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聽到這個問題,眉頭一挑,這劉家的名聲還真是深入民心啊,四百年的統治可真不是蓋得啊。
你看自己一報名號,別人就要問自己是不是漢室宗親了。
劉元笑笑道:“雖為漢室,但是分支已遠,與當今天子恐怕要追溯十代以上才能攀上關係了呢,所以說,我這漢室與平常人家沒有什麽兩樣了。”
諸葛瑾點點頭,倒也沒有再多說什麽。
畢竟劉家人能生那可是出了名的,所謂遍地劉可不是說著玩的。
甚至誕生了中山靖王這種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女兒的奇葩,你說天下姓劉的多不多。
沒大會功夫,一行人便來到了諸葛家門前。
這諸葛家的府邸並不大,占地也就是兩三畝的樣子,按照現在的計算方法,也就是一千五百多個平方差不多,對於諸葛家這樣的名門來說,稍顯局促了一些。
不過,雖然局促了一些,但是當劉元走進去的時候,頓時覺得別有洞天了。
也不知道是諸葛家自己設計的還是找高人設計的,空間雖然不大,但是回廊曲折,遍布怪石奇鬆,赫然間有點後世景觀園林的味道了。
讓劉元嘖嘖稱奇。
諸葛瑾似乎對於自己的府邸的這般盛景頗為自豪,言談之間不免透露出些許的自傲。
不過,小小年紀的諸葛亮似乎對此並不是十分在意,在他看來,盛景也好,敗景也罷,能夠居住便好,整這些亂七八糟的徒耗費錢財罷了。
盞茶功夫,一行人來到了大堂之中,早有侍者通知了諸葛珪,故此此時諸葛珪正在大堂之中等候。
來到大堂之上,各自見禮,分賓主落座,下人上茶。
劉元這才有功夫打量這諸葛珪。
說真的,諸葛珪此人因為早亡的原因,在曆史上幾乎並未出場過,隻說他是泰山郡丞,連他是不是鎮壓過黃巾起義都沒有什麽記載。
總之,就是一個存在感很弱的人。
可是,此時劉元仔細一打量,頓時覺得這諸葛珪不簡單啊。
首先是長相,身高八尺,麵容俊朗,雖然此時因為生病的緣故略微有一點發白,但是仍然是標準的帥哥一枚。
也難怪能夠生出諸葛亮這個美男子了。
當然,諸葛瑾這個驢臉多半是變異了。
其次,就是劉元感覺到這諸葛珪修為不弱,雖然不知道具體有多強,但是起碼不弱於自己,不是四品就是三品。
隻不過,諸葛珪氣息並不穩定,時強時弱,好似一堆大火,無風之時熊熊燃燒,有風之時,火勢變小。
劉元心中一動,登時明了,這諸葛珪是在度風劫啊。
四品強者度過雷風火三劫,便可成就三品。
所謂雷風火三劫,便是西遊記中菩提老祖所說的那三災。
一是天降雷災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先躲避。
二是天降火災燒你。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喚做陰火。自本身湧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五髒成灰,四肢皆朽,把多年苦行,俱為虛幻。
三是降風災吹你。這風不是東南西北風,不是和熏金朔風,亦不是花柳鬆竹風,喚做贔風。自囟門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解。
這三災並無先後,有的人先來雷災,而有的人卻是先來風災。
顯然這諸葛珪是先來了風災。
而且這個世界的三災是無法躲過的,必須硬抗,以自身修為和意誌硬抗,抗的過去修為自然提升一個台階。
比如風災過去,你的法力便會被大大的純淨,一份法力可以當以前的十份乃至百份來用。
火災強化的是肉身,雷災強化的是精神意誌。
當然,這隻是側重點不同,對於其他的兩個方麵也會有所強化。
總之,每一個劫數過去,修行者的精氣神都會得到大幅度提升,隻是每一個災劫的提升的側重點不同而已。
一般來說,在渡劫之時,外人都幫不上忙的。
但是,劉元不同,他有一個好東西,萬金油—功德之力。
雖然,劉元不知道這功德之力是否有用,但是不妨礙自己施恩與諸葛珪啊。
萬一有用的話,說不定今天就能把這一家人都給忽悠進去了。
當然,上杆子的不是買賣,劉元肯定不會主動提的。
畢竟,此時看那諸葛珪的樣子,還有餘力來接見客人,可見抵抗的還並不是很吃力,不然的話早就全力抗衡那風災去了,哪裏還會有心情接待客人啊。
於是劉元便跟這諸葛珪寒暄了起來,然後天南地北的海扯,以一副後輩末學的樣子向諸葛珪請教學識。
盡管諸葛珪有些不耐了,但是礙於劉元身份,加上劉元說的問題的確很有深度,也很有意思,所以諸葛珪隻能強行忍耐,不能弱了諸葛家的氣勢啊。
畢竟劉元這家夥開掛,向諸葛珪連續拋出了,秦之功過,法與德,法與禮等等這些問題的一些後世大家的觀點,登時把這諸葛珪的心癮給勾了起來。
諸葛家可是法家傳承呢,要不然諸葛豐也不會做了司隸校尉,這可是一個監察機關,而且是有點類似於特務機構的檢察機關,要是諸葛豐沒有兩把刷子,怎麽可能坐上這個位置。
而且結合此人所做的官職,基本上都是禦史之類的官,故此這諸葛家的家學多半是法家之學,當然此時的法家之學跟秦國時期的已然不同。
雖然核心還在,但是已經被儒家之人給吸收了進來,儒家喊著以禮治國,以得治國,以仁孝治天下,但是本質上還是以法治國。
所謂儒皮法骨,幾千年不外如是。
故此,後世才有人說,中國兩千多年行的都是秦政,誠哉斯言。
說白了,就是荀子之道。
荀子就是把儒墨法道四家加以綜合改造,提出了自己的學說。
在荀子的思想核心之中,最核心和最牛皮的一點就是經世致用。
可惜,後來的一些人把經念歪了,把這一點全都給拋之腦後了。
反倒發展出了一套唯君唯上的歪理。
要是荀子地下有知,多半要大罵不肖子孫了。
你看自己一報名號,別人就要問自己是不是漢室宗親了。
劉元笑笑道:“雖為漢室,但是分支已遠,與當今天子恐怕要追溯十代以上才能攀上關係了呢,所以說,我這漢室與平常人家沒有什麽兩樣了。”
諸葛瑾點點頭,倒也沒有再多說什麽。
畢竟劉家人能生那可是出了名的,所謂遍地劉可不是說著玩的。
甚至誕生了中山靖王這種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女兒的奇葩,你說天下姓劉的多不多。
沒大會功夫,一行人便來到了諸葛家門前。
這諸葛家的府邸並不大,占地也就是兩三畝的樣子,按照現在的計算方法,也就是一千五百多個平方差不多,對於諸葛家這樣的名門來說,稍顯局促了一些。
不過,雖然局促了一些,但是當劉元走進去的時候,頓時覺得別有洞天了。
也不知道是諸葛家自己設計的還是找高人設計的,空間雖然不大,但是回廊曲折,遍布怪石奇鬆,赫然間有點後世景觀園林的味道了。
讓劉元嘖嘖稱奇。
諸葛瑾似乎對於自己的府邸的這般盛景頗為自豪,言談之間不免透露出些許的自傲。
不過,小小年紀的諸葛亮似乎對此並不是十分在意,在他看來,盛景也好,敗景也罷,能夠居住便好,整這些亂七八糟的徒耗費錢財罷了。
盞茶功夫,一行人來到了大堂之中,早有侍者通知了諸葛珪,故此此時諸葛珪正在大堂之中等候。
來到大堂之上,各自見禮,分賓主落座,下人上茶。
劉元這才有功夫打量這諸葛珪。
說真的,諸葛珪此人因為早亡的原因,在曆史上幾乎並未出場過,隻說他是泰山郡丞,連他是不是鎮壓過黃巾起義都沒有什麽記載。
總之,就是一個存在感很弱的人。
可是,此時劉元仔細一打量,頓時覺得這諸葛珪不簡單啊。
首先是長相,身高八尺,麵容俊朗,雖然此時因為生病的緣故略微有一點發白,但是仍然是標準的帥哥一枚。
也難怪能夠生出諸葛亮這個美男子了。
當然,諸葛瑾這個驢臉多半是變異了。
其次,就是劉元感覺到這諸葛珪修為不弱,雖然不知道具體有多強,但是起碼不弱於自己,不是四品就是三品。
隻不過,諸葛珪氣息並不穩定,時強時弱,好似一堆大火,無風之時熊熊燃燒,有風之時,火勢變小。
劉元心中一動,登時明了,這諸葛珪是在度風劫啊。
四品強者度過雷風火三劫,便可成就三品。
所謂雷風火三劫,便是西遊記中菩提老祖所說的那三災。
一是天降雷災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先躲避。
二是天降火災燒你。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喚做陰火。自本身湧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五髒成灰,四肢皆朽,把多年苦行,俱為虛幻。
三是降風災吹你。這風不是東南西北風,不是和熏金朔風,亦不是花柳鬆竹風,喚做贔風。自囟門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解。
這三災並無先後,有的人先來雷災,而有的人卻是先來風災。
顯然這諸葛珪是先來了風災。
而且這個世界的三災是無法躲過的,必須硬抗,以自身修為和意誌硬抗,抗的過去修為自然提升一個台階。
比如風災過去,你的法力便會被大大的純淨,一份法力可以當以前的十份乃至百份來用。
火災強化的是肉身,雷災強化的是精神意誌。
當然,這隻是側重點不同,對於其他的兩個方麵也會有所強化。
總之,每一個劫數過去,修行者的精氣神都會得到大幅度提升,隻是每一個災劫的提升的側重點不同而已。
一般來說,在渡劫之時,外人都幫不上忙的。
但是,劉元不同,他有一個好東西,萬金油—功德之力。
雖然,劉元不知道這功德之力是否有用,但是不妨礙自己施恩與諸葛珪啊。
萬一有用的話,說不定今天就能把這一家人都給忽悠進去了。
當然,上杆子的不是買賣,劉元肯定不會主動提的。
畢竟,此時看那諸葛珪的樣子,還有餘力來接見客人,可見抵抗的還並不是很吃力,不然的話早就全力抗衡那風災去了,哪裏還會有心情接待客人啊。
於是劉元便跟這諸葛珪寒暄了起來,然後天南地北的海扯,以一副後輩末學的樣子向諸葛珪請教學識。
盡管諸葛珪有些不耐了,但是礙於劉元身份,加上劉元說的問題的確很有深度,也很有意思,所以諸葛珪隻能強行忍耐,不能弱了諸葛家的氣勢啊。
畢竟劉元這家夥開掛,向諸葛珪連續拋出了,秦之功過,法與德,法與禮等等這些問題的一些後世大家的觀點,登時把這諸葛珪的心癮給勾了起來。
諸葛家可是法家傳承呢,要不然諸葛豐也不會做了司隸校尉,這可是一個監察機關,而且是有點類似於特務機構的檢察機關,要是諸葛豐沒有兩把刷子,怎麽可能坐上這個位置。
而且結合此人所做的官職,基本上都是禦史之類的官,故此這諸葛家的家學多半是法家之學,當然此時的法家之學跟秦國時期的已然不同。
雖然核心還在,但是已經被儒家之人給吸收了進來,儒家喊著以禮治國,以得治國,以仁孝治天下,但是本質上還是以法治國。
所謂儒皮法骨,幾千年不外如是。
故此,後世才有人說,中國兩千多年行的都是秦政,誠哉斯言。
說白了,就是荀子之道。
荀子就是把儒墨法道四家加以綜合改造,提出了自己的學說。
在荀子的思想核心之中,最核心和最牛皮的一點就是經世致用。
可惜,後來的一些人把經念歪了,把這一點全都給拋之腦後了。
反倒發展出了一套唯君唯上的歪理。
要是荀子地下有知,多半要大罵不肖子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