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半個月轉眼而逝,這十多天裏,李同和萬福在軍營裏逐漸也待慣了。也許侯長古德信是個顧念舊情的,不知道什麽原因,對李同兄弟頗為照顧,隔三差五邀請李同兄弟吃飯,打打牙祭。說心裏話,李同一直心中忐忑,兩個人非親非故的,古德信如此厚遇,這讓李同十分不解。
這段日子,陸陸續續的有來自關中和關東各地的囚徒抵達敦煌,每批人數多則幾百,少則幾十,很多都是十惡不赦的殺人犯。據古侯長透露,為了對付北匈奴,擴大邊地後備力量,皇帝劉莊下了一道詔書,詔書上寫道:“不論原為官為民,凡死罪者減罪一等,不準鞭笞或施以殘刑,皆讓其充軍營,由涼州各軍散置。”
西征總指揮竇固接到詔書後,便有一千五百名被判死罪者被遣送到張掖。他按詔書指示,將一千三百名罪犯分遣敦煌耿恭和酒泉耿忠兩處,二百名留張掖,交班超安頓。在屯田練兵的同時,西征軍還在擴充兵員,在河西五郡當地招募了一批士卒。加上原有戍卒和戴罪人員,人數已經過萬,超過了竇固離開洛陽時的總數。
經過嚴格訓練,所有人都麵臨的重新分配。根據經驗,李同直覺的確有人在關照自己,果然不出所料,他和萬福幸運的被分到了負責管理後勤的輜重營。理由很強大,因為他和萬福兩個人識文斷字。這時代的文盲率很高,普通的老百姓幾乎目不識丁。新來的幾批刑徒戌卒中讀書識字隻有寥寥幾人,李同和萬福很幸運,他們兩個人都是這個時代的文化人。
輜重營是耿恭所轄部隊的一個大障,總共有五十幾個兵,兩名什長以及五名伍長,李同識得其中三人,除了直接管轄他們的什長陳漣和高明以外,還有一位就是前段時間剛剛認識的庫房司吏陶最。這陶司吏並不帶兵,他是庫倉上的頭兒,專司耿恭部兵士每日的吃穿用度,軍中頭一號肥差,但這人奉職甚謹,從不克扣士兵,加之他為人隨和,處事公道,因此人緣最好。李同、萬福與他處得極是熟稔,常常在一起說說笑笑。
陶司吏對新來的李同兩人很關照,不僅單獨為他們安排了幹淨的宿舍,還給兩人配發了最好的武器和牛皮鎧甲。司吏陶最今年不到四十,生性文弱,不喜歡舞刀弄槍,一有空,便把自己關在庫倉,濡墨研穎,奮筆疾書,已經密密麻麻寫滿了好幾卷竹簡。
除了李同和萬福以外,輜重營大部分人都不識字,也不知他整日刷刷點點寫些什麽,因此有人取笑他不自量力,想做經學之士。那陶最也不理會別人如何議論,每日仍然筆耕不輟。萬福雖然識些字,但畢竟年紀小讀書時間短,認識的字有限。萬福很羨慕陶司吏每天寫寫畫畫,有一天整理庫房的時候,萬福瞧他又在寫字,便問他:“陶大叔,你好有學問啊,認識這麽多字!可惜我讀書有限,能否跟我講講。”
陶最平時也很喜歡這個機靈的小子,便開玩笑道:“我的名字叫陶最,陶最,陶最,自我陶醉也。我寫這些字,不過是消磨時光罷了,其實毫無用處。小六子,不識字有不識字的好處,唉,有時候字識的多,反倒會惹來麻煩。”說罷,神情有些黯然。
正在整理庫房的李同聞言,聽出了一些懷才不遇的抱怨。他心中一動,瞟了一眼正在和萬福說笑的陶最,總覺得此人有些不同尋常,應該不是個普通的胥吏。李同琢磨著這人恐怕不像他表麵上那麽簡單,都是有故事的人啊!
李同在輜重營幹活的時候經常會見到侯長古德信,侯長雖然級別不高,隻相當於後世的排級幹部,但在這輜重營卻唯此獨大。李同隻是個戍卒,真正算起來,兩個人的名位著實相差甚遠,古德信在外人麵前也會自顧身份,不好在眾人麵前對李同太過親熱,每次見麵都是點頭微笑而已。
最近李同一直想找古德信請一天假,主要是聽說敦煌陸陸續續來了幾隻西域駝隊,他很想去看看這些西域商人究竟運來了一些什麽貨物。不過由於最近備戰的氣氛很濃,每天從後方運來的軍事物資很多,侯長的營房裏總有軍士進進出出,每每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三番幾次都沒找到合適的機會。時日一久,李同請假的心思也慢慢淡了。
輜重營的生活相對作戰部隊而言算得上是比較安逸的,閑暇的時間就多,於是萬福就纏著李同教自己功夫。李同也是個痛快人,因為萬福沒有基礎,就開始教他後世軍隊常練的擒拿格鬥術,開始教授他一些入門的功夫。
這一夜,月明如晝。跟往常一樣,李同在操場細心地指導完萬福練習擒拿格鬥術後,就讓萬福自己練習。李同自己也沒閑著,對著一個特製的木樁開始練習後世的實戰泰拳。夜幕下,兩人都練得非常的投入,他們沒有注意到,操場不遠處有一位身材高大的軍官正默默的關注著他們。
來人正是敦煌軍司馬耿恭,今夜辦完工後,月光破窗而入,耿恭不由得想起老母和妻兒,怎麽也睡不著覺。他索性穿起衣,走出屋來。他不知不覺來到操練場上,遠遠看見兩個人,時而翻身,時而蹲襠定勢,在苦練武功。
這兩人是誰呢?他暗自想著,悄悄走上前去。走到跟前,隱約見一大一小兩個少年正在練習手搏術,其中一人正對著一個木樁練習腿法,這人的腿法凶悍,招式古怪是他平生未見,這更加引起了他的好奇心。耿恭仔細打量這人,隻見這人身材高大,體格健壯,人卻挺年輕的,長得也標致。遣送來的那天,耿恭遠遠見過一麵,隻是從沒搭過話。
操場空曠,李同和萬福見有人過來,馬上停止演練,一起看向耿恭,李同認出來人,便率先上前施禮:“參見耿司馬!”有些發愣的萬福這才反應過來,趕緊單膝跪地施禮。耿恭揮揮手讓他們起來。耿恭主動招呼李同問道:“年輕人,你叫什麽名字?”
“李同。”李同恭恭敬敬地回道。
“什麽地方人?”耿恭又問。
“河東平陽人。”李同又答道。
耿恭再問:“別人都已安歇,你們兩人怎暗自練功?”
李同微一沉吟,回答道:“回司馬的話,馬上要出征了,我們兄弟倆想把功夫練得好好的,有朝一日立功贖罪。”
“哦,原來如此。“耿恭不動聲色,又問,”你所犯何罪?”
“殺人。”李同答道。
耿恭不禁一愣,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這個清秀的年輕人,難以置信的問道:“你因何殺人,可細說給本官聽嗎?”
李同答:“大人如願聽,屬下可細細道來。”
見耿恭點頭示意,李同將自己的過往娓娓道來。等李同講完,耿恭微微點了點頭,冷峻的臉龐沒有什麽變化。他沉默了一會兒,不知道在想些什麽。最後揮揮手讓兩人繼續練習,便徑直去了。李同和萬福兄弟倆有些莫名其妙,一時間摸不著頭腦。
兩天後,懵懵懂懂的李同突然被耿恭調入騎兵營成了一名斥候,而萬福這小子也成了耿恭身邊的傳令親兵。兩個人的好運氣被還在四處找門路的胡老三知道後,隻恨得牙癢癢的……
————
永平十六年農曆二月初一,漢明帝正式下詔令各路大軍出征。向北匈奴大舉反攻的戰鬥號角吹響了。這次反攻兵力共六萬人,分作四路出擊:由竇固、耿忠率領的酒泉、敦煌、張掖及盧水羌人一萬兩千名騎兵自酒泉出發,沿祁連山直掃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耿秉、秦彭率領的武威、隴西、天水及羌人一萬騎兵出居延塞(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哈拉和圖);由太仆祭肜、度遼將軍吳棠率領河東北地、西河羌人及南匈奴兩萬一千騎兵出高闕塞(今內蒙古烏拉特中後聯合旗西南);騎都尉來苗、護烏桓校尉文穆率領太原、雁門、代郡、上穀、漁陽、右北平、定襄郡及烏桓、鮮卑一萬一千騎兵出平城塞(今山西大同東北古城)。四路兵馬全麵出擊。
據說,匈奴人是夏後氏的苗裔,自古逐水草而居,以牧業為生,無城郭常住之所,也沒耕田桑麻之業。他們牧養的畜類主要有馬、牛、羊、驢、騾、駱駝,有時他們也引弓射鳥,捕捉田鼠、狐兔。小孩兒會跑之日,便以羊為馬,逐而騎之,長大成人便以馬為座了。男女老少,人人善騎,又好舞刀耍錘,爭勝好鬥,勇猛彪悍。周朝王室衰微之時,他們就時常入侵,強施暴虐,當時邊民深受其苦。
戰國時期,東起遼東,西至天山,匈奴左突右衝,掃烏桓、滅鮮卑、伏羌胡,稱雄於遼闊的大西北,致使秦、韓、趙、魏、燕諸國長城迭起,專設防線。
由於匈奴不斷侵擾,邊患不窮,東漢前曾有過幾次漢人主動出擊匈奴的大規模戰爭:一是周宣王興師命將討伐匈奴,致使“四夷賓服,稱為中興”;二是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幾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複了大片失地;三是漢武帝令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等率軍出上穀(今河北懷來東南)、隴西、北地(今寧夏吳忠西南黃河東岸)兩千多裏,直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肯特山)、臨翰海(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迫使匈奴求和而還。
匈奴是一個遊動民族,打起仗來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勝則奮進,敗則逃退。如此則很難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所以,匈奴為患,曆朝曆代都未能除。這次劉莊效仿漢武帝出擊匈奴,是經過深思熟慮、精心安排的,派四路人馬同時出兵,全線出擊,反映了他消除邊患的宏偉誌向,也顯示了他新的謀略和決心。
劉莊下詔進擊北匈奴後沒過幾天,又在北宮德陽殿召集朝中大臣開會,就征戰一事進行討論。為了讓十六歲的皇太子劉炟早日熟悉軍政大事,他讓太子劉炟也隨他登朝,參加了會議。
“陛下詔令討伐北匈奴,上應天意,必克敵製勝,我皇聖明。”他剛宣布了會議議題,司空牟融就說道。
“此番興師邊塞,下順民心,百姓莫不拍手稱快,我皇英明。”司徒王敏接道。
劉莊聽了,皺了皺眉頭,看了他倆一眼,說道:“愛聽好話,人之天性,朕也不例外;歌頌的話好說,也讓人愛聽,然於成事毫無益處。諸愛卿還是多講些有用的話為好,比如這次戰爭前景如何?可能出現什麽問題?如何解決?最終要達到什麽目的?”
皇太子劉炟聽了父親一番引導的話,站起來說道:“以兒臣之見,此番征戰上應天意下順民心,必勝無疑。須注意的問題是‘攘外必先安內’,要攘外安內又必須嚴防兩點:一是‘苞苴行邪’?一是‘讒夫昌邪’?尤其要防‘讒夫昌邪’,千萬別屈枉了忠臣良將,自挖牆基,毀我長城。”
太子年輕,話雖幼稚,卻也句句在理,不少大臣頻頻點頭,暗暗稱讚。
劉莊沒接他的茬兒,一眼發現混在後排的班固,指了指他說:“班愛卿,你有何見地?”按照官位,班固不夠與會資格,是被特邀列席會議的。
他整了整衣襟,出班跪拜後說道:“愚臣以為,此番征戰除軍事、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麵準備周全以外,與以往幾次征戰有一很大不同之點,即時機選得好,是在匈奴分為南北二庭情況下進行的。這一點就連太子也是清楚的。”
太子劉炟搶過話茬說道:“我多次聽班令史講匈奴分南北二庭的故事。前朝先祖孝元皇帝竟寧元年正月,匈奴呼韓邪單於來朝。先祖皇帝將一個姓王名嬙字昭君的宮女賜單於為閼氏,叫作寧胡閼氏。寧胡閼氏生一男,名叫伊屠智牙師,為匈奴右日逐王。那呼韓邪單於還娶有匈奴權貴呼衍王二女,長女顓渠閼氏生二男:長子且莫車,次子囊知牙斯。次女為大閼氏,生四男:長子雕陶莫皋、次子且糜胥皆長於且莫車,三子鹹、四子樂皆比囊知牙斯大。還有一閼氏生一男名輿,排行在樂前。這些人大都比寧胡閼氏所生伊屠智牙師年長,伊屠智牙師在兄弟中僅排在樂前。呼韓邪死前曾立約,他死後單於之位由兒子依次相傳。傳至輿時,依次當傳昭君所生伊屠智牙師,但輿想傳給自己的兒子,就把伊屠智牙師殺了。輿死後果然傳給了兒子烏達粗侯單於。這引起囊知牙斯長子比對輿的極大不滿,他說:‘以兄弟而言當傳伊屠智牙師,違約不傳還把當傳的人殺了;以子來說我為大,單於當傳給我。’他眼見輿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便於建武二十三年率領他管轄的八大部五萬人馬南下歸漢,於次年十二月自立為單於,仍襲爺爺名號,叫呼韓邪單於。這南匈奴歸漢後與我朝結為一體,共同抗擊北匈奴,前所未有。所以,班令史說時機選得好,大不同於前朝,所言極是。”
班固聽皇太子劉炟講到這裏,接著說道:“基於上述,戰局發展很可能出現一大問題,也可稱為戰爭之結局:北匈奴前來求和,是答應,還是繼續打下去?答應求和,恐惹怒了南匈奴;不答應,抗到何年何月?這一問題,必須有所考慮,方可妥善處理。”
“北匈奴實乃變詐之國,毫無向漢之心,前來求和必是虛情假意,萬不可答應。”在座一文官說道。
“北匈奴作惡多端,血債還須血來還,不以武力徹底降伏,我便沒有寧日。他若派使求和,幹脆把來使殺掉,絕不作和。”在座另一武官接道。
“臣以為不可簡單從事。”班固說。
“這又該如何是好?”太子劉炟問。
“臣暗自常想,漢興以來,用兵防患,主在匈奴。綏禦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妻漢女、厚贈賄賂,或令其稱臣、入子侍之。雖屈伸無常、因時而異,然未有不與交往者。”班固說道,“所以,光武帝在位,複修舊好,數派使者,前後相繼。如今所以興師動眾,皆因匈奴為患所致。倘須用武之道,匈奴自止其患,遣使前來媾和,我亦當出使者,與之談判,既明我和平願望,主在忠信,又曉之以聖朝禮儀有常,去其野蠻為患之本性。假若拒絕談判,日後北虜再強盛起來,又煙塵迭起,那時你想談判講和,為時已晚。不如以戰去戰,以和講和,取兩手並舉之策,酌情而定。”
班固發言時,劉莊不住地頻頻點頭認可。待班固發完言,他莊重講道:“興師動眾乃非常之舉,迫不得已而為之。朕已說過,這次出擊北匈奴是以戰去戰,終達和平之目的,豈有他哉?目前戰事方始,前景未定,距匈奴求和之日尚遠。誠望諸愛卿精誠團結,全力以赴,一切圍繞戰爭,做好諸事,爭取勝利,不達太平之日,絕不罷休。讓我等共聽凱歌,譜寫青史之華章吧!”
“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叫喊聲,立時響徹了整個德陽大殿,群臣振奮,激動不已。
————
常年積雪的祁連山脈,東起烏峭嶺,西止當金山口,東西綿延幾千裏。由座座大山組成的群山,重巒疊嶂,巍峨壯觀。山與山之間,形成了許多許多的峽穀。峽穀中有水有草,是牧人樂居的好地方。
每年春夏之交,匈奴人在這裏放牧,待牲畜把峽穀中的草吃光,再轉移到遼闊的大草原去。每當秋冬之季,草原荒枯,天氣寒冷,不能放牧,匈奴人就把羊、牛、馬、駝、驢、騾等牲畜一群一群趕入山穀。深山峽穀可以儲備草料,高山擋風,天也較暖,在這裏一住便是一冬。來年春夏,又轉場到大草原放牧。
南匈奴歸漢後,北匈奴單於之下,置有左賢王、右賢王,左穀蠡王、右穀蠡王,左日逐王、右日逐王,左溫禺鞮王、右溫禺鞮王,左漸將王、右漸將王,左大當戶、右大當戶,左骨都侯、右骨都侯,由骨都侯輔政。左右諸王必須是單於家族中人,其餘各大官位由呼衍氏、蘭氏、須卜氏、丘林氏四姓貴族世襲。呼衍氏曾同時嫁給呼韓邪單於二女,呼韓邪後一連五個單於都是這二女所生,在貴族中,呼衍氏勢力最大。匈奴諸王和各大貴族都有封地,呼衍氏的領地東起上郡(今陝西榆林),西至大月氏,幅員遼闊。這祁連山一帶,自然是呼衍王經常涉足的地方。
竇固和耿忠所率人馬攻擊的目標是呼衍王各部,駐張掖、酒泉、敦煌屯田練兵,就是針對這一目標安排的。由於洛陽和張掖前線相隔三千六百裏,二月初六,竇固才收到皇帝的聖旨。皇帝劉莊的詔令一下,他們很快占據了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對呼衍王占據的折羅漢山形成了圍困之勢。二月初十,竇固率軍在河西走廊安營紮寨後,在張掖召開會議,專門討論與呼衍王的作戰方案。
竇固高居帥帳中央,對著下麵與會將領沉聲說道:“呼衍王是北匈奴的大將,任職骨都侯,權傾匈奴滿庭。他所領部落地域廣大,人多勢眾,兵強馬壯,加上他為人奸詐,詭計多端,武藝高強,是很難對付的。我們是在同一個強大的對手交戰,要取勝,作戰計劃須嚴謹周全。”
中軍假司馬班超對呼衍王恨之入骨,義憤填膺地說道:“呼衍王心毒手辣,他用的酒器是人的頭蓋骨。他侵占咱的地方最多,這回咱要好好收拾他,把匈奴人侵占的地盤統統拿回來。”
騎兵都尉耿忠建議道:“折羅漢山溝壑縱橫交錯,地形複雜,須悉心偵察才是。”
竇固的參隨郭恂列席會議,也出主意說:“大帥,眼下春暖,正是匈奴人轉場季節,屬下認為把他們死死圍困在山裏,無須進攻,待牲畜草料一光,他們就會像覓食的老鼠一樣跑出來,那時再打他們,必然大勝。”
“圍困逼他們突圍固然是好,但山裏也有通道,必須把住各路山口,嚴防他們逃竄。”班超補充說道。
“圍困逼迫北虜突圍,嚴防敵寇逃竄,都可考慮,但不能放棄主動進攻,直搗呼衍王巢穴。不論哪種方案,偵察地形,掌握敵情,都是必要的。”最後,總指揮奉車都尉竇固簡明有力地總結道。
“對,不放棄主動進攻,直搗呼衍王巢穴!”
“活捉呼衍王,嚴懲呼衍王!”
會議氣氛立時高漲起來。最後,竇固又如此這般布置一番,方才散會。
(未完待續)
這段日子,陸陸續續的有來自關中和關東各地的囚徒抵達敦煌,每批人數多則幾百,少則幾十,很多都是十惡不赦的殺人犯。據古侯長透露,為了對付北匈奴,擴大邊地後備力量,皇帝劉莊下了一道詔書,詔書上寫道:“不論原為官為民,凡死罪者減罪一等,不準鞭笞或施以殘刑,皆讓其充軍營,由涼州各軍散置。”
西征總指揮竇固接到詔書後,便有一千五百名被判死罪者被遣送到張掖。他按詔書指示,將一千三百名罪犯分遣敦煌耿恭和酒泉耿忠兩處,二百名留張掖,交班超安頓。在屯田練兵的同時,西征軍還在擴充兵員,在河西五郡當地招募了一批士卒。加上原有戍卒和戴罪人員,人數已經過萬,超過了竇固離開洛陽時的總數。
經過嚴格訓練,所有人都麵臨的重新分配。根據經驗,李同直覺的確有人在關照自己,果然不出所料,他和萬福幸運的被分到了負責管理後勤的輜重營。理由很強大,因為他和萬福兩個人識文斷字。這時代的文盲率很高,普通的老百姓幾乎目不識丁。新來的幾批刑徒戌卒中讀書識字隻有寥寥幾人,李同和萬福很幸運,他們兩個人都是這個時代的文化人。
輜重營是耿恭所轄部隊的一個大障,總共有五十幾個兵,兩名什長以及五名伍長,李同識得其中三人,除了直接管轄他們的什長陳漣和高明以外,還有一位就是前段時間剛剛認識的庫房司吏陶最。這陶司吏並不帶兵,他是庫倉上的頭兒,專司耿恭部兵士每日的吃穿用度,軍中頭一號肥差,但這人奉職甚謹,從不克扣士兵,加之他為人隨和,處事公道,因此人緣最好。李同、萬福與他處得極是熟稔,常常在一起說說笑笑。
陶司吏對新來的李同兩人很關照,不僅單獨為他們安排了幹淨的宿舍,還給兩人配發了最好的武器和牛皮鎧甲。司吏陶最今年不到四十,生性文弱,不喜歡舞刀弄槍,一有空,便把自己關在庫倉,濡墨研穎,奮筆疾書,已經密密麻麻寫滿了好幾卷竹簡。
除了李同和萬福以外,輜重營大部分人都不識字,也不知他整日刷刷點點寫些什麽,因此有人取笑他不自量力,想做經學之士。那陶最也不理會別人如何議論,每日仍然筆耕不輟。萬福雖然識些字,但畢竟年紀小讀書時間短,認識的字有限。萬福很羨慕陶司吏每天寫寫畫畫,有一天整理庫房的時候,萬福瞧他又在寫字,便問他:“陶大叔,你好有學問啊,認識這麽多字!可惜我讀書有限,能否跟我講講。”
陶最平時也很喜歡這個機靈的小子,便開玩笑道:“我的名字叫陶最,陶最,陶最,自我陶醉也。我寫這些字,不過是消磨時光罷了,其實毫無用處。小六子,不識字有不識字的好處,唉,有時候字識的多,反倒會惹來麻煩。”說罷,神情有些黯然。
正在整理庫房的李同聞言,聽出了一些懷才不遇的抱怨。他心中一動,瞟了一眼正在和萬福說笑的陶最,總覺得此人有些不同尋常,應該不是個普通的胥吏。李同琢磨著這人恐怕不像他表麵上那麽簡單,都是有故事的人啊!
李同在輜重營幹活的時候經常會見到侯長古德信,侯長雖然級別不高,隻相當於後世的排級幹部,但在這輜重營卻唯此獨大。李同隻是個戍卒,真正算起來,兩個人的名位著實相差甚遠,古德信在外人麵前也會自顧身份,不好在眾人麵前對李同太過親熱,每次見麵都是點頭微笑而已。
最近李同一直想找古德信請一天假,主要是聽說敦煌陸陸續續來了幾隻西域駝隊,他很想去看看這些西域商人究竟運來了一些什麽貨物。不過由於最近備戰的氣氛很濃,每天從後方運來的軍事物資很多,侯長的營房裏總有軍士進進出出,每每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三番幾次都沒找到合適的機會。時日一久,李同請假的心思也慢慢淡了。
輜重營的生活相對作戰部隊而言算得上是比較安逸的,閑暇的時間就多,於是萬福就纏著李同教自己功夫。李同也是個痛快人,因為萬福沒有基礎,就開始教他後世軍隊常練的擒拿格鬥術,開始教授他一些入門的功夫。
這一夜,月明如晝。跟往常一樣,李同在操場細心地指導完萬福練習擒拿格鬥術後,就讓萬福自己練習。李同自己也沒閑著,對著一個特製的木樁開始練習後世的實戰泰拳。夜幕下,兩人都練得非常的投入,他們沒有注意到,操場不遠處有一位身材高大的軍官正默默的關注著他們。
來人正是敦煌軍司馬耿恭,今夜辦完工後,月光破窗而入,耿恭不由得想起老母和妻兒,怎麽也睡不著覺。他索性穿起衣,走出屋來。他不知不覺來到操練場上,遠遠看見兩個人,時而翻身,時而蹲襠定勢,在苦練武功。
這兩人是誰呢?他暗自想著,悄悄走上前去。走到跟前,隱約見一大一小兩個少年正在練習手搏術,其中一人正對著一個木樁練習腿法,這人的腿法凶悍,招式古怪是他平生未見,這更加引起了他的好奇心。耿恭仔細打量這人,隻見這人身材高大,體格健壯,人卻挺年輕的,長得也標致。遣送來的那天,耿恭遠遠見過一麵,隻是從沒搭過話。
操場空曠,李同和萬福見有人過來,馬上停止演練,一起看向耿恭,李同認出來人,便率先上前施禮:“參見耿司馬!”有些發愣的萬福這才反應過來,趕緊單膝跪地施禮。耿恭揮揮手讓他們起來。耿恭主動招呼李同問道:“年輕人,你叫什麽名字?”
“李同。”李同恭恭敬敬地回道。
“什麽地方人?”耿恭又問。
“河東平陽人。”李同又答道。
耿恭再問:“別人都已安歇,你們兩人怎暗自練功?”
李同微一沉吟,回答道:“回司馬的話,馬上要出征了,我們兄弟倆想把功夫練得好好的,有朝一日立功贖罪。”
“哦,原來如此。“耿恭不動聲色,又問,”你所犯何罪?”
“殺人。”李同答道。
耿恭不禁一愣,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這個清秀的年輕人,難以置信的問道:“你因何殺人,可細說給本官聽嗎?”
李同答:“大人如願聽,屬下可細細道來。”
見耿恭點頭示意,李同將自己的過往娓娓道來。等李同講完,耿恭微微點了點頭,冷峻的臉龐沒有什麽變化。他沉默了一會兒,不知道在想些什麽。最後揮揮手讓兩人繼續練習,便徑直去了。李同和萬福兄弟倆有些莫名其妙,一時間摸不著頭腦。
兩天後,懵懵懂懂的李同突然被耿恭調入騎兵營成了一名斥候,而萬福這小子也成了耿恭身邊的傳令親兵。兩個人的好運氣被還在四處找門路的胡老三知道後,隻恨得牙癢癢的……
————
永平十六年農曆二月初一,漢明帝正式下詔令各路大軍出征。向北匈奴大舉反攻的戰鬥號角吹響了。這次反攻兵力共六萬人,分作四路出擊:由竇固、耿忠率領的酒泉、敦煌、張掖及盧水羌人一萬兩千名騎兵自酒泉出發,沿祁連山直掃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耿秉、秦彭率領的武威、隴西、天水及羌人一萬騎兵出居延塞(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哈拉和圖);由太仆祭肜、度遼將軍吳棠率領河東北地、西河羌人及南匈奴兩萬一千騎兵出高闕塞(今內蒙古烏拉特中後聯合旗西南);騎都尉來苗、護烏桓校尉文穆率領太原、雁門、代郡、上穀、漁陽、右北平、定襄郡及烏桓、鮮卑一萬一千騎兵出平城塞(今山西大同東北古城)。四路兵馬全麵出擊。
據說,匈奴人是夏後氏的苗裔,自古逐水草而居,以牧業為生,無城郭常住之所,也沒耕田桑麻之業。他們牧養的畜類主要有馬、牛、羊、驢、騾、駱駝,有時他們也引弓射鳥,捕捉田鼠、狐兔。小孩兒會跑之日,便以羊為馬,逐而騎之,長大成人便以馬為座了。男女老少,人人善騎,又好舞刀耍錘,爭勝好鬥,勇猛彪悍。周朝王室衰微之時,他們就時常入侵,強施暴虐,當時邊民深受其苦。
戰國時期,東起遼東,西至天山,匈奴左突右衝,掃烏桓、滅鮮卑、伏羌胡,稱雄於遼闊的大西北,致使秦、韓、趙、魏、燕諸國長城迭起,專設防線。
由於匈奴不斷侵擾,邊患不窮,東漢前曾有過幾次漢人主動出擊匈奴的大規模戰爭:一是周宣王興師命將討伐匈奴,致使“四夷賓服,稱為中興”;二是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幾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複了大片失地;三是漢武帝令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等率軍出上穀(今河北懷來東南)、隴西、北地(今寧夏吳忠西南黃河東岸)兩千多裏,直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肯特山)、臨翰海(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迫使匈奴求和而還。
匈奴是一個遊動民族,打起仗來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勝則奮進,敗則逃退。如此則很難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所以,匈奴為患,曆朝曆代都未能除。這次劉莊效仿漢武帝出擊匈奴,是經過深思熟慮、精心安排的,派四路人馬同時出兵,全線出擊,反映了他消除邊患的宏偉誌向,也顯示了他新的謀略和決心。
劉莊下詔進擊北匈奴後沒過幾天,又在北宮德陽殿召集朝中大臣開會,就征戰一事進行討論。為了讓十六歲的皇太子劉炟早日熟悉軍政大事,他讓太子劉炟也隨他登朝,參加了會議。
“陛下詔令討伐北匈奴,上應天意,必克敵製勝,我皇聖明。”他剛宣布了會議議題,司空牟融就說道。
“此番興師邊塞,下順民心,百姓莫不拍手稱快,我皇英明。”司徒王敏接道。
劉莊聽了,皺了皺眉頭,看了他倆一眼,說道:“愛聽好話,人之天性,朕也不例外;歌頌的話好說,也讓人愛聽,然於成事毫無益處。諸愛卿還是多講些有用的話為好,比如這次戰爭前景如何?可能出現什麽問題?如何解決?最終要達到什麽目的?”
皇太子劉炟聽了父親一番引導的話,站起來說道:“以兒臣之見,此番征戰上應天意下順民心,必勝無疑。須注意的問題是‘攘外必先安內’,要攘外安內又必須嚴防兩點:一是‘苞苴行邪’?一是‘讒夫昌邪’?尤其要防‘讒夫昌邪’,千萬別屈枉了忠臣良將,自挖牆基,毀我長城。”
太子年輕,話雖幼稚,卻也句句在理,不少大臣頻頻點頭,暗暗稱讚。
劉莊沒接他的茬兒,一眼發現混在後排的班固,指了指他說:“班愛卿,你有何見地?”按照官位,班固不夠與會資格,是被特邀列席會議的。
他整了整衣襟,出班跪拜後說道:“愚臣以為,此番征戰除軍事、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麵準備周全以外,與以往幾次征戰有一很大不同之點,即時機選得好,是在匈奴分為南北二庭情況下進行的。這一點就連太子也是清楚的。”
太子劉炟搶過話茬說道:“我多次聽班令史講匈奴分南北二庭的故事。前朝先祖孝元皇帝竟寧元年正月,匈奴呼韓邪單於來朝。先祖皇帝將一個姓王名嬙字昭君的宮女賜單於為閼氏,叫作寧胡閼氏。寧胡閼氏生一男,名叫伊屠智牙師,為匈奴右日逐王。那呼韓邪單於還娶有匈奴權貴呼衍王二女,長女顓渠閼氏生二男:長子且莫車,次子囊知牙斯。次女為大閼氏,生四男:長子雕陶莫皋、次子且糜胥皆長於且莫車,三子鹹、四子樂皆比囊知牙斯大。還有一閼氏生一男名輿,排行在樂前。這些人大都比寧胡閼氏所生伊屠智牙師年長,伊屠智牙師在兄弟中僅排在樂前。呼韓邪死前曾立約,他死後單於之位由兒子依次相傳。傳至輿時,依次當傳昭君所生伊屠智牙師,但輿想傳給自己的兒子,就把伊屠智牙師殺了。輿死後果然傳給了兒子烏達粗侯單於。這引起囊知牙斯長子比對輿的極大不滿,他說:‘以兄弟而言當傳伊屠智牙師,違約不傳還把當傳的人殺了;以子來說我為大,單於當傳給我。’他眼見輿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便於建武二十三年率領他管轄的八大部五萬人馬南下歸漢,於次年十二月自立為單於,仍襲爺爺名號,叫呼韓邪單於。這南匈奴歸漢後與我朝結為一體,共同抗擊北匈奴,前所未有。所以,班令史說時機選得好,大不同於前朝,所言極是。”
班固聽皇太子劉炟講到這裏,接著說道:“基於上述,戰局發展很可能出現一大問題,也可稱為戰爭之結局:北匈奴前來求和,是答應,還是繼續打下去?答應求和,恐惹怒了南匈奴;不答應,抗到何年何月?這一問題,必須有所考慮,方可妥善處理。”
“北匈奴實乃變詐之國,毫無向漢之心,前來求和必是虛情假意,萬不可答應。”在座一文官說道。
“北匈奴作惡多端,血債還須血來還,不以武力徹底降伏,我便沒有寧日。他若派使求和,幹脆把來使殺掉,絕不作和。”在座另一武官接道。
“臣以為不可簡單從事。”班固說。
“這又該如何是好?”太子劉炟問。
“臣暗自常想,漢興以來,用兵防患,主在匈奴。綏禦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妻漢女、厚贈賄賂,或令其稱臣、入子侍之。雖屈伸無常、因時而異,然未有不與交往者。”班固說道,“所以,光武帝在位,複修舊好,數派使者,前後相繼。如今所以興師動眾,皆因匈奴為患所致。倘須用武之道,匈奴自止其患,遣使前來媾和,我亦當出使者,與之談判,既明我和平願望,主在忠信,又曉之以聖朝禮儀有常,去其野蠻為患之本性。假若拒絕談判,日後北虜再強盛起來,又煙塵迭起,那時你想談判講和,為時已晚。不如以戰去戰,以和講和,取兩手並舉之策,酌情而定。”
班固發言時,劉莊不住地頻頻點頭認可。待班固發完言,他莊重講道:“興師動眾乃非常之舉,迫不得已而為之。朕已說過,這次出擊北匈奴是以戰去戰,終達和平之目的,豈有他哉?目前戰事方始,前景未定,距匈奴求和之日尚遠。誠望諸愛卿精誠團結,全力以赴,一切圍繞戰爭,做好諸事,爭取勝利,不達太平之日,絕不罷休。讓我等共聽凱歌,譜寫青史之華章吧!”
“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叫喊聲,立時響徹了整個德陽大殿,群臣振奮,激動不已。
————
常年積雪的祁連山脈,東起烏峭嶺,西止當金山口,東西綿延幾千裏。由座座大山組成的群山,重巒疊嶂,巍峨壯觀。山與山之間,形成了許多許多的峽穀。峽穀中有水有草,是牧人樂居的好地方。
每年春夏之交,匈奴人在這裏放牧,待牲畜把峽穀中的草吃光,再轉移到遼闊的大草原去。每當秋冬之季,草原荒枯,天氣寒冷,不能放牧,匈奴人就把羊、牛、馬、駝、驢、騾等牲畜一群一群趕入山穀。深山峽穀可以儲備草料,高山擋風,天也較暖,在這裏一住便是一冬。來年春夏,又轉場到大草原放牧。
南匈奴歸漢後,北匈奴單於之下,置有左賢王、右賢王,左穀蠡王、右穀蠡王,左日逐王、右日逐王,左溫禺鞮王、右溫禺鞮王,左漸將王、右漸將王,左大當戶、右大當戶,左骨都侯、右骨都侯,由骨都侯輔政。左右諸王必須是單於家族中人,其餘各大官位由呼衍氏、蘭氏、須卜氏、丘林氏四姓貴族世襲。呼衍氏曾同時嫁給呼韓邪單於二女,呼韓邪後一連五個單於都是這二女所生,在貴族中,呼衍氏勢力最大。匈奴諸王和各大貴族都有封地,呼衍氏的領地東起上郡(今陝西榆林),西至大月氏,幅員遼闊。這祁連山一帶,自然是呼衍王經常涉足的地方。
竇固和耿忠所率人馬攻擊的目標是呼衍王各部,駐張掖、酒泉、敦煌屯田練兵,就是針對這一目標安排的。由於洛陽和張掖前線相隔三千六百裏,二月初六,竇固才收到皇帝的聖旨。皇帝劉莊的詔令一下,他們很快占據了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對呼衍王占據的折羅漢山形成了圍困之勢。二月初十,竇固率軍在河西走廊安營紮寨後,在張掖召開會議,專門討論與呼衍王的作戰方案。
竇固高居帥帳中央,對著下麵與會將領沉聲說道:“呼衍王是北匈奴的大將,任職骨都侯,權傾匈奴滿庭。他所領部落地域廣大,人多勢眾,兵強馬壯,加上他為人奸詐,詭計多端,武藝高強,是很難對付的。我們是在同一個強大的對手交戰,要取勝,作戰計劃須嚴謹周全。”
中軍假司馬班超對呼衍王恨之入骨,義憤填膺地說道:“呼衍王心毒手辣,他用的酒器是人的頭蓋骨。他侵占咱的地方最多,這回咱要好好收拾他,把匈奴人侵占的地盤統統拿回來。”
騎兵都尉耿忠建議道:“折羅漢山溝壑縱橫交錯,地形複雜,須悉心偵察才是。”
竇固的參隨郭恂列席會議,也出主意說:“大帥,眼下春暖,正是匈奴人轉場季節,屬下認為把他們死死圍困在山裏,無須進攻,待牲畜草料一光,他們就會像覓食的老鼠一樣跑出來,那時再打他們,必然大勝。”
“圍困逼他們突圍固然是好,但山裏也有通道,必須把住各路山口,嚴防他們逃竄。”班超補充說道。
“圍困逼迫北虜突圍,嚴防敵寇逃竄,都可考慮,但不能放棄主動進攻,直搗呼衍王巢穴。不論哪種方案,偵察地形,掌握敵情,都是必要的。”最後,總指揮奉車都尉竇固簡明有力地總結道。
“對,不放棄主動進攻,直搗呼衍王巢穴!”
“活捉呼衍王,嚴懲呼衍王!”
會議氣氛立時高漲起來。最後,竇固又如此這般布置一番,方才散會。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