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寒一聽陰兵,倒是並沒有多在意。
畢竟一路上所謂的陰兵都已經見了好幾車了,這種說法太過普遍以至於已經對陳科都造成不了什麽恐懼了。
果然,陳科好奇道:
「陰兵?道友,咱們修道之人還怕這個,好歹也是咱們職業範圍內的,既然道友知道這裏有陰兵,為什麽不直接處理掉?」
那紫衣道士回頭看了陳科一眼輕哼一聲道:
「第一,我確實十分敬佩這裏曾經存在的兵勇戰士們。
第二,它們在此也並不能危害一方,相反還能守護這裏的安定。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小道我可搞不定。」
季寒好奇道:
「道友,你說的那些陰兵是什麽來曆?」
紫衣道士歎了口氣,便開始望著那座石頭城講述起這裏的曆史:
「唐太宗李世民消滅了tlf的高昌國,在交河城設置安西都護府管理西域地區的軍政事務。後來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到龜茲,統轄龜茲、焉耆、於闐、疏勒四鎮,守護大唐西北邊疆,這些你們知道吧?」
四人點了點頭,這些陳科之前都給大家普及過。
紫衣道士點了點頭繼續講述道:
「當時,西域的敵人已經不再是匈奴,而是吐蕃。
唐初年間,鬆讚幹布指揮20萬吐蕃軍攻打大唐的鬆州,被大唐軍隊打敗。他派特使到長安謝罪,要求和親。之後便有了文成公主進藏,開始了大唐和吐蕃長達20年的和平合作。
唐太宗和鬆讚幹布相繼去世十幾年後,吐蕃和大唐之間為了爭奪西域,衝突再起。青海大非川之戰,大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麵爆發。
西域的安西四鎮也成了雙方反複爭奪的地方,幾經易手。
可危機總是發生在中原出現動亂的時候,後來安史之亂爆發,給中原大地帶來深重災難。駐紮在河西走廊以及西域安西都護府的大唐軍隊,不得不陸續被調到內地去參加平叛。
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接到唐肅宗的詔令,先後由安西行軍司馬李棲筠,驃騎大將軍李嗣業和左右金吾衛將軍馬磷率軍東返中原,總共回調了15000精兵。
地處西域的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頓時兵力大為削弱。吐蕃乘虛而入,全力攻打河西走廊,進兵西域,此後,吐蕃攻占了陝西風翔以西、四川分州以北地區。後來繼續攻陷了隴右之地,使得河西與中原隔斷。
當時吐蕃軍甚至攻占了大唐的京城長安,半個月後才撤離。
此後十餘年,吐蕃又沿祁連山北上,河西的涼州、甘州、肅州、瓜州先後陷落。隨著抗擊吐蕃多年的重鎮沙州淪陷,河西走廊全部丟失。西域與大唐的通道被切斷,大唐西域駐軍孤懸塞外,麵臨十分艱險的處境。
但是,北庭都護府仍有伊西北庭節度使李元忠統領瀚海、天山、伊吾三軍的剩餘兵力堅守,安西都護郭昕則率安西軍控製著安西四鎮,兩地始終沒有被吐蕃軍攻陷。
後來李元忠和郭昕派遣信使繞道回鶻前往長安,入朝報告軍情。
此時安史之亂早已平息,大唐也已經是唐德宗李適在位。
朝廷才知道西域兩個都護府仍然完好,加封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寧塞郡王,郭昕為安西大都護﹑武威郡王。
可是卻無力給予任何兵力和錢糧的增援。
再後來高僧悟空從天竺取經回國途中,在龜茲見到郭昕,在疏勒﹑於闐和焉耆也都會見了當地的鎮守使,說明這時安西四鎮仍在唐軍手中。
他們發動軍民,屯田募兵,發展經濟,鑄造錢幣,始終使用大唐的年號。盡管與中原徹底
斷絕了聯係,仍在遙遠的西域維護著大唐的一方國土。
北庭被吐蕃攻占,此時李元忠已經於四年前去世,繼任北庭節度使楊襲古帶領二千餘人撤往西州。聯絡回紇收複北庭失敗後,楊襲古被回紇宰相頡幹迦斯殺害。
大唐就此與安西失去了聯絡,不知安西都護府的存亡,事實上已經放棄了對安西的控製。
然而,朝廷不會想到的是,安西在節度使郭昕的領導下,仍然在苦苦堅持。
郭昕出身於名將世家,他祖父郭敬之曾為壽州刺史,上柱國。父親郭子雲為遊擊將軍。他的伯父則是平叛安史之亂的功臣﹑汾陽王郭子儀。
雲麾將軍、左武衛大將軍郭昕,奉命前往前往巡撫河西和安西等地。後來曆任安西四鎮留後、安西都護、四鎮節度使。掌管安西都護府。
他剛剛到的時候,安西四鎮中於闐首先陷落了。
但是直到十八年後,安西都護府所在地龜茲才最後被吐蕃攻陷。
在艱苦卓絕的形勢下,郭昕帶領殘餘唐軍竟然又堅持了18年!
雖然在史書中,關於安西最後陷落的時間和郭昕的下落,並沒有確切記載。
但是我最終還是確認了他們守著的最後一道屏障,就是這所石頭城,而裏麵的陰兵大多也是當時所化,別說沒有能力,小道我哪有資格解決它們啊?」
聽到這話,季寒四人也有些感慨,縱然沒有親眼看見那些大唐將士,但聽紫衣道士講述完,腦海中都能浮現出這樣一副場景:
在城破的最後時刻,已是滿頭白發的武威郡王郭昕率領一幫饑餓疲憊的老兵,冒著漫天飛雪,依然挺立龜茲城頭與吐蕃兵浴血拚殺,直到全體壯烈殉國。
這不是什麽曆史演繹,更不是什麽俗套情節,這是真真切切發展麵前這座古老遺跡中的過去。
而這些人甚至沒有在史書中留下名字,但他們所做所為,卻比那些帝王將相更加值得尊敬。
季寒追問道:
「道友怎麽會對這裏的情況如此了解?難不成你和這裏也有些淵源?」
紫衣道士吃掉最後兩片豬肉脯,擺手道:
「我也是以前來這裏聽師兄大致講起過,後來回去詳細檢查了相關的書籍了。」
「可既然不是處理這裏的陰兵,道友此番來此何幹呢?」
畢竟一路上所謂的陰兵都已經見了好幾車了,這種說法太過普遍以至於已經對陳科都造成不了什麽恐懼了。
果然,陳科好奇道:
「陰兵?道友,咱們修道之人還怕這個,好歹也是咱們職業範圍內的,既然道友知道這裏有陰兵,為什麽不直接處理掉?」
那紫衣道士回頭看了陳科一眼輕哼一聲道:
「第一,我確實十分敬佩這裏曾經存在的兵勇戰士們。
第二,它們在此也並不能危害一方,相反還能守護這裏的安定。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小道我可搞不定。」
季寒好奇道:
「道友,你說的那些陰兵是什麽來曆?」
紫衣道士歎了口氣,便開始望著那座石頭城講述起這裏的曆史:
「唐太宗李世民消滅了tlf的高昌國,在交河城設置安西都護府管理西域地區的軍政事務。後來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到龜茲,統轄龜茲、焉耆、於闐、疏勒四鎮,守護大唐西北邊疆,這些你們知道吧?」
四人點了點頭,這些陳科之前都給大家普及過。
紫衣道士點了點頭繼續講述道:
「當時,西域的敵人已經不再是匈奴,而是吐蕃。
唐初年間,鬆讚幹布指揮20萬吐蕃軍攻打大唐的鬆州,被大唐軍隊打敗。他派特使到長安謝罪,要求和親。之後便有了文成公主進藏,開始了大唐和吐蕃長達20年的和平合作。
唐太宗和鬆讚幹布相繼去世十幾年後,吐蕃和大唐之間為了爭奪西域,衝突再起。青海大非川之戰,大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麵爆發。
西域的安西四鎮也成了雙方反複爭奪的地方,幾經易手。
可危機總是發生在中原出現動亂的時候,後來安史之亂爆發,給中原大地帶來深重災難。駐紮在河西走廊以及西域安西都護府的大唐軍隊,不得不陸續被調到內地去參加平叛。
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接到唐肅宗的詔令,先後由安西行軍司馬李棲筠,驃騎大將軍李嗣業和左右金吾衛將軍馬磷率軍東返中原,總共回調了15000精兵。
地處西域的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頓時兵力大為削弱。吐蕃乘虛而入,全力攻打河西走廊,進兵西域,此後,吐蕃攻占了陝西風翔以西、四川分州以北地區。後來繼續攻陷了隴右之地,使得河西與中原隔斷。
當時吐蕃軍甚至攻占了大唐的京城長安,半個月後才撤離。
此後十餘年,吐蕃又沿祁連山北上,河西的涼州、甘州、肅州、瓜州先後陷落。隨著抗擊吐蕃多年的重鎮沙州淪陷,河西走廊全部丟失。西域與大唐的通道被切斷,大唐西域駐軍孤懸塞外,麵臨十分艱險的處境。
但是,北庭都護府仍有伊西北庭節度使李元忠統領瀚海、天山、伊吾三軍的剩餘兵力堅守,安西都護郭昕則率安西軍控製著安西四鎮,兩地始終沒有被吐蕃軍攻陷。
後來李元忠和郭昕派遣信使繞道回鶻前往長安,入朝報告軍情。
此時安史之亂早已平息,大唐也已經是唐德宗李適在位。
朝廷才知道西域兩個都護府仍然完好,加封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寧塞郡王,郭昕為安西大都護﹑武威郡王。
可是卻無力給予任何兵力和錢糧的增援。
再後來高僧悟空從天竺取經回國途中,在龜茲見到郭昕,在疏勒﹑於闐和焉耆也都會見了當地的鎮守使,說明這時安西四鎮仍在唐軍手中。
他們發動軍民,屯田募兵,發展經濟,鑄造錢幣,始終使用大唐的年號。盡管與中原徹底
斷絕了聯係,仍在遙遠的西域維護著大唐的一方國土。
北庭被吐蕃攻占,此時李元忠已經於四年前去世,繼任北庭節度使楊襲古帶領二千餘人撤往西州。聯絡回紇收複北庭失敗後,楊襲古被回紇宰相頡幹迦斯殺害。
大唐就此與安西失去了聯絡,不知安西都護府的存亡,事實上已經放棄了對安西的控製。
然而,朝廷不會想到的是,安西在節度使郭昕的領導下,仍然在苦苦堅持。
郭昕出身於名將世家,他祖父郭敬之曾為壽州刺史,上柱國。父親郭子雲為遊擊將軍。他的伯父則是平叛安史之亂的功臣﹑汾陽王郭子儀。
雲麾將軍、左武衛大將軍郭昕,奉命前往前往巡撫河西和安西等地。後來曆任安西四鎮留後、安西都護、四鎮節度使。掌管安西都護府。
他剛剛到的時候,安西四鎮中於闐首先陷落了。
但是直到十八年後,安西都護府所在地龜茲才最後被吐蕃攻陷。
在艱苦卓絕的形勢下,郭昕帶領殘餘唐軍竟然又堅持了18年!
雖然在史書中,關於安西最後陷落的時間和郭昕的下落,並沒有確切記載。
但是我最終還是確認了他們守著的最後一道屏障,就是這所石頭城,而裏麵的陰兵大多也是當時所化,別說沒有能力,小道我哪有資格解決它們啊?」
聽到這話,季寒四人也有些感慨,縱然沒有親眼看見那些大唐將士,但聽紫衣道士講述完,腦海中都能浮現出這樣一副場景:
在城破的最後時刻,已是滿頭白發的武威郡王郭昕率領一幫饑餓疲憊的老兵,冒著漫天飛雪,依然挺立龜茲城頭與吐蕃兵浴血拚殺,直到全體壯烈殉國。
這不是什麽曆史演繹,更不是什麽俗套情節,這是真真切切發展麵前這座古老遺跡中的過去。
而這些人甚至沒有在史書中留下名字,但他們所做所為,卻比那些帝王將相更加值得尊敬。
季寒追問道:
「道友怎麽會對這裏的情況如此了解?難不成你和這裏也有些淵源?」
紫衣道士吃掉最後兩片豬肉脯,擺手道:
「我也是以前來這裏聽師兄大致講起過,後來回去詳細檢查了相關的書籍了。」
「可既然不是處理這裏的陰兵,道友此番來此何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