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個大臣說出這一番話,也就是自己的脾氣現在變的比較好。
要是讓自己再年輕一些,有人說出這句話,他絕對要手起刀落,要了他的狗頭。
把賣主求榮說的如此大氣淩然,還一副為天下為蒼生的模樣?
“諸位愛卿,你們可還其他的意見?”
“啟奏陛下,微臣覺得我們根本就沒有必要,繼續忍讓突厥人。
我們一次一次的忍讓,隻能換來那突厥人一次一次的蹬鼻子上臉,一次一次的更加過分的要求。
我們與突厥開戰吧,這麽多年的休養生息,我大唐所有的將士,每一個人心中都憋著這把火。
此戰我大唐必勝!”
“開戰開戰,你們這是要把我大唐推向深淵。”
一時間雙方針對開戰還是不開戰的這個問題吵的是不可開交,見到下方群臣議論紛紛。
“好了,爾等全是我大唐的大臣,在這朝堂之上如此爭吵,成何體統,通通住嘴。”
“是陛下。”
李二的一聲怒斥讓雙方停止了爭論,針對突厥一事朕自有定奪,退朝。
隨著身邊的貼身內官喊了一聲退朝,群臣高呼,恭送陛下。
李二在上方站了起來起身離開,文武百官也離開了朝堂,向著各自的家中趕去。
走在路上,幾個人聚在一起,三三兩兩的議論著突厥的事情。
……
“大哥,剛剛發生的事情,可真是氣死我了。
這群可惡的唐人竟然敢如此對待我突厥將士?”
“好了,三弟,我之前就跟你說過,該發脾氣的時候就發,不該發脾氣的時候就不要發。
如今我們這是在大唐的朝堂,隻要讓他們唐人知道我突厥的意思即可。
我們目前沒必要和他們撕破臉皮。”
說著此話,其實心中也著實充滿了憤怒。
自己已經暗示的那麽明顯,讓大唐把那兩個突厥將士給放了。
但是沒想到,那唐朝皇帝竟然把此次他們隨行的兩個突厥將士,貶為奴隸,發配嶺南。
這簡直是不把他們的麵子放在眼中。
這群唐人就是喜歡搞這種花花腸子,要是我說,就應該讓我突厥的鐵騎再次南下,好好的削一削唐人的銳氣。
“好了,所有的事情等明日再說。”
“是大哥。”
隨著朝廷的結束,李二回到了太極殿,召集一部分心腹,前來太極殿開始進行小規模的商討。
“陛下。”
“朕此次把你們叫來是要跟你們說一下,關於此次突厥一事。”
“這突厥小兒一直是朕的心腹大患,在朝堂上有竟然有的大臣要我大唐不停的給突厥人送錢,來維係我大唐與突厥的關係,真是氣死朕了。”
“陛下莫要生氣,他們這群人天天隻知道說說說,根本就沒有去過前線看過。
也根本就不知道這些道理,我大唐邊境的安危,豈能是靠糧草送下來的?
還不都是誰拳頭大誰說了算,隻是
陛下,不知您的意思?”
“假裝同意,麻痹突厥,實則運送糧草趕往前線,同時派遣大軍北上,等到明年春季,我大唐對突厥展開突襲!”
想到自己賢弟說的這番話,按照自己賢弟的意思,完全沒必遮掩,可以直接與突厥開戰,反正明年的戰爭大唐是穩贏。
但是作為帝王,自己還是小心謹慎為妙,畢竟他們突厥人也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
“克明,輔機,那戰鬥安排是如何布置的?”
“是陛下!”
長孫無忌,杜如晦二人站了出來,把之前趙牧說的那番話,從頭到尾的重複了起來。
下方的眾臣一聽徹底呆立,原來陛下早就已經安排好了戰鬥一事。
甚至他們大唐獲勝了之後,那突厥小兒西竄的路線都已經安排好了,這也太厲害了吧?
“諸位,關於此次戰鬥可有異議?”
“陛下,我等無任何異議。”
“既然沒有任何異議,那麽此次的戰鬥就這樣安排。”
“是,陛下。”
“李靖,你作為三軍統帥,帶領幾個將士現在就前去安排。
剩下的將軍先都在長安城等待命令,時機成熟北上領軍征戰。”
“是陛下臣等領命!”
“陛下,那此次前來的突厥使臣?”
“哼,答應他們又如何?”
“陛下,這若是傳出去,豈不是讓世人說我大唐出爾反爾?”
“出爾反爾,他突厥人背信棄義在先,前來征戰我大唐。
對待這些背信棄義之人,我大唐也隻不過按照他們的做法,給他們還了回去罷了。
記住了今日之事,朕隻告訴了你們,不要提前泄露,等到開戰之時,朕在昭告天下。”
“是陛下,臣等遵旨!”
離開了太極殿,一眾大臣紛紛前去進行準備,李靖等人帶著一眾將士,開始調兵遣將出長安城,向著北部邊關出發。
隻不過並沒有告訴眾將士要前去北部邊關幹什麽,所有將士隻要按照命令聽從即可。
“我怎麽始終感覺有點心神不寧呢?”
在大唐的朝堂回到了鴻臚寺,阿史那蘇坐立不安,隻感覺心神不寧,仿佛又有什麽大事發生。
“大哥,如今我們也來到長安城了,你要不要也跟著我們兄弟倆個,去長安城好好的玩耍玩耍?”
幾人既然來到了長安城,處理事情是一方麵,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所有人好好的放鬆放鬆。
想起他們突厥所在的位置,所生活的地方,再一看他們大唐這長安城鳥語花香,心中暗自憤憤不平。
這麽好的地方啊,竟然被唐人占據了。
“若是想去,你們二人前去即可,但是要切記,這長安城可不比其他的城池,切莫多生事端。”
“是大哥,您就放心好了,兒郎們,隨我前去長安城,好好的瀟灑。”
“是親王。”
這一晚上過得很快,直到第2天上朝,李二再次召見了突厥使臣。
“尊敬的大唐陛下,不知昨日我等向陛下您提的建議,陛下與諸位大臣商議的如何了?”
“阿史那蘇親王,昨日自你們離開之後,朕與我朝堂眾臣仔細的商議了一番。
朕覺得阿史那蘇親王說的也不無道理。
我大唐與突厥本是友好的鄰居,更是情頭手足的兄弟。
如今這突厥受災,我大唐豈能袖手旁觀,朕決定你們昨日說的事情準了!”
要是讓自己再年輕一些,有人說出這句話,他絕對要手起刀落,要了他的狗頭。
把賣主求榮說的如此大氣淩然,還一副為天下為蒼生的模樣?
“諸位愛卿,你們可還其他的意見?”
“啟奏陛下,微臣覺得我們根本就沒有必要,繼續忍讓突厥人。
我們一次一次的忍讓,隻能換來那突厥人一次一次的蹬鼻子上臉,一次一次的更加過分的要求。
我們與突厥開戰吧,這麽多年的休養生息,我大唐所有的將士,每一個人心中都憋著這把火。
此戰我大唐必勝!”
“開戰開戰,你們這是要把我大唐推向深淵。”
一時間雙方針對開戰還是不開戰的這個問題吵的是不可開交,見到下方群臣議論紛紛。
“好了,爾等全是我大唐的大臣,在這朝堂之上如此爭吵,成何體統,通通住嘴。”
“是陛下。”
李二的一聲怒斥讓雙方停止了爭論,針對突厥一事朕自有定奪,退朝。
隨著身邊的貼身內官喊了一聲退朝,群臣高呼,恭送陛下。
李二在上方站了起來起身離開,文武百官也離開了朝堂,向著各自的家中趕去。
走在路上,幾個人聚在一起,三三兩兩的議論著突厥的事情。
……
“大哥,剛剛發生的事情,可真是氣死我了。
這群可惡的唐人竟然敢如此對待我突厥將士?”
“好了,三弟,我之前就跟你說過,該發脾氣的時候就發,不該發脾氣的時候就不要發。
如今我們這是在大唐的朝堂,隻要讓他們唐人知道我突厥的意思即可。
我們目前沒必要和他們撕破臉皮。”
說著此話,其實心中也著實充滿了憤怒。
自己已經暗示的那麽明顯,讓大唐把那兩個突厥將士給放了。
但是沒想到,那唐朝皇帝竟然把此次他們隨行的兩個突厥將士,貶為奴隸,發配嶺南。
這簡直是不把他們的麵子放在眼中。
這群唐人就是喜歡搞這種花花腸子,要是我說,就應該讓我突厥的鐵騎再次南下,好好的削一削唐人的銳氣。
“好了,所有的事情等明日再說。”
“是大哥。”
隨著朝廷的結束,李二回到了太極殿,召集一部分心腹,前來太極殿開始進行小規模的商討。
“陛下。”
“朕此次把你們叫來是要跟你們說一下,關於此次突厥一事。”
“這突厥小兒一直是朕的心腹大患,在朝堂上有竟然有的大臣要我大唐不停的給突厥人送錢,來維係我大唐與突厥的關係,真是氣死朕了。”
“陛下莫要生氣,他們這群人天天隻知道說說說,根本就沒有去過前線看過。
也根本就不知道這些道理,我大唐邊境的安危,豈能是靠糧草送下來的?
還不都是誰拳頭大誰說了算,隻是
陛下,不知您的意思?”
“假裝同意,麻痹突厥,實則運送糧草趕往前線,同時派遣大軍北上,等到明年春季,我大唐對突厥展開突襲!”
想到自己賢弟說的這番話,按照自己賢弟的意思,完全沒必遮掩,可以直接與突厥開戰,反正明年的戰爭大唐是穩贏。
但是作為帝王,自己還是小心謹慎為妙,畢竟他們突厥人也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
“克明,輔機,那戰鬥安排是如何布置的?”
“是陛下!”
長孫無忌,杜如晦二人站了出來,把之前趙牧說的那番話,從頭到尾的重複了起來。
下方的眾臣一聽徹底呆立,原來陛下早就已經安排好了戰鬥一事。
甚至他們大唐獲勝了之後,那突厥小兒西竄的路線都已經安排好了,這也太厲害了吧?
“諸位,關於此次戰鬥可有異議?”
“陛下,我等無任何異議。”
“既然沒有任何異議,那麽此次的戰鬥就這樣安排。”
“是,陛下。”
“李靖,你作為三軍統帥,帶領幾個將士現在就前去安排。
剩下的將軍先都在長安城等待命令,時機成熟北上領軍征戰。”
“是陛下臣等領命!”
“陛下,那此次前來的突厥使臣?”
“哼,答應他們又如何?”
“陛下,這若是傳出去,豈不是讓世人說我大唐出爾反爾?”
“出爾反爾,他突厥人背信棄義在先,前來征戰我大唐。
對待這些背信棄義之人,我大唐也隻不過按照他們的做法,給他們還了回去罷了。
記住了今日之事,朕隻告訴了你們,不要提前泄露,等到開戰之時,朕在昭告天下。”
“是陛下,臣等遵旨!”
離開了太極殿,一眾大臣紛紛前去進行準備,李靖等人帶著一眾將士,開始調兵遣將出長安城,向著北部邊關出發。
隻不過並沒有告訴眾將士要前去北部邊關幹什麽,所有將士隻要按照命令聽從即可。
“我怎麽始終感覺有點心神不寧呢?”
在大唐的朝堂回到了鴻臚寺,阿史那蘇坐立不安,隻感覺心神不寧,仿佛又有什麽大事發生。
“大哥,如今我們也來到長安城了,你要不要也跟著我們兄弟倆個,去長安城好好的玩耍玩耍?”
幾人既然來到了長安城,處理事情是一方麵,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所有人好好的放鬆放鬆。
想起他們突厥所在的位置,所生活的地方,再一看他們大唐這長安城鳥語花香,心中暗自憤憤不平。
這麽好的地方啊,竟然被唐人占據了。
“若是想去,你們二人前去即可,但是要切記,這長安城可不比其他的城池,切莫多生事端。”
“是大哥,您就放心好了,兒郎們,隨我前去長安城,好好的瀟灑。”
“是親王。”
這一晚上過得很快,直到第2天上朝,李二再次召見了突厥使臣。
“尊敬的大唐陛下,不知昨日我等向陛下您提的建議,陛下與諸位大臣商議的如何了?”
“阿史那蘇親王,昨日自你們離開之後,朕與我朝堂眾臣仔細的商議了一番。
朕覺得阿史那蘇親王說的也不無道理。
我大唐與突厥本是友好的鄰居,更是情頭手足的兄弟。
如今這突厥受災,我大唐豈能袖手旁觀,朕決定你們昨日說的事情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