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住房也同都城全然不同,他們的房屋都是泥土堆砌的,一眼望去都是各式各樣的矮房,家家戶戶都有個小院子,院子裏曬完了幹食,不少院子裏還有年邁枯瘦的老狗在伏地休憩,見大批人經過又趕緊起身找了個角落警惕地看著他們這些陌生人。
他們看見軍隊沒有像都城百姓那樣高興,反而滿是愁容,白江宜不解地問了趙青山才知道答案。
北大洲不比都城,這裏是慶陽關口,戰事頻發。見到軍隊,北大洲百姓想到得可不是凱旋,而是認為又要有戰爭了。
“餘娃子!”
一聲高昂洪亮的女聲打斷了白江宜的思緒,她起身走出馬車就看到一穿著棉襖的大嬸小跑到了餘亦身邊。
大嬸的出現讓所有人都停下了腳步。
“牛嬸兒。”餘亦見到來人也是咧開嘴笑得開心,“你怎麽在這兒。”
相比於餘亦,牛嬸兒的表情凝重很多:“我就是搬了,這離都城近些。”
這話聽得白江宜心頭一緊,離都城近些。可是能近到哪裏去呢。
“餘娃子,你回這兒,是不是……因為又要……”
牛嬸兒沒敢再說下去,她已經怕了,怕了打仗這兩個字。
“不是的。”餘亦安慰道,“不會再打仗了牛嬸兒,我就是回來看看大家。”
這話清楚地傳進了此處所有百姓的耳中,他們無一例外都暗自長舒了一口氣,所有人都相視一笑。
聽到這話,牛嬸兒心裏的大石頭才落了地,整個人就顯得輕鬆了很多,臉上也換上了樸實爽朗的笑容:“好好好,不打仗好!”牛嬸兒高興得一時不知道說些什麽,她頓了頓,突然想到了什麽,道:“那啥,你先忙,明兒來牛嬸家吃飯,牛嬸給你宰隻羊!”
“謝謝牛嬸兒。”餘亦咧著嘴笑應著。
白江宜怔在了原地,她從未見過這般放鬆自在的餘亦。
在都城他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在這裏卻能有這樣輕鬆的笑容。冬日的暖光照在餘亦身上他的睫毛都像有精靈在舞蹈。他這樣笑起來真的好好看,他這樣笑起來時仿佛沒有了什麽關北將軍,臨王的頭銜,就像是個普通人家的男兒郎。
等白江宜回過神的時候牛嬸兒已經笑著離開了隊伍,餘亦回過頭就看見了她。
他笑著對她挑了挑眉後繼續駕馬引路,使團也繼續行走,白江宜就這樣看著馬背上他的身影,看了許久。
……
南方天氣多變,方才還出了些太陽,眼下又下起了綿綿細雨。救災軍動作迅速,在當地救災男子們的協助下很快就搭好了營區。
白武很快就投入了物資分發的當中,沈家一和嚴景山就在梁明旭的帶領下,繞了一大圈走到了堤壩之上。
安陵江四通八達,扶河縣百姓在很久以前就將安陵江分流,引出了一條三丈寬五丈深的大河,再從大河分流到這萬畝良田。
江麵的風要比地麵大上許多,風過水麵帶起大小不一的浪,一次又一次地拍在堤壩上。
那已經坍塌了一半高的堤壩,每一次浪打來,都會湧出磅礴的大水。
水浪落下宛如飛瀑瀉地,三人站在一旁相比之下顯得很渺小。
嚴景山為了防止意外,將麻繩係在自己腰上,另一端係在了樹上。獨自一人又往前走了一段距離,觀察了許久之後才回到了幾人麵前。
沈家一接過他解下的麻繩,問道:“嚴大人,如何?”
嚴景山喘了幾口氣平複了一下緊張的心情,道:“那安陵江大壩分為三段,兩邊高中間低,設計十分精巧,既能夠防止夏季水位低無法灌溉良田,又能截住江水用來行船。隻是今年雨水太過於充足,這大壩沒法及時泄洪導致儲水量過大,再加上冬日雨雪交加,氣溫高低不定,這大壩就扛不住了。”
“那現在當如何啊!”梁明旭急得快要跳起來,若是水災無法治理他該如何麵對江洲百姓啊。
“你莫要急。”嚴景山一邊安慰著一遍垂下眼眸思考。
讓梁明旭不急是不可能的,他急得來回踱步,神情慌張得很。
這大壩兩丈高,卻又十數丈寬。若是全部坍塌扶河縣怕都要完了。雖然人已經全部撤出,可是這萬畝良田就要毀於一旦了。
“隨我回營地。”嚴景山抬起頭,快步往回走去。其餘二人相識了一眼,趕忙跟了上去。
營帳內已經點上來暖爐,嚴景山、沈家一、梁明旭、白武四人圍坐在方桌四周。
桌案上放著的是安陵江分流水渠和大壩的圖紙。嚴景山在已經崩塌處用朱紅色是墨水畫上了一個圈,道:“安陵江大壩,三壩合一,相輔相成。一處坍塌另外兩處便會相互借力保持不被洪水衝壞。”嚴景山在剩餘兩處的交界點又畫了個圈,“可這剩餘的兩處,也不會吃撐太久,據我今日看來,最多在堅持七日。”
“那…那…那該當如何是好啊!”梁明旭這時候已經被衝昏了頭腦,言語不清了。
嚴景山停下手頭的筆,抬眸看著梁明旭,嫌棄道“你這州牧,怎麽這般不扛事兒!”
“我……”梁明旭被說的低下了頭。
沈家一知道嚴景山這是在開玩笑,他抬手拍了拍梁明旭,輕笑道:“嚴大人繼續吧,莫要再嚇他了。”
後者點了點頭,繼續道:“為了保證這剩下兩處不被洪水衝破,我們就要在七日內,將坍塌處修補完善,並找到一處可以泄洪的地方。”
嚴景山說完環顧了周邊的三人,發現他們都是一頭霧水,便起身在三人疑惑的目光中找了三根筷子。
他回到桌案,將三根筷子立起,上頭靠在一起,組成一個錐形,道:“這叫榪槎,造莫約十個,每個一丈半高,排列在坍塌處,再由圓木將他們連接在一起,底部添上碎石,就能稍微抵擋水流。”眾人終於點了點頭,理解了一些,“此外,還需要大量的泥和草。將它們混在一起,在綁紮住,這叫草裹泥。它體積小,質地柔軟,可塑性強極強,將他們堆累在榪槎上,就能貼合緊密。”
“那為何還要找一處地方泄洪?”沈家一問道。
他們看見軍隊沒有像都城百姓那樣高興,反而滿是愁容,白江宜不解地問了趙青山才知道答案。
北大洲不比都城,這裏是慶陽關口,戰事頻發。見到軍隊,北大洲百姓想到得可不是凱旋,而是認為又要有戰爭了。
“餘娃子!”
一聲高昂洪亮的女聲打斷了白江宜的思緒,她起身走出馬車就看到一穿著棉襖的大嬸小跑到了餘亦身邊。
大嬸的出現讓所有人都停下了腳步。
“牛嬸兒。”餘亦見到來人也是咧開嘴笑得開心,“你怎麽在這兒。”
相比於餘亦,牛嬸兒的表情凝重很多:“我就是搬了,這離都城近些。”
這話聽得白江宜心頭一緊,離都城近些。可是能近到哪裏去呢。
“餘娃子,你回這兒,是不是……因為又要……”
牛嬸兒沒敢再說下去,她已經怕了,怕了打仗這兩個字。
“不是的。”餘亦安慰道,“不會再打仗了牛嬸兒,我就是回來看看大家。”
這話清楚地傳進了此處所有百姓的耳中,他們無一例外都暗自長舒了一口氣,所有人都相視一笑。
聽到這話,牛嬸兒心裏的大石頭才落了地,整個人就顯得輕鬆了很多,臉上也換上了樸實爽朗的笑容:“好好好,不打仗好!”牛嬸兒高興得一時不知道說些什麽,她頓了頓,突然想到了什麽,道:“那啥,你先忙,明兒來牛嬸家吃飯,牛嬸給你宰隻羊!”
“謝謝牛嬸兒。”餘亦咧著嘴笑應著。
白江宜怔在了原地,她從未見過這般放鬆自在的餘亦。
在都城他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在這裏卻能有這樣輕鬆的笑容。冬日的暖光照在餘亦身上他的睫毛都像有精靈在舞蹈。他這樣笑起來真的好好看,他這樣笑起來時仿佛沒有了什麽關北將軍,臨王的頭銜,就像是個普通人家的男兒郎。
等白江宜回過神的時候牛嬸兒已經笑著離開了隊伍,餘亦回過頭就看見了她。
他笑著對她挑了挑眉後繼續駕馬引路,使團也繼續行走,白江宜就這樣看著馬背上他的身影,看了許久。
……
南方天氣多變,方才還出了些太陽,眼下又下起了綿綿細雨。救災軍動作迅速,在當地救災男子們的協助下很快就搭好了營區。
白武很快就投入了物資分發的當中,沈家一和嚴景山就在梁明旭的帶領下,繞了一大圈走到了堤壩之上。
安陵江四通八達,扶河縣百姓在很久以前就將安陵江分流,引出了一條三丈寬五丈深的大河,再從大河分流到這萬畝良田。
江麵的風要比地麵大上許多,風過水麵帶起大小不一的浪,一次又一次地拍在堤壩上。
那已經坍塌了一半高的堤壩,每一次浪打來,都會湧出磅礴的大水。
水浪落下宛如飛瀑瀉地,三人站在一旁相比之下顯得很渺小。
嚴景山為了防止意外,將麻繩係在自己腰上,另一端係在了樹上。獨自一人又往前走了一段距離,觀察了許久之後才回到了幾人麵前。
沈家一接過他解下的麻繩,問道:“嚴大人,如何?”
嚴景山喘了幾口氣平複了一下緊張的心情,道:“那安陵江大壩分為三段,兩邊高中間低,設計十分精巧,既能夠防止夏季水位低無法灌溉良田,又能截住江水用來行船。隻是今年雨水太過於充足,這大壩沒法及時泄洪導致儲水量過大,再加上冬日雨雪交加,氣溫高低不定,這大壩就扛不住了。”
“那現在當如何啊!”梁明旭急得快要跳起來,若是水災無法治理他該如何麵對江洲百姓啊。
“你莫要急。”嚴景山一邊安慰著一遍垂下眼眸思考。
讓梁明旭不急是不可能的,他急得來回踱步,神情慌張得很。
這大壩兩丈高,卻又十數丈寬。若是全部坍塌扶河縣怕都要完了。雖然人已經全部撤出,可是這萬畝良田就要毀於一旦了。
“隨我回營地。”嚴景山抬起頭,快步往回走去。其餘二人相識了一眼,趕忙跟了上去。
營帳內已經點上來暖爐,嚴景山、沈家一、梁明旭、白武四人圍坐在方桌四周。
桌案上放著的是安陵江分流水渠和大壩的圖紙。嚴景山在已經崩塌處用朱紅色是墨水畫上了一個圈,道:“安陵江大壩,三壩合一,相輔相成。一處坍塌另外兩處便會相互借力保持不被洪水衝壞。”嚴景山在剩餘兩處的交界點又畫了個圈,“可這剩餘的兩處,也不會吃撐太久,據我今日看來,最多在堅持七日。”
“那…那…那該當如何是好啊!”梁明旭這時候已經被衝昏了頭腦,言語不清了。
嚴景山停下手頭的筆,抬眸看著梁明旭,嫌棄道“你這州牧,怎麽這般不扛事兒!”
“我……”梁明旭被說的低下了頭。
沈家一知道嚴景山這是在開玩笑,他抬手拍了拍梁明旭,輕笑道:“嚴大人繼續吧,莫要再嚇他了。”
後者點了點頭,繼續道:“為了保證這剩下兩處不被洪水衝破,我們就要在七日內,將坍塌處修補完善,並找到一處可以泄洪的地方。”
嚴景山說完環顧了周邊的三人,發現他們都是一頭霧水,便起身在三人疑惑的目光中找了三根筷子。
他回到桌案,將三根筷子立起,上頭靠在一起,組成一個錐形,道:“這叫榪槎,造莫約十個,每個一丈半高,排列在坍塌處,再由圓木將他們連接在一起,底部添上碎石,就能稍微抵擋水流。”眾人終於點了點頭,理解了一些,“此外,還需要大量的泥和草。將它們混在一起,在綁紮住,這叫草裹泥。它體積小,質地柔軟,可塑性強極強,將他們堆累在榪槎上,就能貼合緊密。”
“那為何還要找一處地方泄洪?”沈家一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