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預料到,至尊盟的崛起,居然如星星之火般,瞬間已成燎原之勢。
元廷收到消息時,一開始並不在意。
隻是匆匆派出五萬軍隊。
他們固執的認為,至尊盟掀起的這次江南起義,會跟前不久的劉福通黃河起義一樣。
隻要元軍一到,便會舉手投降。
那怕宰相脫脫和汝陽王等有識之士,接連上奏,但朝堂裏的貴人們,依然不相信。
漢人怎麽可能會團結呢!
宰相脫脫,老了!
長敵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不如退位讓賢……
……
等到前線傳來五萬大軍被覆滅的消息後,元廷的統治者們,終於開始正視至尊盟。
但此時,距離至尊盟正式起義,已經過去六七個月了。
黃花菜都涼了!
整個南方,數百萬元人,色目人,以及他們的幫凶,要麽被至尊盟宣布罪名,當眾斬首,要麽被送到礦山勞動改造一百年。
他們搜刮的民脂民膏,全部充公。
他們名下的土地商鋪,收歸國有。
為了防止至尊盟麾下的士卒,在各地持強欺弱,為非作亂,甚至是偷藏劫掠等行為。
殷天正特意安排專門人員,負責戰後收攏資源。
但凡出現類似的情況。
直接就是斬立決。
殷天正的想法很簡單:“他殷某人冒著生命危險,提著腦袋造反,結果七成的金銀財寶,都讓手下的士兵和將軍弄走了。”
“那這不是虧了嗎!”
殷天正當然不能吃虧。
他說過三年不收賦稅。
就是三年不收。
可部隊的軍餉,官員的供奉,戰後的各地的建設,都需要錢呢。
隻能朝元廷那些既得利益者下手。
而且。
還要保證至尊盟麾下的各地將領,官員,不朝這筆錢財伸手才行。
當然,這種預防手段,也讓某些人不太高興,明裏暗裏的往自己兜裏裝。
都是以前的老朋友,老部下。
殷天正很為難。
隻能忍痛斬了他們,順便抄家暴富一波,瞬間感覺財富又上漲了!
……
某處戰場。
今年二十四歲,精神小夥朱元璋,手持戰刀,身披鐵甲,帶著麾下士卒,收割人頭。
這一次他又立功了。
為什麽說又呢。
沒辦法,優秀的男孩子,就像埋在土裏的金子,遇到機會,就會蹭蹭蹭的發亮。
“湯和,這次殷將軍聽了你的方法,徹底絞殺這三萬元軍,你恐怕要升為萬夫長了吧。”朱元璋眼裏帶著一分羨慕。
自從金陵之戰後,他雖然屢立戰功,但距離萬夫長,還差一點。
但好在湯和是他兒時好友。
朱元璋很快就擺正了心態。
湯和昂首挺胸,對此很是得意。但還是謙虛的說道:“這可說不定,倒是常遇春和徐達這兩個家夥,打的太猛了!”
“兩個人在襄陽,以少敵眾,用三萬士卒,大破十萬元兵,光俘虜就抓了三萬!”
這次元廷是真的急了眼。
準備了半年。
光以元人為主的正規軍,就有三十多萬,仆從軍更是超過五十萬。
對外號稱一百二十萬大軍!
分成上中下三路,乘著數千艘戰船,在長江沿岸,打翻了天。
鮮血染紅了大河。
據說長江的大魚,都肥了三兩,戰場邊上,許多水中異類,冒著刀槍劍雨,吃了個飽。
元廷固然來勢洶洶!
可至尊盟這半年,那也不是白過的啊。
無數金銀財寶,被運輸到金陵,而後化作軍餉,化作戰甲,化作兵器,大肆招兵買馬。
通過圍剿各地元廷餘孽。
至尊盟的士卒迅速成長。
早已經是老兵,精銳,無數上映星命的人間戰將,脫穎而出。
常遇春,徐達,藍玉,李善長,劉伯溫,朱元璋,張士誠四兄弟,李文忠,郭興,呂珍……
殷天正對他們沒有太大的偏見。
有能力,那就提拔。
不能明知道人家有才能,還故意欺負人家,原來能忠心耿耿的,那也遲早給逼反了。
如此一來,朱元璋就很鬱悶。
他指揮作戰的能力不弱。
遠超常人!
但跟那些上映星命,天生戰將的常遇春,徐達,藍玉…根本沒法比。
因為他最出色的是領導才能。
但隨著昔日的同鄉,好友,一個個立下大功,紛紛升官發財,在地位上趕超自己。
然後一個個離開自己麾下,獨領風騷,成為一軍之主。
朱元璋心裏是真不是個滋味。
即替他們高興。
可心裏又隱隱生出一絲不安。
他也不知道具體原因。
可總覺得失去了什麽。
“我怎麽能這麽自私呢,他們可都是我最好的兄弟,我應該替他們高興才是!”朱元璋把心裏的不安,理解為是嫉妒。
他以前背過許多佛經。
知道嫉妒會讓人醜陋。
朱元璋在心裏安慰自己:“隻需要再斬三千個元人,我的軍功,應該就能升為萬夫長了……”
“聽說大哥家裏生了個侄兒,叫朱由穆。等打完這場仗,我就回家看看他們……”
另一邊的張士誠,此時同樣陷入苦惱之中。
他的年紀,要年長一些。
現在已經三十多歲了。
多年販鹽的經曆,在風雨中奔波勞碌,讓他的皮膚很是粗糙,但同樣則顯得更加威武。
自從看到至尊盟起義後,張士誠就帶著兄弟們造反,很快便收攏了數千兄弟。
他也想高呼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但實力他不允許啊。
至尊盟太牛嗶了!
在他們起義的臨縣,就是至尊盟第四十七分舵駐地,早早就收攏了近萬精壯。
這麽算下來,至尊盟麾下至少幾十萬人馬。
手下的小弟一個個慫恿。
說至尊盟勢力龐大,大樹底下好乘涼,加入他們準沒錯。
張士誠下意識的就拒絕。
身上的潛龍之氣,在他起義的那一刻,就徹底爆發了。
不允許他投靠別人。
但張士誠最後還是妥協了,因為至尊盟給他下了一個通知:
要麽投降,要麽去死!
不打元人,先打你們!
張士誠不明白這叫:攘外必先安內,但明顯能夠感受到,如果他不帶著兄弟加入至尊盟,那結果肯定不美妙。
……
……
……
元廷收到消息時,一開始並不在意。
隻是匆匆派出五萬軍隊。
他們固執的認為,至尊盟掀起的這次江南起義,會跟前不久的劉福通黃河起義一樣。
隻要元軍一到,便會舉手投降。
那怕宰相脫脫和汝陽王等有識之士,接連上奏,但朝堂裏的貴人們,依然不相信。
漢人怎麽可能會團結呢!
宰相脫脫,老了!
長敵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不如退位讓賢……
……
等到前線傳來五萬大軍被覆滅的消息後,元廷的統治者們,終於開始正視至尊盟。
但此時,距離至尊盟正式起義,已經過去六七個月了。
黃花菜都涼了!
整個南方,數百萬元人,色目人,以及他們的幫凶,要麽被至尊盟宣布罪名,當眾斬首,要麽被送到礦山勞動改造一百年。
他們搜刮的民脂民膏,全部充公。
他們名下的土地商鋪,收歸國有。
為了防止至尊盟麾下的士卒,在各地持強欺弱,為非作亂,甚至是偷藏劫掠等行為。
殷天正特意安排專門人員,負責戰後收攏資源。
但凡出現類似的情況。
直接就是斬立決。
殷天正的想法很簡單:“他殷某人冒著生命危險,提著腦袋造反,結果七成的金銀財寶,都讓手下的士兵和將軍弄走了。”
“那這不是虧了嗎!”
殷天正當然不能吃虧。
他說過三年不收賦稅。
就是三年不收。
可部隊的軍餉,官員的供奉,戰後的各地的建設,都需要錢呢。
隻能朝元廷那些既得利益者下手。
而且。
還要保證至尊盟麾下的各地將領,官員,不朝這筆錢財伸手才行。
當然,這種預防手段,也讓某些人不太高興,明裏暗裏的往自己兜裏裝。
都是以前的老朋友,老部下。
殷天正很為難。
隻能忍痛斬了他們,順便抄家暴富一波,瞬間感覺財富又上漲了!
……
某處戰場。
今年二十四歲,精神小夥朱元璋,手持戰刀,身披鐵甲,帶著麾下士卒,收割人頭。
這一次他又立功了。
為什麽說又呢。
沒辦法,優秀的男孩子,就像埋在土裏的金子,遇到機會,就會蹭蹭蹭的發亮。
“湯和,這次殷將軍聽了你的方法,徹底絞殺這三萬元軍,你恐怕要升為萬夫長了吧。”朱元璋眼裏帶著一分羨慕。
自從金陵之戰後,他雖然屢立戰功,但距離萬夫長,還差一點。
但好在湯和是他兒時好友。
朱元璋很快就擺正了心態。
湯和昂首挺胸,對此很是得意。但還是謙虛的說道:“這可說不定,倒是常遇春和徐達這兩個家夥,打的太猛了!”
“兩個人在襄陽,以少敵眾,用三萬士卒,大破十萬元兵,光俘虜就抓了三萬!”
這次元廷是真的急了眼。
準備了半年。
光以元人為主的正規軍,就有三十多萬,仆從軍更是超過五十萬。
對外號稱一百二十萬大軍!
分成上中下三路,乘著數千艘戰船,在長江沿岸,打翻了天。
鮮血染紅了大河。
據說長江的大魚,都肥了三兩,戰場邊上,許多水中異類,冒著刀槍劍雨,吃了個飽。
元廷固然來勢洶洶!
可至尊盟這半年,那也不是白過的啊。
無數金銀財寶,被運輸到金陵,而後化作軍餉,化作戰甲,化作兵器,大肆招兵買馬。
通過圍剿各地元廷餘孽。
至尊盟的士卒迅速成長。
早已經是老兵,精銳,無數上映星命的人間戰將,脫穎而出。
常遇春,徐達,藍玉,李善長,劉伯溫,朱元璋,張士誠四兄弟,李文忠,郭興,呂珍……
殷天正對他們沒有太大的偏見。
有能力,那就提拔。
不能明知道人家有才能,還故意欺負人家,原來能忠心耿耿的,那也遲早給逼反了。
如此一來,朱元璋就很鬱悶。
他指揮作戰的能力不弱。
遠超常人!
但跟那些上映星命,天生戰將的常遇春,徐達,藍玉…根本沒法比。
因為他最出色的是領導才能。
但隨著昔日的同鄉,好友,一個個立下大功,紛紛升官發財,在地位上趕超自己。
然後一個個離開自己麾下,獨領風騷,成為一軍之主。
朱元璋心裏是真不是個滋味。
即替他們高興。
可心裏又隱隱生出一絲不安。
他也不知道具體原因。
可總覺得失去了什麽。
“我怎麽能這麽自私呢,他們可都是我最好的兄弟,我應該替他們高興才是!”朱元璋把心裏的不安,理解為是嫉妒。
他以前背過許多佛經。
知道嫉妒會讓人醜陋。
朱元璋在心裏安慰自己:“隻需要再斬三千個元人,我的軍功,應該就能升為萬夫長了……”
“聽說大哥家裏生了個侄兒,叫朱由穆。等打完這場仗,我就回家看看他們……”
另一邊的張士誠,此時同樣陷入苦惱之中。
他的年紀,要年長一些。
現在已經三十多歲了。
多年販鹽的經曆,在風雨中奔波勞碌,讓他的皮膚很是粗糙,但同樣則顯得更加威武。
自從看到至尊盟起義後,張士誠就帶著兄弟們造反,很快便收攏了數千兄弟。
他也想高呼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但實力他不允許啊。
至尊盟太牛嗶了!
在他們起義的臨縣,就是至尊盟第四十七分舵駐地,早早就收攏了近萬精壯。
這麽算下來,至尊盟麾下至少幾十萬人馬。
手下的小弟一個個慫恿。
說至尊盟勢力龐大,大樹底下好乘涼,加入他們準沒錯。
張士誠下意識的就拒絕。
身上的潛龍之氣,在他起義的那一刻,就徹底爆發了。
不允許他投靠別人。
但張士誠最後還是妥協了,因為至尊盟給他下了一個通知:
要麽投降,要麽去死!
不打元人,先打你們!
張士誠不明白這叫:攘外必先安內,但明顯能夠感受到,如果他不帶著兄弟加入至尊盟,那結果肯定不美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