢除了這種政教合一的統治形式。


    藏傳佛教進入各個教派形成時期是十一世紀中期以後,相繼湧現噶當、薩迦、寧瑪、噶舉、格魯、希解、覺宇、覺囊、郭紮、夏魯等教派。有較大影響力並流傳至今是當、薩迦、寧瑪、噶舉、格魯五個教派,其它的教派由於勢力的微薄,已漸漸在曆史的舞台上隱退。


    當派創建於一零五六年。藏語“噶”指佛語,“當”指教授。通俗說法是用佛的教誨來指導凡人接受佛教道理。當派的奠基人,是古格時期從印度迎請過來的著名佛教大師阿底峽,熱振寺是噶當派的主寺。該教派以修習顯宗為主,主張先顯後密。在當派傳承中,形成了三個主要支派:教授派、教典派、教誡派,並各有自己所依的典藉和教義。十三世紀晚期,一位名叫.丹惹遲的當教典派僧人,把當派的納塘寺搜集保存的大量藏譯佛經編訂成《甘珠爾》、《丹珠爾》。這就是在佛教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藏文《大藏經》最早的編本。當派由於教理係統化、修持規範化,因而對藏傳佛教其他各派都有重大影響。舉、薩迦派的一些重要僧人都向當派學習。而格魯派則是直接在當派的基礎上建立的,故有“新噶當派”之稱。此外,藏傳佛教中一切大論的講說,也都源於噶當派。十五世紀時格魯派興起後,因格魯派是在噶當派教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原屬噶當派的寺院,都逐漸成了格魯派的寺院,噶當派從此在藏區隱滅。


    薩迦派:薩迦,藏語意為灰白土,因該派的主寺――薩迦寺建寺所在地呈灰白色而得名。創始於一零七三年,由於該教派寺院圍牆塗有象征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花條,故又稱花教。薩迦派的教主由款氏家族世代相傳。有血統、法流兩支傳承。薩迦派不禁娶妻,但規定生子後不再接近女人。僧人戴紅色、蓮花狀僧冠,穿著紅色袈裟。十三世紀中,薩迦派發展成具有強大政治勢力的教派,有過著名的“薩迦五祖”。其中,薩迦四祖薩班兗堅讚,於一二四七年率**各個封建勢力歸順蒙古。薩班去世後,薩迦五祖八思巴,受到元朝皇帝極大的恩寵,被封為“國師”、“帝師”、“大寶法王”,並奉命創製了“八思巴文”。這種蒙古新文字,流通蒙古全境,促進了蒙古的社會、文化進步。薩迦派教義是屬於“時輪金剛法”和“金剛持法”的體係傳承。時輪金剛法至今是藏傳佛教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薩迦派於一五五零年在四川德格貢欽寺設立了德格印經院,是藏區最著名的印經院。專門刻印藏傳佛教經書、曆法和醫學等千多種典籍,對保護和弘揚佛教起了重要作用。


    寧瑪派(紅教):寧瑪派即舊教派。它的名稱含有“古”、“舊”兩種意思。就古義而言,這一派自稱他們的教法是由蓮花生所


    一世紀形成,是藏傳佛教中最早產生的一個教派。言,這一派自稱以傳承吐蕃時期所譯的密教典籍為主,不同於佛教後弘期的仁欽桑波等人所譯的新派密教經典。它是最早傳入**的密教並吸收原始苯教的一些內容,重視尋找和挖掘古代朗達瑪滅佛時藏匿的經典。由於該教派僧人隻戴紅色僧帽,因而又稱紅教。


    某些地方對僧侶的要求不甚嚴格,可以娶妻生子。如今,紅教不僅在中國藏區傳播,在印度、尼泊爾、不丹、法國、美國等多個國家也有分布。寧瑪派最重視“伏藏”(被埋藏的經典稱為“伏藏”,專門發掘“伏藏”的稱為掘藏師)。由十二世紀中葉起,陸續出現了不少著名的掘藏師,其中又有南藏、北藏之分。由此形成衛藏地區寧瑪派的兩個支派。寧瑪派的教義最突出的東西是“大圓滿法”,該法主張“體性本淨,自性頓成,大悲周遍”。這和內地佛教禪宗主張的“心靜則佛”有點相似。自五世**開始,曆屆**地方政府,每逢戰爭、災荒、瘟疫等,都要請寧瑪派僧人作法~解,寧瑪派高僧曾一直作為噶廈政權專門祈禱師,負責占卜問卦。


    舉派(白教):該派於十一世紀發展起來,重視密宗學習,創立者先後有穹布朗覺巴和瑪巴羅咱瓦(瑪巴譯師),他們都曾到印度學習了不少的密法,主要是學《四大語旨教授》。“語旨”是佛語的意旨,由祖師口語相傳,代代延續故稱為語傳,藏名叫“舉”。因該派僧人按印度教的傳統穿白色僧衣,故稱為白教。舉派本來創始於瑪巴譯師和米拉日巴二人,但他們二人都沒有修建寺廟,招聚僧人,所以傳法事業發展不大,到他們的第三代達布拉吉時,才在達布地區建立岡布寺,招聚門徒,弘傳瑪、米二人所傳舉教授。舉派創始人米拉日巴(1040-1123)),師承瑪巴譯師(他修成了最為弦妙莫測的“奪舍秘法”。即是將一種身體的心識遷移到另一個身體上,或者是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進入一種由修法者獨自選擇而決定的轉世狀態,即如我們所說的借屍還魂)。瑪巴譯師是噶舉派的第二代祖師,是全藏最著名的瑜伽大修士。他七歲喪父,遭叔父欺淩,受母之言學咒術殺死怨家多人後深悔其罪,故跟瑪巴學法。瑪巴最初不傳法而先用種種苦行折磨和考驗他,後圓滿傳授給以語旨教授。此後他長年在深山閉關苦修,缺衣少食,生活極為艱苦,曾有一年以麻為食,肢體長出了綠綠的毛,膚色也像一樣,形同鬼魅。據傳練成了空中飛行之術,晚年才開始收徒傳法,八十四歲圓寂於聶拉木。


    苯教(黑教):苯教又叫奔波教或者覺囊派。苯教相信萬物有靈,相信各種征兆,擅長巫術。他們一般采用占卜的方法來解除人世間的各種災難。苯波,就是指能通鬼神之路的巫師而始祖辛饒米沃隆的意思就是最高的巫師。因為苯教教徒常穿黑衣戴黑帽,所以又叫黑教。但苯教的基本色調是藍色,象征海洋,博大無邊.黑教的僧人是可以吃肉和結婚的。寺院的住持喇嘛是按照血緣關係來繼承的。而他們所念的經文不是六字,而是:哦嘛直莫薩耶來德八字真言。


    格魯派(黃教):格魯,藏語意為善律,是藏傳佛教中形成最晚的一個教派,創建於一四零九年,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在推行宗教改革過程中形成的教派。由於此派戴黃色僧帽,故又稱為黃教。宗喀巴先後在薩迦、噶舉、夏魯和噶當派學經修法,對佛學的顯密兩教都有高深造詣。宗喀巴生在帕繡政權取代薩迦政權之時,上層僧人不僅直接參與政治、經濟權力的角逐,而且生活腐朽墮落,在社會上逐漸失去民心。有感於此,宗喀巴以重視戒律為號召,到處講經說法,著書立說,抨擊僧人的**,積極推進**佛教改革。一四零九年藏曆正月,他在拉薩大昭寺發起祈願**會,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傳召**會。法會後,宗喀巴建立著名的甘丹寺,創建起嚴守戒律的格魯派。其後又相繼建立起哲蚌寺、色拉寺、紮什倫布寺、塔爾寺、拉卜楞寺,它們與甘丹寺一起並稱為格魯派的六大寺院。此外,黃教還創建了**、班禪兩個最大的活佛轉世係統。格魯派有三大特點:第一,提倡僧人必須嚴格遵守戒律,不應幹預世俗事務,不得娶妻和從事生產勞動;第二,大力興複寺院,招收僧人,噶當派的寺院全部納入格魯派屬下;第三,每年定期舉行傳昭法會,在會上講經說法,主張僧人修習先顯後密,規定必修五部經論,創立傳昭期間進行辯論和考試,考取格西等學位的製度。


    在這五大教派中對**近代曆史影響最大的就是這格魯派了,布達拉宮在藏傳佛教中地位也無比的重要。布達拉宮是曆世**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從五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曆世**喇嘛靈塔的地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弄潮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愛楓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愛楓林並收藏穿越之弄潮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