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夏侯!夏侯……”
夏國文武百官,萬民百姓,齊齊高聲歡呼,他們的君侯得到了上天認可,意味著天命在身!
以後他們就是夏國的光榮子民,是一個諸侯國的組成部分。
在天元大陸記載的無數亂世中,清晰地告訴後來人,一個割據勢力起碼要成為侯國,才能擁有一定地位。
此之謂諸侯。
上古有兩個持續時間最長的大分裂期,春秋和戰國,它們幾乎貫穿王朝始終,天子實控區域隻占據中原一隅。
大旭此時還能完全掌控,中、洛、汴等中域核心州域,而大分裂期的天子,最衰弱之時連中州都拿不穩。
那時天庭的五帝輪掌製度還沒形成,矛盾頻出,鬥爭嚴峻。
滿天仙神不僅對外打,對於三十三天內部的地盤爭搶,也是毫不留情。
天上尚且顧不過來,哪裏顧得了人間。
由是春秋戰國大分裂期的天子,也成了人皇時代後,權威、地位最低的時刻。
不過因為天庭終結道庭時代、人皇時代的教訓曆曆在目,各地割據梟雄再怎麽狂妄,也不會公然挑釁天子。
甚至為了給予天子尊重,各地梟雄還會上供,各種禮儀大事也都會請示天子。
而在春秋戰國時,有一定話語權,天子一般不會反駁其要求的強國,被稱為諸侯國。
諸侯國的國君都擁有侯爵以上爵位,號為諸侯,強大的實力可以左右天子的決策,權柄一時無兩。
後麵哪怕大分裂期結束,諸侯仍然是大國君主的代名詞,是受人尊重的。
如果現在周柏向神京派遣使者,大旭便要以諸侯禮對待,不會有任何怠慢。
聽著無數臣民的歡呼,周柏感覺自己抬手間,就能引動磅礴大運。
伯君到侯君,君上到君侯,稱呼的改變,同時意味著地位的猛然拔高。
……
對於天象前後的變化,周柏其實也有些愕然。
上麵這幾位內部矛盾看來不小,明明與他關係更“親近”的是赤帝,可沒想到是青帝先回應。
對於不承德運的氣運之子,赤脈可能想趁此提些要求,可誰料有人當著麵撬牆角。
青脈的示好,周柏自然樂於接受,起碼是化解了眼下的尷尬情況。
天庭目前還是天元世界無可爭議的主宰者,其承認大夏侯國,將節省周柏後續大量用於宣傳天命正統的資源和精力。
現在天命異象之說,還是大陸民間的主流論述,沒有天庭承認的人主,會很難得到普通百姓的信任。
就如當今同治皇帝,赤帝沒有冊封他為天子,則天下萬國林立,裏麵多數都是自立之國。
而大旭還不敢以“叛逆”之稱,聲討責問定西、夏國這樣的國家,隻因大旭失去了天庭自古以來,塑造的天命法理。
逼急了,大家把天子這件事拿在明麵上說,丟臉的隻會是大旭朝廷。
天命由天庭授予,“人皇”必須要由天帝冊封為天子等等,這種在天元大陸民間根深蒂固的思想,周柏暫時無法改變。
這是天庭在靈氣複蘇之前,操控無數代王朝輪回,用至高無上的強權所塑造。
但周柏也不是沒有想辦法應對,如用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建立自己的神話,又如操控民間輿論。
操控民間輿論,引導民間主流思潮這件事,早在他出版歲寒詩集時,就已經開始布局。
借著詩集的大賣和傳播,增開在城市的周家書鋪也漸漸有了名氣,在周柏取得定州解元之後,書鋪已然開遍定州,隨即開始向民間讀書人征稿。
後續的歲寒集,基本上每期隻有一到兩首是周柏本人詩詞,其餘則是書鋪編輯挑選的精品之作。
再隨著周柏中進士、成為伏魔將軍開府、建立安北都督府,直至開國,歲寒集的發布區域越來越廣,內容也越來越豐富。
到如今夏國成為定州霸主,歲寒集已然成為一種民間的綜合邸報,比官方邸報受眾多得多。
如果此次天庭不承認他的侯爵及國號,那他歲寒集就將進行全麵宣發,上百名編輯親筆撰寫的輿論文稿早已備好。
周柏很明白,無論是五帝中的哪一脈,走到後麵都不會真的支持他。
隻因他不想成為天庭“傀儡”,去求一個勞什子天帝之子的冊封。
侯爵認了,可能公爵不會認,公爵認了可能王爵不會認,總之天庭不會允許一個無德人主統一天下。
代表認可的天命異象漸漸消失,僅僅止步於普通的天象,紫氣東來已然是兩帝相爭,周柏能趁此獲得的最上等天命證明。
沒有什麽傳說中的真龍過境,也沒有某些大諸侯得到過的殊榮。
周柏可不是第一位晉爵之人,根據消息,在中域、江南等地,有伯爵晉升侯爵、侯爵晉升公爵的潛龍雄主,於祭天大典上,受到天庭仙神化身下凡授予天旨承認。
當然,現在這種情況,已經算不錯,接下來一段時間大夏能安穩發展,無需還為天命爭論分去精力。
伴隨著周柏向蒼天躬身回禮,異象消散,天際再度恢複至碧空萬裏之景。
後續的流程就輕鬆很多了,都是按部就班,很快走完流程。
待周柏起駕回宮後,四方討論轟然炸開了鍋,諸國使團、圍觀群眾,甚至夏國不知情的中下層官員,都在驚訝地討論。
“國號夏?太不可思議了,如此古老的國號,周侯君居然有信心接住,不怕被這個重擔壓垮嗎?”
“我記得曆史上,後夏存續多隻有短短十幾二十年,隻有一個非純血夏人建立的夏國,有近兩百年國祚。”
“風險與機遇並存,這個國號占據大義名分,會惹來諸國敵視,但隻要扛住衝擊,其氣運根基之雄厚也是前所未有的。”
“再如何,周夏也是堂堂諸侯國了,國祚長短不是我們關心的事,現在主要是建交,弄清夏侯接下來的擴張方向……”
周柏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諸國使團不算隱秘的討論,紛紛傳入他的耳朵。
其實其中有人說到了關鍵,他取國號為夏,主要就是想繼承第一代夏朝的氣運根基。
這也是大部分諸侯看重的,立國根本是氣運之基,取什麽國名,繼承什麽樣的氣運根基,可不是說著玩的。
古往今來,取國名的根據都局限於一個框架內,如:傳統部落名和地理名,早期的國家很多是由部落演變而來,許多國號直接沿用了最初部落或地域的名字。
這也是大多數人的想法,接下來如果安北改名,應該叫定國。
然而如果叫定國,就隻能繼承以前曆史上的定國根基,這等於沒有。
因為定州是大旭時期,方才設立建製,最多能繼承一些前安都國之類的小國根基?
另外還能從始祖名、封地名、神話傳說,甚至某些古籍中一段論續節選等作為國號根據。
不過在人道王朝更迭多次之後,國號通常不再自創,除非是某位不世出的聖主,在一統天下後,非要開創新名。
這當然是允許的,後世潛龍梟雄,或許就會繼承“新國號”。
但主流方式,還是建國地區的廣義地名、建國者的爵位、繼承古國號等。
正統國號自然是一字,安北之名排除,定國周柏覺得氣運根基不夠,排除。
北境有名之國,燕、代、梁、遼……然而這些不說有多古老,從來沒有統一過天下卻是事實。
北境出王,不出帝。
於是周柏幹脆就取個大名,夏,意圖繼承古夏的氣運根基,這是個曾經出過人皇的朝代。
你要說周柏沒想過,引來冥冥中的人道大運,那是不可能的。
流散在曆史長河中的人皇意誌,便是他未來的目標之一。
當然,為了避免這份因果會在前期就摧毀他,周柏不惜消耗三百點本源,推衍稱夏侯後的夏國發展。
想要推衍如此大的變化,本源點砸進去冒不出一點水花,無法看清局勢發展,他不得已增加了諸多限製。
最後三百點本源,成功觀察到了一線氣運脈絡,而在氣運天書中僅僅是一個卦象詞條。
地水師。
【氣運推衍:地水師】(變動起伏,波瀾大,多事多難之秋也。然,如行王霸正道,勇猛無前,或可排除萬難,得意外之喜。)
很模糊,但也足夠讓周柏賭上一把了,畢竟事到如今,他心中的願景已經逐漸明了。
那就是統一天下後,不做某位天帝的傀儡天子,建立靈氣複蘇後的地上天朝。
想要實現這個野望,不行激進之法,下重注,又怎麽可能扭過天上的大腿。
隨著大夏越來越強盛,獲得人道大運加身,引來人皇意誌的概率就越大。
屆時大夏天朝轄製天下的人神仙三道,或有一線生機,以天朝之運助其超脫?
三百點本源不僅隻是得了一個地水師的批注,還讓周柏理清自己的未來道路。
有方向,則行必至。
……
雷浩渺唯一一座可以拿出手的宮殿,如今已成為夏國中極殿,大朝議事之處。
隨著地位提升,體製擴張,各種禮製規矩也是愈發森嚴。
都察院禦史目光如炬,掃視一波波進殿官員,如有禮儀疏漏,立刻出聲斥責。
不久,從雷浩渺宮中篩選的幾名太監,從後殿湧出,分列在金色禦座兩側。
“君候到……”
尖銳的太監唱喏聲中,一眾文武趕緊停下手中所有小動作,站好閉目不言。
他們謹肅而興奮地看向周柏,齊齊參拜道:“臣等參見君侯!”
“眾卿平身。”周柏坦然而坐,稍顯欣慰地看向殿中百官。
縣氣充盈,黃堂遍布,青紫儼然……
大炎磨礪歸來,又接著開疆拓土,大運加身,此時滿朝文武已然沒有本命氣運低劣之人。
命格改易放在以前是如此之難,可在這天機變動頻繁的大世,在周柏的手下,不算無法完成之事。
許多舊臣,老麵孔,在這侯國大朝上,還能看到,周柏當然感到欣慰。
如果沒有這些部下的拱衛支持,他這個集眾者,哪來如今的成就。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周柏自己升格為侯爵,手下文武自然也要跟著升一升。
“大夏鼎立,舉國同慶……承天之願,運施四海,景福萬世……
孤惟在禦座,身負大夏社稷。鹹知有賴卿等,以致我大國之興盛。是以命定,以旦暮視勤苦勳臣……用昭顯示天下,恩澤國士之誌。
孤莫不感激萬端,決意當加厚賞。置官封爵,扶翼擘畫,以明卿等之心血辛勤。一切爵祿,由卑至尊,孤必謹嚴評讞……”
後續具體封賞,其實就是六部整體升格一品,那六部官員自然也就跟著升。
此前六部尚書隻有正四品,服緋袍,現在都成為正三品,服紫袍。
地方郡縣鄉也基本如此,除開犯錯被罰之輩,基本上可以說是人人升官,皆大歡喜。
另外還有陳忠邦、婁晉鵬、李定國等人封男爵,三十七名各級將領封國士。
殿中文武沒有受封之人,一個個看著“爵士”們眼紅不已,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立功封爵。
英主在位,國家日益強大,人心凝聚,這種時候不拚命乘上東風,家族哪一輩才會有這樣的機會。
很快,在一片喜笑顏開中,封賞流程走完。
“有事上奏,無事退朝。”領班太監又站了出來,如是唱喏。
第一次大朝會,本來不該有事要議,但內閣首輔陳忠邦卻是毅然出列。
“回君侯,臣有事要奏。”
“可。”
周柏臉色沒有任何變化,因為他知道陳忠邦要說什麽。
“自古以來,未聞有諸侯大國無國母者,今君侯基業已立,當為國家社稷著想,延續國本……”
陳忠邦說完立刻跪下,接著是紫袍閣老、六部高官、婁晉鵬等武將,最後滿朝文武齊齊附和此請。
是啊,哪有開創如此基業的君主,還沒有娶妻生子的,臣民如何能安。
“……蒙天而佑,上古英賢,嗣矣天下。如日月,各有章序,如年歲野,各有時辰……崇以國事,凝矣鬆柏,至於萬年。”
“聞於月筠賢淑貞良,宜攜宇內,同襟共長,合輝共照……當為侯夫人。”
(本章完)
夏國文武百官,萬民百姓,齊齊高聲歡呼,他們的君侯得到了上天認可,意味著天命在身!
以後他們就是夏國的光榮子民,是一個諸侯國的組成部分。
在天元大陸記載的無數亂世中,清晰地告訴後來人,一個割據勢力起碼要成為侯國,才能擁有一定地位。
此之謂諸侯。
上古有兩個持續時間最長的大分裂期,春秋和戰國,它們幾乎貫穿王朝始終,天子實控區域隻占據中原一隅。
大旭此時還能完全掌控,中、洛、汴等中域核心州域,而大分裂期的天子,最衰弱之時連中州都拿不穩。
那時天庭的五帝輪掌製度還沒形成,矛盾頻出,鬥爭嚴峻。
滿天仙神不僅對外打,對於三十三天內部的地盤爭搶,也是毫不留情。
天上尚且顧不過來,哪裏顧得了人間。
由是春秋戰國大分裂期的天子,也成了人皇時代後,權威、地位最低的時刻。
不過因為天庭終結道庭時代、人皇時代的教訓曆曆在目,各地割據梟雄再怎麽狂妄,也不會公然挑釁天子。
甚至為了給予天子尊重,各地梟雄還會上供,各種禮儀大事也都會請示天子。
而在春秋戰國時,有一定話語權,天子一般不會反駁其要求的強國,被稱為諸侯國。
諸侯國的國君都擁有侯爵以上爵位,號為諸侯,強大的實力可以左右天子的決策,權柄一時無兩。
後麵哪怕大分裂期結束,諸侯仍然是大國君主的代名詞,是受人尊重的。
如果現在周柏向神京派遣使者,大旭便要以諸侯禮對待,不會有任何怠慢。
聽著無數臣民的歡呼,周柏感覺自己抬手間,就能引動磅礴大運。
伯君到侯君,君上到君侯,稱呼的改變,同時意味著地位的猛然拔高。
……
對於天象前後的變化,周柏其實也有些愕然。
上麵這幾位內部矛盾看來不小,明明與他關係更“親近”的是赤帝,可沒想到是青帝先回應。
對於不承德運的氣運之子,赤脈可能想趁此提些要求,可誰料有人當著麵撬牆角。
青脈的示好,周柏自然樂於接受,起碼是化解了眼下的尷尬情況。
天庭目前還是天元世界無可爭議的主宰者,其承認大夏侯國,將節省周柏後續大量用於宣傳天命正統的資源和精力。
現在天命異象之說,還是大陸民間的主流論述,沒有天庭承認的人主,會很難得到普通百姓的信任。
就如當今同治皇帝,赤帝沒有冊封他為天子,則天下萬國林立,裏麵多數都是自立之國。
而大旭還不敢以“叛逆”之稱,聲討責問定西、夏國這樣的國家,隻因大旭失去了天庭自古以來,塑造的天命法理。
逼急了,大家把天子這件事拿在明麵上說,丟臉的隻會是大旭朝廷。
天命由天庭授予,“人皇”必須要由天帝冊封為天子等等,這種在天元大陸民間根深蒂固的思想,周柏暫時無法改變。
這是天庭在靈氣複蘇之前,操控無數代王朝輪回,用至高無上的強權所塑造。
但周柏也不是沒有想辦法應對,如用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建立自己的神話,又如操控民間輿論。
操控民間輿論,引導民間主流思潮這件事,早在他出版歲寒詩集時,就已經開始布局。
借著詩集的大賣和傳播,增開在城市的周家書鋪也漸漸有了名氣,在周柏取得定州解元之後,書鋪已然開遍定州,隨即開始向民間讀書人征稿。
後續的歲寒集,基本上每期隻有一到兩首是周柏本人詩詞,其餘則是書鋪編輯挑選的精品之作。
再隨著周柏中進士、成為伏魔將軍開府、建立安北都督府,直至開國,歲寒集的發布區域越來越廣,內容也越來越豐富。
到如今夏國成為定州霸主,歲寒集已然成為一種民間的綜合邸報,比官方邸報受眾多得多。
如果此次天庭不承認他的侯爵及國號,那他歲寒集就將進行全麵宣發,上百名編輯親筆撰寫的輿論文稿早已備好。
周柏很明白,無論是五帝中的哪一脈,走到後麵都不會真的支持他。
隻因他不想成為天庭“傀儡”,去求一個勞什子天帝之子的冊封。
侯爵認了,可能公爵不會認,公爵認了可能王爵不會認,總之天庭不會允許一個無德人主統一天下。
代表認可的天命異象漸漸消失,僅僅止步於普通的天象,紫氣東來已然是兩帝相爭,周柏能趁此獲得的最上等天命證明。
沒有什麽傳說中的真龍過境,也沒有某些大諸侯得到過的殊榮。
周柏可不是第一位晉爵之人,根據消息,在中域、江南等地,有伯爵晉升侯爵、侯爵晉升公爵的潛龍雄主,於祭天大典上,受到天庭仙神化身下凡授予天旨承認。
當然,現在這種情況,已經算不錯,接下來一段時間大夏能安穩發展,無需還為天命爭論分去精力。
伴隨著周柏向蒼天躬身回禮,異象消散,天際再度恢複至碧空萬裏之景。
後續的流程就輕鬆很多了,都是按部就班,很快走完流程。
待周柏起駕回宮後,四方討論轟然炸開了鍋,諸國使團、圍觀群眾,甚至夏國不知情的中下層官員,都在驚訝地討論。
“國號夏?太不可思議了,如此古老的國號,周侯君居然有信心接住,不怕被這個重擔壓垮嗎?”
“我記得曆史上,後夏存續多隻有短短十幾二十年,隻有一個非純血夏人建立的夏國,有近兩百年國祚。”
“風險與機遇並存,這個國號占據大義名分,會惹來諸國敵視,但隻要扛住衝擊,其氣運根基之雄厚也是前所未有的。”
“再如何,周夏也是堂堂諸侯國了,國祚長短不是我們關心的事,現在主要是建交,弄清夏侯接下來的擴張方向……”
周柏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諸國使團不算隱秘的討論,紛紛傳入他的耳朵。
其實其中有人說到了關鍵,他取國號為夏,主要就是想繼承第一代夏朝的氣運根基。
這也是大部分諸侯看重的,立國根本是氣運之基,取什麽國名,繼承什麽樣的氣運根基,可不是說著玩的。
古往今來,取國名的根據都局限於一個框架內,如:傳統部落名和地理名,早期的國家很多是由部落演變而來,許多國號直接沿用了最初部落或地域的名字。
這也是大多數人的想法,接下來如果安北改名,應該叫定國。
然而如果叫定國,就隻能繼承以前曆史上的定國根基,這等於沒有。
因為定州是大旭時期,方才設立建製,最多能繼承一些前安都國之類的小國根基?
另外還能從始祖名、封地名、神話傳說,甚至某些古籍中一段論續節選等作為國號根據。
不過在人道王朝更迭多次之後,國號通常不再自創,除非是某位不世出的聖主,在一統天下後,非要開創新名。
這當然是允許的,後世潛龍梟雄,或許就會繼承“新國號”。
但主流方式,還是建國地區的廣義地名、建國者的爵位、繼承古國號等。
正統國號自然是一字,安北之名排除,定國周柏覺得氣運根基不夠,排除。
北境有名之國,燕、代、梁、遼……然而這些不說有多古老,從來沒有統一過天下卻是事實。
北境出王,不出帝。
於是周柏幹脆就取個大名,夏,意圖繼承古夏的氣運根基,這是個曾經出過人皇的朝代。
你要說周柏沒想過,引來冥冥中的人道大運,那是不可能的。
流散在曆史長河中的人皇意誌,便是他未來的目標之一。
當然,為了避免這份因果會在前期就摧毀他,周柏不惜消耗三百點本源,推衍稱夏侯後的夏國發展。
想要推衍如此大的變化,本源點砸進去冒不出一點水花,無法看清局勢發展,他不得已增加了諸多限製。
最後三百點本源,成功觀察到了一線氣運脈絡,而在氣運天書中僅僅是一個卦象詞條。
地水師。
【氣運推衍:地水師】(變動起伏,波瀾大,多事多難之秋也。然,如行王霸正道,勇猛無前,或可排除萬難,得意外之喜。)
很模糊,但也足夠讓周柏賭上一把了,畢竟事到如今,他心中的願景已經逐漸明了。
那就是統一天下後,不做某位天帝的傀儡天子,建立靈氣複蘇後的地上天朝。
想要實現這個野望,不行激進之法,下重注,又怎麽可能扭過天上的大腿。
隨著大夏越來越強盛,獲得人道大運加身,引來人皇意誌的概率就越大。
屆時大夏天朝轄製天下的人神仙三道,或有一線生機,以天朝之運助其超脫?
三百點本源不僅隻是得了一個地水師的批注,還讓周柏理清自己的未來道路。
有方向,則行必至。
……
雷浩渺唯一一座可以拿出手的宮殿,如今已成為夏國中極殿,大朝議事之處。
隨著地位提升,體製擴張,各種禮製規矩也是愈發森嚴。
都察院禦史目光如炬,掃視一波波進殿官員,如有禮儀疏漏,立刻出聲斥責。
不久,從雷浩渺宮中篩選的幾名太監,從後殿湧出,分列在金色禦座兩側。
“君候到……”
尖銳的太監唱喏聲中,一眾文武趕緊停下手中所有小動作,站好閉目不言。
他們謹肅而興奮地看向周柏,齊齊參拜道:“臣等參見君侯!”
“眾卿平身。”周柏坦然而坐,稍顯欣慰地看向殿中百官。
縣氣充盈,黃堂遍布,青紫儼然……
大炎磨礪歸來,又接著開疆拓土,大運加身,此時滿朝文武已然沒有本命氣運低劣之人。
命格改易放在以前是如此之難,可在這天機變動頻繁的大世,在周柏的手下,不算無法完成之事。
許多舊臣,老麵孔,在這侯國大朝上,還能看到,周柏當然感到欣慰。
如果沒有這些部下的拱衛支持,他這個集眾者,哪來如今的成就。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周柏自己升格為侯爵,手下文武自然也要跟著升一升。
“大夏鼎立,舉國同慶……承天之願,運施四海,景福萬世……
孤惟在禦座,身負大夏社稷。鹹知有賴卿等,以致我大國之興盛。是以命定,以旦暮視勤苦勳臣……用昭顯示天下,恩澤國士之誌。
孤莫不感激萬端,決意當加厚賞。置官封爵,扶翼擘畫,以明卿等之心血辛勤。一切爵祿,由卑至尊,孤必謹嚴評讞……”
後續具體封賞,其實就是六部整體升格一品,那六部官員自然也就跟著升。
此前六部尚書隻有正四品,服緋袍,現在都成為正三品,服紫袍。
地方郡縣鄉也基本如此,除開犯錯被罰之輩,基本上可以說是人人升官,皆大歡喜。
另外還有陳忠邦、婁晉鵬、李定國等人封男爵,三十七名各級將領封國士。
殿中文武沒有受封之人,一個個看著“爵士”們眼紅不已,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立功封爵。
英主在位,國家日益強大,人心凝聚,這種時候不拚命乘上東風,家族哪一輩才會有這樣的機會。
很快,在一片喜笑顏開中,封賞流程走完。
“有事上奏,無事退朝。”領班太監又站了出來,如是唱喏。
第一次大朝會,本來不該有事要議,但內閣首輔陳忠邦卻是毅然出列。
“回君侯,臣有事要奏。”
“可。”
周柏臉色沒有任何變化,因為他知道陳忠邦要說什麽。
“自古以來,未聞有諸侯大國無國母者,今君侯基業已立,當為國家社稷著想,延續國本……”
陳忠邦說完立刻跪下,接著是紫袍閣老、六部高官、婁晉鵬等武將,最後滿朝文武齊齊附和此請。
是啊,哪有開創如此基業的君主,還沒有娶妻生子的,臣民如何能安。
“……蒙天而佑,上古英賢,嗣矣天下。如日月,各有章序,如年歲野,各有時辰……崇以國事,凝矣鬆柏,至於萬年。”
“聞於月筠賢淑貞良,宜攜宇內,同襟共長,合輝共照……當為侯夫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