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然被差役帶走,城關村的村民都急了,可他們都隻是普通百姓,一輩子裏最怕的事就是見官,對於差役抓人他們是沒有半點辦法的,隻能跟著王安然走,想著能照顧照顧。www.tsxsw.COM
有村民跑到寺後麵,把王安然的馬牽來,又把牛車趕了過來,非要讓王安然坐牛車不可。
差役們見了那馬,都現出驚訝的表情,為首的差役道:“這是軍馬啊,而且還是匹好馬,這馬是你們偷……撿的,在哪兒撿的?”
王安然脖子上掛著鐵鏈,感覺很不舒服,他道:“不是撿的,是關口那裏的鄭校尉送我的,他與我是好兄弟。”
差役們齊聲驚歎,趕情兒這個假和尚……不,是小禪師認得鄭從虎。鄭從虎的大名在涼州城裏可謂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那是紈絝中的頭一號啊!
為首的差役頓時犯了難,他看王安然不像在說假話,有軍馬為證,可如果真的和鄭從虎有關係,那事情怕就不好辦了。
不是刺史大人不好辦,而是他們不好辦。鄭從虎必會找刺史說情,早點過堂,早點放王安然,刺史定要賣這個人情的。差役們卻是抓人的,萬一王安然出去之後,說某某差役在抓捕過程中虐待他了,那豈不糟糕!
為首的差役很是油滑,立即態度就變了,他笑道:“王小哥,好歹咱們是帶你去衙門的,如果騎馬不太合適,要不你就坐在車上?這鐵鏈帶著沉,拿下來便是!”
手下差役立即上前,把鐵鏈拿了下來,還把王安然扶上了牛車。
王安然心想:“看來有背景和沒背景,待遇就是不一樣啊!”他對王多孫和馮氏道:“爹娘,你們不用跟著我,就算跟著也沒用,不如回家去吧!”
王多孫遲疑了一下,卻搖了搖頭,馮氏也不肯回去,非要跟著不可。
王安然也隻能隨他們,他叫過四大金剛,道:“馬有書,你騎我的馬,去關口那裏找鄭校尉,他叫鄭從虎,你和他一說我的事,他自然知道該怎麽辦的。”
他又對村民道:“大家都回去吧,都別跟著了,這麽多人去衙門,會被官老爺誤以為我是恃眾要挾呢,本來沒啥事,也會變成有事了!”
想了想,他又道:“還望各位鄉親多多照顧我王家啊!”
村民們心中淒然,雖不知王安然會不會真的有事,可在他們的眼裏,去衙門總不是一件好事。他們都上來安慰王安然,又表示王家的葡萄園,他們會幫忙照看的,也會替王安然照顧父母。
那為首的差役嗨的一聲,搖頭道:“幹嘛弄得跟生離死別似的,等過堂之時,你們給王小哥做證人,證明他沒動手不就得了,他自然就沒事了。現在隻是不知何時過堂罷了,又不是上法場砍頭,你們何必苦著臉呢。行了,都回去吧!”
村民們隻好告別,返回了城關村,臨走時大家竟發現沈大腰不在這裏,都感納悶,沈裏正跑哪兒去了,以他和王家的交情,這時正應該留下幫忙才對啊!
一路往衙門走去,路上不少百姓認出了王安然,都向他熱情地打招呼,不知他這是被抓了,看他坐在車上,周圍還有一大群的差役“保護”,還以為他是被刺史請去,跟刺史說說怎麽生兒子呢!
王安然叫道:“諸位鄉親,在下王安然,今天在金光寺被打死的那個關仕途,他怎麽死的跟我沒關係,大家要為我作證啊!”
百姓們哄哄笑道:“當然跟你沒關係,跟誰也沒關係啊!”
關仕途被群毆,到了衙門時已經死掉了,群毆他的人見他死了,都怕吃官司,把他往地上一扔,一哄而散,結果麻煩就留給刺史大人了,差役們問了那些事不關己的百姓,這才問出王安然來。
王安然叫道:“對,跟誰都沒關係,是他自己想不開,摔死的!”
百姓們叫道:“說得太對了,就是他自己摔死的。”
“王小哥莫要擔心,如果官老爺問起,我們都能為你作證!”
大街上圍觀的百姓越來越多,大人們衝著王安然叫好,而小孩子們則跟著牛車跑,邊跑還邊叫,非常歡樂,就像是過年一樣。
為首的差役大感詫異,他沒有去金光寺,雖聽百姓們說了,但所知不甚了了,現見王安然猶如英雄凱旋,跨馬遊街一般,不由得轉頭對王多孫道:“你兒子很有名嗎?怎地我以前不知?”
王多孫本來心中淒然,可忽見滿大街的百姓都衝兒子歡呼,心裏便又踏實了,這麽多人肯為兒子作證,那兒子是一定不會出問題的。聽差役這般問,他忙道:“我家安然可為寶物開光,乃是一名帶發修行的居士,就連金光寺的主持都要稱他為師兄!”
馮氏也道:“我兒子可以和上天溝通,能讓婦人生兒子!”
為首的差役大吃一驚,道:“這幾天街上傳得沸沸揚揚的那個寶物,就是你兒子給開光的?”看向王安然的眼神頓時就變了,估計他也打算多生幾個兒子。
忽然,街上有百姓叫道:“王小哥,咱這麽多人捧你的場,你做首詩吧!”
“對對,做詩做詩!”百姓們轟然叫好,非要王安然作詩不可。
作詩就作詩,王安然在牛車上站起身來,高聲道:“為證我清白,特作詩一首!千鑿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不管是大唐還是大周,都是詩的世界,這個年代的人最崇拜的就是詩人,哪怕是市井小民也能吟出幾首打油詩來。百姓們聽了王安然做的詩,鼓掌大讚,都叫道:“石灰,你詩裏說的是石灰,這是以物言誌,好詩,好詩!”
王安然表情嚴肅,一臉慷慨赴難的神色,有心再做一首,可惜,刺史府到了!
刺史府便是涼州最高的官府衙門,根據官家不分離的原則,前麵是衙門,後麵是刺史的住宅,而牢房是在前院的西麵。
刺史府不是什麽人都能進的,在府門口,王安然與家人告別,差役又將鐵鏈掛在他的脖子上,從西側門將他帶了進去。
差役倒是很會辦事,收了錢就一定要伺候好,為首的差役找來牢頭,叮囑了幾句,牢頭點頭答應。
帶著王安然往大牢裏走,這牢頭相當地客氣,對王安然道:“原來王小哥是鄭校尉的朋友,那咱們就是自己人了,我也姓鄭,你叫我老鄭便好。”
王安然微微一怔,這牢頭是鄭從虎的親戚,還真沒看出來,長得半點都不像。
牢頭又道:“咱們牢裏的條件差,沒有單人牢房,王小哥得和別人擠一擠了,不過你放心,我給你安排一個大有學問的人,曾是國子臨丞,學深如海,你和他住在一間牢房裏,多學學做文章,說不定以後他放出去了,你也能借得上光。”
王安然啊了聲,奇道:“國子臨丞怎麽會被關到涼州了?”
牢頭遲疑了一下,道:“你進去問他自己吧!”
有村民跑到寺後麵,把王安然的馬牽來,又把牛車趕了過來,非要讓王安然坐牛車不可。
差役們見了那馬,都現出驚訝的表情,為首的差役道:“這是軍馬啊,而且還是匹好馬,這馬是你們偷……撿的,在哪兒撿的?”
王安然脖子上掛著鐵鏈,感覺很不舒服,他道:“不是撿的,是關口那裏的鄭校尉送我的,他與我是好兄弟。”
差役們齊聲驚歎,趕情兒這個假和尚……不,是小禪師認得鄭從虎。鄭從虎的大名在涼州城裏可謂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那是紈絝中的頭一號啊!
為首的差役頓時犯了難,他看王安然不像在說假話,有軍馬為證,可如果真的和鄭從虎有關係,那事情怕就不好辦了。
不是刺史大人不好辦,而是他們不好辦。鄭從虎必會找刺史說情,早點過堂,早點放王安然,刺史定要賣這個人情的。差役們卻是抓人的,萬一王安然出去之後,說某某差役在抓捕過程中虐待他了,那豈不糟糕!
為首的差役很是油滑,立即態度就變了,他笑道:“王小哥,好歹咱們是帶你去衙門的,如果騎馬不太合適,要不你就坐在車上?這鐵鏈帶著沉,拿下來便是!”
手下差役立即上前,把鐵鏈拿了下來,還把王安然扶上了牛車。
王安然心想:“看來有背景和沒背景,待遇就是不一樣啊!”他對王多孫和馮氏道:“爹娘,你們不用跟著我,就算跟著也沒用,不如回家去吧!”
王多孫遲疑了一下,卻搖了搖頭,馮氏也不肯回去,非要跟著不可。
王安然也隻能隨他們,他叫過四大金剛,道:“馬有書,你騎我的馬,去關口那裏找鄭校尉,他叫鄭從虎,你和他一說我的事,他自然知道該怎麽辦的。”
他又對村民道:“大家都回去吧,都別跟著了,這麽多人去衙門,會被官老爺誤以為我是恃眾要挾呢,本來沒啥事,也會變成有事了!”
想了想,他又道:“還望各位鄉親多多照顧我王家啊!”
村民們心中淒然,雖不知王安然會不會真的有事,可在他們的眼裏,去衙門總不是一件好事。他們都上來安慰王安然,又表示王家的葡萄園,他們會幫忙照看的,也會替王安然照顧父母。
那為首的差役嗨的一聲,搖頭道:“幹嘛弄得跟生離死別似的,等過堂之時,你們給王小哥做證人,證明他沒動手不就得了,他自然就沒事了。現在隻是不知何時過堂罷了,又不是上法場砍頭,你們何必苦著臉呢。行了,都回去吧!”
村民們隻好告別,返回了城關村,臨走時大家竟發現沈大腰不在這裏,都感納悶,沈裏正跑哪兒去了,以他和王家的交情,這時正應該留下幫忙才對啊!
一路往衙門走去,路上不少百姓認出了王安然,都向他熱情地打招呼,不知他這是被抓了,看他坐在車上,周圍還有一大群的差役“保護”,還以為他是被刺史請去,跟刺史說說怎麽生兒子呢!
王安然叫道:“諸位鄉親,在下王安然,今天在金光寺被打死的那個關仕途,他怎麽死的跟我沒關係,大家要為我作證啊!”
百姓們哄哄笑道:“當然跟你沒關係,跟誰也沒關係啊!”
關仕途被群毆,到了衙門時已經死掉了,群毆他的人見他死了,都怕吃官司,把他往地上一扔,一哄而散,結果麻煩就留給刺史大人了,差役們問了那些事不關己的百姓,這才問出王安然來。
王安然叫道:“對,跟誰都沒關係,是他自己想不開,摔死的!”
百姓們叫道:“說得太對了,就是他自己摔死的。”
“王小哥莫要擔心,如果官老爺問起,我們都能為你作證!”
大街上圍觀的百姓越來越多,大人們衝著王安然叫好,而小孩子們則跟著牛車跑,邊跑還邊叫,非常歡樂,就像是過年一樣。
為首的差役大感詫異,他沒有去金光寺,雖聽百姓們說了,但所知不甚了了,現見王安然猶如英雄凱旋,跨馬遊街一般,不由得轉頭對王多孫道:“你兒子很有名嗎?怎地我以前不知?”
王多孫本來心中淒然,可忽見滿大街的百姓都衝兒子歡呼,心裏便又踏實了,這麽多人肯為兒子作證,那兒子是一定不會出問題的。聽差役這般問,他忙道:“我家安然可為寶物開光,乃是一名帶發修行的居士,就連金光寺的主持都要稱他為師兄!”
馮氏也道:“我兒子可以和上天溝通,能讓婦人生兒子!”
為首的差役大吃一驚,道:“這幾天街上傳得沸沸揚揚的那個寶物,就是你兒子給開光的?”看向王安然的眼神頓時就變了,估計他也打算多生幾個兒子。
忽然,街上有百姓叫道:“王小哥,咱這麽多人捧你的場,你做首詩吧!”
“對對,做詩做詩!”百姓們轟然叫好,非要王安然作詩不可。
作詩就作詩,王安然在牛車上站起身來,高聲道:“為證我清白,特作詩一首!千鑿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不管是大唐還是大周,都是詩的世界,這個年代的人最崇拜的就是詩人,哪怕是市井小民也能吟出幾首打油詩來。百姓們聽了王安然做的詩,鼓掌大讚,都叫道:“石灰,你詩裏說的是石灰,這是以物言誌,好詩,好詩!”
王安然表情嚴肅,一臉慷慨赴難的神色,有心再做一首,可惜,刺史府到了!
刺史府便是涼州最高的官府衙門,根據官家不分離的原則,前麵是衙門,後麵是刺史的住宅,而牢房是在前院的西麵。
刺史府不是什麽人都能進的,在府門口,王安然與家人告別,差役又將鐵鏈掛在他的脖子上,從西側門將他帶了進去。
差役倒是很會辦事,收了錢就一定要伺候好,為首的差役找來牢頭,叮囑了幾句,牢頭點頭答應。
帶著王安然往大牢裏走,這牢頭相當地客氣,對王安然道:“原來王小哥是鄭校尉的朋友,那咱們就是自己人了,我也姓鄭,你叫我老鄭便好。”
王安然微微一怔,這牢頭是鄭從虎的親戚,還真沒看出來,長得半點都不像。
牢頭又道:“咱們牢裏的條件差,沒有單人牢房,王小哥得和別人擠一擠了,不過你放心,我給你安排一個大有學問的人,曾是國子臨丞,學深如海,你和他住在一間牢房裏,多學學做文章,說不定以後他放出去了,你也能借得上光。”
王安然啊了聲,奇道:“國子臨丞怎麽會被關到涼州了?”
牢頭遲疑了一下,道:“你進去問他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