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澈癟著個嘴,哭喪著臉道,“好吧,那母後你可要快去快回,澈兒,澈兒會想念母後的。”
盛少青揉了揉元澈皺巴巴的臉,“放心吧,母後就去一兩日,很快就回來了。”
看元澈神色仍是落寞,盛少青想了想,是該給元澈尋幾個伴讀了。
同齡人總比她這個母後更有共同話題些,總圍著她轉,也不是個辦法。
剛巧崔筠走了進來,盛少青順勢招了招手讓她走近些,“阿筠,我記得皇子開蒙之後都會尋適齡伴讀,元澈如今上書房已有些日子了,怎麽還不見選有伴讀?”
崔筠一拍腦殼,最近她忙的手腳不沾地,就把這茬給忘了,連忙就要請罪。
盛少青對崔筠的小動作已經十分熟悉,所以崔筠一撩裙擺,盛少青就知道她是要做什麽。
“以後沒有外人的時候,就不用行這套虛禮了,累的慌。”
“是。”
崔筠隻得撫平裙擺,輕聲回道,“按例皇子開蒙是應該尋同齡伴讀一同入書房讀書,隻是陛下已經登極,這在伴讀的選擇上,較之皇子伴讀會更為慎重,當擇德行貴重的世家之子入宮,隻是,世家子甚眾,可這名額也隻有五位.......”
盛少青這才明白過來,這皇帝伴讀和皇子伴讀,一字之差,便是雲泥之別。
未來皇帝掌權,這些有著同窗情誼的伴讀們,自然前途不可限量,這炙手可熱的位子,怕是搶不過來。
“那以往皇子伴讀是怎麽選的?”
“由世家中報選名單,再由長秋寺揀選後呈報待定人選,最終由您決定。”
“微臣想來,長秋卿如今當是十分為難,這才一拖再拖。”
崔筠從前在尚宮局時,就同長秋寺的常大監熟識,後來前任長秋卿獲罪入獄,便是這位常大監接了任,所以,崔筠言語間也頗有回護之意。
“再為難,事情總該有個著落,去把他找來,哀家要親自問問。”
崔筠一邊吩咐女史去請長秋卿,心裏一邊為他默默捏了一把汗。
她因為常在太後身邊隨侍,太後不會責罰於她,可常大監這瀆職之嫌怕是坐在了實處。
常大監到永光殿時已是掌燈時分,崔筠借著添燭的間隙,從盛少青身邊溜了出去。
看常大監心神不寧的在殿外等候通傳,崔筠走上前去,引著常大監入殿。
常大監看到是崔筠出來,鬆了口氣趕忙問道,“崔女官,太後突然召見,不知是何緣故啊?”
好在有這麽個熟人,不然他心裏沒底,見了太後都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崔筠壓低聲音道,“為陛下擇伴讀的事情辦的如何了?”
常大監一聽崔筠是問這件事,心又提到了嗓子眼,苦著臉道,“別提了,為著這件事,我都快頭疼死了。”
“怎麽了?選個伴讀還會生出這麽多事端來?”
常大監也是壓低聲音,“陛下年幼登極,這伴讀的位子早都有人盯上了,可他們大神鬥法,苦的可是我們這群小嘍囉呐。”
“昨日送來個名單,明日又換了一份新的,誰知道後日會不會還有一份新的,我這怎麽好呈送太後。”
崔筠皺了皺眉,“可這事不是你常大監說了算麽?”
常大監更是喊冤道,“崔女官,我才上任多長時日呐,上一任黃大監留下的人還在,總不能不顧他的臉麵,況且,名單上的世家,單拎哪個出來,都是我惹不起的人物呐!”
崔筠也是歎了口氣,這難題也隻有太後能解了。
“崔女官,太後今夜便是想問這件事?”
崔筠點了點頭,提醒他道,“常大監,差事難辦,辦成了是你的本事,辦不成也不是你的罪責,可你遲遲不報,便是存了隱瞞的心思。”
常大監後背一涼,一股寒氣自腳底生出,太後這是要見罪於他了。
崔筠接著說道,“不過,太後仁德,不會重責於你,唯有一點你需得記住,太後問什麽,你都得據實以答。”
常大監這才略略放下心來,崔筠見他也聽進去了自己的提點,便不再言語,專心帶路。
“太後娘娘,長秋卿已到。”
常大監適時行禮,眼睛卻悄悄挪到了麵前太後和皇帝的身上。
他從前官職不高,也甚少在後宮走動,所以今日是他第一次見到太後真容。
太後正檢查著皇帝的功課,皇帝滿口之乎者也,他也聽不懂,但太後仿佛聽的很入迷?
盛少青靠在桌子上用手拄著頭,眼睛微微闔上,一邊聽著元澈吟誦。
一聽古文就洶湧而來的困意,她實在是頂不住了,好在係統能自動檢測,元澈若是哪裏錯了、漏了,她也能及時提醒。
剛巧元澈一段背完,正喜滋滋等著盛少青表揚,盛少青睜眼,捏了捏元澈的肉臉,“明日獎勵你吃大雞腿!”
元澈這孩子仿佛是屬黃鼠狼的,諸多肉食,偏愛雞肉,本著食不過三,安全為上的原則,一月之內,這雞肉最多就上桌三次。
不過獎勵嘛,就要投其所好,果不其然,元澈一聽雞腿二字兩眼直接放光,口水都快流了下來。
“長秋卿?你先起來吧。”
“哀家今日找你來,是問你為皇帝選擇伴讀的事情辦得如何了?”
常大監見太後果然問起,心裏暗道崔筠就是靠譜,麵上不動聲色回道,“回太後娘娘的話,微臣還在揀選。”
“這差事就這麽難辦?”
常大監聞言,這溫暖的內殿仿佛有冷風吹過,他身上的冷汗仿佛結了冰碴子似的凍得生疼。
“回太後的話,這差事原本不難辦,隻是,隻是……”
話還沒說完,常大監“撲通”一聲跪了下去,“是微臣力有不逮,這才拖延到了現在,請太後責罰。”
盛少青擺了擺手,責罰都是小事,先把事情辦了再說。
“你總要讓哀家知道你的難處,哀家才好做決斷呐。”
常大監就隻等太後這麽一句,盛少青剛說完,他就趕忙接話道,“按照規矩,陛下伴讀需得五人,可如今報上名來的已逾數十家,微臣實在難以抉擇,還請太後聖斷。”
盛少青揉了揉元澈皺巴巴的臉,“放心吧,母後就去一兩日,很快就回來了。”
看元澈神色仍是落寞,盛少青想了想,是該給元澈尋幾個伴讀了。
同齡人總比她這個母後更有共同話題些,總圍著她轉,也不是個辦法。
剛巧崔筠走了進來,盛少青順勢招了招手讓她走近些,“阿筠,我記得皇子開蒙之後都會尋適齡伴讀,元澈如今上書房已有些日子了,怎麽還不見選有伴讀?”
崔筠一拍腦殼,最近她忙的手腳不沾地,就把這茬給忘了,連忙就要請罪。
盛少青對崔筠的小動作已經十分熟悉,所以崔筠一撩裙擺,盛少青就知道她是要做什麽。
“以後沒有外人的時候,就不用行這套虛禮了,累的慌。”
“是。”
崔筠隻得撫平裙擺,輕聲回道,“按例皇子開蒙是應該尋同齡伴讀一同入書房讀書,隻是陛下已經登極,這在伴讀的選擇上,較之皇子伴讀會更為慎重,當擇德行貴重的世家之子入宮,隻是,世家子甚眾,可這名額也隻有五位.......”
盛少青這才明白過來,這皇帝伴讀和皇子伴讀,一字之差,便是雲泥之別。
未來皇帝掌權,這些有著同窗情誼的伴讀們,自然前途不可限量,這炙手可熱的位子,怕是搶不過來。
“那以往皇子伴讀是怎麽選的?”
“由世家中報選名單,再由長秋寺揀選後呈報待定人選,最終由您決定。”
“微臣想來,長秋卿如今當是十分為難,這才一拖再拖。”
崔筠從前在尚宮局時,就同長秋寺的常大監熟識,後來前任長秋卿獲罪入獄,便是這位常大監接了任,所以,崔筠言語間也頗有回護之意。
“再為難,事情總該有個著落,去把他找來,哀家要親自問問。”
崔筠一邊吩咐女史去請長秋卿,心裏一邊為他默默捏了一把汗。
她因為常在太後身邊隨侍,太後不會責罰於她,可常大監這瀆職之嫌怕是坐在了實處。
常大監到永光殿時已是掌燈時分,崔筠借著添燭的間隙,從盛少青身邊溜了出去。
看常大監心神不寧的在殿外等候通傳,崔筠走上前去,引著常大監入殿。
常大監看到是崔筠出來,鬆了口氣趕忙問道,“崔女官,太後突然召見,不知是何緣故啊?”
好在有這麽個熟人,不然他心裏沒底,見了太後都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崔筠壓低聲音道,“為陛下擇伴讀的事情辦的如何了?”
常大監一聽崔筠是問這件事,心又提到了嗓子眼,苦著臉道,“別提了,為著這件事,我都快頭疼死了。”
“怎麽了?選個伴讀還會生出這麽多事端來?”
常大監也是壓低聲音,“陛下年幼登極,這伴讀的位子早都有人盯上了,可他們大神鬥法,苦的可是我們這群小嘍囉呐。”
“昨日送來個名單,明日又換了一份新的,誰知道後日會不會還有一份新的,我這怎麽好呈送太後。”
崔筠皺了皺眉,“可這事不是你常大監說了算麽?”
常大監更是喊冤道,“崔女官,我才上任多長時日呐,上一任黃大監留下的人還在,總不能不顧他的臉麵,況且,名單上的世家,單拎哪個出來,都是我惹不起的人物呐!”
崔筠也是歎了口氣,這難題也隻有太後能解了。
“崔女官,太後今夜便是想問這件事?”
崔筠點了點頭,提醒他道,“常大監,差事難辦,辦成了是你的本事,辦不成也不是你的罪責,可你遲遲不報,便是存了隱瞞的心思。”
常大監後背一涼,一股寒氣自腳底生出,太後這是要見罪於他了。
崔筠接著說道,“不過,太後仁德,不會重責於你,唯有一點你需得記住,太後問什麽,你都得據實以答。”
常大監這才略略放下心來,崔筠見他也聽進去了自己的提點,便不再言語,專心帶路。
“太後娘娘,長秋卿已到。”
常大監適時行禮,眼睛卻悄悄挪到了麵前太後和皇帝的身上。
他從前官職不高,也甚少在後宮走動,所以今日是他第一次見到太後真容。
太後正檢查著皇帝的功課,皇帝滿口之乎者也,他也聽不懂,但太後仿佛聽的很入迷?
盛少青靠在桌子上用手拄著頭,眼睛微微闔上,一邊聽著元澈吟誦。
一聽古文就洶湧而來的困意,她實在是頂不住了,好在係統能自動檢測,元澈若是哪裏錯了、漏了,她也能及時提醒。
剛巧元澈一段背完,正喜滋滋等著盛少青表揚,盛少青睜眼,捏了捏元澈的肉臉,“明日獎勵你吃大雞腿!”
元澈這孩子仿佛是屬黃鼠狼的,諸多肉食,偏愛雞肉,本著食不過三,安全為上的原則,一月之內,這雞肉最多就上桌三次。
不過獎勵嘛,就要投其所好,果不其然,元澈一聽雞腿二字兩眼直接放光,口水都快流了下來。
“長秋卿?你先起來吧。”
“哀家今日找你來,是問你為皇帝選擇伴讀的事情辦得如何了?”
常大監見太後果然問起,心裏暗道崔筠就是靠譜,麵上不動聲色回道,“回太後娘娘的話,微臣還在揀選。”
“這差事就這麽難辦?”
常大監聞言,這溫暖的內殿仿佛有冷風吹過,他身上的冷汗仿佛結了冰碴子似的凍得生疼。
“回太後的話,這差事原本不難辦,隻是,隻是……”
話還沒說完,常大監“撲通”一聲跪了下去,“是微臣力有不逮,這才拖延到了現在,請太後責罰。”
盛少青擺了擺手,責罰都是小事,先把事情辦了再說。
“你總要讓哀家知道你的難處,哀家才好做決斷呐。”
常大監就隻等太後這麽一句,盛少青剛說完,他就趕忙接話道,“按照規矩,陛下伴讀需得五人,可如今報上名來的已逾數十家,微臣實在難以抉擇,還請太後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