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摩擦是不是通常發生在孩子肚子咕咕叫的時候?或是其他,比如,孩子疲勞、刺激太多等等。


    2.他的學習作業是不是太難了,或是太簡單了,讓其過於受窘,或是過於得意忘形?


    3.孩子的生活是否枯燥無味,感覺沒勁才發的牢騷?


    4.你推給孩子的事情太多嗎?使孩子像上了發條似的去應付各種事情?


    5.孩子在平時不玩耍嗎?課間沒有休息,沒有做過遊戲?


    6.孩子的睡眠有問題嗎?


    俗話說: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或許,用在教育孩子身上不算恰當。但卻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不斷與孩子發生摩擦,孩子處處與父母作對,這時,就得考慮一下了,父母很可能在不經意間給孩子人為地設置了路障。父母可試著從孩子“反抗”的痕跡裏找出他們的行為模式,得到一個可以解決的辦法,不要再為孩子沒有“順著”而去“給他好看”。


    一個孩子剛進入二年級,父母就把他的學習抓得很緊。在學校舉行的一次家校合作教育的會議上,該父親得意洋洋地向老師們介紹起了孩子的“學習經”:早晨,孩子6:30起床,7:00開始送上學。中午11:45放學,接送和吃飯後,就到了下午1:00,然後送學校。4:00放學,4:30到家,開始完成作業,6:00吃晚飯,學習停頓一下,6:30繼續做作業,直到晚9:00,然後睡覺。


    例子中是一個八歲孩子的一天,緊張而又壓抑。這顯示出父母抓孩子的學習有些不盡人情,不但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而且不知將孩子究竟引向何方。其實,孩子非智力的教育對孩子的教育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小學教育,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當父母的教育目標僅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把孩子的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那父母下一代將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格?


    有時,或許並不是孩子的過錯。上麵就例舉了孩子的一些特殊情況。這給父母敲響了一個警鍾,要小心平時生活中孩子情緒失控的情況,尤其是正處於累餓狀態的孩子。


    父母也是從自然界進化來的,在骨子裏,都有粗野的特性,如果想進行破壞活動,人人都可能稱得上“天才”,孩子在這方麵表現更加顯露無遺。對孩子來說,他們偶爾擺脫約束,盡興地玩耍一番,也是合情合理的,我們成人在生活中,感覺疲憊之時,也經常進行這方麵的活動。


    一位明智的母親說過,孩子大一些時,就需要破壞一些東西了。她給孩子買便宜的塑料盤子和皮球,讓孩子任意“胡作非為”。這位智慧的母親深知: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偶爾的淩亂、鬆散和發泄。


    1.讓孩子發泄個夠。當孩子隨意胡鬧、瞎搞的時候,你不要隨意製止他。你讓他盡情地製造噪音,打破東西……這些無關痛癢的破壞不需要太在意。


    2.為孩子創造盡興揮灑的環境。有空時,你可以帶孩子到空曠的公園裏玩噴水管,在海邊或河邊隨心所欲地玩得又濕又髒等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父母怎樣正確教育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遠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遠廉並收藏父母怎樣正確教育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