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張恭渝見張大富將事項安排得妥妥當當,請來幫忙的人和十個本家族人也很踏實,便讓張啟文帶自己去鎮上看打造的家具。


    鎮上有兩家木器店,除了打造家具還打造一些農具。是的,因為缺鐵,好多農家都是用的木鍁、木犁頭,不結實還經常損壞。


    張大富委托打造家具的木器店是一家老字號,店名叫渝木匠木器店。張恭渝一進店,就發現這家人手藝實在是好。木床,雕花門板,雕花窗欞精巧細膩,尤其是自產的生漆刷得均勻透亮。這樣的家具愛惜一點使用,傳到後世,絕對是值得收藏的那類。


    “是小三來了。”店中夥計自然是認識張恭渝,笑眯眯地招呼道。


    “嗯,我來看看床做好沒得。”


    八個上下鋪的床已經做好了三個。蒲老板做的是活動的,到時拉進屋組裝起來就可以用了。


    老板姓蒲,四十來歲。當初他知道這上下鋪是個六歲多的小孩設計出的時候,就已經在心裏把這小孩驚為天人了。活生生站在眼前的小屁孩,讓他想起這段時間街上關於這個孩子的傳說。


    這世上當真有神仙麽?


    張大富湯餅鋪的麵條機他去看過,作為匠戶內行,他研究以過後也明白了原理,知道那是一件巧奪天工之物。


    在家裏私下仿製一個,和麵,壓麵皮都行,但壓製麵條的兩根壓輥怎麽也做不出來。勉強用木棍做成了,壓麵條時壓輥之間總是被漲開。想來一定要用鐵製的壓輥才行。


    雖然沒有仿製成功,但蒲老板內心已經確認,眼前這個小孩在匠作技藝上肯定超過了自己。因此,他對張恭渝十分恭敬。


    “小三啊,看下有沒有要改的地方?”


    “很好了!說實話,我都沒有想到,蒲老板你會將床擋頭留到最後來組裝!這樣,搬運時又方便又省力。”張恭渝也是實話實說。


    “你看我這裏的手藝還是可以吧。我想能不能和你一起做那個壓麵條的機器,我負責架子,你就隻負責那四個壓麵皮和麵條的滾子……收入對半撇?”


    對蒲老板的手藝張恭渝很放心,何況蒲老板這人本就是個老實人,社會地位又低,不過是個匠戶。合作起來有啥子不對,張家農戶身份把他吃得死死地,到時吞了他的鋪子都有可能,諒他也不敢耍花樣。


    “這倒是個生意哈……蒲老板,我回家跟大人商量一下,到時通知你。”


    雖然張恭渝現在頂了個神仙弟子的名號,但是有些事還是要家中大人來拿主意。


    回家跟張大富講了蒲老板的想法,張大富也覺得多條財路未嚐不可。蒲老板這人的人品,整個鎮子上還是非常認同的。


    因為這段時間都在建房子,張大富也沒有空去到鎮上,和蒲老板的合資企業也就暫時沒有進展。倒是張恭渝抽空在空間加工好了一百套的壓輥。


    剛開始張恭渝是想通過加工壓輥熟悉一下車床操作的,結果車上了癮,索性就多車了些。


    當年張恭渝高中畢業後,又讀了兩年技校,各種機床都曾經學過。後來進廠幹的工種是船體裝配並且還是舾裝,就沒有摸過機床了。時日漸久,都需要慢慢上手才能把手藝撿回來。所以這段時間也常常試下別的機床。


    一晃就是一個星期過去了,這期間無論是請來幹活的還是張恭渝的十個族人,以及主動來幫忙的眾小的老漢們,都被張梅的炒菜手藝征服了。


    “大富,我們不要工錢,讓我們再吃兩天二妹的炒菜要得不?”


    “大富,湯餅鋪裏再加個炒菜可以有!”


    最急切的是蒲老板,在和張大富達成合作麵條機的口頭意向協議後,決定再次合作,進軍餐飲業。


    將最後一架床組裝完畢後,蒲老板拉著張大富的衣袖,就把他扯到了院子一角。


    “這個……這個蒲老板,真是不得行。原來就說好了蓋好房子全家就到重慶府開飯館的。而且是家族生意,我也不好答應你!”


    關鍵時刻張大富還知道拉家族來作擋箭牌。生意涉及到了家族,蒲老板再想也沒有用,隻有放棄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造船工人回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舾裝工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舾裝工人並收藏造船工人回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