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離開斷劍山後,繼續遊曆,可不管到了哪裏,總覺得甚是無聊。他原本想要留在斷劍山,可是看到落晴擔心道禪跟隨張淳風習武身上再添新傷,落晴愁眉不展,而他更是麵帶陰雲,所以還是離開短劍山。
可眼中不見,心中見。不知為何,看到是風景,想到的卻是落晴。日日如此,早已經沒了遊曆的閑心。可他勸說自己,想必是行的路還不夠,所以心有雜念。抬頭看,前方就是一座小廟,原本這座小廟也沒什麽出奇的地方,廟中隻有四五個和尚,不過前些日子來了一位僧人,這僧人口吐佛語,句句都是禪機,竟然在此地有了名氣。不少人前來燒香拜佛,隻為見這位禪師一麵。
不通雖也是出家人,可他是一個道士,佛道殊途,本不應該對寺廟之事感興趣。但心中糾結不得解,就想著來這寺廟,看能否找這位禪師聊上一聊。走進廟中,見到有一位僧人在打掃院落,不通上前一禮,問道:“請問菩提禪師可在?”
那掃地僧人一抬頭,笑著說道:“貧僧便是菩提,但算不上禪師。”
不通見這和尚相貌普通,衣著簡樸,說話平易近人。真是一點都沒看出高僧的風範。
急忙說道:“貧道是第一次來廟中,不認得禪師,還請禪師海涵。”不通今日說話頗為客氣,不像他往日一般,說話直來直往。
菩提繼續掃地,說道:“人人都是機緣,不認得也是一種緣分。”
“禪師說話果然有大道理。”不通說道。
菩提嗬嗬一笑:“道長今日前來找貧僧,可是心中有事?”
不通搖搖頭,隨即又點點頭,最後歎了一口氣:“我心中也不知。”
“不知便是有事,無事早就通明。”
“聽禪師說話,雖然聽不大懂,但就是覺得厲害。”不通繞繞頭赧然一笑。
菩提將落葉掃在一處,說道:“貧僧說話隻是心中如何想,便如何說。但是道長卻心中有事,嘴上卻不願說。”
“隻是我自己也未曾明白,不是不想於禪師說。”不通說道。
“既然道長來了,那進屋喝碗水,聽貧僧講個故事。”菩提說著領著道禪來到偏房,走進去後,卻見到屋內簡樸,與自己的道觀沒什麽區別,不通也習慣如此,反而自在了一些。
結接過菩提遞過來的清水,不通一口而盡,見到不通確實口渴,菩提又給他倒了一碗。
“不知禪師要給貧道講什麽故事?”不通擦了擦嘴,問道。
菩提笑道:“貧僧還未想好。”
不通一聽,愣了一下,然後笑道:“哈哈,有些意思。貧道心中之事沒有想好,禪師要講之事也未想好,正好糊裏糊塗,反倒是絕配。”
菩提聽到此話,反而多看了不通兩眼,隨即說道:“道長甚有慧根,可曾想過轉道如佛?”
“禪師說笑了,貧道自幼被師父養大,師父是道士,貧道自然也是道士,怎會道士不做,去修佛,這樣,怕不是師父他老人家得被貧道活活氣死。”不通搖搖頭。
“貧僧也隻不過是見道長麵帶愁容,說個笑話,寬寬道長的心。道長修道他日一定會有大成,若是修了佛,恐怕身為空,心為空,但道卻空。”菩提說道。
“什麽大成不大成,禪師若是不介意,貧道就不再自稱貧道,說起話來頗為別扭。”
“那貧僧不稱道長為道長,說話也別扭。”
“那就和尚?”
“可以,道士。”
二人相視一笑。隨即菩提說道:“道士,我現在想好該講何故事。”
“和尚既然想好,那我也想聽了。”
菩提說道:“道士,你可聽說過佛門中阿難尊者?”
“不曾聽過。”不通說道。
“沒聽過便好。”菩提微微一笑。
“和尚,這話是何意?”
菩提回道:“你特意前來,我為你講了故事,若是你已經聽過,豈不是白跑一趟?況且,你都稱我為禪師,講的東西你都聽過,和尚我也頗為沒有麵子。”
不通看著手中碗中的半碗水說道:“說的有道理。”
“阿難尊者是提婆達多的親弟弟,也是佛陀的堂弟,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有一日佛祖正在講經,見阿難麵帶愁容,佛祖便問阿難:可有心事?阿難對佛祖說:我喜歡上了一女子。佛祖問阿難:你有多喜歡這女子?阿難說:我願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隻求她從橋上經過。”菩提說到此便不再言語。
不通看著菩提問道:“講完了?”
菩提笑道:“講完了。”
“你們出家人講故事果然如此精煉,我原以為這隻不過是故事的開始,還有許多事要發生才對。”不通說道。
菩提卻問:“手中半碗水為何不喝?”
不通這才將那半碗水也喝下肚,菩提拿著水壺,又給他倒滿,說道:“故事與喝水一樣,若是倒的太多,隻會撒掉的越多,你手中之碗便隻能裝下這麽多水,到給你倒再多水又有何用?雖然我講的故事簡單,但其中道理,便是由你自己來想。你問我可是講完,我說已經講完。這就是我要講的故事,若是你覺得這才隻是開始,那便是你心中覺得如此,故事的結果如何不重要,看你如何去想。”
“那我覺得還是就這樣最好。”不通說道。
菩提笑著站起身,將水壺放下,來到院子中,繼續掃地。不通也跟了出來。
菩提說道:“人呐,心中煩惱如這院中的落葉,再如何掃都是掃不盡。可若是你心本就如天空之中的浮雲,落葉何時能飛的上去?便會清明。”
適才見你時,我說你說話很有道理,那是山下遊曆久了,跟山下人學的奉承話,現在倒是覺得你講的真的很有道理。不過……”
“不過什麽?”菩提問道。
“不過我是真的聽不懂。”不通皺著眉頭說道。
菩提聽到後哈哈大笑。
“這幾日若是無要事,可以在廟中小住幾日。”菩提說道。
不通正好也沒有閑心,便答應下來。廟中的日子和他在觀中並沒什麽區別,菩提除了夜晚打禪之外,白日裏便掃地砍柴挑水做飯,不通在三清觀中每日也是如此,見菩提勞作,便也搭把手。
看到不通幹起這些粗活頗為老練,菩提問道:“平日裏常做?”不通說道:“沒辦法,觀中就我和師父二人,師父已經上了歲數,總不能讓他做這些體力活,便由我來做。日子久了也就習以為常。”
“挺好,不修身,不修佛,不修道。”
“沒想過那麽多,若是能不做,我也不想做,整日修身了,卻道一條都不通。”
聽到不通這般講,菩提微微一笑,卻不說話。
若是有人來廟裏找菩提,他便與人說法。偶爾有人前來問姻緣,菩提便會將那個故事講於來人聽,不通在一旁聽著,皺著眉頭不說話,待到來人走後。菩提便會問他:“為何皺眉?”
不通說道:“我終於知道為何你第一次給我將阿難的故事時問我是否聽過。”
“為何?”
“因為你隻會講這一個故事。”
可眼中不見,心中見。不知為何,看到是風景,想到的卻是落晴。日日如此,早已經沒了遊曆的閑心。可他勸說自己,想必是行的路還不夠,所以心有雜念。抬頭看,前方就是一座小廟,原本這座小廟也沒什麽出奇的地方,廟中隻有四五個和尚,不過前些日子來了一位僧人,這僧人口吐佛語,句句都是禪機,竟然在此地有了名氣。不少人前來燒香拜佛,隻為見這位禪師一麵。
不通雖也是出家人,可他是一個道士,佛道殊途,本不應該對寺廟之事感興趣。但心中糾結不得解,就想著來這寺廟,看能否找這位禪師聊上一聊。走進廟中,見到有一位僧人在打掃院落,不通上前一禮,問道:“請問菩提禪師可在?”
那掃地僧人一抬頭,笑著說道:“貧僧便是菩提,但算不上禪師。”
不通見這和尚相貌普通,衣著簡樸,說話平易近人。真是一點都沒看出高僧的風範。
急忙說道:“貧道是第一次來廟中,不認得禪師,還請禪師海涵。”不通今日說話頗為客氣,不像他往日一般,說話直來直往。
菩提繼續掃地,說道:“人人都是機緣,不認得也是一種緣分。”
“禪師說話果然有大道理。”不通說道。
菩提嗬嗬一笑:“道長今日前來找貧僧,可是心中有事?”
不通搖搖頭,隨即又點點頭,最後歎了一口氣:“我心中也不知。”
“不知便是有事,無事早就通明。”
“聽禪師說話,雖然聽不大懂,但就是覺得厲害。”不通繞繞頭赧然一笑。
菩提將落葉掃在一處,說道:“貧僧說話隻是心中如何想,便如何說。但是道長卻心中有事,嘴上卻不願說。”
“隻是我自己也未曾明白,不是不想於禪師說。”不通說道。
“既然道長來了,那進屋喝碗水,聽貧僧講個故事。”菩提說著領著道禪來到偏房,走進去後,卻見到屋內簡樸,與自己的道觀沒什麽區別,不通也習慣如此,反而自在了一些。
結接過菩提遞過來的清水,不通一口而盡,見到不通確實口渴,菩提又給他倒了一碗。
“不知禪師要給貧道講什麽故事?”不通擦了擦嘴,問道。
菩提笑道:“貧僧還未想好。”
不通一聽,愣了一下,然後笑道:“哈哈,有些意思。貧道心中之事沒有想好,禪師要講之事也未想好,正好糊裏糊塗,反倒是絕配。”
菩提聽到此話,反而多看了不通兩眼,隨即說道:“道長甚有慧根,可曾想過轉道如佛?”
“禪師說笑了,貧道自幼被師父養大,師父是道士,貧道自然也是道士,怎會道士不做,去修佛,這樣,怕不是師父他老人家得被貧道活活氣死。”不通搖搖頭。
“貧僧也隻不過是見道長麵帶愁容,說個笑話,寬寬道長的心。道長修道他日一定會有大成,若是修了佛,恐怕身為空,心為空,但道卻空。”菩提說道。
“什麽大成不大成,禪師若是不介意,貧道就不再自稱貧道,說起話來頗為別扭。”
“那貧僧不稱道長為道長,說話也別扭。”
“那就和尚?”
“可以,道士。”
二人相視一笑。隨即菩提說道:“道士,我現在想好該講何故事。”
“和尚既然想好,那我也想聽了。”
菩提說道:“道士,你可聽說過佛門中阿難尊者?”
“不曾聽過。”不通說道。
“沒聽過便好。”菩提微微一笑。
“和尚,這話是何意?”
菩提回道:“你特意前來,我為你講了故事,若是你已經聽過,豈不是白跑一趟?況且,你都稱我為禪師,講的東西你都聽過,和尚我也頗為沒有麵子。”
不通看著手中碗中的半碗水說道:“說的有道理。”
“阿難尊者是提婆達多的親弟弟,也是佛陀的堂弟,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有一日佛祖正在講經,見阿難麵帶愁容,佛祖便問阿難:可有心事?阿難對佛祖說:我喜歡上了一女子。佛祖問阿難:你有多喜歡這女子?阿難說:我願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隻求她從橋上經過。”菩提說到此便不再言語。
不通看著菩提問道:“講完了?”
菩提笑道:“講完了。”
“你們出家人講故事果然如此精煉,我原以為這隻不過是故事的開始,還有許多事要發生才對。”不通說道。
菩提卻問:“手中半碗水為何不喝?”
不通這才將那半碗水也喝下肚,菩提拿著水壺,又給他倒滿,說道:“故事與喝水一樣,若是倒的太多,隻會撒掉的越多,你手中之碗便隻能裝下這麽多水,到給你倒再多水又有何用?雖然我講的故事簡單,但其中道理,便是由你自己來想。你問我可是講完,我說已經講完。這就是我要講的故事,若是你覺得這才隻是開始,那便是你心中覺得如此,故事的結果如何不重要,看你如何去想。”
“那我覺得還是就這樣最好。”不通說道。
菩提笑著站起身,將水壺放下,來到院子中,繼續掃地。不通也跟了出來。
菩提說道:“人呐,心中煩惱如這院中的落葉,再如何掃都是掃不盡。可若是你心本就如天空之中的浮雲,落葉何時能飛的上去?便會清明。”
適才見你時,我說你說話很有道理,那是山下遊曆久了,跟山下人學的奉承話,現在倒是覺得你講的真的很有道理。不過……”
“不過什麽?”菩提問道。
“不過我是真的聽不懂。”不通皺著眉頭說道。
菩提聽到後哈哈大笑。
“這幾日若是無要事,可以在廟中小住幾日。”菩提說道。
不通正好也沒有閑心,便答應下來。廟中的日子和他在觀中並沒什麽區別,菩提除了夜晚打禪之外,白日裏便掃地砍柴挑水做飯,不通在三清觀中每日也是如此,見菩提勞作,便也搭把手。
看到不通幹起這些粗活頗為老練,菩提問道:“平日裏常做?”不通說道:“沒辦法,觀中就我和師父二人,師父已經上了歲數,總不能讓他做這些體力活,便由我來做。日子久了也就習以為常。”
“挺好,不修身,不修佛,不修道。”
“沒想過那麽多,若是能不做,我也不想做,整日修身了,卻道一條都不通。”
聽到不通這般講,菩提微微一笑,卻不說話。
若是有人來廟裏找菩提,他便與人說法。偶爾有人前來問姻緣,菩提便會將那個故事講於來人聽,不通在一旁聽著,皺著眉頭不說話,待到來人走後。菩提便會問他:“為何皺眉?”
不通說道:“我終於知道為何你第一次給我將阿難的故事時問我是否聽過。”
“為何?”
“因為你隻會講這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