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看了幾天的訂閱情況,因為俺詭異的更新時間,以及文本身也夠冷的。[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除了少幾個自動訂閱的,以及周末,基本沒有在第一時間買v章的。既然不影響大家閱讀體驗,所以決定用一下防盜章吧。反正對於話如俺這麽多的,防盜章隨便敲點字還是很容易的。不過盜文網也很少半夜來買文,所以也隻是聊勝於無吧,試試一兩天看看。白天買v的妹子不影響,如果半夜買到了這個防盜章,不介意可以看看俺滴廢話。


    以下都是廢話中的廢話來著。


    文的社會背景大體的嵌套到北宋上,但是疆域要比北宋要遼闊,同樣經曆了類似靖康之恥後又收回了北方的土地。建朝的方式與趙匡胤有類似,但是有一些巧合,具體的會在後文裏慢慢講。


    說點亂七八糟的。


    對於我來說,比起文獻史觀更喜歡文物史觀。


    普通如果不是科班的,隻談中國史的話,讀史一般首先會讀二十四史這種。看的是朝代更迭,天子家事;而我更喜歡的是風土人情,民間雜事。以及一些細碎製度與社會環境上的東西,而非宏觀的哪朝哪代,權利中心的糾葛。


    這個其實也不算主流吧,如果主流的話,當年沈從文如何會那麽委屈呢。不過現在看各種出版書來說,倒是覺得也多元化了。比如黃仁宇的幾本書,都很喜歡,從側麵去橫斷一個社會一個朝代一段曆史,而遠非隻看那皇帝家幹了點啥事,那幾年打了幾場啥仗。


    社會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每一個點都牽扯著無數的線,每根線又連向其他的點。任何一件事物多多少少都會對其他事情有影響,也許在短時間與表層上看不出來,但一旦用曆史的眼光去看,卻發現這種瀲灩無限地擴大。[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最後形成了一張大網,誰與誰都脫不開關係。


    如果不是為了句子押韻,本來想說社會是一張網,那就變成了好大一張網,是不是吃貨們就不會想點了?後為了押韻就寫成了社會是一鍋粥。


    早前時常看到自己文案,卻總覺得有些眼熟,後來終於有天想起來,為何覺得眼熟。便是馬未都上一季都嘟開頭op裏,就有一句,社會是一鍋粥。


    突然有種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雖然不知馬老的這句話是不是與我相同的意思,但是馬老的那種史觀是絕對要點讚的,同樣是文物來出發,更多的看的是社會,看的是道理,向馬老致以崇高的敬意。


    這篇文嘛,如果把這些我故意嵌套的亂七八糟的東西抽掉,各種關係都簡化簡化到最低最普通最常見的那些種,其實主幹更類似少年漫畫。但一來為了穿上耽美的外衣,於是有了纏綿的感情;二來我偏偏就喜歡去嵌套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來表達一些觀點。排開故事劇情的部分,希望有一個額外的中心思想,便是文名——社會是一鍋粥。希望有朋友看到後麵時,可以真真地感受到社會如何是好大一鍋粥。


    假如不灌入這些,就寫成一篇簡單的兩男主搞基的少漫,可能這文會更易讀更好看點,但那我寫得就太沒勁了。於是恩,還是想怎麽寫就怎麽寫吧,相信總會碰到同樣英雄所見略同的讀者。


    寫到現在,劇情裏絕對沒有任何注水的成分,沒什麽描寫,不管人物描寫還是側麵描寫都很少。我也不喜歡寫心理,希望人物的感情讀者可以自己感受到,而不是由作者說出來。最受不了灣灣劇裏那種超大段的心理獨白,簡直要扶額。但即便這樣寫,居然到現在連畫卷頭還沒拉開,這清明上河圖從左到右看的話,才剛到孫羊正店呢,就寫了三十萬字了(發上晉江的二十來萬)。看來至少也要六七十萬字才能下地之,於是乎,慢慢來吧。


    文裏其實很多內容我都有不少廢話想說,比如前麵有一章寫到了關於宋朝宗室與重建宗族還有地方士紳的情況。分開來說,寫的都是宋朝的真實情況,不過我揉雜在了一起,本來三者之間並沒那麽大的關係,也沒有後續。北宋一百多年,很多事情的弊端還沒完全體現出來,這更大的問題就已經先出來了,於是有了靖康之恥,丟了半邊江山,變成了南宋,有了枉死的嶽飛,有了後人無限的遺憾。


    這些東西雖然寫了,但又不能寫得太深,那估計真沒人看了。而且畢竟是這種娛樂為主打發時間的小說,就同日本動漫與遊戲一樣,很多劇情在現實裏來說可能有點可笑,但並不妨礙我們在二次元去享受這種現實裏幾乎沒有的東西。不然二次元的意義何在?於是我也不想寫深,不想寫太負麵的東西,希望所有的一切維持在:雖然有各種問題,但整體還是美好與積極向上的。←這種程度。


    點點看字數,果然隨便打打就廢話兩千字了,如果不小心買到了防盜章,表介意我廢話特別特別的多,再打個幾千字也是完全沒問題噠。


    如果有朝一日,俺這半夜更新的,也會有人第一時間來買v的話,俺就在防盜章寫番外吧。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大家的生命線交織到一起,組成了這個社會的脈絡,從遙遠的過去一直伸向不可見的未來。每個人都是曆史的一部分,曆史並非由英雄創造,而是茫茫人海中有個人正好站在了名為英雄的那個交叉點,而決定這個交叉點在哪的,是其他無數的人與無數的生活軌跡。


    不過隻是這兩日試試看……其實如果不是訂閱量影響榜單,俺一點不介意訂閱不多與盜文這些……這叫說來都是淚?( ̄▽ ̄)~


    謝謝每位買v的朋友,謝謝一直追文的朋友,就如上麵這麽些廢話,這文裏我擠了這麽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是我自己喜歡的。所以不管如何都會不違初衷地把這文好好寫完,後續的大網逐漸拉開。


    來點東京夢華錄


    東京夢華錄


    孟元老


    序


    仆從先人宦遊南北,崇寧癸未到京師,卜居於州西金梁橋西夾道之南。漸次長立,正當輦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班白之老,不識幹戈,時節相次,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遊苑。


    舉目則青樓畫閣,棱戶珠簾,雕車競爭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禦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鹹通。


    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皰廚。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瞻天表則元夕教池,拜郊孟亭。頻觀公主下降,皇子納妃。修造則創建明堂,冶鑄則立成鼎鼐。觀妓籍則府曹衙罷,內省宴回;看變化則舉子唱名,武人換授。仆數十年爛賞疊遊,莫知厭足。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來,避地江左,情緒牢落,漸入桑榆。暗想當年,節物風流,人情和美,但成悵恨。近與親戚會麵,談及曩昔,後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論其風俗者,失於事實,誠為可惜,謹省記編次成集,庶幾開卷得睹當時之盛。古人有夢遊華胥之國,其樂無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悵然,豈非華胥之夢覺哉。目之曰《夢華錄》。然以京師之浩穰,及有未嚐經從處,得之於人,不無遺闕。倘遇鄉黨宿德,補綴周備,不勝幸甚。此錄語言鄙俚,不以文飾者,蓋欲上下通曉爾,觀者幸詳焉。


    卷一


    東都外城,方圓四十餘裏。城壕曰護龍河,闊十餘丈,濠之內外,皆植楊柳,粉牆朱戶,禁人往來。城門皆甕城三層,屈曲開門,唯南薰門、新鄭門、新宋門、封丘門皆直門兩重,蓋此係四正門,皆留禦路故也。新城南壁,其門有三;正南門曰南薰門;城南一邊,東南則陳州門,傍有蔡河水門;西南則戴樓門,傍亦有蔡河水門。蔡河正名惠民河,為通蔡州故也。東城一邊,其門有四:東南曰東水門,乃汴河下流水門也,其門跨河,有鐵裹窗門,遇夜如閘垂下水麵,兩岸各有門通人行路,出拐子城,夾岸百餘丈;次則曰新宋門;次曰新曹門;又次曰東北水門,乃五丈河之水門也。西城一邊,其門有四:從南曰新鄭門;次曰西水門,汴河上水門也;次曰萬勝門;又次曰固子門;又次曰西北水門,乃金水河水門也。


    北城一邊,其門有四:從東曰陳橋門;次曰封丘門;次曰新酸棗門;次曰衛州門。新城每百步設馬麵、戰棚、密置女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好大一鍋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猶未不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猶未不之並收藏好大一鍋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