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仙人贈送……畝產在小麥,粟米之上……若是在關中大量種植,可讓百姓少饑餓……天下多丁口!”
項羽又是補充道:“可率先在一縣嚐試種植,然後看氣候,季節等,在關中,乃至是天下大範圍種植!”
“天下之田,分為下田,中田,上田。上田不足一層,中田不足三層,下田足有六層之多。然而這兩種農作物,最適合在下田……可嚐試在上田種植粟米,水稻,小麥,中田下田種植土豆和玉米!”
張倉點頭道:“諾!”
項羽點頭,很是滿意。
這就是集權的好處,集中力量辦大事,若是如雅典那樣,民主討論,幾天幾夜,也沒有結果,等討論出來。
張蒼退下。
項羽又是召喚來陳平,說道:“護軍司,調查賦稅如何,可有人貪墨!”
“有,數量還不少!”
陳平說道。
遞過一個賬本,上麵是紙張記載。
就好似電子書盛行了,可實體書還是有一部分市場。
在一年前,造紙術,印刷術已經出來了,印製了大量的書籍,可還是有一些典籍,戶籍,賦稅等用著竹簡。
當然為了方便,護軍司卻是率先用紙張。
項羽大致的翻看著,微微皺眉。
貪墨數量不少,數量還很大。
還有幾個侯爺,主要是項家人為主。
張蒼,項他等,上交的統計有著造假,手下的官吏貪錢無數。
有些郡縣貪墨的少,有些郡縣貪墨的多——不是當職的官吏貪墨的多,而是前麵數任官吏留下的舊賬。
雖說每年一計,一年一清,但風調雨順的情況下數字必須水平增長。
再加上戰亂的時刻,某些人乘火打劫。
“陳平,貪墨之人當如何?”項羽問道。
陳平道:“關中的官吏,多是秦吏。秦國官吏皆小人,小人畏威而不懷德,你對他們好,他們對你壞;你對他們壞,他們跪下臣服!”
“當殺之,可不能殺的過分!”
項羽點頭道:“下去殺人吧,點到為主!你做事,我放心!”
“諾!”
陳平退下了。
項羽再次看著上麵的名冊,上麵記載了各個列侯,還有官員等不法行為,有著秦朝舊吏,還有入關的楚軍將領,都是有各種名目的貪墨。
看著這些,項羽苦笑。
不能全殺,全殺會出大亂子。
當然了,也不能不殺……不殺威懾不住列侯和官員。
不會殺人的皇帝,不能讓臣子害怕的皇帝,不是好皇帝。
唯一感到幸運的是,大家彼此彼此,他這裏情況不好,劉邦那裏也不好,楚懷王那裏也不好。
“不能清洗……至少暫時不行。!”
項羽思索著。
小人物想要成功,必須要努力,奮鬥,還需要各種機緣;可強者想要成功,隻需要少犯錯誤。
犯錯誤不要緊,誰又能不犯錯誤,可是關鍵時刻,不能犯錯誤。
曆史上,假如在巨鹿之戰時,項羽退縮了,可能章邯在巨鹿大破六國聯軍,子嬰又是殺死了趙高奪權,可能暫時穩定住局勢。
若是子嬰,頒發罪己詔,可能局勢穩定下來,大秦延續三百年。
隻可惜,項羽破釜沉舟一擊,斷送了秦國的國運。
曆史上,項羽分封天下諸侯,有錯誤碼?
沒有。
劉邦也是冊封天下,諸侯並立,直到漢武帝推恩令才解決掉諸侯問題。
冊封諸侯,有錯誤嗎?
沒有錯誤!
西漢後期,王莽為何能篡位,還不是因為推恩令下,皇族無權。若是地方上有著巨大的諸侯壓著,王莽敢篡位嗎?
故而,接下來要重用項家人,任人唯親,將一些關鍵位置,要害位置,尤其是軍隊讓項家人掌控。
君不見,劉邦也是任人唯親。
很多功臣,努力一輩子隻是列侯;可劉家人,沒有功勞,就能躺贏當王。
當然了,為了防止項家坐大……也要用功臣派係,製約項家一脈。
曆史上,項羽最大的錯誤,就是放棄關中。
隻要占據關中,犯下再多的錯誤,也可彌補了;隻要失去了關中,即便是再多的勝利,也難以彌補失去關中的錯誤。
得關中得天下。
在宋朝之前,誰占據關中,誰就是天下之主,誰就是皇帝。曆代的王朝,皆是從占據關中,然後占據天下。
唯有劉秀,是占據河北,奪得天下。
他是曆史的唯一。
曆史上,為何項羽退出關中,是項羽沒有戰略眼光嗎,根本不是。
在早期項羽也打算定都關中,隻是楚人思念家鄉。
很多時刻,一個人不知道代表他自己,還代表一群團體利益。
項羽不得不屈從部下,離開關中,不得不退到彭城。
同樣,劉邦奪得天下後,部下也是思念家鄉,想要定都洛陽,可最後在張良的勸說下,沒有屈從部下,而是定都關中。
曆史上,項羽為何會輸掉,不是因為目光短淺,不是因為氣度不足,不是因為殘暴,而是心不夠狠。
項羽堅持人性是可靠的,人與人之間是有信任的。
於是他信任族人,結果叔叔項伯背叛;相信兄弟英布,結果英布背叛;相信下屬周殷,結果周穎背叛。
劉邦平民出生,在歧視當中成長,因為不屑種地當農民,父親看不起,大嫂鄙視,後來更是當贅婿,前去服徭役。
人生閱曆,讓他堅信人性是不可靠的。
劉邦對蕭何不信任,敲打蕭何,蕭何直接入獄;不相信韓信,幾次推衣解食,可幾次下手奪走其兵權;不相信呂後,直接埋下了陳平,周勃等幾個釘子。
曆史上,項羽最大的錯誤,不是沒有在鴻門宴殺死劉邦,而是錯在沒有及時清洗楚軍內部派係。
開國皇帝,因為功臣權力太大,影響了君權,都會有意識的壓製功臣派係。有的是重用文臣,壓製武將,如李世民,劉秀;有的直接清洗大臣,如劉邦朱元璋;有的明升暗降,杯酒釋兵權,如趙匡胤。
皇帝掌控一切,而不是被臣子裹挾,順從臣子主張。
項羽的失敗,在於沒有及時的清洗,楚軍內部各個派係,沒有實現派係平衡,功臣改派裹挾了項羽。
“要打壓功臣派係……”
項羽又是取出一個本子,上麵記載著二百多官員。
如何治理天下,治理幾百萬百姓的土地,這是一個大問題。
這二百多官員,主宰著關中,主宰著大楚的命運。
筆畫勾畫著,劃分著派係,楚軍派係,秦吏派係,中立派係。
各個派係內部,又是彼此鬥爭著,聯合著。
項羽,就是靠著這二百個官員,治理天下。
這二百多官員,又是管理著大約二十多萬的官吏,治理天下。
如何管理二十萬官吏?
一個靠製度,就是秦朝嚴密的官吏製度,也就是法家商鞅的“法”。
一個靠勢,君權神授,神話帝王,五德始終說,營造宮殿等等,都是為了營造君王的勢,讓臣子們畏懼害怕,瑟瑟發抖,不甘直視君王。
一個是術,就是平衡術,不然各個勢力坐大,當某個勢力坐大時,要及時剪除其巨頭,或是敲打。
前麵兩個,可沿用前朝的製度。
可第三個,考驗君王的治國才能。
君王可以不聰明,可以沒有識人之明,可以任人唯親,可以殘暴不仁,可以有很多缺點,可隻要不讓某個勢力坐大,讓各個派係失衡。
就能安穩做好皇帝。
當然了,也有不少傻叉,直接破壞掉舊的平衡,卻沒有營造新的平衡。
比如,秦二世幹掉了李斯,卻沒有塑造新的丞相,平衡趙高,於是趙高獨大,秦二世被弑殺了。
事實上,李斯不死,趙高也不敢弑君。
李斯也覺得,秦二世不會幹掉他,畢竟要借助他平衡趙高。
可李斯高估了秦二世的智商,或者說秦二世自以為智商高,於是最不該發生的事情,往往是發生了。
法也好,勢也好,術也好,本質上是為了穩定,為了利益最大化。
讓百姓受益,讓群臣受益。
得罪了百姓,討好了群臣,可能國家不穩,可至少暫時問題不大,比如東晉,隋朝,宋朝
得罪了群臣,討好了百姓,可能有亂子,可斬殺問題也不大,比如呂後,武則天,朱元璋。
可得罪了百姓,又是得罪了群臣,立刻完蛋,比如秦二世,清末帝。
似乎想到什麽,項羽站起身來,直接把賬本丟在火堆當中,火焰燃燒著,盡數化為灰燼。
恍惚之間,想到了《大宋提刑官》,宋朝皇帝就是直接把宋慈提交的證據,直接放火,直接燒掉了。
項羽又是補充道:“可率先在一縣嚐試種植,然後看氣候,季節等,在關中,乃至是天下大範圍種植!”
“天下之田,分為下田,中田,上田。上田不足一層,中田不足三層,下田足有六層之多。然而這兩種農作物,最適合在下田……可嚐試在上田種植粟米,水稻,小麥,中田下田種植土豆和玉米!”
張倉點頭道:“諾!”
項羽點頭,很是滿意。
這就是集權的好處,集中力量辦大事,若是如雅典那樣,民主討論,幾天幾夜,也沒有結果,等討論出來。
張蒼退下。
項羽又是召喚來陳平,說道:“護軍司,調查賦稅如何,可有人貪墨!”
“有,數量還不少!”
陳平說道。
遞過一個賬本,上麵是紙張記載。
就好似電子書盛行了,可實體書還是有一部分市場。
在一年前,造紙術,印刷術已經出來了,印製了大量的書籍,可還是有一些典籍,戶籍,賦稅等用著竹簡。
當然為了方便,護軍司卻是率先用紙張。
項羽大致的翻看著,微微皺眉。
貪墨數量不少,數量還很大。
還有幾個侯爺,主要是項家人為主。
張蒼,項他等,上交的統計有著造假,手下的官吏貪錢無數。
有些郡縣貪墨的少,有些郡縣貪墨的多——不是當職的官吏貪墨的多,而是前麵數任官吏留下的舊賬。
雖說每年一計,一年一清,但風調雨順的情況下數字必須水平增長。
再加上戰亂的時刻,某些人乘火打劫。
“陳平,貪墨之人當如何?”項羽問道。
陳平道:“關中的官吏,多是秦吏。秦國官吏皆小人,小人畏威而不懷德,你對他們好,他們對你壞;你對他們壞,他們跪下臣服!”
“當殺之,可不能殺的過分!”
項羽點頭道:“下去殺人吧,點到為主!你做事,我放心!”
“諾!”
陳平退下了。
項羽再次看著上麵的名冊,上麵記載了各個列侯,還有官員等不法行為,有著秦朝舊吏,還有入關的楚軍將領,都是有各種名目的貪墨。
看著這些,項羽苦笑。
不能全殺,全殺會出大亂子。
當然了,也不能不殺……不殺威懾不住列侯和官員。
不會殺人的皇帝,不能讓臣子害怕的皇帝,不是好皇帝。
唯一感到幸運的是,大家彼此彼此,他這裏情況不好,劉邦那裏也不好,楚懷王那裏也不好。
“不能清洗……至少暫時不行。!”
項羽思索著。
小人物想要成功,必須要努力,奮鬥,還需要各種機緣;可強者想要成功,隻需要少犯錯誤。
犯錯誤不要緊,誰又能不犯錯誤,可是關鍵時刻,不能犯錯誤。
曆史上,假如在巨鹿之戰時,項羽退縮了,可能章邯在巨鹿大破六國聯軍,子嬰又是殺死了趙高奪權,可能暫時穩定住局勢。
若是子嬰,頒發罪己詔,可能局勢穩定下來,大秦延續三百年。
隻可惜,項羽破釜沉舟一擊,斷送了秦國的國運。
曆史上,項羽分封天下諸侯,有錯誤碼?
沒有。
劉邦也是冊封天下,諸侯並立,直到漢武帝推恩令才解決掉諸侯問題。
冊封諸侯,有錯誤嗎?
沒有錯誤!
西漢後期,王莽為何能篡位,還不是因為推恩令下,皇族無權。若是地方上有著巨大的諸侯壓著,王莽敢篡位嗎?
故而,接下來要重用項家人,任人唯親,將一些關鍵位置,要害位置,尤其是軍隊讓項家人掌控。
君不見,劉邦也是任人唯親。
很多功臣,努力一輩子隻是列侯;可劉家人,沒有功勞,就能躺贏當王。
當然了,為了防止項家坐大……也要用功臣派係,製約項家一脈。
曆史上,項羽最大的錯誤,就是放棄關中。
隻要占據關中,犯下再多的錯誤,也可彌補了;隻要失去了關中,即便是再多的勝利,也難以彌補失去關中的錯誤。
得關中得天下。
在宋朝之前,誰占據關中,誰就是天下之主,誰就是皇帝。曆代的王朝,皆是從占據關中,然後占據天下。
唯有劉秀,是占據河北,奪得天下。
他是曆史的唯一。
曆史上,為何項羽退出關中,是項羽沒有戰略眼光嗎,根本不是。
在早期項羽也打算定都關中,隻是楚人思念家鄉。
很多時刻,一個人不知道代表他自己,還代表一群團體利益。
項羽不得不屈從部下,離開關中,不得不退到彭城。
同樣,劉邦奪得天下後,部下也是思念家鄉,想要定都洛陽,可最後在張良的勸說下,沒有屈從部下,而是定都關中。
曆史上,項羽為何會輸掉,不是因為目光短淺,不是因為氣度不足,不是因為殘暴,而是心不夠狠。
項羽堅持人性是可靠的,人與人之間是有信任的。
於是他信任族人,結果叔叔項伯背叛;相信兄弟英布,結果英布背叛;相信下屬周殷,結果周穎背叛。
劉邦平民出生,在歧視當中成長,因為不屑種地當農民,父親看不起,大嫂鄙視,後來更是當贅婿,前去服徭役。
人生閱曆,讓他堅信人性是不可靠的。
劉邦對蕭何不信任,敲打蕭何,蕭何直接入獄;不相信韓信,幾次推衣解食,可幾次下手奪走其兵權;不相信呂後,直接埋下了陳平,周勃等幾個釘子。
曆史上,項羽最大的錯誤,不是沒有在鴻門宴殺死劉邦,而是錯在沒有及時清洗楚軍內部派係。
開國皇帝,因為功臣權力太大,影響了君權,都會有意識的壓製功臣派係。有的是重用文臣,壓製武將,如李世民,劉秀;有的直接清洗大臣,如劉邦朱元璋;有的明升暗降,杯酒釋兵權,如趙匡胤。
皇帝掌控一切,而不是被臣子裹挾,順從臣子主張。
項羽的失敗,在於沒有及時的清洗,楚軍內部各個派係,沒有實現派係平衡,功臣改派裹挾了項羽。
“要打壓功臣派係……”
項羽又是取出一個本子,上麵記載著二百多官員。
如何治理天下,治理幾百萬百姓的土地,這是一個大問題。
這二百多官員,主宰著關中,主宰著大楚的命運。
筆畫勾畫著,劃分著派係,楚軍派係,秦吏派係,中立派係。
各個派係內部,又是彼此鬥爭著,聯合著。
項羽,就是靠著這二百個官員,治理天下。
這二百多官員,又是管理著大約二十多萬的官吏,治理天下。
如何管理二十萬官吏?
一個靠製度,就是秦朝嚴密的官吏製度,也就是法家商鞅的“法”。
一個靠勢,君權神授,神話帝王,五德始終說,營造宮殿等等,都是為了營造君王的勢,讓臣子們畏懼害怕,瑟瑟發抖,不甘直視君王。
一個是術,就是平衡術,不然各個勢力坐大,當某個勢力坐大時,要及時剪除其巨頭,或是敲打。
前麵兩個,可沿用前朝的製度。
可第三個,考驗君王的治國才能。
君王可以不聰明,可以沒有識人之明,可以任人唯親,可以殘暴不仁,可以有很多缺點,可隻要不讓某個勢力坐大,讓各個派係失衡。
就能安穩做好皇帝。
當然了,也有不少傻叉,直接破壞掉舊的平衡,卻沒有營造新的平衡。
比如,秦二世幹掉了李斯,卻沒有塑造新的丞相,平衡趙高,於是趙高獨大,秦二世被弑殺了。
事實上,李斯不死,趙高也不敢弑君。
李斯也覺得,秦二世不會幹掉他,畢竟要借助他平衡趙高。
可李斯高估了秦二世的智商,或者說秦二世自以為智商高,於是最不該發生的事情,往往是發生了。
法也好,勢也好,術也好,本質上是為了穩定,為了利益最大化。
讓百姓受益,讓群臣受益。
得罪了百姓,討好了群臣,可能國家不穩,可至少暫時問題不大,比如東晉,隋朝,宋朝
得罪了群臣,討好了百姓,可能有亂子,可斬殺問題也不大,比如呂後,武則天,朱元璋。
可得罪了百姓,又是得罪了群臣,立刻完蛋,比如秦二世,清末帝。
似乎想到什麽,項羽站起身來,直接把賬本丟在火堆當中,火焰燃燒著,盡數化為灰燼。
恍惚之間,想到了《大宋提刑官》,宋朝皇帝就是直接把宋慈提交的證據,直接放火,直接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