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市的這種類似的聚會是相當的別致的,誰都能夠在會上發表自己的意見。
不管是對不對的,都可以,當然了,如果是說錯了,而且是那種毫無根據的錯,比如硬是把明朝的青花說成清末仿製的,這種錯誤就會被笑話了。
但是總的來講,這種私人聚會還是相當的開放的,誰想要說什麽都可以提出來供大家討論。在座的幾位收藏家都看過了這件瓷器,紛紛的讚同這就是一件骨瓷。
王海東站起來說:“骨質瓷簡稱骨瓷英文名字BONEA,學名骨灰瓷,是以動物的骨炭、粘土、長石和石英為基本原料,經過高溫素燒和低溫釉燒兩次燒製而成的一種瓷器。
骨質瓷最早產生於英國,大約於1800年左右發明對於發明者世間爭議頗多,有說為喬夏·斯波德(Josiah·spode),亦有說不是他。
但是,我看這骨瓷和這家夥的關係有點像是呂不韋和《呂氏春秋》的關係,要說呂不韋是《呂氏春秋》的作者嗎?
當然不是,那是呂不韋的門人編寫的,但是沒有呂不韋的話,也不會有《呂氏春秋》了。其實從骨質瓷的發明中就能夠看出來一二來。
它的發明曆程頗有喜劇色彩是在製造過程中偶然摻入動物骨灰,後經繼續研究而得,最早其基本配方是六份骨灰和四分瓷石但到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五十份骨灰二十五份瓷石和二十五份粘土,直至今天在英國一直被認為是標準配方。
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這骨瓷和喬夏·斯波德確實應該算是有相當重要的關係。”
要說是世界名瓷的話,這也可能是少數不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是,這卻也是和中國人有相當的密切的關係的。王海東這些話,卻也是說出來了骨瓷的基本來曆來。
這玩意,在國內算是比較稀罕的東西,因為曆朝曆代的古董中,都是沒有這種瓷器的,因此,就算是行裏麵的人知道這種瓷器的也不是很多。
但是南宮望卻是知道這種瓷器,他這個文物協會的會長可是算是那種有真才實學的專家。
聽到王海東講完之後,南宮望笑嗬嗬地說:“骨瓷,差不多就是這種來曆了。這種瓷器在我們國內不多見,在國外也是高檔瓷器中的高檔瓷器,至少外國人說它是瓷器之王,其實這是英國人給自己的臉上貼金。
關於這種瓷器的來曆,其實也是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傳聞的。當然,這不是正式的曆史記載,而是有一種有趣的傳聞。
而從外國人形容這件瓷器中就能夠看的出來,在外國人眼中,骨瓷是那種薄如紙、透如鏡、聲如磬、白如玉的瓷器,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句話比較讓人耳熟。”
這何止是耳熟啊,
金胖子笑嗬嗬地說:“柴窯在曆史上也是有青如天,薄如紙、透如鏡、聲如磬這樣子的一個稱呼,不知道這瓷器是不是和那種骨瓷是有一定的關係。”
這兩種形容是何等的相似啊,讓人一看就不得不產生聯想。
而南宮望笑嗬嗬地說:“當然了,這個算是有一定的關係的。說來就是要和喬治三世有關係了。當時,英國的國王就是喬治三世。而在英國皇室中珍藏有一種非常寶貴的瓷器,這就是柴窯的瓷器,傳說這是很在很早以前從遙遠的東方傳到英國的一種瓷器。喬治三世據說對這種瓷器非常的喜歡,於是下令燒製這種瓷器。
瓷器燒製在當時已經不算是什麽困難的事情了。但是那是指一般的瓷器,如果是高檔的瓷器的話,柴窯汝窯等等這些瓷器都是我們國家千百年來的智慧結晶,有怎麽樣能夠是一般的外國人能夠隨便的仿製出來的呢。
因此,做了兩年多,喬治三世到底是沒有得到這種瓷器,於是他就下令,隻要是有人燒製出來這種瓷器,重重有賞。
後來一名叫做喬夏·斯波德的人接下了這單生意,這喬夏·斯波德其實是小喬夏·斯波德。他的父親老喬夏·斯波德是英國著名的瓷器製作大師,在當時來講算是英國頂尖的大師了。
據說這種骨瓷就是老喬夏·斯波德在無意中發明的,但是這東西老喬夏·斯波德並沒有怎麽樣的重視,當時山寨中國的瓷器就能夠讓老家夥發大財了,他才懶得去研究新瓷器。
後來老喬夏·斯波德去世之後,生意讓小喬夏·斯波德接手了。而後來小喬夏·斯波德街道這種命令之後,就想到了父親筆記中的那種骨瓷,於是,小喬夏·斯波德就費盡心思完善這種瓷器,終於燒製出來了這種喬治三世夢寐以求的瓷器。
而這種瓷器也成了英國皇室專用的一種瓷器。小喬夏·斯波德後來受到了國王的親自接見,並且受到了豐厚的獎賞。
因此,這種瓷器的產生其實還是和中國的瓷器有非常的密切的關係的。隻是這種事情在正史上是沒有什麽記載的,當做逸聞趣事卻流傳了下來。”
了解一件瓷器的曆史,才能夠更好的判斷這件瓷器身上的秘密。
李子敬的為人雖然是不怎麽樣,但是卻也是算的上是瓷器高手了,他看過瓷器以後一直在思考,而這個時候終於開口說:“我想判斷這件瓷器從他的藝術價值上不用說了,沒有任何價值可言,如果是從它的用途的話,就算是做一個花瓶的話,那這樣子滴時候他也是不合格的。唯一可能的就是它的曆史價值。要不然的話,這件瓷器怕是早就被砸了。”
這些話雖然看上去是有些廢話,但是卻把這件瓷器的討論範圍大大的縮小了,倒也不是說無的放矢。李子敬說完了這些話之後,再一次沉默了,這家夥還是挺懂的什麽叫做沉默是金的道理的。
蘇步青這個時候疑惑地說:“曆史價值?這瓷器能夠有什麽曆史價值,我卻是看不出來。為了這件瓷器,我也是問過不少專家的,他們都說,這件瓷器除非是名人製作的,要不然的話,沒有任何的曆史價值。”
這瓷器到底是誰坐的呢,王海東提出來說:“這個怕是研究不出來,因為沒有任何的依據。單單是一件瓷器,有點讓人無從下手的感覺,蘇先生我怕這也是為什麽你找了那麽多行家來研究這件瓷器卻沒有任何的結果的一個原因。
一件瓷器,哪怕是一件瓷片,是什麽樣子的瓷器,什麽朝代出現過的,這些都是要有文獻記載,引經據典才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但是,現在我們找不到關於這家瓷器的一切,就好像曆史上重來沒有出現過這樣子的瓷器一般。
我們國家真正的燒製出來這種瓷器可是要到八二年的時候,而這件瓷器那應該是三八年以前的事情了。所以,要想考證出來這件瓷器的來曆,還是要重點放在文獻資料上。我想最為重要的就是那封書信了,不知道蘇先生是不是帶來了。”
這個問題倒是出乎蘇步青的預料之外,書信?但凡是聽到過這封書信的人還真的沒有多少會關心它的,因為那是一封被鮮血汙染了的書信,看不出來上麵的文字,因此,也就失去了價值了。
但是,這個時候蘇步青還是說:“信倒是被我帶來了,這封書信一向都是和這件瓷器在一起的。不知道這位小兄弟提起來書信是什麽意思,那可是看不清楚任何的一個字跡了,要不然的話,怕是這件瓷器的秘密早就被查出來了。”
王海東笑嗬嗬地說:“被血汙染了也不是什麽滅頂之災。在古董修複方麵,我在大學裏麵重點的研究過。因此,倒是知道一些事情。如果是被血液汙染的話,我倒是有幾分的把握能夠恢複,這是我們行裏麵流傳的一個配方被我改進後發揮的效果。”
聽到這裏,大廳裏麵的人可是吃了一驚,有這樣子的事情,要是真的能夠修複這封書信的話,那這件瓷器的秘密應該是迎刃而解了,李子敬卻看不得王海東出風頭,這種類似的配方他也是知道的,但是不過是除掉一些家具之類的古董上麵的血跡的一種配方。如果是玉的話,那有了血跡就叫做血沁玉了,價值非常的高。
因此,這個時候李子敬說:“王掌櫃,這事情可是開不得玩笑,在坐的可是都是行家,你有沒有十分把握做到這樣子的事情啊?損壞了書信又沒有什麽結果就不好了。”
這個就是逼著王海東表態了,雖然是兩個人私底下的關係是不怎麽樣的,但是,場麵上的應酬還是要做的,王海東也不好不搭理人。
當下王海東搖搖頭說:“沒有十分的把握,我隻有七分的把握,但是我想七分就已經能夠嚐試一下了。反正那封書信到現在都不知道上麵寫的是什麽,因此,倒是不如冒險一下讓我進行修改,不然的話,我不知道還有什麽樣子的辦法能夠鑒定出來這件瓷器的來曆。總不會有更壞的事情出現吧?”
不管是對不對的,都可以,當然了,如果是說錯了,而且是那種毫無根據的錯,比如硬是把明朝的青花說成清末仿製的,這種錯誤就會被笑話了。
但是總的來講,這種私人聚會還是相當的開放的,誰想要說什麽都可以提出來供大家討論。在座的幾位收藏家都看過了這件瓷器,紛紛的讚同這就是一件骨瓷。
王海東站起來說:“骨質瓷簡稱骨瓷英文名字BONEA,學名骨灰瓷,是以動物的骨炭、粘土、長石和石英為基本原料,經過高溫素燒和低溫釉燒兩次燒製而成的一種瓷器。
骨質瓷最早產生於英國,大約於1800年左右發明對於發明者世間爭議頗多,有說為喬夏·斯波德(Josiah·spode),亦有說不是他。
但是,我看這骨瓷和這家夥的關係有點像是呂不韋和《呂氏春秋》的關係,要說呂不韋是《呂氏春秋》的作者嗎?
當然不是,那是呂不韋的門人編寫的,但是沒有呂不韋的話,也不會有《呂氏春秋》了。其實從骨質瓷的發明中就能夠看出來一二來。
它的發明曆程頗有喜劇色彩是在製造過程中偶然摻入動物骨灰,後經繼續研究而得,最早其基本配方是六份骨灰和四分瓷石但到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五十份骨灰二十五份瓷石和二十五份粘土,直至今天在英國一直被認為是標準配方。
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這骨瓷和喬夏·斯波德確實應該算是有相當重要的關係。”
要說是世界名瓷的話,這也可能是少數不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是,這卻也是和中國人有相當的密切的關係的。王海東這些話,卻也是說出來了骨瓷的基本來曆來。
這玩意,在國內算是比較稀罕的東西,因為曆朝曆代的古董中,都是沒有這種瓷器的,因此,就算是行裏麵的人知道這種瓷器的也不是很多。
但是南宮望卻是知道這種瓷器,他這個文物協會的會長可是算是那種有真才實學的專家。
聽到王海東講完之後,南宮望笑嗬嗬地說:“骨瓷,差不多就是這種來曆了。這種瓷器在我們國內不多見,在國外也是高檔瓷器中的高檔瓷器,至少外國人說它是瓷器之王,其實這是英國人給自己的臉上貼金。
關於這種瓷器的來曆,其實也是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傳聞的。當然,這不是正式的曆史記載,而是有一種有趣的傳聞。
而從外國人形容這件瓷器中就能夠看的出來,在外國人眼中,骨瓷是那種薄如紙、透如鏡、聲如磬、白如玉的瓷器,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句話比較讓人耳熟。”
這何止是耳熟啊,
金胖子笑嗬嗬地說:“柴窯在曆史上也是有青如天,薄如紙、透如鏡、聲如磬這樣子的一個稱呼,不知道這瓷器是不是和那種骨瓷是有一定的關係。”
這兩種形容是何等的相似啊,讓人一看就不得不產生聯想。
而南宮望笑嗬嗬地說:“當然了,這個算是有一定的關係的。說來就是要和喬治三世有關係了。當時,英國的國王就是喬治三世。而在英國皇室中珍藏有一種非常寶貴的瓷器,這就是柴窯的瓷器,傳說這是很在很早以前從遙遠的東方傳到英國的一種瓷器。喬治三世據說對這種瓷器非常的喜歡,於是下令燒製這種瓷器。
瓷器燒製在當時已經不算是什麽困難的事情了。但是那是指一般的瓷器,如果是高檔的瓷器的話,柴窯汝窯等等這些瓷器都是我們國家千百年來的智慧結晶,有怎麽樣能夠是一般的外國人能夠隨便的仿製出來的呢。
因此,做了兩年多,喬治三世到底是沒有得到這種瓷器,於是他就下令,隻要是有人燒製出來這種瓷器,重重有賞。
後來一名叫做喬夏·斯波德的人接下了這單生意,這喬夏·斯波德其實是小喬夏·斯波德。他的父親老喬夏·斯波德是英國著名的瓷器製作大師,在當時來講算是英國頂尖的大師了。
據說這種骨瓷就是老喬夏·斯波德在無意中發明的,但是這東西老喬夏·斯波德並沒有怎麽樣的重視,當時山寨中國的瓷器就能夠讓老家夥發大財了,他才懶得去研究新瓷器。
後來老喬夏·斯波德去世之後,生意讓小喬夏·斯波德接手了。而後來小喬夏·斯波德街道這種命令之後,就想到了父親筆記中的那種骨瓷,於是,小喬夏·斯波德就費盡心思完善這種瓷器,終於燒製出來了這種喬治三世夢寐以求的瓷器。
而這種瓷器也成了英國皇室專用的一種瓷器。小喬夏·斯波德後來受到了國王的親自接見,並且受到了豐厚的獎賞。
因此,這種瓷器的產生其實還是和中國的瓷器有非常的密切的關係的。隻是這種事情在正史上是沒有什麽記載的,當做逸聞趣事卻流傳了下來。”
了解一件瓷器的曆史,才能夠更好的判斷這件瓷器身上的秘密。
李子敬的為人雖然是不怎麽樣,但是卻也是算的上是瓷器高手了,他看過瓷器以後一直在思考,而這個時候終於開口說:“我想判斷這件瓷器從他的藝術價值上不用說了,沒有任何價值可言,如果是從它的用途的話,就算是做一個花瓶的話,那這樣子滴時候他也是不合格的。唯一可能的就是它的曆史價值。要不然的話,這件瓷器怕是早就被砸了。”
這些話雖然看上去是有些廢話,但是卻把這件瓷器的討論範圍大大的縮小了,倒也不是說無的放矢。李子敬說完了這些話之後,再一次沉默了,這家夥還是挺懂的什麽叫做沉默是金的道理的。
蘇步青這個時候疑惑地說:“曆史價值?這瓷器能夠有什麽曆史價值,我卻是看不出來。為了這件瓷器,我也是問過不少專家的,他們都說,這件瓷器除非是名人製作的,要不然的話,沒有任何的曆史價值。”
這瓷器到底是誰坐的呢,王海東提出來說:“這個怕是研究不出來,因為沒有任何的依據。單單是一件瓷器,有點讓人無從下手的感覺,蘇先生我怕這也是為什麽你找了那麽多行家來研究這件瓷器卻沒有任何的結果的一個原因。
一件瓷器,哪怕是一件瓷片,是什麽樣子的瓷器,什麽朝代出現過的,這些都是要有文獻記載,引經據典才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但是,現在我們找不到關於這家瓷器的一切,就好像曆史上重來沒有出現過這樣子的瓷器一般。
我們國家真正的燒製出來這種瓷器可是要到八二年的時候,而這件瓷器那應該是三八年以前的事情了。所以,要想考證出來這件瓷器的來曆,還是要重點放在文獻資料上。我想最為重要的就是那封書信了,不知道蘇先生是不是帶來了。”
這個問題倒是出乎蘇步青的預料之外,書信?但凡是聽到過這封書信的人還真的沒有多少會關心它的,因為那是一封被鮮血汙染了的書信,看不出來上麵的文字,因此,也就失去了價值了。
但是,這個時候蘇步青還是說:“信倒是被我帶來了,這封書信一向都是和這件瓷器在一起的。不知道這位小兄弟提起來書信是什麽意思,那可是看不清楚任何的一個字跡了,要不然的話,怕是這件瓷器的秘密早就被查出來了。”
王海東笑嗬嗬地說:“被血汙染了也不是什麽滅頂之災。在古董修複方麵,我在大學裏麵重點的研究過。因此,倒是知道一些事情。如果是被血液汙染的話,我倒是有幾分的把握能夠恢複,這是我們行裏麵流傳的一個配方被我改進後發揮的效果。”
聽到這裏,大廳裏麵的人可是吃了一驚,有這樣子的事情,要是真的能夠修複這封書信的話,那這件瓷器的秘密應該是迎刃而解了,李子敬卻看不得王海東出風頭,這種類似的配方他也是知道的,但是不過是除掉一些家具之類的古董上麵的血跡的一種配方。如果是玉的話,那有了血跡就叫做血沁玉了,價值非常的高。
因此,這個時候李子敬說:“王掌櫃,這事情可是開不得玩笑,在坐的可是都是行家,你有沒有十分把握做到這樣子的事情啊?損壞了書信又沒有什麽結果就不好了。”
這個就是逼著王海東表態了,雖然是兩個人私底下的關係是不怎麽樣的,但是,場麵上的應酬還是要做的,王海東也不好不搭理人。
當下王海東搖搖頭說:“沒有十分的把握,我隻有七分的把握,但是我想七分就已經能夠嚐試一下了。反正那封書信到現在都不知道上麵寫的是什麽,因此,倒是不如冒險一下讓我進行修改,不然的話,我不知道還有什麽樣子的辦法能夠鑒定出來這件瓷器的來曆。總不會有更壞的事情出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