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旭自從分封中域諸國,取得成效後,便開始推行全域分封。
九月八日分封東泰九州,聖旨封三十六國,得十三國承認其宗主地位;九月十二日分封西蜀七州,聖旨封二十八國,得九國承認其宗主地位;九月十八日分封南境十州,聖旨封三十九國,隻得十國承認其宗主地位。
中域之外的分封,遠低於朝廷期望。
除開部分皇族子弟、忠臣的屬國,大部分接受分封還願意承認大旭宗國的,都不是什麽強大藩鎮。
這些藩鎮之主,或是實力不足需要名分,或是沒有野心貪圖安穩……
靈氣複蘇,各方扶龍宗派爭先恐後下場,凡是有根基的潛龍,都明白接受封國名義的利與弊。
對於潛龍來說,利是一時的,弊卻是後麵需要大力氣才能抹掉。
非要在脖子上套上一道枷鎖,從此受限於“大義”?
可以說,大旭中央影響力越小的地方,願意接受這個封國令的藩鎮越少。
中域還能有一半封國響應,承認宗主,拱衛四方。
到了東泰、西蜀便一落千丈,自立建國的趨勢非常明顯。
江南無人問津,南境認宗的封國全在荊湖。
這些富庶繁華之地尚且如此,北境便更是可以預見的不堪了。
因為自大旭立國起,北境的地位就不高,很少得到朝廷的政策傾斜。
中央王朝之外,有諸多邦國,而北方的草原藩國最強,每出雄主,都有南下之念。
在北境民間有種說法,大旭隻是將北境七州,當作發配罪犯、抵擋叛逆藩屬的屏障。
自立建國的潮流,便是從北境梁州而起,北境人可從來不慣著你。
但畢竟是偌大的七州之地,幾千萬百姓,朝廷不可能不爭取。
九月二十四日,朝廷使者到達北境,共分封三十五國。
七州之地,分封三十一國,這裏麵有多少一郡小國可想而知。
陵州三皇子,得州城及三郡之地,被封為陵侯,就是最大的國家了。
另外六州,基本上伯國都很少,大都是子、男之爵國,顯得朝廷很小氣。
隻有定州因為周柏的異軍突起,導致三足鼎立的格局比較明顯,是分封了三個大國。
分別是總督雷浩渺為定侯,建國地盤為定州郡、龍豐郡、永泉郡小半;呂定為定西伯,建國地盤為平河郡、興運郡、永泉郡大半;周柏封安北伯,建國地盤為平蒼郡、瑞南郡、邊城郡。
不過除了雷浩渺接受定侯之封外,呂定和周柏都沒有接旨,他們可不需要朝廷的這個名分。
特別是呂定,對於朝廷分割永泉郡的舉動很不滿,就憑定州水師控製幾個港口,就算占據小半地盤?
周柏對於呂定如何趕走朝廷使者,又是如何在定西造勢,他不怎麽關心。
他隻是覺得雷浩渺頭頂的那個定侯頭銜,有些刺眼,一個不是皇族、王公的人,居然上來就能被冠以“州”名爵位。
根據周柏判斷,朝廷在定州的這樁氣運生意,肯定虧本。
定州郡再繁華,人口也並不是多到離譜,隻有兩百餘萬,加上龍豐郡的幾十萬,一個侯國人口居然不到三百萬。
如此被封定侯,朝廷要多支出不少氣運,這可不是雷浩渺的忠心和表現打動朝廷,不符合現實利益。
隻能說要不就是雷浩渺有了不得的後台,要不是朝廷要讓雷浩渺壓製周柏和呂定。
後一個理由,周柏確實能理解,就北境七州的情況來看,一州隻有三個勢力的也就定州了。
哪怕是梁州,除開梁侯趙啟外,依舊有四五個割據勢力。
三國鼎立,看似穩固平衡,同時也是最容易統一的格局。
因為周柏和呂定崛起得實在太快,雷浩渺並沒有左右大局的能力。
一州之國,可以立州鼎,這將完全斷絕一州氣運和大旭的聯係。
九月二十五日,拒絕朝廷敕封的第二天,雷浩渺和呂定紛紛放出消息,要宣布建國。
而準備周全、目標明確的周柏,卻是根本不用等。
……
同治元年九月二十七日,定州北部,一個全新的國家建立,其名為安北國。
很正常的沿用安北都督之名號,沒有僭越強搶定侯,隻是自稱安北伯。
當天,整個安都城張燈結彩,紅綢掛滿房前屋後,所有安都人都樂瘋了。
誰也沒想到,國君會把都城定在一個毫不起眼的縣城,大部分人都想著是三座郡城,最少也是平蒼縣這個龍興之地吧。
拋開周柏定下安都為氣運匯聚點不說,如果真論國都選擇,安都城擺在明麵上討論,確實有很多優點。
首先安北國有三郡之地,其中安都城位於瑞南郡和北安郡的交界處,且有道路通往白沙洲,地理位置上作為國都就很合適。
定都於此,可以兼顧三郡,最快帶動瑞南郡和邊城郡的發展。
還有無論南下龍豐,亦或是北上草原、東進梁州,安都城都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政治中心區域。
另外最簡單來說,安都城在百年以前,曾是小國安都國的國都。
現在的安都城並沒有改動多少,麵積夠大、城牆夠高、排水係統也有,一應建築就算比不上郡城,也是縣城中最好。
更關鍵是,安都城有三大郡城都沒有的東西,那就是安都國遺留宮殿。
百年以來都是被封禁狀態,而且朽敗、殘破、沒有檔次,甚至隻有寥寥幾座,很符合安都小國的身價。
但無論如何,有和沒有是兩碼事。
完整的國家和軍閥藩鎮比起來,要更講究禮製,很多受封的藩鎮,遲遲不建國稱君,就是禮製沒有準備到位。
呂定和雷浩渺,要說沒有為宮殿之事而操心,那是不可能的。
當然,因為準備時間倉促,到今天建國大典,也隻是勉強清出一座正殿和一座偏殿。
正殿用於君臣朝會,命名為中極殿,偏殿則是周柏暫居,算是臨時後宮。
不過總算國朝有地方可以開,就沒失周柏的國君體麵。
一大早,周柏便是在偏殿的檀木床上醒來,深吸一口氣,稍稍平抑自己的心緒。
住宮殿,當國君,他也是第一次。
這時,外間似乎是聽到裏麵的響動,一名女官出現,輕聲問道:“君上,您醒了?時辰已至,可否傳喚伺候更衣?”
“嗯,按照流程來,傳吧。”周柏看了一眼女官,頷首回應道。
啪啪,隨著女官的拍掌信號,一排排侍女便從外間走入,她們個個容貌秀麗,姿容端莊,手上穩穩端著衣物及配飾。
太監沒來得及招,但是招募了不少宮女。
出身各大家族的有,出身平民良家的也有,都是族內和禮司一同把關。
周柏沒有強行改變規矩,隻是限定了人數,確保不會傳出一個驕奢淫逸的名聲。
隨著他緩緩起身,之後基本上就不用他動了,洗臉梳發全是侍女來,後麵穿衣他更是插不上手。
合乎規製的伯爵冕服,穿起來十分麻煩,周柏若是依著平時的凡軀,光是練習走路都要不少時間。
還好三郡之地雖然偏,但經過正經科舉,懂禮製的官吏不缺。
這些侍女也多是大家出身,有良好教養,通過培訓後,繁瑣冕服穿搭也能順利完成。
冕服,是天夏規製之服,通常是皇帝、王、宗室等貴族所穿的正式禮服,是華麗、雍容、端莊的代表,標誌著權力和尊嚴。
其主要由冕冠、玄衣、纁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等構成。
根據爵位高低,冕服穿戴的規製有所不同,皇帝至大夫可穿冕服依次為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闝、玄冕。
另外玄衣上繡的章紋也有區分,皇帝在最重要、最隆重的祭祀場合下,穿十二章紋的冕服。
十二章紋為最貴,分別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皇帝用十二章,王爵冕服由山而下用九章,侯、伯冕服章紋由華蟲以下用七章,子、男冕服由藻以下用五章,卿大夫冕服由粉米以下用三章。
嚴格繁瑣的穿衣製度,讓周柏很是頭疼,這不連頭上戴的冕冠也隻能是侯、伯爵位允許的七旒冠。
不過他能改嗎?並不能。
禮製的最大受益者,是他自己,一國之君。
周柏完整穿著標準的七旒冕冠七章服,察覺侍女侍從們眼中出現更多的畏懼震撼之色,不由得想起一段話。
“夫禮服之興也,所以報功章德,尊仁尚賢。故禮尊尊貴,不得相逾,所以為禮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順禮也。
順則上下有序,德薄者退,德盛者縟。”
在安北國初立之時,周柏需要嚴謹的禮製,分出體製內的上下尊卑,這樣才能聚力凝心。
目光所及之處,盡皆低頭不敢仰視。
隻有一個穿著素色道袍,仙姿佚貌的少女不知何時出現在殿內,笑意盈盈地回望,朝著他走來。
周柏謹肅的麵容為之一鬆,露出幾分喜色,從容打趣道:“於真人,這是順利破關了?”
於月筠神識環顧四周,發現沒有人敢看這邊,這才蹙眉小聲道:“今天可是你的大日子,一國之君!”
“你突破真人,雙喜臨門,高興。”
“君上,妾身這廂有禮了……”
一番竊竊私語後,周柏明顯放開不少,然後在於月筠親自整了整袍領之後,推門而去。
外麵禮司副司主周林,看見周柏出來眼睛一亮,哪裏想著自己是周柏二伯啥的。
大禮參拜,恭恭敬敬稟道:“君上,接下來是先舉行祭天大典。”
緊接著,一隊親衛禁軍護著一輛馬車,行到周柏跟前,供其乘坐。
祭天要去安都城外,那裏有新建的祭壇,路程稍遠,臃腫的冕服不合適騎馬步行。
建國稱伯,自然要告祭天地,請求天地見證。
實際上,就是周柏主動獻祭部分氣運,請天庭承認安北伯國在天元大陸的存在。
屈誌作為禁衛統領,親自駕車,值得一提的是馬有五匹,也是按照伯國君主的出行禮製。
“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此時周柏一身冕服,顯得異常尊貴,威嚴而不可直視之。
通過安都城的主街時,熱鬧非凡,喧囂之聲直衝雲霄。
兩旁肅立的伏魔軍卒錘著胸前的鐵甲,向周柏表示最忠誠的問候,滿城百姓則是山呼君上……
“多少年了,我們安都又成為國都,還是一個如此英明的君主統治我們!”
“哈哈哈,老頭子高興啊,你們這些小輩不懂,一個能使草原部落不敢南下的君王意味著什麽。”
“定州第一國,統一定州之日不遠了,希望君上早日解救他們……”
因為周柏要與民同樂,時常露臉回應,過了足足半個時辰,才到達祭天之地。
這裏雖然仍然有很多看熱鬧的百姓,但很明顯都被肅穆的氣氛影響,不敢大聲言語。
高聳的祭壇之下,甲士林立,站滿文武百官,他們寂靜無聲,雙手垂立等候著主君的到來。
禮樂之聲響起,一項項流程按部就班進行,禮司官員嚴格按照古禮流程走,不敢有所懈怠。
樂聲止,周柏獨自一人,沿著黃土路走上祭壇。
這裏擺放著各種祭品,香燭……一座空置祭鼎,還有一疊文稿。
後續流程不用禮官提醒,周柏也明白,先是對著蒼天躬身三拜,接著點燃巨大的香柱,又是三拜。
最後拿起文稿粗略瀏覽,將其點燃,放置於祭鼎之中。
不一會兒,青煙升起,似有一行行文字傳達。
這些文稿就是三郡文士的文章,還有就是一篇祭文,以文氣聯通天庭。
恰逢此時,烏雲撥散,一道金燦的太陽光柱罩住祭壇和周柏。
遠方的天際,有紫氣東來……
周柏福至心靈,對著蒼天大聲道:“大旭失德,天下分崩離析,……四十八州連遭天災人禍,民間怨聲載道……又有青墟大敵窺視……此為天夏未有之亂世。今有安北都督、伏魔將軍周柏,合上天卷顧,賴祖宗威靈,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賢於左右,定鼎北安、瑞南、邊城三郡……
今文武大臣百司眾庶合辭勸進,尊孤為伯,建國為安北,以主大事……“
九月八日分封東泰九州,聖旨封三十六國,得十三國承認其宗主地位;九月十二日分封西蜀七州,聖旨封二十八國,得九國承認其宗主地位;九月十八日分封南境十州,聖旨封三十九國,隻得十國承認其宗主地位。
中域之外的分封,遠低於朝廷期望。
除開部分皇族子弟、忠臣的屬國,大部分接受分封還願意承認大旭宗國的,都不是什麽強大藩鎮。
這些藩鎮之主,或是實力不足需要名分,或是沒有野心貪圖安穩……
靈氣複蘇,各方扶龍宗派爭先恐後下場,凡是有根基的潛龍,都明白接受封國名義的利與弊。
對於潛龍來說,利是一時的,弊卻是後麵需要大力氣才能抹掉。
非要在脖子上套上一道枷鎖,從此受限於“大義”?
可以說,大旭中央影響力越小的地方,願意接受這個封國令的藩鎮越少。
中域還能有一半封國響應,承認宗主,拱衛四方。
到了東泰、西蜀便一落千丈,自立建國的趨勢非常明顯。
江南無人問津,南境認宗的封國全在荊湖。
這些富庶繁華之地尚且如此,北境便更是可以預見的不堪了。
因為自大旭立國起,北境的地位就不高,很少得到朝廷的政策傾斜。
中央王朝之外,有諸多邦國,而北方的草原藩國最強,每出雄主,都有南下之念。
在北境民間有種說法,大旭隻是將北境七州,當作發配罪犯、抵擋叛逆藩屬的屏障。
自立建國的潮流,便是從北境梁州而起,北境人可從來不慣著你。
但畢竟是偌大的七州之地,幾千萬百姓,朝廷不可能不爭取。
九月二十四日,朝廷使者到達北境,共分封三十五國。
七州之地,分封三十一國,這裏麵有多少一郡小國可想而知。
陵州三皇子,得州城及三郡之地,被封為陵侯,就是最大的國家了。
另外六州,基本上伯國都很少,大都是子、男之爵國,顯得朝廷很小氣。
隻有定州因為周柏的異軍突起,導致三足鼎立的格局比較明顯,是分封了三個大國。
分別是總督雷浩渺為定侯,建國地盤為定州郡、龍豐郡、永泉郡小半;呂定為定西伯,建國地盤為平河郡、興運郡、永泉郡大半;周柏封安北伯,建國地盤為平蒼郡、瑞南郡、邊城郡。
不過除了雷浩渺接受定侯之封外,呂定和周柏都沒有接旨,他們可不需要朝廷的這個名分。
特別是呂定,對於朝廷分割永泉郡的舉動很不滿,就憑定州水師控製幾個港口,就算占據小半地盤?
周柏對於呂定如何趕走朝廷使者,又是如何在定西造勢,他不怎麽關心。
他隻是覺得雷浩渺頭頂的那個定侯頭銜,有些刺眼,一個不是皇族、王公的人,居然上來就能被冠以“州”名爵位。
根據周柏判斷,朝廷在定州的這樁氣運生意,肯定虧本。
定州郡再繁華,人口也並不是多到離譜,隻有兩百餘萬,加上龍豐郡的幾十萬,一個侯國人口居然不到三百萬。
如此被封定侯,朝廷要多支出不少氣運,這可不是雷浩渺的忠心和表現打動朝廷,不符合現實利益。
隻能說要不就是雷浩渺有了不得的後台,要不是朝廷要讓雷浩渺壓製周柏和呂定。
後一個理由,周柏確實能理解,就北境七州的情況來看,一州隻有三個勢力的也就定州了。
哪怕是梁州,除開梁侯趙啟外,依舊有四五個割據勢力。
三國鼎立,看似穩固平衡,同時也是最容易統一的格局。
因為周柏和呂定崛起得實在太快,雷浩渺並沒有左右大局的能力。
一州之國,可以立州鼎,這將完全斷絕一州氣運和大旭的聯係。
九月二十五日,拒絕朝廷敕封的第二天,雷浩渺和呂定紛紛放出消息,要宣布建國。
而準備周全、目標明確的周柏,卻是根本不用等。
……
同治元年九月二十七日,定州北部,一個全新的國家建立,其名為安北國。
很正常的沿用安北都督之名號,沒有僭越強搶定侯,隻是自稱安北伯。
當天,整個安都城張燈結彩,紅綢掛滿房前屋後,所有安都人都樂瘋了。
誰也沒想到,國君會把都城定在一個毫不起眼的縣城,大部分人都想著是三座郡城,最少也是平蒼縣這個龍興之地吧。
拋開周柏定下安都為氣運匯聚點不說,如果真論國都選擇,安都城擺在明麵上討論,確實有很多優點。
首先安北國有三郡之地,其中安都城位於瑞南郡和北安郡的交界處,且有道路通往白沙洲,地理位置上作為國都就很合適。
定都於此,可以兼顧三郡,最快帶動瑞南郡和邊城郡的發展。
還有無論南下龍豐,亦或是北上草原、東進梁州,安都城都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政治中心區域。
另外最簡單來說,安都城在百年以前,曾是小國安都國的國都。
現在的安都城並沒有改動多少,麵積夠大、城牆夠高、排水係統也有,一應建築就算比不上郡城,也是縣城中最好。
更關鍵是,安都城有三大郡城都沒有的東西,那就是安都國遺留宮殿。
百年以來都是被封禁狀態,而且朽敗、殘破、沒有檔次,甚至隻有寥寥幾座,很符合安都小國的身價。
但無論如何,有和沒有是兩碼事。
完整的國家和軍閥藩鎮比起來,要更講究禮製,很多受封的藩鎮,遲遲不建國稱君,就是禮製沒有準備到位。
呂定和雷浩渺,要說沒有為宮殿之事而操心,那是不可能的。
當然,因為準備時間倉促,到今天建國大典,也隻是勉強清出一座正殿和一座偏殿。
正殿用於君臣朝會,命名為中極殿,偏殿則是周柏暫居,算是臨時後宮。
不過總算國朝有地方可以開,就沒失周柏的國君體麵。
一大早,周柏便是在偏殿的檀木床上醒來,深吸一口氣,稍稍平抑自己的心緒。
住宮殿,當國君,他也是第一次。
這時,外間似乎是聽到裏麵的響動,一名女官出現,輕聲問道:“君上,您醒了?時辰已至,可否傳喚伺候更衣?”
“嗯,按照流程來,傳吧。”周柏看了一眼女官,頷首回應道。
啪啪,隨著女官的拍掌信號,一排排侍女便從外間走入,她們個個容貌秀麗,姿容端莊,手上穩穩端著衣物及配飾。
太監沒來得及招,但是招募了不少宮女。
出身各大家族的有,出身平民良家的也有,都是族內和禮司一同把關。
周柏沒有強行改變規矩,隻是限定了人數,確保不會傳出一個驕奢淫逸的名聲。
隨著他緩緩起身,之後基本上就不用他動了,洗臉梳發全是侍女來,後麵穿衣他更是插不上手。
合乎規製的伯爵冕服,穿起來十分麻煩,周柏若是依著平時的凡軀,光是練習走路都要不少時間。
還好三郡之地雖然偏,但經過正經科舉,懂禮製的官吏不缺。
這些侍女也多是大家出身,有良好教養,通過培訓後,繁瑣冕服穿搭也能順利完成。
冕服,是天夏規製之服,通常是皇帝、王、宗室等貴族所穿的正式禮服,是華麗、雍容、端莊的代表,標誌著權力和尊嚴。
其主要由冕冠、玄衣、纁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等構成。
根據爵位高低,冕服穿戴的規製有所不同,皇帝至大夫可穿冕服依次為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闝、玄冕。
另外玄衣上繡的章紋也有區分,皇帝在最重要、最隆重的祭祀場合下,穿十二章紋的冕服。
十二章紋為最貴,分別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皇帝用十二章,王爵冕服由山而下用九章,侯、伯冕服章紋由華蟲以下用七章,子、男冕服由藻以下用五章,卿大夫冕服由粉米以下用三章。
嚴格繁瑣的穿衣製度,讓周柏很是頭疼,這不連頭上戴的冕冠也隻能是侯、伯爵位允許的七旒冠。
不過他能改嗎?並不能。
禮製的最大受益者,是他自己,一國之君。
周柏完整穿著標準的七旒冕冠七章服,察覺侍女侍從們眼中出現更多的畏懼震撼之色,不由得想起一段話。
“夫禮服之興也,所以報功章德,尊仁尚賢。故禮尊尊貴,不得相逾,所以為禮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順禮也。
順則上下有序,德薄者退,德盛者縟。”
在安北國初立之時,周柏需要嚴謹的禮製,分出體製內的上下尊卑,這樣才能聚力凝心。
目光所及之處,盡皆低頭不敢仰視。
隻有一個穿著素色道袍,仙姿佚貌的少女不知何時出現在殿內,笑意盈盈地回望,朝著他走來。
周柏謹肅的麵容為之一鬆,露出幾分喜色,從容打趣道:“於真人,這是順利破關了?”
於月筠神識環顧四周,發現沒有人敢看這邊,這才蹙眉小聲道:“今天可是你的大日子,一國之君!”
“你突破真人,雙喜臨門,高興。”
“君上,妾身這廂有禮了……”
一番竊竊私語後,周柏明顯放開不少,然後在於月筠親自整了整袍領之後,推門而去。
外麵禮司副司主周林,看見周柏出來眼睛一亮,哪裏想著自己是周柏二伯啥的。
大禮參拜,恭恭敬敬稟道:“君上,接下來是先舉行祭天大典。”
緊接著,一隊親衛禁軍護著一輛馬車,行到周柏跟前,供其乘坐。
祭天要去安都城外,那裏有新建的祭壇,路程稍遠,臃腫的冕服不合適騎馬步行。
建國稱伯,自然要告祭天地,請求天地見證。
實際上,就是周柏主動獻祭部分氣運,請天庭承認安北伯國在天元大陸的存在。
屈誌作為禁衛統領,親自駕車,值得一提的是馬有五匹,也是按照伯國君主的出行禮製。
“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此時周柏一身冕服,顯得異常尊貴,威嚴而不可直視之。
通過安都城的主街時,熱鬧非凡,喧囂之聲直衝雲霄。
兩旁肅立的伏魔軍卒錘著胸前的鐵甲,向周柏表示最忠誠的問候,滿城百姓則是山呼君上……
“多少年了,我們安都又成為國都,還是一個如此英明的君主統治我們!”
“哈哈哈,老頭子高興啊,你們這些小輩不懂,一個能使草原部落不敢南下的君王意味著什麽。”
“定州第一國,統一定州之日不遠了,希望君上早日解救他們……”
因為周柏要與民同樂,時常露臉回應,過了足足半個時辰,才到達祭天之地。
這裏雖然仍然有很多看熱鬧的百姓,但很明顯都被肅穆的氣氛影響,不敢大聲言語。
高聳的祭壇之下,甲士林立,站滿文武百官,他們寂靜無聲,雙手垂立等候著主君的到來。
禮樂之聲響起,一項項流程按部就班進行,禮司官員嚴格按照古禮流程走,不敢有所懈怠。
樂聲止,周柏獨自一人,沿著黃土路走上祭壇。
這裏擺放著各種祭品,香燭……一座空置祭鼎,還有一疊文稿。
後續流程不用禮官提醒,周柏也明白,先是對著蒼天躬身三拜,接著點燃巨大的香柱,又是三拜。
最後拿起文稿粗略瀏覽,將其點燃,放置於祭鼎之中。
不一會兒,青煙升起,似有一行行文字傳達。
這些文稿就是三郡文士的文章,還有就是一篇祭文,以文氣聯通天庭。
恰逢此時,烏雲撥散,一道金燦的太陽光柱罩住祭壇和周柏。
遠方的天際,有紫氣東來……
周柏福至心靈,對著蒼天大聲道:“大旭失德,天下分崩離析,……四十八州連遭天災人禍,民間怨聲載道……又有青墟大敵窺視……此為天夏未有之亂世。今有安北都督、伏魔將軍周柏,合上天卷顧,賴祖宗威靈,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賢於左右,定鼎北安、瑞南、邊城三郡……
今文武大臣百司眾庶合辭勸進,尊孤為伯,建國為安北,以主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