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引導野性
父母怎樣正確教育孩子 作者:周遠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一個叫弗裏茨·普雷格爾的小男孩,他從小失去了父親,卻受到媽媽百般疼愛。
但普雷格爾非常任性,經常淘氣惹禍,不斷有人上門來“告狀”。麵對鄰居們的抱怨,他的媽媽時常偷偷落淚,為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而難過。
一次,隔壁的伍德太太帶著兒子找上門來,對普雷格爾的母親生氣地說:“來,看看你的兒子普雷格爾都做了些什麽。”普雷格爾理直氣壯地說:“湯姆,你把你母親帶來,我也不害怕!下次你再說,我還揍你。”
“看看吧!這就是你的淘氣孩子!”伍德太太氣得大叫起來。
母親隻好向她連連道歉。而伍德太太則冷冷地說:“這就是沒有父親管教的孩子吧。”母親聽到這話,再也忍不住了,伸手打了兒子一巴掌。
普雷格爾咬著嘴唇,眼裏含著淚光說:“是他先罵我是個野孩子,我才打他的。”伍德太太不好意思地拉著孩子走了。
接下來,屋裏隻有兒子的抽泣聲。這位母親說:“孩子,你父親臨終時囑咐我要好好教育你。為了你和其他孩子一樣快樂、幸福,媽媽拚命地賺錢,從沒有好好休息過,手上長滿了老繭,甚至頭上出現白發……”說著,母親不由自主地落下了眼淚,她接著說,“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自己不會輕易流淚,更不會讓母親傷心。”
聽完媽媽的話後,普雷格爾馬上停止了抽泣,轉而握住媽媽的手說:“媽媽,我以後再也不惹您生氣了,更要做一個優秀的男子漢。以後,我會讓您為兒子感到自豪的。”
最後普雷格爾竟真的實現了對母親的諾言,他創立了有機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而榮獲1923年的諾貝爾獎。母親再次落下的是驕傲和幸福的眼淚。
孩子“野性”是因為他意識不到自己的責任,缺乏責任感。父母如果喚醒孩子的責任感,讓他自己發現自己的責任所在,就自然地化作有意義的實際行動了,這要比單純地打罵孩子有效得多了。因為,孩子隻有意識到自己所負的責任,才有可能擔當起自身的重任,處處自律,努力拚搏,實現目標。
孩子的任性和頑皮等“野性”是父母們非常討厭或擔心的事情,害怕他們一不注意就惹出麻煩來。孩子的這些行為固然不好,但父母如果用正麵的眼光審視,加以重構,從中發現孩子的一些特質,那麽,進行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對於在牆上亂寫亂畫的小傑來說,父母應賦予她光榮的任務,可以要求她在圖畫本上畫出斑馬、獅子等等之類。父母平時可教她認識一些色彩,介紹一些著名畫家等等。除了不在牆頭或地板上亂寫亂塗之外,還可以給孩子提供讓其任意支配的畫紙、彩筆等等工具,這些做法有助於引導孩子克服亂寫亂塗的行為,以消耗他們的精力,去除“野性”,增長他們的見識。
對孩子來說,父母需要構想和找出適合孩子的目標或娛樂,並提供有助於孩子往這方麵成長的工具,比如,遊覽大山大海,出去時,別忘了給他帶著畫夾,畫筆等寫生的工具。這樣一來,孩子就有了發揮自己在欣賞美景時急切作畫的心理衝動的機會。當引導孩子成功後,他的笑容會更燦爛。
1.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孩子做這些的同時,對他們的成長和發展是有好處的,但父母需要注意是:他們始終隻是一個孩子,不可對他們要求過高。孩子在即興創作時,父母不要使用“必須”、“絕不”等字眼,避免增加孩子的壓力,讓愛好變成厭惡的東西。
2.父母要適時地激勵孩子。如果孩子拿著一大疊“慘不忍睹”的“傑作”要求你欣賞時,你不要批判孩子,可以從中挑出幾張比其他畫有進步的作品,對孩子說“如果想做得和這幾張一樣好,就需要多努力一點。”就像愛因斯坦做出的蹩腳的小板凳,總能找出一點亮點來。
3.父母為了讓孩子體驗某種成功,可以有意識地策劃一番。比如,父母讓孩子擺一個積木,把積木弄成目標所需要的材料,讓孩子很容易地擺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除非是讚美的話,其他的一點不說,不作任何評價。
但普雷格爾非常任性,經常淘氣惹禍,不斷有人上門來“告狀”。麵對鄰居們的抱怨,他的媽媽時常偷偷落淚,為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而難過。
一次,隔壁的伍德太太帶著兒子找上門來,對普雷格爾的母親生氣地說:“來,看看你的兒子普雷格爾都做了些什麽。”普雷格爾理直氣壯地說:“湯姆,你把你母親帶來,我也不害怕!下次你再說,我還揍你。”
“看看吧!這就是你的淘氣孩子!”伍德太太氣得大叫起來。
母親隻好向她連連道歉。而伍德太太則冷冷地說:“這就是沒有父親管教的孩子吧。”母親聽到這話,再也忍不住了,伸手打了兒子一巴掌。
普雷格爾咬著嘴唇,眼裏含著淚光說:“是他先罵我是個野孩子,我才打他的。”伍德太太不好意思地拉著孩子走了。
接下來,屋裏隻有兒子的抽泣聲。這位母親說:“孩子,你父親臨終時囑咐我要好好教育你。為了你和其他孩子一樣快樂、幸福,媽媽拚命地賺錢,從沒有好好休息過,手上長滿了老繭,甚至頭上出現白發……”說著,母親不由自主地落下了眼淚,她接著說,“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自己不會輕易流淚,更不會讓母親傷心。”
聽完媽媽的話後,普雷格爾馬上停止了抽泣,轉而握住媽媽的手說:“媽媽,我以後再也不惹您生氣了,更要做一個優秀的男子漢。以後,我會讓您為兒子感到自豪的。”
最後普雷格爾竟真的實現了對母親的諾言,他創立了有機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而榮獲1923年的諾貝爾獎。母親再次落下的是驕傲和幸福的眼淚。
孩子“野性”是因為他意識不到自己的責任,缺乏責任感。父母如果喚醒孩子的責任感,讓他自己發現自己的責任所在,就自然地化作有意義的實際行動了,這要比單純地打罵孩子有效得多了。因為,孩子隻有意識到自己所負的責任,才有可能擔當起自身的重任,處處自律,努力拚搏,實現目標。
孩子的任性和頑皮等“野性”是父母們非常討厭或擔心的事情,害怕他們一不注意就惹出麻煩來。孩子的這些行為固然不好,但父母如果用正麵的眼光審視,加以重構,從中發現孩子的一些特質,那麽,進行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對於在牆上亂寫亂畫的小傑來說,父母應賦予她光榮的任務,可以要求她在圖畫本上畫出斑馬、獅子等等之類。父母平時可教她認識一些色彩,介紹一些著名畫家等等。除了不在牆頭或地板上亂寫亂塗之外,還可以給孩子提供讓其任意支配的畫紙、彩筆等等工具,這些做法有助於引導孩子克服亂寫亂塗的行為,以消耗他們的精力,去除“野性”,增長他們的見識。
對孩子來說,父母需要構想和找出適合孩子的目標或娛樂,並提供有助於孩子往這方麵成長的工具,比如,遊覽大山大海,出去時,別忘了給他帶著畫夾,畫筆等寫生的工具。這樣一來,孩子就有了發揮自己在欣賞美景時急切作畫的心理衝動的機會。當引導孩子成功後,他的笑容會更燦爛。
1.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孩子做這些的同時,對他們的成長和發展是有好處的,但父母需要注意是:他們始終隻是一個孩子,不可對他們要求過高。孩子在即興創作時,父母不要使用“必須”、“絕不”等字眼,避免增加孩子的壓力,讓愛好變成厭惡的東西。
2.父母要適時地激勵孩子。如果孩子拿著一大疊“慘不忍睹”的“傑作”要求你欣賞時,你不要批判孩子,可以從中挑出幾張比其他畫有進步的作品,對孩子說“如果想做得和這幾張一樣好,就需要多努力一點。”就像愛因斯坦做出的蹩腳的小板凳,總能找出一點亮點來。
3.父母為了讓孩子體驗某種成功,可以有意識地策劃一番。比如,父母讓孩子擺一個積木,把積木弄成目標所需要的材料,讓孩子很容易地擺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除非是讚美的話,其他的一點不說,不作任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