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我這隻是跟你們二人開個玩笑,我們言歸正傳。
其實你們說的隋煬帝,他做的這些事情,因為你們是既得利益者。
肯定不能歌頌他,其實他也是一個雄才偉略的帝王,隻不過他做的事情有點太急迫了。
忘記了民力兩個字。
我們把民力比做一張弓,我們要拉弓射箭,若是不把弓拉滿,隻是輕輕的拉弓,箭矢便會射不出去。
反之,如果這弓箭拉的太滿,可能會讓這玄繃斷。
民力的任用,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個度。
隋朝自建立起,在到南下滅陳,完成了整個天下的統一。
在這期間,整個天下都在不停的打仗。
如今天下統一,天下的百姓原本以為可以休養生息。
若是他延續他老爹那種方法,整個國家繼續休養生息的話,憑借他的表現稱為千古一帝,也有可能。
曆史沒有假如,他在獲得了皇帝的位置之後,他太著急表現自己。
發兵征戰高句麗,修建大運河。
對於當時的那種環境來講,他的這些操作,就是要把百姓推向對立麵。
你作為帝王,任用民力,百姓都活不下去了,不造反能幹嘛?
如果按照我華夏的曆史發展的趨勢,他做的這些事情功大於過。
高句麗的敵人盤踞在我中原的東北,想要我整個天下平穩發展,必須得要征服。
而大運河的修通,且看如今的大唐。
我們通過這條大運河,無論是商人還是朝堂中人,可以通過這條運河水路運輸,更為便利。
而且這條運河隻要一天存在,受益的終將還是天下百姓。
隻是可惜啊,這史書都是勝利者寫的,他做的這些事情,也隻能留給後世子孫進行評價。
這。
細細的一琢磨,李二感覺賢弟說的好有道理。
東北的高句麗,此刻依舊是大唐的心腹大患。
隻不過大唐對待東北的高句麗的態度,是以防禦為主,當務之急是滅了北方的突厥。
等到北方的突厥消滅了之後,伸出手,就是對高句麗展開征服。
“賢弟,你說的這些跟氏族門閥有什麽關係?”
李二不解,所謂的征戰夠高句麗,修建大運河,話說這每一件事情,跟氏族門閥也沒有什麽關聯呀。
難不成這還有另一個含義?
“沒錯,我說的這兩個事情,倒是對士族門閥起到不了什麽大的衝擊。
但是今日說道隋煬帝,乃是因為他創建了一項製度,這個製度,卻能對士族門閥造成致命的一擊。
隻是可惜,隋朝滅亡了之後,這個製度也就不再延續。”
啊,這。
二人不懂,一臉疑惑的看著趙牧。
“你們二人可聽說過科舉製?”
聽到科舉製這個詞兒,李二思考片刻點了點頭。
科舉製可謂是隋朝開創性的一個製度,隻不過這項製度隨著隋朝的滅亡,也就煙消雲散。
難道能夠打破氏族門閥的,就是這項製度?
“如今的大唐實行的是舉薦製。
所謂的舉薦製,就是通過當地的官府,或者當地的一些名人,大賢向上推薦。
其實這樣的製度,他也有自己的好處,但是這個舉薦製,相對於科舉製來講,弊大於利。
有的人可能是因為性格使然,有一定的才華,但是卻不討老師歡心,或者不投舉薦的人歡心。
若是你們大權在握,你們還會不會推薦這人?”
二人尷尬的笑了笑。
話說的太過於直白,真的好嘛?
“這就是舉薦製的弊端,有些大才之人得不到重用,得不到推薦。
反倒是一些喜歡奉承的小人被推薦了上來。
誰都知道忠言逆耳,都喜歡聽從別人的誇讚。
這樣一來,小人上位。
長此以往下去,你認為這朝堂,能不黑暗?
同理,如果是我把你們二推薦上來的,你二人能不心懷感激?
將來能不會成為我的心腹?
所謂的氏族門閥的形成,就是因為製度的原因。
人人舉薦,最後舉薦的全都是自己人,便可以欺上瞞下,徹底的掌控一方。”
李二暗自點了點頭。
其實關於此事自己也心裏清楚,如今整個天下所有的詬病就是如此。
但是自己又有什麽樣的手段,能把這個事情處理掉呢?
“想要打破士族門閥的壟斷,唯有科舉製能夠打破。
通過科舉製,由朝堂在整個天下進行招募,朝廷統一出題,做題,能者居之。
這樣一來收上來的人才,定然有很多人沒有任何的背景,完全就是一張白紙。
而他們的一切皆是由朝堂給的,你們認為,他們若是當了官之後,效忠的會是誰?”
李二徹底的愣在了一旁,話說自己為何就沒有想到這些事情呢?
“當然啦哪怕開展科舉製,因為那些氏族門閥壟斷著天下大量的書籍。
即便是采取如此的手段,每次招募上來的定然也是他們這群有氏族背景的。
但是在這期間也會有一部分人沒有任何的背景。
讓那些沒有身份沒有背景的百姓家中人,都可以入朝為官。
到時把他們全部安排在國家重要的位置上,長此以往下去。
便可以打破氏族門閥的階級壟斷,同時也能用這種手段剔除掉一些無才之人。
這就是科舉製,最為霸道之處。
哪怕是現在,乃至未來幾百年,上千年後。
在這片中原大地上,科舉製的選拔,也是最公平最公正的。
也是整個國家選拔人才的方式。”
趙牧說完坐在一旁隻留下他們二人靜靜的品味。
其實你們說的隋煬帝,他做的這些事情,因為你們是既得利益者。
肯定不能歌頌他,其實他也是一個雄才偉略的帝王,隻不過他做的事情有點太急迫了。
忘記了民力兩個字。
我們把民力比做一張弓,我們要拉弓射箭,若是不把弓拉滿,隻是輕輕的拉弓,箭矢便會射不出去。
反之,如果這弓箭拉的太滿,可能會讓這玄繃斷。
民力的任用,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個度。
隋朝自建立起,在到南下滅陳,完成了整個天下的統一。
在這期間,整個天下都在不停的打仗。
如今天下統一,天下的百姓原本以為可以休養生息。
若是他延續他老爹那種方法,整個國家繼續休養生息的話,憑借他的表現稱為千古一帝,也有可能。
曆史沒有假如,他在獲得了皇帝的位置之後,他太著急表現自己。
發兵征戰高句麗,修建大運河。
對於當時的那種環境來講,他的這些操作,就是要把百姓推向對立麵。
你作為帝王,任用民力,百姓都活不下去了,不造反能幹嘛?
如果按照我華夏的曆史發展的趨勢,他做的這些事情功大於過。
高句麗的敵人盤踞在我中原的東北,想要我整個天下平穩發展,必須得要征服。
而大運河的修通,且看如今的大唐。
我們通過這條大運河,無論是商人還是朝堂中人,可以通過這條運河水路運輸,更為便利。
而且這條運河隻要一天存在,受益的終將還是天下百姓。
隻是可惜啊,這史書都是勝利者寫的,他做的這些事情,也隻能留給後世子孫進行評價。
這。
細細的一琢磨,李二感覺賢弟說的好有道理。
東北的高句麗,此刻依舊是大唐的心腹大患。
隻不過大唐對待東北的高句麗的態度,是以防禦為主,當務之急是滅了北方的突厥。
等到北方的突厥消滅了之後,伸出手,就是對高句麗展開征服。
“賢弟,你說的這些跟氏族門閥有什麽關係?”
李二不解,所謂的征戰夠高句麗,修建大運河,話說這每一件事情,跟氏族門閥也沒有什麽關聯呀。
難不成這還有另一個含義?
“沒錯,我說的這兩個事情,倒是對士族門閥起到不了什麽大的衝擊。
但是今日說道隋煬帝,乃是因為他創建了一項製度,這個製度,卻能對士族門閥造成致命的一擊。
隻是可惜,隋朝滅亡了之後,這個製度也就不再延續。”
啊,這。
二人不懂,一臉疑惑的看著趙牧。
“你們二人可聽說過科舉製?”
聽到科舉製這個詞兒,李二思考片刻點了點頭。
科舉製可謂是隋朝開創性的一個製度,隻不過這項製度隨著隋朝的滅亡,也就煙消雲散。
難道能夠打破氏族門閥的,就是這項製度?
“如今的大唐實行的是舉薦製。
所謂的舉薦製,就是通過當地的官府,或者當地的一些名人,大賢向上推薦。
其實這樣的製度,他也有自己的好處,但是這個舉薦製,相對於科舉製來講,弊大於利。
有的人可能是因為性格使然,有一定的才華,但是卻不討老師歡心,或者不投舉薦的人歡心。
若是你們大權在握,你們還會不會推薦這人?”
二人尷尬的笑了笑。
話說的太過於直白,真的好嘛?
“這就是舉薦製的弊端,有些大才之人得不到重用,得不到推薦。
反倒是一些喜歡奉承的小人被推薦了上來。
誰都知道忠言逆耳,都喜歡聽從別人的誇讚。
這樣一來,小人上位。
長此以往下去,你認為這朝堂,能不黑暗?
同理,如果是我把你們二推薦上來的,你二人能不心懷感激?
將來能不會成為我的心腹?
所謂的氏族門閥的形成,就是因為製度的原因。
人人舉薦,最後舉薦的全都是自己人,便可以欺上瞞下,徹底的掌控一方。”
李二暗自點了點頭。
其實關於此事自己也心裏清楚,如今整個天下所有的詬病就是如此。
但是自己又有什麽樣的手段,能把這個事情處理掉呢?
“想要打破士族門閥的壟斷,唯有科舉製能夠打破。
通過科舉製,由朝堂在整個天下進行招募,朝廷統一出題,做題,能者居之。
這樣一來收上來的人才,定然有很多人沒有任何的背景,完全就是一張白紙。
而他們的一切皆是由朝堂給的,你們認為,他們若是當了官之後,效忠的會是誰?”
李二徹底的愣在了一旁,話說自己為何就沒有想到這些事情呢?
“當然啦哪怕開展科舉製,因為那些氏族門閥壟斷著天下大量的書籍。
即便是采取如此的手段,每次招募上來的定然也是他們這群有氏族背景的。
但是在這期間也會有一部分人沒有任何的背景。
讓那些沒有身份沒有背景的百姓家中人,都可以入朝為官。
到時把他們全部安排在國家重要的位置上,長此以往下去。
便可以打破氏族門閥的階級壟斷,同時也能用這種手段剔除掉一些無才之人。
這就是科舉製,最為霸道之處。
哪怕是現在,乃至未來幾百年,上千年後。
在這片中原大地上,科舉製的選拔,也是最公平最公正的。
也是整個國家選拔人才的方式。”
趙牧說完坐在一旁隻留下他們二人靜靜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