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了兩位翰林,張恭渝感覺輕鬆了不少,應該沒有人為這些事來找自己了吧。畢竟張恭渝與朝中其他人都不太熟悉。


    “三弟,東閣大學士周延儒來了,正在客廳。”張啟元來報告。


    周延儒找我能有啥子事?


    張恭渝這些時日因為跟大臣打交道的時間多起來,有時間就上廠圖書室翻看明朝的曆史書籍,對周延儒也有了一定了解。


    周延儒於萬曆三十一年連中會元與狀元,時二十歲。崇禎上任後一直對其非常喜歡,將其任命為禮部右侍郎。今年崇禎又將其提拔入內閣,也才三十六歲。曆史上,今年九月周延儒還將擔任首輔。


    相互見麵禮罷,周延儒講了他的來意。原來周延儒受人之托,也想得到煉鋼的方子。


    張恭渝的鋼材質量大大超過了當時大明質量最好的蘇鋼。雖然目前的產能大都用於了自己和軍用。但總有一天要和唐山鋼鐵公司一起麵對市場,到時,對蘇鋼的衝擊不是一般的大。


    “這件事雖然屬於商業的行為,但是也涉及到國防,所以是否授權與轉讓,不僅僅是董事會的事,還得由陛下來處理。”張恭渝不敢答應。


    周延儒不敢把唐山鋼鐵公司拿出來說事,畢竟那是崇禎皇帝親自轉讓的。


    其實關於煉鋼技術的轉讓問題,張恭渝在上一次就想過的。一是他認為鋼產量增加,對於大明是有好處的,第二是,他不認為後金得到鋼材會有多大作用,無非是刀劍更利,盔甲更堅。但在步槍麵前一樣跟紙糊的一樣。即便是加工熔煉,現在的大明除了張氏集團、皇家商業集團和未來的唐山鋼鐵公司這三處,還沒有任何一處地方能熔煉鋼材。


    周延儒走了,張恭渝告訴他,自己會盡量說服崇禎皇帝,授權這項技術使用或轉讓。


    這件事,江蘇方麵是給周延儒許諾了巨大的好處的。


    “陛下,目前鋼的產量是越多越好,今後在大河(長江)與黃河上都需要架設鋼橋,還有用蒸汽機帶動的火車,全都需要鋼材。臣以為大明應當成立一個專門的煉鋼行業的總集團。所有煉鋼的工廠必須歸總集團管理,就如同茶葉和鹽的國家專營。所有生產與銷售,劃分地域,防止無序競爭,也好征收稅賦。


    哦,陛下,說到專營,臣還想起了一件事,希望陛下重視。


    西北曆來就不產糧,都是在陝西等地購買糧食來解決。而前幾年還未遭災的情況下,陝西的糧產量就一直在下降。臣聽說是漢中平原種煙草擠占了糧食用地。


    煙草種植,就跟江南棉花種植一樣。地主們追求利益放棄了糧食種植,江南甚至要在湖廣購糧。這對國家的危害非常大,其後果就如同現在西北局勢。


    臣建議朝廷硬性劃分煙草、棉花的種植區域,保證糧食出產地不做他用。”


    周延儒離開後,張恭渝就覲見了崇禎。


    崇禎想了想,道:“朕即派廠衛到各地調查一番。煙草既然與人身體有害,當施行專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造船工人回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舾裝工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舾裝工人並收藏造船工人回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