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麗是個做事認真的姑娘。
申隊長讓她注意動靜,她不管他們倆說啥做啥,自己專心幹自己的事。她聽出兩百多米遠有東西經過樹林的聲音。
弄出響聲的正是朝這個方向來的三個鬼子。
他們一路鬼影沒見著一個,不免鬆懈。
申月華鏈球擊樹的聲音不免有些大,走在最左邊的鬼子隱隱約約聽見了響動。他朝另兩個鬼子喊了一聲,衝他們招招手,向響動的地方跑去。
三個鬼子跑到申月華他們剛才休息的地方,發現折斷的樹和地上一些樹枝、石屑,商量了一會,三個鬼子分三路向前繼續搜索。
鬼子知道他們搜尋的是手無寸鐵的百姓,因此並沒當回事,三人敢分開走。
向山根方向搜索的是最初聽見響動的鬼子。
這是個極其年輕的士兵,嘴唇上連胡須都沒長,隻有一層細黃的絨毛。他大大咧咧地背著三八大蓋,在他看來,殺中國的老百姓比殺雞還簡單。
快到山腳的時候,他突然汗毛倒豎,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危險正向他襲來,張開嘴剛要喊出聲來,一個青灰色的東西直奔他門麵而來。“咚”,這是他在人世間聽見的最後聲音,接著失去了知覺,仰麵倒下。
申月華極速收回土鏈球,手有些發抖。畢竟,這是他第一次把人腦袋打爛!
好在他是練武的,心理上早有準備。慌張中,不忘觀察。幾分鍾過去,林子裏並沒有其它動靜。他把鏈球放在地下,走向倒地的鬼子。
鬼子仰麵朝上,臉上七拱八翹,暗紅的血濡濕了腦袋下一大片草地。
申月華沒顧得多看,他快速撿起鬼子身邊的步槍,轉身幾個箭步竄到山腳,去追張翠麗他們。
剛才聽張翠麗說有動靜時,申月華就知道是鬼子來了。匆忙收拾好東西,三人跑向山根,跑了一會兒,他讓他們繼續跑,到山坡一處茂密的荊棘叢中等他。他自己則側身蹲到岩石後麵,想看看有多少鬼子過來。
沒一會兒,隻見一個鬼子豎背槍,不緊不慢地朝這邊走來。觀察再三,他拿定隻一個鬼子,後麵起碼三十米沒有其他人。隊友們被殺的怒火這時候點燃了殺死鬼子激情。
他捋開手中的繩子,計算了下距離,待鬼子走到離他十幾米的時候,突然發力,一擊而中。
看到跑過來的申月華手中提了支步槍,張翠麗和賀慶生既緊張又興奮。申月華揮揮手:“現在什麽也別說,找地方躲起來。鬼子會發瘋搜這片兒。”
申月華帶著賀慶生和張翠麗找了個草叢趴了半響,沒見鬼子動靜,又起身繞向虎頭山。他們從虎頭山北坡下山,繞過山根,從背麵往回走。這裏是張景泰和宋學勤逃生的方向。
張翠麗邊走邊豎著耳朵慫著鼻子仔細分辨。
張翠麗的眼睛和普通人無異,沒有特殊功能。
她五官上主要靠鼻子,嗅覺是常人的1000多倍,這點上,遠強於蘇淇。但在聽力方麵,又弱於蘇淇,大概相當於蘇淇的六至七成。
張翠麗還有一項能力——瞬間判斷力。這種能力不是從科學上理解的判斷力。科學上理解判斷力是人對事物及疑問的理解、鑒別、判斷的過程,往往需要用到以前曾有的經驗、鑒別過程的正確性和時間長短、決策能力的強弱,此外性格方麵、心理方麵等等因素也起很大作用。比如上午楊素素在看到流血死人場麵時,不知所措地呆立不動,很大程度上就是性格和心理上的問題。
張翠麗的判斷能力和科學上的說法不同,協會用辭為“感知力”,也許用“直覺”、“第六感”更合適。
她能在事情發生時或者疑問出現時,瞬間作出相對正確和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決策,並且迅速付諸行動。
正因為這一強項,在虎頭山,日寇尚未開槍時救了自己的命。
如果有人問根據什麽作出的判斷並付諸行動,她隻能回答聞到陌生人的氣味,再問為什麽在其它地方有更多陌生人的氣味她不會逃跑,而這次怎麽就逃跑呢?她隻能說在陌生環境中,有“日本鬼子”這個陰影,導致沒有安全感,其它一概說不清楚。
應該說,張翠麗的“判斷”,依賴的是“本能”。所謂“異能人”,可能很多都有這個特性吧。
賀慶生對申月華拿回來的槍無比感興趣,他在聽申月華講完殺鬼子的過程後,先是十分誇張地頌揚一番,然後要求把槍給他“拿拿”。
小夥子對物品的構造、用法非常感興趣,更不用說是一杆令男孩子激動的槍啦!一般的東西到他手裏,不用多大功夫他就能研究熟絡。申月華了解他這一點,倆人關係本就不錯,再說申月華也想弄清槍怎麽使,所以不用賀慶生要求第二遍,立馬把槍遞給他。
果然,不出五分鍾,賀慶生已經把這杆“三八大蓋”基本研究清楚。隻見他拉槍栓,退子彈,上刺刀,手放在扳機上,三點對一線地瞄準……申月華在一旁著急地喊:“別放響!”
賀慶生放下槍,“嗬嗬”笑道:“看把哥緊張的。連這都不懂,就不是我賀瞎整了。”
“瞎整,不定就整出事來。”申月華知道自己是多餘的擔心,開玩笑地說。
他倆是地道的老鄉,賀慶生是黑龍江雞西鎮上人,而沈月華住雞東鄉下,四年前入協會時認識。
那時賀慶生隻有不到十四歲,單純幼稚,像個調皮的小孩。
申月華雖剛二十有二,但生活的曆練使他早熟,加上長期習武,沉穩精明。一見麵,他就喜歡上這個聰明調皮的大小孩,像對小弟弟一樣照顧他。
“整出事兒?嗬嗬,”賀慶生喜歡笑,一笑露出兩顆長長的虎牙,“那是咱小時候的事兒,這幾年不說多厲害,從沒出過事兒!”
賀慶生自小喜歡擺弄東西。凡到手的玩具什麽的,玩不到兩分鍾就會被他拆得七零八落,然後想辦法往起裝。一開始,十有八九拚裝不起來,拚裝不起來就哭,鬧著還要買。
賀慶生父親其實跟他這個“瞎整”兒子一樣,嚴格說兒子繼承了他的天性。他也是個自小喜歡擺弄各種東西的人,打自立後幹的唯一職業就是“匠人”。
為什麽說“匠人”,而不是“鐵匠”、“木匠”、“鎖匠”什麽的具體的“匠”?就是因為凡民間製作、修理等一係列生活中需要的、利用“手藝”完成的活路,他基本都行。或許用“手藝人”來稱呼他更貼切。
這樣一個父親,當然鼓勵孩子“瞎整”,而且是喜滋滋地鼓勵。所以隻要條件允許,什麽玩具都給兒子買,而且從簡單到複雜,有意識地加強難度。
一開始,父親啟發、引導兒子拚裝,到後來,隻要到手的東西,兒子都能獨立完成,再後來,父親擺弄不下地的東西,兒子反過來幫父親弄。父親知道兒子強於他,很開心。街坊鄰居見他成天鼓搗東鼓搗西,給他起個綽號“賀瞎整”,他也不生氣,樂嗬嗬地說我瞎整能整出名堂,你們不瞎整能整出名堂麽?
一次,碰巧有個異能協會的人上門修鍾,扯起異能人的話題,父親很興奮地說他兒子不簡單,不光現成有的東西他基本都會做,比如來人的這座鍾,隻要有零件,他就能做出來,現成沒有的,他也能做。
父親舉例告訴來人:兒子剛做了一個自己會走的木頭人。木頭人不僅會走,如果遇到坎兒摔倒,還能在地下爬。說完問客人兒子算不算異能人?
說得來人十分驚奇,一定要見見他兒子。
此時,賀慶生正坐在自己小屋裏發呆。
父親帶客人進來,問他又在琢磨啥?賀慶生指指麵前的木頭人說,他經常摔翻,背朝地,他得把它翻過來才能爬,他在想怎麽能讓它自己翻身。
客人走後不幾天又來了。他告訴賀慶生他是異能協會的人,回去後把他見到的事講給分會主席聽,主席讓他動員賀慶生參加協會。
一開始賀慶生直搖頭,說他還沒見過手工做東西比他厲害的人,他不想參加沒用的活動白瞎時間。客人告訴他異能協會是怎麽回事,協會裏有各類奇特的人才,然後曆數誰誰看一張陌生人小時候的照片,就能在上百個成年人裏把他找出來;誰誰先看貼上號的一堆包子,再背開他把號全部扯掉並且拿走一個包子,他能說出拿走的是幾號包子;誰誰能聞到五百米外酸菜的味道,換一種酸菜他能說出和剛才的酸菜有哪點不同……
一番介紹讓賀慶生來了興趣:“那有沒有會擺弄東西的人?”
“有啊,不過我們華東沒有,河南有一個,聽說他最近做了一個能自己在天上飛的小飛機。想讓它往哪兒飛就往哪兒飛,想讓它回來它自己就飛回來。”
賀慶生一聽立馬來了精神:“我加入會就能見著他?”
“最近不行。人家在河南,太遠。不過半年後協會有競賽活動,到時你報名參加,比賽時一定能見到他。”
話說到此不用再動員,不讓賀慶生加入協會都不行了,入會後恨不得天天叨叨比賽怎麽還不開始。
申隊長讓她注意動靜,她不管他們倆說啥做啥,自己專心幹自己的事。她聽出兩百多米遠有東西經過樹林的聲音。
弄出響聲的正是朝這個方向來的三個鬼子。
他們一路鬼影沒見著一個,不免鬆懈。
申月華鏈球擊樹的聲音不免有些大,走在最左邊的鬼子隱隱約約聽見了響動。他朝另兩個鬼子喊了一聲,衝他們招招手,向響動的地方跑去。
三個鬼子跑到申月華他們剛才休息的地方,發現折斷的樹和地上一些樹枝、石屑,商量了一會,三個鬼子分三路向前繼續搜索。
鬼子知道他們搜尋的是手無寸鐵的百姓,因此並沒當回事,三人敢分開走。
向山根方向搜索的是最初聽見響動的鬼子。
這是個極其年輕的士兵,嘴唇上連胡須都沒長,隻有一層細黃的絨毛。他大大咧咧地背著三八大蓋,在他看來,殺中國的老百姓比殺雞還簡單。
快到山腳的時候,他突然汗毛倒豎,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危險正向他襲來,張開嘴剛要喊出聲來,一個青灰色的東西直奔他門麵而來。“咚”,這是他在人世間聽見的最後聲音,接著失去了知覺,仰麵倒下。
申月華極速收回土鏈球,手有些發抖。畢竟,這是他第一次把人腦袋打爛!
好在他是練武的,心理上早有準備。慌張中,不忘觀察。幾分鍾過去,林子裏並沒有其它動靜。他把鏈球放在地下,走向倒地的鬼子。
鬼子仰麵朝上,臉上七拱八翹,暗紅的血濡濕了腦袋下一大片草地。
申月華沒顧得多看,他快速撿起鬼子身邊的步槍,轉身幾個箭步竄到山腳,去追張翠麗他們。
剛才聽張翠麗說有動靜時,申月華就知道是鬼子來了。匆忙收拾好東西,三人跑向山根,跑了一會兒,他讓他們繼續跑,到山坡一處茂密的荊棘叢中等他。他自己則側身蹲到岩石後麵,想看看有多少鬼子過來。
沒一會兒,隻見一個鬼子豎背槍,不緊不慢地朝這邊走來。觀察再三,他拿定隻一個鬼子,後麵起碼三十米沒有其他人。隊友們被殺的怒火這時候點燃了殺死鬼子激情。
他捋開手中的繩子,計算了下距離,待鬼子走到離他十幾米的時候,突然發力,一擊而中。
看到跑過來的申月華手中提了支步槍,張翠麗和賀慶生既緊張又興奮。申月華揮揮手:“現在什麽也別說,找地方躲起來。鬼子會發瘋搜這片兒。”
申月華帶著賀慶生和張翠麗找了個草叢趴了半響,沒見鬼子動靜,又起身繞向虎頭山。他們從虎頭山北坡下山,繞過山根,從背麵往回走。這裏是張景泰和宋學勤逃生的方向。
張翠麗邊走邊豎著耳朵慫著鼻子仔細分辨。
張翠麗的眼睛和普通人無異,沒有特殊功能。
她五官上主要靠鼻子,嗅覺是常人的1000多倍,這點上,遠強於蘇淇。但在聽力方麵,又弱於蘇淇,大概相當於蘇淇的六至七成。
張翠麗還有一項能力——瞬間判斷力。這種能力不是從科學上理解的判斷力。科學上理解判斷力是人對事物及疑問的理解、鑒別、判斷的過程,往往需要用到以前曾有的經驗、鑒別過程的正確性和時間長短、決策能力的強弱,此外性格方麵、心理方麵等等因素也起很大作用。比如上午楊素素在看到流血死人場麵時,不知所措地呆立不動,很大程度上就是性格和心理上的問題。
張翠麗的判斷能力和科學上的說法不同,協會用辭為“感知力”,也許用“直覺”、“第六感”更合適。
她能在事情發生時或者疑問出現時,瞬間作出相對正確和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決策,並且迅速付諸行動。
正因為這一強項,在虎頭山,日寇尚未開槍時救了自己的命。
如果有人問根據什麽作出的判斷並付諸行動,她隻能回答聞到陌生人的氣味,再問為什麽在其它地方有更多陌生人的氣味她不會逃跑,而這次怎麽就逃跑呢?她隻能說在陌生環境中,有“日本鬼子”這個陰影,導致沒有安全感,其它一概說不清楚。
應該說,張翠麗的“判斷”,依賴的是“本能”。所謂“異能人”,可能很多都有這個特性吧。
賀慶生對申月華拿回來的槍無比感興趣,他在聽申月華講完殺鬼子的過程後,先是十分誇張地頌揚一番,然後要求把槍給他“拿拿”。
小夥子對物品的構造、用法非常感興趣,更不用說是一杆令男孩子激動的槍啦!一般的東西到他手裏,不用多大功夫他就能研究熟絡。申月華了解他這一點,倆人關係本就不錯,再說申月華也想弄清槍怎麽使,所以不用賀慶生要求第二遍,立馬把槍遞給他。
果然,不出五分鍾,賀慶生已經把這杆“三八大蓋”基本研究清楚。隻見他拉槍栓,退子彈,上刺刀,手放在扳機上,三點對一線地瞄準……申月華在一旁著急地喊:“別放響!”
賀慶生放下槍,“嗬嗬”笑道:“看把哥緊張的。連這都不懂,就不是我賀瞎整了。”
“瞎整,不定就整出事來。”申月華知道自己是多餘的擔心,開玩笑地說。
他倆是地道的老鄉,賀慶生是黑龍江雞西鎮上人,而沈月華住雞東鄉下,四年前入協會時認識。
那時賀慶生隻有不到十四歲,單純幼稚,像個調皮的小孩。
申月華雖剛二十有二,但生活的曆練使他早熟,加上長期習武,沉穩精明。一見麵,他就喜歡上這個聰明調皮的大小孩,像對小弟弟一樣照顧他。
“整出事兒?嗬嗬,”賀慶生喜歡笑,一笑露出兩顆長長的虎牙,“那是咱小時候的事兒,這幾年不說多厲害,從沒出過事兒!”
賀慶生自小喜歡擺弄東西。凡到手的玩具什麽的,玩不到兩分鍾就會被他拆得七零八落,然後想辦法往起裝。一開始,十有八九拚裝不起來,拚裝不起來就哭,鬧著還要買。
賀慶生父親其實跟他這個“瞎整”兒子一樣,嚴格說兒子繼承了他的天性。他也是個自小喜歡擺弄各種東西的人,打自立後幹的唯一職業就是“匠人”。
為什麽說“匠人”,而不是“鐵匠”、“木匠”、“鎖匠”什麽的具體的“匠”?就是因為凡民間製作、修理等一係列生活中需要的、利用“手藝”完成的活路,他基本都行。或許用“手藝人”來稱呼他更貼切。
這樣一個父親,當然鼓勵孩子“瞎整”,而且是喜滋滋地鼓勵。所以隻要條件允許,什麽玩具都給兒子買,而且從簡單到複雜,有意識地加強難度。
一開始,父親啟發、引導兒子拚裝,到後來,隻要到手的東西,兒子都能獨立完成,再後來,父親擺弄不下地的東西,兒子反過來幫父親弄。父親知道兒子強於他,很開心。街坊鄰居見他成天鼓搗東鼓搗西,給他起個綽號“賀瞎整”,他也不生氣,樂嗬嗬地說我瞎整能整出名堂,你們不瞎整能整出名堂麽?
一次,碰巧有個異能協會的人上門修鍾,扯起異能人的話題,父親很興奮地說他兒子不簡單,不光現成有的東西他基本都會做,比如來人的這座鍾,隻要有零件,他就能做出來,現成沒有的,他也能做。
父親舉例告訴來人:兒子剛做了一個自己會走的木頭人。木頭人不僅會走,如果遇到坎兒摔倒,還能在地下爬。說完問客人兒子算不算異能人?
說得來人十分驚奇,一定要見見他兒子。
此時,賀慶生正坐在自己小屋裏發呆。
父親帶客人進來,問他又在琢磨啥?賀慶生指指麵前的木頭人說,他經常摔翻,背朝地,他得把它翻過來才能爬,他在想怎麽能讓它自己翻身。
客人走後不幾天又來了。他告訴賀慶生他是異能協會的人,回去後把他見到的事講給分會主席聽,主席讓他動員賀慶生參加協會。
一開始賀慶生直搖頭,說他還沒見過手工做東西比他厲害的人,他不想參加沒用的活動白瞎時間。客人告訴他異能協會是怎麽回事,協會裏有各類奇特的人才,然後曆數誰誰看一張陌生人小時候的照片,就能在上百個成年人裏把他找出來;誰誰先看貼上號的一堆包子,再背開他把號全部扯掉並且拿走一個包子,他能說出拿走的是幾號包子;誰誰能聞到五百米外酸菜的味道,換一種酸菜他能說出和剛才的酸菜有哪點不同……
一番介紹讓賀慶生來了興趣:“那有沒有會擺弄東西的人?”
“有啊,不過我們華東沒有,河南有一個,聽說他最近做了一個能自己在天上飛的小飛機。想讓它往哪兒飛就往哪兒飛,想讓它回來它自己就飛回來。”
賀慶生一聽立馬來了精神:“我加入會就能見著他?”
“最近不行。人家在河南,太遠。不過半年後協會有競賽活動,到時你報名參加,比賽時一定能見到他。”
話說到此不用再動員,不讓賀慶生加入協會都不行了,入會後恨不得天天叨叨比賽怎麽還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