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偷偷摸摸的土地稅改革【三更】
理科學霸的穿書團寵日常 作者:鞋底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府內部怎樣暗流湧動,宋清月是管不著的。
到了七月底,去西北的事情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就是四哥宋辰瑞鬧著要一起去,理由也簡單,就是想出門長見識,畢竟沒去過西邊。他這麽一鬧搞得五弟宋辰飛和六弟宋辰星也心癢癢的,奈何秋姨娘堅決不同意宋辰飛去,兩條理由壓得死死的:第一肅州太過危險;第二明年就是科考年了,沒時間出去玩樂。
其實何姨娘也不想叫六哥兒宋辰星去的,奈何他從小就誌不在科考,平時也不好好念書,就喜歡跟何家人學做生意的事情,宋大人不反對,何姨娘也是拿他無可奈何。
至於宋辰瑞,梁氏那邊是懶得管他的,反正大兒子和二兒子已經出人頭地了,兩個小兒子,梁氏就想隨他們的心意,輕鬆快意地活著吧。
於是宋辰飛垂頭喪氣地看著兩個兄弟興高采烈地打包行李,氣悶得好幾天沒去跟秋姨娘一道吃晚飯。以前,他每天都去秋衣娘屋裏一起吃晚飯的。
宋清月在七月三十這日回了一趟娘家,跟大姐姐還有四哥和六弟商量帶哪些東西去肅州,順便跟這次要跟去西北的何家、曹家以及安家的人開了個簡短的碰頭會。
何家、曹家、安家早就把商號開到京城來了,主要就是做南北貨生意,說白了就是幹倒買倒賣的。現在這幾家聽說大姑娘和三姑娘要去西北,朝廷還有可能在西北專門設一個西域易物司衙門,頓時興奮起來,一個個摩拳擦掌的,想要大幹一場。
當然這次主要是過去探路搞調研的,等弄清楚市場需求,以後再慢慢把貨物的量提上來。
現在到處都鋪了水泥道,去哪裏都比過去要方便許多,做生意的人多了,管理、簽發路引的官員忙成狗。
朝廷中也不乏有許多批評的聲音,禦史們還是那個論調,就是做倒賣倒買的人多了,種地的人就少了。
但是咱們戶部尚書宋閣老直接用統計數據打臉:近三年以來的糧食減產了嗎?答曰,沒有。這還是在今年北方大旱的情況下。加上南方的賑災糧運送及時,反而避免了,大量人口損失。
再看看商稅呢?
以每年11%的同比增長率遞增。
何為同比增長率?
這都不知道,你怎麽還好意思當官的?
你當官是為什麽?
為了天下民生計?
你為了天下民生記你連糧食產量如何、人口增減情況如何、朝廷稅收如何都不知道,你還敢大言不慚地自稱是為天下民生計?
你怎麽不說你家有兩千畝良田十幾年來一文錢稅沒交,一顆穀子沒給過朝廷,你兒子為宜春樓的頭牌一擲千金的時候,你是不是很得意?你家老母上個月過壽在仙客來定了一千兩銀子的席麵,你是不是很開心?
你說你當官是為了天下民生,你臉皮怎麽這麽厚呢?
那位極力主張堅持重農抑商政策的王禦史被宋尚書大人噴得滿臉口水。
皇帝坐在龍案後,憋笑憋得辛苦。
那位禦史被宋大人噴得滿臉通紅,簡直羞憤欲死,嘰裏呱啦數落宋閣老自己家做了多少生意,罵他與民爭利,奸佞小人。
宋大人一句話給堵了回去:“本官家中五千畝良田每年按數納稅,名下產業、鋪子,從十幾年前本官在嶺南時開始,也按數繳納商稅。請問王禦史,您呢?”
一句話說得殿內鴉雀無聲。
說實話,這句話是犯眾怒的。在大周朝,中了舉人之後,就已經屬於統治階級了,享有不納稅不徭役的特權。
可偏偏宋大人十幾年來勤勤懇懇、老老實實一文不少地納稅。
這是幾個意思?
大周朝國祚近百年,土地兼並已經相當嚴重,不交稅的大地主比比皆是,這才會造成火耗越來越高,自耕農負擔越來越重,而戶部卻越來越缺錢的現象。
就算是皇帝早有不滿,他也不敢將這件事輕易說出口。
可偏偏宋大人就說了,還說得那麽輕鬆,好似完全不當回事似的。
皇帝不動如山地坐在上頭,觀察著每個人的神色。
但很快,宋大人就轉移了話題,說起北部戰事的糧草供給問題,就好像方才他沒說過什麽交稅不交稅的話似的。..
大家也就當作沒聽見一般,這件事就這麽稀裏糊塗地過去了。
其實宋建鳴自己未嚐不知這件事就是天下讀書人的底線,碰不得。
今日隻是一次小小的試探,他未嚐不知這種試探需要付出的代價。
這以後,來自四麵八方的敵視、刺探、打壓、攻擊,甚至是構陷也會隨之而來。
這些在他重造戶部賬冊的時候就經曆過一輪了,以後隻會更多。
但他不後悔。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他也是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文人誌向的,為就算為此而身死,他也不後悔。
不過凡事都有兩麵,有人堅決反對,就有人想靠此事鑽營一番的。
律法上說舉人以上,可以不納稅,可也沒說不能納稅啊。
說不定人家宋閣佬就因為這種事才得了陛下青眼呢?瞧瞧,人家這腦子,十幾年前從嶺南的時候就開始繳稅了!
況且二十稅一的稅率,也並不高啊,閣老家的地,哪個敢跟他算火耗?
吳閣佬一向跟宋大人出去呢一條褲衩的,沒幾天把自己家今年的稅不聲不響地給交了。
不算火耗的糧稅,實在不算多。
有樣學樣,之後陸陸續續還真有不少地方官員學著宋大人開始繳稅呢。京城也有少數幾個特別有上進心的也偷偷摸摸地把稅交了。
皇帝表示很滿意,讓吏部尚書吳閣佬把這些偷摸繳稅的官員名字都記著,日後考評、升遷都優先處理。
不管這些官員的初衷是什麽,後來的某些清流文士甚至將此批判為官員向皇帝的變相賄賂,但總歸這是一個開端。
就這樣,一場本該轟轟烈烈的土地稅法革命就這樣偷偷摸摸地開始了。
------題外話------
今天也8000+了吼?(:?∧?:)?
為您提供大神鞋底紅的理科學霸的穿書團寵日常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一百六十五章偷偷摸摸的土地稅改革免費閱讀.
到了七月底,去西北的事情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就是四哥宋辰瑞鬧著要一起去,理由也簡單,就是想出門長見識,畢竟沒去過西邊。他這麽一鬧搞得五弟宋辰飛和六弟宋辰星也心癢癢的,奈何秋姨娘堅決不同意宋辰飛去,兩條理由壓得死死的:第一肅州太過危險;第二明年就是科考年了,沒時間出去玩樂。
其實何姨娘也不想叫六哥兒宋辰星去的,奈何他從小就誌不在科考,平時也不好好念書,就喜歡跟何家人學做生意的事情,宋大人不反對,何姨娘也是拿他無可奈何。
至於宋辰瑞,梁氏那邊是懶得管他的,反正大兒子和二兒子已經出人頭地了,兩個小兒子,梁氏就想隨他們的心意,輕鬆快意地活著吧。
於是宋辰飛垂頭喪氣地看著兩個兄弟興高采烈地打包行李,氣悶得好幾天沒去跟秋姨娘一道吃晚飯。以前,他每天都去秋衣娘屋裏一起吃晚飯的。
宋清月在七月三十這日回了一趟娘家,跟大姐姐還有四哥和六弟商量帶哪些東西去肅州,順便跟這次要跟去西北的何家、曹家以及安家的人開了個簡短的碰頭會。
何家、曹家、安家早就把商號開到京城來了,主要就是做南北貨生意,說白了就是幹倒買倒賣的。現在這幾家聽說大姑娘和三姑娘要去西北,朝廷還有可能在西北專門設一個西域易物司衙門,頓時興奮起來,一個個摩拳擦掌的,想要大幹一場。
當然這次主要是過去探路搞調研的,等弄清楚市場需求,以後再慢慢把貨物的量提上來。
現在到處都鋪了水泥道,去哪裏都比過去要方便許多,做生意的人多了,管理、簽發路引的官員忙成狗。
朝廷中也不乏有許多批評的聲音,禦史們還是那個論調,就是做倒賣倒買的人多了,種地的人就少了。
但是咱們戶部尚書宋閣老直接用統計數據打臉:近三年以來的糧食減產了嗎?答曰,沒有。這還是在今年北方大旱的情況下。加上南方的賑災糧運送及時,反而避免了,大量人口損失。
再看看商稅呢?
以每年11%的同比增長率遞增。
何為同比增長率?
這都不知道,你怎麽還好意思當官的?
你當官是為什麽?
為了天下民生計?
你為了天下民生記你連糧食產量如何、人口增減情況如何、朝廷稅收如何都不知道,你還敢大言不慚地自稱是為天下民生計?
你怎麽不說你家有兩千畝良田十幾年來一文錢稅沒交,一顆穀子沒給過朝廷,你兒子為宜春樓的頭牌一擲千金的時候,你是不是很得意?你家老母上個月過壽在仙客來定了一千兩銀子的席麵,你是不是很開心?
你說你當官是為了天下民生,你臉皮怎麽這麽厚呢?
那位極力主張堅持重農抑商政策的王禦史被宋尚書大人噴得滿臉口水。
皇帝坐在龍案後,憋笑憋得辛苦。
那位禦史被宋大人噴得滿臉通紅,簡直羞憤欲死,嘰裏呱啦數落宋閣老自己家做了多少生意,罵他與民爭利,奸佞小人。
宋大人一句話給堵了回去:“本官家中五千畝良田每年按數納稅,名下產業、鋪子,從十幾年前本官在嶺南時開始,也按數繳納商稅。請問王禦史,您呢?”
一句話說得殿內鴉雀無聲。
說實話,這句話是犯眾怒的。在大周朝,中了舉人之後,就已經屬於統治階級了,享有不納稅不徭役的特權。
可偏偏宋大人十幾年來勤勤懇懇、老老實實一文不少地納稅。
這是幾個意思?
大周朝國祚近百年,土地兼並已經相當嚴重,不交稅的大地主比比皆是,這才會造成火耗越來越高,自耕農負擔越來越重,而戶部卻越來越缺錢的現象。
就算是皇帝早有不滿,他也不敢將這件事輕易說出口。
可偏偏宋大人就說了,還說得那麽輕鬆,好似完全不當回事似的。
皇帝不動如山地坐在上頭,觀察著每個人的神色。
但很快,宋大人就轉移了話題,說起北部戰事的糧草供給問題,就好像方才他沒說過什麽交稅不交稅的話似的。..
大家也就當作沒聽見一般,這件事就這麽稀裏糊塗地過去了。
其實宋建鳴自己未嚐不知這件事就是天下讀書人的底線,碰不得。
今日隻是一次小小的試探,他未嚐不知這種試探需要付出的代價。
這以後,來自四麵八方的敵視、刺探、打壓、攻擊,甚至是構陷也會隨之而來。
這些在他重造戶部賬冊的時候就經曆過一輪了,以後隻會更多。
但他不後悔。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他也是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文人誌向的,為就算為此而身死,他也不後悔。
不過凡事都有兩麵,有人堅決反對,就有人想靠此事鑽營一番的。
律法上說舉人以上,可以不納稅,可也沒說不能納稅啊。
說不定人家宋閣佬就因為這種事才得了陛下青眼呢?瞧瞧,人家這腦子,十幾年前從嶺南的時候就開始繳稅了!
況且二十稅一的稅率,也並不高啊,閣老家的地,哪個敢跟他算火耗?
吳閣佬一向跟宋大人出去呢一條褲衩的,沒幾天把自己家今年的稅不聲不響地給交了。
不算火耗的糧稅,實在不算多。
有樣學樣,之後陸陸續續還真有不少地方官員學著宋大人開始繳稅呢。京城也有少數幾個特別有上進心的也偷偷摸摸地把稅交了。
皇帝表示很滿意,讓吏部尚書吳閣佬把這些偷摸繳稅的官員名字都記著,日後考評、升遷都優先處理。
不管這些官員的初衷是什麽,後來的某些清流文士甚至將此批判為官員向皇帝的變相賄賂,但總歸這是一個開端。
就這樣,一場本該轟轟烈烈的土地稅法革命就這樣偷偷摸摸地開始了。
------題外話------
今天也8000+了吼?(:?∧?:)?
為您提供大神鞋底紅的理科學霸的穿書團寵日常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一百六十五章偷偷摸摸的土地稅改革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