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不做獨裁者
父母怎樣正確教育孩子 作者:周遠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力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由於父親長期在外工作,他從小是在母親的身邊長大的。徐力進入高中後,母親要求他每次期中、期末考試都要排在班級前10名。
有一次,徐力期中考試排了第18名,回家後,被母親狠狠揍了一頓。徐力喜歡踢足球,但母親說:“以後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斷。”重壓之下,徐力很委屈和壓抑。
一天中午,徐力放學回家吃飯,想看會兒電視。母親提醒他考試要考前10名,徐力反駁,於是母子再次發生衝突。絕望中,徐力拿起一把榔頭砸死了母親。
徐力殺母案震驚了社會。一個品學兼優、樂於助人的好學生怎麽會幹出如此行為?母親過於獨裁,孩子沒有自由,備受壓抑,當壓抑爆發的時候,常常是不幸之兆。
孩子恨自己的父母,在很多人看來,這是無稽之談。但做父母的麵對過叛逆孩子的時候,他們都會有“孩子恨自己”的感受。不同的叛逆孩子,他對父母“恨”的輕重有所不同,從小小的埋怨到最後敵視自己的父母,這對於父母的愛子之心來說,無疑都是最痛心的傷害。這種傷害可能會延續到孩子成人以後對父母的態度,在父母年老以後,孩子對父母的態度不好甚至是不孝,其根源就是在於孩子逆反期時父母教育的缺失。
父母生養了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是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當孩子要成人時卻產生恨父母的心態,這樣的孩子看起來大逆不道。可很多人在批判孩子的同時,似乎忘記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子不教,父之過”。在這裏,父母的過錯,很大程度上是教育上的不當,他們在家中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獨裁者”,孩子沒有任何自主的空間。孩子在這些父母的手下接受著傀儡式的家庭教育,這樣,孩子在生活中的不快,就會很自然地轉化為對父母的怨恨。
在青少年中會不斷地出現一些忤逆子,當父母回頭看這些孩子成長的曆程之後,就不難找出自己教育失敗的根源。
在現實中有“成功型”和“失敗型”的家長,當然,這種所謂的成功與失敗有可能是家長的自以為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做事都很有主見的,更有很強的能力和豐富的社會經驗——有的甚至會因為這些而有些自負——他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就會成為一個“獨裁者”。
“成功型”的家長由於自己是成功的,總想把自己成功的經驗灌輸給孩子,同時,他也希望孩子能快速接受自己的那些成功的經驗。這時,他就給自己的孩子設計出一套“最佳的生活和學習方案”。把孩子當成是“一輛火車”,他們把這輛“火車”固定在“最佳的生活和學習方案”這條軌道上。他們以為,這輛“火車”隻有在正確的軌道上才會最快最順利地到達目的地。
“失敗型”的家長由於自己是失敗的,他就會把自己人生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和事業的延續,他們希望孩子能幫自己實現自己人生的理想。同樣的,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把孩子當成是“火車”,把孩子放在自己設計的軌道上。“失敗型”的家長與“成功型”的家長有所不同,“失敗型”的家長會從自己的失敗中總結一些教訓,努力地使孩子不要犯和自己一樣的錯誤,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不停地挑出孩子的一些錯誤;“成功型”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把重點放在叫孩子“這樣去做”、“你必須這樣做”上。
家長的這些做法,使孩子的身體得不到自由的行動,思想得不到實踐的檢驗,孩子的興趣得不到滿足……孩子會感覺這個世界沒有一樣是屬於自己的東西,父母用獨裁的方式掌控著自己的一切,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猶如將他放置於一個能禁錮人身心的牢籠裏,使自己壓抑萬分——你的教育使孩子有這樣的感受,哪會還有什麽效果可言,使孩子在叛逆中產生對父母的怨恨,倒是很自然的了。
1.您把做事的步驟和方法給孩子設計好,孩子動手去做就行了,孩子不用花費太多的腦力,有時隻要有體力就行。讓孩子在自己的“英明決策”下能獲得很好的教育,而不允許孩子有任何違背自己意圖的舉止。
2.孩子做事之前必須要和您商量,孩子一切自主的行動都是不被您允許的,小到孩子吃什麽樣的糖果,大到孩子自己人生的走向,一切都是由您來決定的。
有一次,徐力期中考試排了第18名,回家後,被母親狠狠揍了一頓。徐力喜歡踢足球,但母親說:“以後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斷。”重壓之下,徐力很委屈和壓抑。
一天中午,徐力放學回家吃飯,想看會兒電視。母親提醒他考試要考前10名,徐力反駁,於是母子再次發生衝突。絕望中,徐力拿起一把榔頭砸死了母親。
徐力殺母案震驚了社會。一個品學兼優、樂於助人的好學生怎麽會幹出如此行為?母親過於獨裁,孩子沒有自由,備受壓抑,當壓抑爆發的時候,常常是不幸之兆。
孩子恨自己的父母,在很多人看來,這是無稽之談。但做父母的麵對過叛逆孩子的時候,他們都會有“孩子恨自己”的感受。不同的叛逆孩子,他對父母“恨”的輕重有所不同,從小小的埋怨到最後敵視自己的父母,這對於父母的愛子之心來說,無疑都是最痛心的傷害。這種傷害可能會延續到孩子成人以後對父母的態度,在父母年老以後,孩子對父母的態度不好甚至是不孝,其根源就是在於孩子逆反期時父母教育的缺失。
父母生養了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是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當孩子要成人時卻產生恨父母的心態,這樣的孩子看起來大逆不道。可很多人在批判孩子的同時,似乎忘記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子不教,父之過”。在這裏,父母的過錯,很大程度上是教育上的不當,他們在家中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獨裁者”,孩子沒有任何自主的空間。孩子在這些父母的手下接受著傀儡式的家庭教育,這樣,孩子在生活中的不快,就會很自然地轉化為對父母的怨恨。
在青少年中會不斷地出現一些忤逆子,當父母回頭看這些孩子成長的曆程之後,就不難找出自己教育失敗的根源。
在現實中有“成功型”和“失敗型”的家長,當然,這種所謂的成功與失敗有可能是家長的自以為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做事都很有主見的,更有很強的能力和豐富的社會經驗——有的甚至會因為這些而有些自負——他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就會成為一個“獨裁者”。
“成功型”的家長由於自己是成功的,總想把自己成功的經驗灌輸給孩子,同時,他也希望孩子能快速接受自己的那些成功的經驗。這時,他就給自己的孩子設計出一套“最佳的生活和學習方案”。把孩子當成是“一輛火車”,他們把這輛“火車”固定在“最佳的生活和學習方案”這條軌道上。他們以為,這輛“火車”隻有在正確的軌道上才會最快最順利地到達目的地。
“失敗型”的家長由於自己是失敗的,他就會把自己人生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和事業的延續,他們希望孩子能幫自己實現自己人生的理想。同樣的,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把孩子當成是“火車”,把孩子放在自己設計的軌道上。“失敗型”的家長與“成功型”的家長有所不同,“失敗型”的家長會從自己的失敗中總結一些教訓,努力地使孩子不要犯和自己一樣的錯誤,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不停地挑出孩子的一些錯誤;“成功型”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把重點放在叫孩子“這樣去做”、“你必須這樣做”上。
家長的這些做法,使孩子的身體得不到自由的行動,思想得不到實踐的檢驗,孩子的興趣得不到滿足……孩子會感覺這個世界沒有一樣是屬於自己的東西,父母用獨裁的方式掌控著自己的一切,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猶如將他放置於一個能禁錮人身心的牢籠裏,使自己壓抑萬分——你的教育使孩子有這樣的感受,哪會還有什麽效果可言,使孩子在叛逆中產生對父母的怨恨,倒是很自然的了。
1.您把做事的步驟和方法給孩子設計好,孩子動手去做就行了,孩子不用花費太多的腦力,有時隻要有體力就行。讓孩子在自己的“英明決策”下能獲得很好的教育,而不允許孩子有任何違背自己意圖的舉止。
2.孩子做事之前必須要和您商量,孩子一切自主的行動都是不被您允許的,小到孩子吃什麽樣的糖果,大到孩子自己人生的走向,一切都是由您來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