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觀世音菩薩,眼見長樂公主現身,禁錮虛空,將自己困在虛空鏡麵之中。


    菩薩斟酌良久,才徐徐道,“貧僧觀公主修為,果然驚人,不弱於我佛門世尊,還有道門三清。”


    “理應知曉,世尊二弟子金蟬子,已經脫胎轉世為中土僧人,並且長大成人。”


    公主輕喔一聲,並未接口答複觀世音菩薩詢問。


    菩薩心中倍感無奈,明知公主神通,早看破一切內情,不得不繼續解說道,“玄奘取經一事。”


    “事關我佛門中謀劃多時之大計,亦是天地氣運大勢所轉化,想來公主應該不會出手。”


    “蓄意逆天行事?”


    觀世音菩薩看到長樂公主出手,舉手投足間,輕而易舉切割空間,停滯時間。


    便知曉以自己之能,遠非對方敵手,是以並未有太多抵觸,反而好言相勸。


    期盼長樂公主能夠聽自己一聲勸,而不是執意要同佛門計劃,發生衝突。


    佛門雖然勢大,麵對如長樂公主這般,教主級強者,亦不得不感到忌憚不已。


    釋迦摩尼佛祖二弟子,金蟬子轉世中土,乃是佛門在數百年前,便已謀劃多時大計。


    眼看西行取經即將開始,卻突然遭遇變故,由不得觀世音菩薩感覺心焦。


    此前天子李世民,被涇河龍王殘魂,糾纏不清時,菩薩明明欲出手搭救天子。


    不想皇宮中,卻突然有未知強者,趕在菩薩出手之前,趕跑涇河龍王殘魂。


    救李世民脫困。


    如今想來便是長樂公主出手。


    其後公主又陪同李世民,直入幽冥地府,更改生死簿上命數,增添李世民二十年壽元,便攜父返回陽世。


    並未如原著那般,發生過枉死城時,借相良一庫金銀,施舍那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枉死鬼。


    並且允諾為他們做一個水陸道場,度他們轉世為人,這才能夠僥幸脫身。


    枉死城中,長樂公主施展神通,揮手點化無數金銀銅錢財物,便輕易打發了枉死鬼們。


    看官,你道為何此處,同《西遊記》原著中記載,有著截然不同之差別?


    便是因為長樂公主,乃是“諸天穿梭者”亂入緣故。


    這所謂“諸天穿梭者”,乃諸天萬界中,鼎鼎大名的劇情崩壞者,魔改者。


    但凡祂們亂入任何一世界中,都有著很大概率,會隨意更改,變化原有世界線。


    長樂公主自恃神通,大包大攬,攜帶李世民完成幽冥地府之旅,便大大破壞了劇情線。


    否則李世民一旦借了相良一庫金銀,施舍枉死鬼,並且允諾再做一個水陸道場,為枉死鬼們托生。


    便需要在返回陽世後,為相良蓋一座大相國寺;然後還需遍請天下間高僧大德,主持這個水陸道場。


    才能夠引出金蟬子轉世,唐玄奘入京,主持一千二百名大小明僧,七七四十九日水陸大會。


    繼而觀世音菩薩現身,質疑唐玄奘不知大乘佛法,說出靈山大雷音寺中,三藏真經故事。


    能夠讓世間之亡者升天,度天下之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引動唐玄奘心中一點慈悲,讓天子李世民意動,封玄奘為禦弟,不辭艱辛去西天取經。


    隻是眼下劇情崩壞,引不出玄奘入京,觀世音菩薩無奈,便將主意打到公主身上。


    菩薩在天子禦前,說《法華經》中龍女成佛故事,借喻長樂公主離宮原因。


    意圖使天子李世民明悟,以遣僧人去西天取經名義,尋找長樂公主去向。


    咦?


    或曰觀世音菩薩此舉,豈非故意誤導天子,以一莫須有借口,為取經張目?


    然細思《西遊記》原著中,菩薩將緊箍咒化作僧帽,給予唐玄奘哄騙那猴子。


    可見無論是菩薩,還是玄奘俱乃心思通透之人,並非那一味頑固不化之輩。


    隻是觀世音菩薩哄騙李世民在前,長樂公主現身在後,便成了捉賊現場一般,讓菩薩感到無端尷尬。


    再看長樂公主神通,超然脫俗,能與佛道兩教教主媲美,自己並非祂對手。


    因此菩薩不得不出言補救。


    幸而長樂公主亦是好說話的,不僅並未勃然大怒,反而出言調笑了菩薩兩句。


    讓菩薩心生希望,意圖將之拉至己方陣營,配合行事,引出唐玄奘西天取經帷幕。


    長樂公主雖心中不喜,觀世音菩薩以大勢壓人,轉念一想,便笑意吟吟道,“如若本宮做了龍女。”


    “待那唐僧成功取得真經之後,又能夠得到什麽好處?”


    菩薩啞口無言。


    祂左思右想,公主既已能同佛道兩教教主相媲美,便是這三界中,最為頂尖一小撮強者。


    便是靈山大雷音寺佛祖,三清天道祖,乃至天庭玉皇大天尊,亦給不出來,讓公主心滿意足好處。


    長樂公主見菩薩久久沉吟無語,遂輕輕拍掌道,“不如,便讓本公主陪著玄奘,一同西行如何?”


    公主話音一落,菩薩心頭暗自凜然。


    此等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行為,由不得菩薩倍感焦慮,隻不知長樂公主所欲為何?


    正沉思間,驀然聽得耳旁傳來輕聲細語,乃是佛祖輕語道,“善哉善哉,尊者可代我佛門應下公主要求。”


    菩薩方欲問時,虛空複又陷入沉寂,好似剛剛佛祖說話,不過是虛幻泡影。


    長樂公主靜氣凝神,俏然而立,如同一株默默不語,光潔荷花,等候觀世音菩薩答案。


    菩薩早得如來佛祖指示,稍稍思索一二,便滿口應道,“公主既然有心西行。”


    “貧僧便代佛門,先行謝過公主厚意。”


    誰知公主卻擺手言道,“吾雖欲陪伴玄奘左右,一同西行,去你那靈山大雷音寺。”


    “卻並未答應,為玄奘護行。”


    “其旅途中身家性命,一切安危,依然還需你佛門中,替他安排的那三位徒弟努力。”


    菩薩無言以對。


    以公主廣大神通,即便不跟隨唐玄奘左右,亦能夠輕易抵達,靈山大雷音寺。


    祂既乃佛道兩教教主級強者,若現身靈山大雷音寺,便是佛祖,也需要以禮相待。


    陪伴唐玄奘身邊左右,一同踏上西天取經路程,卻不知要跋山涉水多長時間,方能到達那靈山?


    雖以公主修為而言,千年不過瞬間,隻看祂願意一腳一步西行,便已見其心意。


    雙方既已約定,長樂公主便揮手撤了虛空封印,菩薩急急忙忙脫身離去。


    帶著徒弟惠岸行者,駕雲匆匆返回靈山大雷音寺中,向佛祖稟告長安城一行經過。


    佛祖聽菩薩說罷,不覺暗自皺眉。


    祂施展慧眼,以觀三界,卻一無所察;演化天機,推算未來,亦一片混沌。


    和觀世音菩薩喟然歎息道,“吾本謂南瞻部洲,皆貪*淫樂禍,多殺多爭之輩。”


    “不似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亦能人人固壽。”


    佛祖慧目望去,長安城裏頭,所有生靈皆一覽無遺,隻是並不見長樂公主蹤跡。


    不覺慚道,“原是我坐井觀天,小看了天下能人,此前竟不知長樂公主。”


    觀世音菩薩悚然一驚道,“以佛祖之能,居然不知那長樂公主,真身來曆?”


    如來佛祖靜思,此前觀世音菩薩落入虛空封印當中,自己察覺不對勁之時。


    雖有心偵查,卻隻覺茫然無序,不知從何處下手,找出猝然消失不見菩薩身影。


    幸而不知何故,公主封印,無意中出現紕漏,泄露出公主和菩薩對話內容。


    同時使亦得佛祖,能夠將自己聲音,傳入菩薩耳中,讓其答應長樂公主要求。


    隻是剛剛說完一句,虛空封印之紕漏複,便重新彌合,佛祖又無法察知菩薩狀況。


    其時佛祖便已知,此必是長樂公主,蓄意放開虛空封印破綻,好讓自己放心,菩薩並無性命之危。


    公主泄露消息之目的,自是讓自己傳話觀世音菩薩,答應公主陪伴玄奘一同西行要求。


    從頭至尾,一切皆在公主計劃通。


    至一千多年前得道,成就佛教教主後,和道教教主三清齊平,長樂公主實乃佛祖生平所遇最強者。


    預定取經之路即將展開,就是如來佛祖,也不知長樂公主亂入,會有何變故?


    如此絕世強者,便是於佛道兩教以外,自立一教,同佛道兩大教派抗衡。


    亦擁有足夠資格,如何不讓佛祖心感不安?


    多年未有情緒湧倉然間上心頭,佛祖忙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強自壓下心中雜念。


    一心一意推算,如果有長樂公主加入後,唐玄奘師徒,西行取經的種種變化……


    算來算去,最終隻是一聲長歎,掠過靈山大雷音寺上空,隨即消失不見。


    菩薩不知如來佛祖所想,帶著惠岸行者辭別靈山,返回自家道場,南海珞珈山。


    靜等唐玄奘離開長安,踏上取經之路。


    不說佛門之事,且說長樂公主,在宮裏暗中會晤觀世音菩薩後,便飄然消失。


    並未現身和天子李世民相見。


    李世民派遣宮人和力士,在皇宮中苦苦搜尋公主蹤跡,突一日有宮人找到公主遺留書信一封。


    上麵書道,“因自身暴露神通,顯露真身之故,不得不離開父身,雲遊天下……”


    “聽說那西牛賀洲,有佛門聖人,神通廣大,不勝向往,當遠行同祂會晤,並論道一番。”


    李世民見得書信,不覺想起公主護自己幽冥地府一行,才能夠添壽二十年,再世為人。


    睹物思人,難免痛哭流涕,嗚咽無語。


    天子情緒稍稍穩定後,又思起觀世音菩薩所言,便下旨征召選人,欲向西天一行,尋找長樂公主蹤跡。


    這正是,“公主佛門合謀,天子派人西行。”


    不知選出了誰,去西天尋找公主蹤跡,且聽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猛蘿降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遊走危險邊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遊走危險邊緣並收藏猛蘿降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