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道友睡不著,老衲也睡不著,不如今晚道友與老衲一塊神魂出竅,去探探陰邑江龍王台的虛實?”
麵對白龍寺住持發出的邀請,晉安心頭浮現訝色。
“住持今天怎麽想到想去龍王台?”晉安問。
阿彌陀佛。
白龍寺住持依舊雙手合十在胸前,搖頭苦笑回答道:“老衲被同門相殘設計陷害被囚地牢的這些日子裏,想不到府城發生了這麽多大事,就在今日,老衲被人救出地牢時,有人將一封書信遞到老衲手中。”
“那封書信是府尹大人昨日命人送來白龍寺的,在今日平定白龍寺內亂時,這封書信從慧長的屋子裏搜到,然後又轉交到老衲手裏。”
“書信內容大體是府尹大人打算就在這兩天內,聚集各路能人異士高手,平定龍王案禍患。”
“所以老衲想親自動身前往龍王台,探探陰邑江的虛實,好提前做一些準備。”
白龍寺住持說完後又笑笑說道:“本來,老衲對這趟之行,還有些心存顧慮,這次前往龍王台恐怕前路會有些危險。隻是想不到會在寺院外遇到晉安道友,這真是意外之喜。”
“晉安道友的高明本事,自然是毋庸置疑,如果有晉安道友出手相助,今晚大事可成,所以老衲想厚著臉皮邀請晉安道友隨我一起去龍王台。”
“若真的說起來,老衲這也是在沾晉安道友的光。”
白龍寺住持對晉安的讚賞頗高。
咳咳,晉安被住持一頓誇得麵紅耳燥,好在現在的他是神魂出竅狀態,臉上沒毛細血管讓他臉紅,麵露尷尬。
不過,晉安倒是對白龍寺住持的提議,的確有些意動。
隻是一想到龍王台距府城幾十裏水路,晉安稍稍有些猶豫。
就在此時。
一個元神聲音在晉安心頭響起,晉安麵露訝色。
他朝金身大佛像行禮道謝,然後答應了白龍寺住持的邀請。
剛才佛像裏的慧真法師向他許諾,若晉安信得過他與白龍寺,晉安可以把五髒道觀的安危托付於他跟白龍寺。
他慧真法師在,則五髒道觀在。
對於慧真法師和白龍寺住持,晉安倒是放心信任,因為一切心懷鬼胎者,或對他圖謀不軌者,都不敢直視他二目。
而眼前二人都對他坦然相待,目光真誠,則表明二位都是行事光明磊落的高僧。
既然有了慧真法師的許諾,早已對龍王台、龍王廟好奇的晉安,當即答應了白龍寺住持的邀約。
隨後,一位五色道袍的道士元神,與一位袈裟拉僧的釋迦法相,共同在黑夜虛空下飛遁向數十裏外的陰邑江龍王台。
不過晉安有點好奇。
龍王台距府城有上百裏遙遠水路,哪怕是直線距離也有數十裏,眼前這位白龍寺住持神魂出竅後,是如何夜遊出那麽遙遠距離?
他因為有三次敕封的六丁六甲符,他曾做過嚐試,他如今的夜遊極限大概是在百裏左右。
很快。
晉安便得到了答案。
眼前這位白龍寺住持手持一件佛門至寶,那是一串釋迦禪珠。
那串禪珠有一顆特別大,刻有佛門卍字。
白龍寺住持雙手合十在胸前,一邊撥動禪珠,一邊口念佛經,隻見禪珠上有佛光金燦燦,與他一起乘風破浪,離地十丈高的向府城外夜遊出去。
“住持,我能否”
當神魂一出府城,迎麵江風呼嘯,狂風大作。
入夜後的陰邑江水浪聲滔天,大量陰煞水汽裹挾著江麵上的鋒利風罡,四麵八方橫掃,能傷人神魂。
好在晉安和白龍寺住持都不是普通之輩,一人是寺院住持的佛法厲害者,一人是自恃有十二神道護魂,所以在尋常人眼裏能落人神魂的江風與濕寒水汽,在他們兩人神魂眼裏倒是司空見慣般平常。
隻要不是想不開,不神魂主動鑽入水麵下,不主動去沾那陰煞玄水,就不會對神魂造成什麽實質傷害。
當出了府城後,一道一僧神魂沿著江岸一路往龍王台方向飄去。
但這時,他們經過昨天白日時候,有新娘服水神娘娘被打撈上岸的地方。
晉安驚訝看到,大晚上的,在江麵上居然又漂浮著一名身著紅嫁衣的妙齡少女。
“難道又有上遊村子在向陰邑江獻祭祭品,給龍王娶水神娘娘?”
晉安不悅皺眉。
“晉安道友,我們過去看一看。”
白龍寺住持心有不忍的宣了聲佛號,朝晉安說道。
晉安點頭,兩人靠近後才發現,這並不是屍體,居然是一具魂魄,那女子魂魄一動不動漂浮在水麵下,可也不肯離去。
晉安詫異。
“住持,我怎麽覺得,這女子的年齡和相貌,都與昨日官府捕頭從江水裏打撈起來的水神娘娘那麽像?”
“該不會這個魂魄就是屬於昨天那位從江裏打撈起來的水神娘娘的吧?”
水既是黃泉路,可渡人下黃泉,水又是玄煞,可困亡魂,防止落水溺死或枉死的死者,跑上岸作亂。
因為在水裏淹死的人,不是自殺就是枉死,枉死怨氣重,自殺同樣也是死於人心的勾心鬥角。
所以這淹死在水裏的人,更容易跑出來作怪。
所以晉安才會以上的猜測。
他猜測該不會是魂魄追不上肉身,肉身被打撈上岸後,魂魄還依舊被困在水裏,所以一直徘徊原地不肯離去。
“阿彌陀佛,老衲今天也聽人提起過府城最近發生的一些事,倒是對昨日打撈上岸的水神娘娘事有些印象。”
白龍寺住持略一沉吟,繼續說道:“不如我們今日先將這位女施主的亡魂暫時收走,待明日確認過水神娘娘的省分行後,如果真的是同一個人,我們將女施主的亡魂重新歸還屍身。”
“這三魂七魄找不到屍骨,就好比沒了根的浮萍,離了家的遊子,最後的下場隻會成為孤魂野鬼,死不瞑目,喉嚨中堵著一口怨氣。而有這口怨氣在,人就沒法投胎轉世,生生世世永不入輪回。”
“這位女施主也是一位苦命人,身陷苦海,卻身不由己,也是被人所害,死得心不甘情不願,已經夠可憐,沒必要再做隻孤魂野鬼。阿彌陀佛。”
晉安對白龍寺住持的提議,自然是沒啥意見。
隨後,就見身旁這位白龍寺住持,從袈裟的寬大袖口裏取出一隻刻有卍字的銅缽。
“阿彌陀佛。”
“冤冤相報何時了。”
“施主莫要執念,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白龍寺住持在江岸邊蹲下身子,一隻手拖著袈裟袖口,另一隻手舉著手裏的卍字銅缽,對著江水輕輕一舀。
奇事發生了。
那卍字銅缽像是能海納百川一樣的大,看似體積不大,可其在江水裏輕輕一舀,就把連帶江水與魂魄,一起收入卍字銅缽中。
晉安目露奇光看著眼前一幕。
卍字銅缽中,清水幽幽,投映著頭頂上方的明月。卍字銅缽明明才隻有二三個巴掌大小,可給人感覺像是明月照在幽幽古潭裏,給人一種歲月打磨的古潭痕跡,而妙齡女子魂魄漂浮在古潭裏靜靜不動。
看來這白龍寺的底蘊還真豐厚。
連佛門法器都能被神魂出竅帶出來。
白龍寺住持在收走水裏亡魂後,把卍字銅缽往袈裟袖口裏一放,看起來這位高僧似乎並不擔心卍字銅缽裏的水會打翻。
然後兩人繼續沿江夜遊。
此時江岸上一片黢黑,寂靜如地獄之門,江麵幽深,漆黑,普遍一二十丈水深,甚至最深處達到了四五十丈水深。
所以月光投映在廣闊的江麵上,都被幽深江水吞噬,連點水波粼粼的反光都沒有。
“按照以往,府城江道上各路船隻來往茂密,繁華,即便入了深夜後,江上客船、商船依舊絡繹不絕,碼頭上更是燈火如晝,腳夫,牛車一天忙到晚都在忙著卸貨,真的是不夜城一樣……”
“可看看現在,碼頭的長明燈熄滅,江麵上的船隻消失,碼頭上的腳夫生計一落千丈,妻兒都在等著丈夫賺錢養家,這龍王案鬧得滿城風風雨雨,最後苦的還是普通的普羅大眾的普通百姓,哎,阿彌陀佛。”
白龍寺住持說得不勝唏噓。
畢竟晉安才剛到府城幾個月,晉安對府城的繁華到凋零,或許感觸還不那麽深,但從小便在府城長大的白龍寺住持,對府城最熟悉,也是對府城如今變化感觸最深刻的人。
……
……
陰邑江。
大拐口。
龍王廟。
連日來的降雨,上遊江水暴漲,龍王廟所在的這處陰邑江最狹窄的大拐口,江水滔天,奔湧的江水如龍虎咆哮,震耳欲聾。
江水每次衝撞兩岸山崖,掀起十丈高的狂風巨浪。
天崩地裂。
雄壯磅礴。
沉沉夜幕下,看不清晚上的江水顏色,但如果在白天,這怒浪江水肯定像一條蜿蜒千裏長的黃濁蛟龍,通天貫地,山河磅礴。
距龍王上岸案已經過去好些日子,隨著龍王上岸案發生後,陰邑江大拐口這裏的龍王廟,早已經被官府完全控製起來。
官府向外張貼了一張告示。
大致意思是是說,近期來有人借助龍王上岸案妖言惑眾,造謠生事,導致武州府不明真相百姓受到蠱惑,來龍王廟上香的百姓數量與日俱增,已經造成數次嚴重踩踏,騷亂事件。龍王廟臨時被府衙控製,暫時不對外開放。
若有私闖者!
若有衝撞府衙辦案者!
若有造謠生事者!
輕者杖刑二十,重者就地正法!
如今的龍王廟,已經被一圈衙役、兵卒嚴密把守,沒有上頭的手諭,普通百姓根本就進不去。
哪怕是到了夜裏,依舊有不少官兵在龍王廟外巡邏,一支支火把照亮龍王廟。
天上陰雨綿綿。
這雨持續下得連負責值守巡邏的官兵們,都有些心煩意亂。
大家隻喜歡閑賦在家時安靜聽著雨聲,雨滴叮咚敲打青苔古巷、石頭台階。沒人喜歡外出有事時下雨,因為路上的泥濘和沾濕了的鞋很容易破壞人心情。
當晉安和白龍寺住持的神魂飄到龍王廟時,便是看到了眼前之景。
這還是晉安第一次見到龍王廟,也是他第一次這麽近距離參觀龍王廟,這龍王廟是修建在崖壁一塊凸出來的平台上的。
龍王廟的整體風格是,崖壁被修廟的人鑿出一個大洞,然後把廟宇建造崖洞裏,隻露出屋簷與門楣。
而在平台上,打著四根漢白玉石雕刻的龍柱。
那四根龍柱,每根都有二三人合抱粗。
這便是釘死住陰邑江下龍王的旱骨樁了。
而眼前這座從崖壁凸出來的平台,便是龍王台了。
那四根龍柱的頂部,各打有一根手指頭粗的鐵鏈,鐵鏈懸空在半空,一直延伸入龍王廟裏。
夜下的龍王廟,江風呼嘯,如這江水裏自古以來被洪澇淹死的無數冤魂,被困在水下鬼哭狼嚎,哀嚎伸冤。
哪怕龍王廟內燭火通明,點了不少蠟燭,可依舊給人一種忽明忽暗的陰氣森森感覺。
或許這就是天下所有廟宇的通病吧。
廟宇既不是佛寺,也不是道觀,很容易變成藏汙納垢,招來野神的場所,所以一些小些的廟宇通常都會給人陰宅感。
兩人神魂飄飛入龍王廟內,倒是一路無阻。
他們一個是白龍寺高僧,秉承一寺香火與眾生願力,一個是身懷十二正神的神道氣息,這龍王廟隻能算是地方廟宇,連正神牌位都沒有,自然擋不住二人神魂自由出入。
進入龍王廟後,裏麵的陳設很簡單,因為崖壁山石堅硬,崖洞開鑿難度大,所以崖洞裏隻有一座大殿,一覽無餘。
大殿也就二間房間般大小,神魂一入大殿,首先看到的是大殿正對門口的一顆碩大的龍頭。
那龍頭是在崖壁上雕刻出來的,龍頭呈岩石的灰白色,雕刻得栩栩如生,頭角崢嶸,頭生鱗甲,怒目圓睜,怒視人間。
仿佛要從崖壁裏掙脫而出,朝人間傾斜它被釘死在陰邑江下的滔天怨氣,降下磅礴雨澤,水漫天地。
而在碩大的石雕龍頭兩側,左右兩邊則各放著一排在寺廟裏常見的那種上蠟燭鐵架。
每排鐵架都分好幾層,此刻都點滿了蠟燭。
而在龍王廟的幹燥地上,擺放著一具女屍,那女屍身穿大紅嫁衣,年紀輕輕,應該還是十五六歲之間的妙齡少女。
大紅嫁衣女屍身下地麵,還流淌著不少水漬,就連身上嫁衣也還沒幹透,看起來像是剛從江水裏打撈出來不久。
“住持,這莫非又一名被民間愚昧百姓獻祭給龍王做水神娘娘,祈求風調雨順,龍王息怒的可憐女子?”
晉安臉上神色難看。
這是草菅人命啊。
阿彌陀佛,白龍寺住持歎息一聲,這世間又多一名亡者,苦海裏又多一縷無辜亡魂。
這時,外麵的夜色漸漸夜深,讓負責站崗的官兵有些昏昏欲睡。
嗚嗚咽咽——
就在這時,有熱熱鬧鬧的敲鑼打鼓和嗩呐聲傳來,嗩呐聲喜慶,像是一支迎親隊伍走在夜裏。
並且聲音越來越近。
居然是在朝龍王廟這邊來的。
誰家白天不娶親,非要在大晚上娶親?
這娶親的人,恐怕不是娶的活人,而是娶的死人吧!
晉安和白龍寺住持驚訝對視一眼,晉安皺眉:“住持,我有一個猜想。”
白龍寺住持此時也皺眉:“阿彌陀佛,老衲也有一個猜想,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跟晉安道友你的猜想是一樣的。”
“不如晉安道友你先說?”
晉安沒有矯情,直接說出自己猜想:“龍王娶親!”
“有沿岸村民獻祭妙齡少女給龍王做水神娘娘,現在屍首被官兵從江水裏打撈出來,恐怕龍王打算要來龍王廟強行娶親!”
白龍寺住持聽完,宣唱了聲佛號,原來晉安和他猜想的都一樣。
晉安眸光冷笑:“今日我倒要看看,這龍王娶親到底是在擺什麽道,我讓它今天喜事變喪事。”
阿彌陀佛,白龍寺住持宣唱了句佛號,表示他也讚同。
此時,嗚嗚咽咽的嗩呐娶親聲音,更加近了,說來也是奇怪,外頭鬧出這麽大的動靜,守夜的官兵們卻無一人發現異常。
那些守夜官兵們居然連一點動靜都沒有發出。
這時,娶親隊伍的敲鑼打鼓嗩呐聲音,已經走到龍王廟的門外,接下來兩人目露驚訝,那迎親隊伍居然毫無阻攔,廟外門口站崗的官兵一點都沒有阻攔,迎親隊伍浩浩蕩蕩的就進入了龍王廟裏。
一台大轎被轎夫抬著,進入龍王廟。
而在轎夫前後,跟著一大隊敲鑼打鼓的熱熱鬧鬧人,而在最前頭開道的,則是幾名無麵男子。
大花轎子裏坐著一名女子。
那女子雖然蓋著紅蓋頭,看不清五官,可看衣著、身形、衣服上的花紋細節,轎子裏的女子分明就是龍王廟地上的大紅嫁衣女屍。
這是女子落在水裏的亡魂!
這支迎親隊伍進入龍王廟後,並未看到晉安和白龍寺住持,他們還在繼續朝地上的女子屍體走去。
麵對白龍寺住持發出的邀請,晉安心頭浮現訝色。
“住持今天怎麽想到想去龍王台?”晉安問。
阿彌陀佛。
白龍寺住持依舊雙手合十在胸前,搖頭苦笑回答道:“老衲被同門相殘設計陷害被囚地牢的這些日子裏,想不到府城發生了這麽多大事,就在今日,老衲被人救出地牢時,有人將一封書信遞到老衲手中。”
“那封書信是府尹大人昨日命人送來白龍寺的,在今日平定白龍寺內亂時,這封書信從慧長的屋子裏搜到,然後又轉交到老衲手裏。”
“書信內容大體是府尹大人打算就在這兩天內,聚集各路能人異士高手,平定龍王案禍患。”
“所以老衲想親自動身前往龍王台,探探陰邑江的虛實,好提前做一些準備。”
白龍寺住持說完後又笑笑說道:“本來,老衲對這趟之行,還有些心存顧慮,這次前往龍王台恐怕前路會有些危險。隻是想不到會在寺院外遇到晉安道友,這真是意外之喜。”
“晉安道友的高明本事,自然是毋庸置疑,如果有晉安道友出手相助,今晚大事可成,所以老衲想厚著臉皮邀請晉安道友隨我一起去龍王台。”
“若真的說起來,老衲這也是在沾晉安道友的光。”
白龍寺住持對晉安的讚賞頗高。
咳咳,晉安被住持一頓誇得麵紅耳燥,好在現在的他是神魂出竅狀態,臉上沒毛細血管讓他臉紅,麵露尷尬。
不過,晉安倒是對白龍寺住持的提議,的確有些意動。
隻是一想到龍王台距府城幾十裏水路,晉安稍稍有些猶豫。
就在此時。
一個元神聲音在晉安心頭響起,晉安麵露訝色。
他朝金身大佛像行禮道謝,然後答應了白龍寺住持的邀請。
剛才佛像裏的慧真法師向他許諾,若晉安信得過他與白龍寺,晉安可以把五髒道觀的安危托付於他跟白龍寺。
他慧真法師在,則五髒道觀在。
對於慧真法師和白龍寺住持,晉安倒是放心信任,因為一切心懷鬼胎者,或對他圖謀不軌者,都不敢直視他二目。
而眼前二人都對他坦然相待,目光真誠,則表明二位都是行事光明磊落的高僧。
既然有了慧真法師的許諾,早已對龍王台、龍王廟好奇的晉安,當即答應了白龍寺住持的邀約。
隨後,一位五色道袍的道士元神,與一位袈裟拉僧的釋迦法相,共同在黑夜虛空下飛遁向數十裏外的陰邑江龍王台。
不過晉安有點好奇。
龍王台距府城有上百裏遙遠水路,哪怕是直線距離也有數十裏,眼前這位白龍寺住持神魂出竅後,是如何夜遊出那麽遙遠距離?
他因為有三次敕封的六丁六甲符,他曾做過嚐試,他如今的夜遊極限大概是在百裏左右。
很快。
晉安便得到了答案。
眼前這位白龍寺住持手持一件佛門至寶,那是一串釋迦禪珠。
那串禪珠有一顆特別大,刻有佛門卍字。
白龍寺住持雙手合十在胸前,一邊撥動禪珠,一邊口念佛經,隻見禪珠上有佛光金燦燦,與他一起乘風破浪,離地十丈高的向府城外夜遊出去。
“住持,我能否”
當神魂一出府城,迎麵江風呼嘯,狂風大作。
入夜後的陰邑江水浪聲滔天,大量陰煞水汽裹挾著江麵上的鋒利風罡,四麵八方橫掃,能傷人神魂。
好在晉安和白龍寺住持都不是普通之輩,一人是寺院住持的佛法厲害者,一人是自恃有十二神道護魂,所以在尋常人眼裏能落人神魂的江風與濕寒水汽,在他們兩人神魂眼裏倒是司空見慣般平常。
隻要不是想不開,不神魂主動鑽入水麵下,不主動去沾那陰煞玄水,就不會對神魂造成什麽實質傷害。
當出了府城後,一道一僧神魂沿著江岸一路往龍王台方向飄去。
但這時,他們經過昨天白日時候,有新娘服水神娘娘被打撈上岸的地方。
晉安驚訝看到,大晚上的,在江麵上居然又漂浮著一名身著紅嫁衣的妙齡少女。
“難道又有上遊村子在向陰邑江獻祭祭品,給龍王娶水神娘娘?”
晉安不悅皺眉。
“晉安道友,我們過去看一看。”
白龍寺住持心有不忍的宣了聲佛號,朝晉安說道。
晉安點頭,兩人靠近後才發現,這並不是屍體,居然是一具魂魄,那女子魂魄一動不動漂浮在水麵下,可也不肯離去。
晉安詫異。
“住持,我怎麽覺得,這女子的年齡和相貌,都與昨日官府捕頭從江水裏打撈起來的水神娘娘那麽像?”
“該不會這個魂魄就是屬於昨天那位從江裏打撈起來的水神娘娘的吧?”
水既是黃泉路,可渡人下黃泉,水又是玄煞,可困亡魂,防止落水溺死或枉死的死者,跑上岸作亂。
因為在水裏淹死的人,不是自殺就是枉死,枉死怨氣重,自殺同樣也是死於人心的勾心鬥角。
所以這淹死在水裏的人,更容易跑出來作怪。
所以晉安才會以上的猜測。
他猜測該不會是魂魄追不上肉身,肉身被打撈上岸後,魂魄還依舊被困在水裏,所以一直徘徊原地不肯離去。
“阿彌陀佛,老衲今天也聽人提起過府城最近發生的一些事,倒是對昨日打撈上岸的水神娘娘事有些印象。”
白龍寺住持略一沉吟,繼續說道:“不如我們今日先將這位女施主的亡魂暫時收走,待明日確認過水神娘娘的省分行後,如果真的是同一個人,我們將女施主的亡魂重新歸還屍身。”
“這三魂七魄找不到屍骨,就好比沒了根的浮萍,離了家的遊子,最後的下場隻會成為孤魂野鬼,死不瞑目,喉嚨中堵著一口怨氣。而有這口怨氣在,人就沒法投胎轉世,生生世世永不入輪回。”
“這位女施主也是一位苦命人,身陷苦海,卻身不由己,也是被人所害,死得心不甘情不願,已經夠可憐,沒必要再做隻孤魂野鬼。阿彌陀佛。”
晉安對白龍寺住持的提議,自然是沒啥意見。
隨後,就見身旁這位白龍寺住持,從袈裟的寬大袖口裏取出一隻刻有卍字的銅缽。
“阿彌陀佛。”
“冤冤相報何時了。”
“施主莫要執念,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白龍寺住持在江岸邊蹲下身子,一隻手拖著袈裟袖口,另一隻手舉著手裏的卍字銅缽,對著江水輕輕一舀。
奇事發生了。
那卍字銅缽像是能海納百川一樣的大,看似體積不大,可其在江水裏輕輕一舀,就把連帶江水與魂魄,一起收入卍字銅缽中。
晉安目露奇光看著眼前一幕。
卍字銅缽中,清水幽幽,投映著頭頂上方的明月。卍字銅缽明明才隻有二三個巴掌大小,可給人感覺像是明月照在幽幽古潭裏,給人一種歲月打磨的古潭痕跡,而妙齡女子魂魄漂浮在古潭裏靜靜不動。
看來這白龍寺的底蘊還真豐厚。
連佛門法器都能被神魂出竅帶出來。
白龍寺住持在收走水裏亡魂後,把卍字銅缽往袈裟袖口裏一放,看起來這位高僧似乎並不擔心卍字銅缽裏的水會打翻。
然後兩人繼續沿江夜遊。
此時江岸上一片黢黑,寂靜如地獄之門,江麵幽深,漆黑,普遍一二十丈水深,甚至最深處達到了四五十丈水深。
所以月光投映在廣闊的江麵上,都被幽深江水吞噬,連點水波粼粼的反光都沒有。
“按照以往,府城江道上各路船隻來往茂密,繁華,即便入了深夜後,江上客船、商船依舊絡繹不絕,碼頭上更是燈火如晝,腳夫,牛車一天忙到晚都在忙著卸貨,真的是不夜城一樣……”
“可看看現在,碼頭的長明燈熄滅,江麵上的船隻消失,碼頭上的腳夫生計一落千丈,妻兒都在等著丈夫賺錢養家,這龍王案鬧得滿城風風雨雨,最後苦的還是普通的普羅大眾的普通百姓,哎,阿彌陀佛。”
白龍寺住持說得不勝唏噓。
畢竟晉安才剛到府城幾個月,晉安對府城的繁華到凋零,或許感觸還不那麽深,但從小便在府城長大的白龍寺住持,對府城最熟悉,也是對府城如今變化感觸最深刻的人。
……
……
陰邑江。
大拐口。
龍王廟。
連日來的降雨,上遊江水暴漲,龍王廟所在的這處陰邑江最狹窄的大拐口,江水滔天,奔湧的江水如龍虎咆哮,震耳欲聾。
江水每次衝撞兩岸山崖,掀起十丈高的狂風巨浪。
天崩地裂。
雄壯磅礴。
沉沉夜幕下,看不清晚上的江水顏色,但如果在白天,這怒浪江水肯定像一條蜿蜒千裏長的黃濁蛟龍,通天貫地,山河磅礴。
距龍王上岸案已經過去好些日子,隨著龍王上岸案發生後,陰邑江大拐口這裏的龍王廟,早已經被官府完全控製起來。
官府向外張貼了一張告示。
大致意思是是說,近期來有人借助龍王上岸案妖言惑眾,造謠生事,導致武州府不明真相百姓受到蠱惑,來龍王廟上香的百姓數量與日俱增,已經造成數次嚴重踩踏,騷亂事件。龍王廟臨時被府衙控製,暫時不對外開放。
若有私闖者!
若有衝撞府衙辦案者!
若有造謠生事者!
輕者杖刑二十,重者就地正法!
如今的龍王廟,已經被一圈衙役、兵卒嚴密把守,沒有上頭的手諭,普通百姓根本就進不去。
哪怕是到了夜裏,依舊有不少官兵在龍王廟外巡邏,一支支火把照亮龍王廟。
天上陰雨綿綿。
這雨持續下得連負責值守巡邏的官兵們,都有些心煩意亂。
大家隻喜歡閑賦在家時安靜聽著雨聲,雨滴叮咚敲打青苔古巷、石頭台階。沒人喜歡外出有事時下雨,因為路上的泥濘和沾濕了的鞋很容易破壞人心情。
當晉安和白龍寺住持的神魂飄到龍王廟時,便是看到了眼前之景。
這還是晉安第一次見到龍王廟,也是他第一次這麽近距離參觀龍王廟,這龍王廟是修建在崖壁一塊凸出來的平台上的。
龍王廟的整體風格是,崖壁被修廟的人鑿出一個大洞,然後把廟宇建造崖洞裏,隻露出屋簷與門楣。
而在平台上,打著四根漢白玉石雕刻的龍柱。
那四根龍柱,每根都有二三人合抱粗。
這便是釘死住陰邑江下龍王的旱骨樁了。
而眼前這座從崖壁凸出來的平台,便是龍王台了。
那四根龍柱的頂部,各打有一根手指頭粗的鐵鏈,鐵鏈懸空在半空,一直延伸入龍王廟裏。
夜下的龍王廟,江風呼嘯,如這江水裏自古以來被洪澇淹死的無數冤魂,被困在水下鬼哭狼嚎,哀嚎伸冤。
哪怕龍王廟內燭火通明,點了不少蠟燭,可依舊給人一種忽明忽暗的陰氣森森感覺。
或許這就是天下所有廟宇的通病吧。
廟宇既不是佛寺,也不是道觀,很容易變成藏汙納垢,招來野神的場所,所以一些小些的廟宇通常都會給人陰宅感。
兩人神魂飄飛入龍王廟內,倒是一路無阻。
他們一個是白龍寺高僧,秉承一寺香火與眾生願力,一個是身懷十二正神的神道氣息,這龍王廟隻能算是地方廟宇,連正神牌位都沒有,自然擋不住二人神魂自由出入。
進入龍王廟後,裏麵的陳設很簡單,因為崖壁山石堅硬,崖洞開鑿難度大,所以崖洞裏隻有一座大殿,一覽無餘。
大殿也就二間房間般大小,神魂一入大殿,首先看到的是大殿正對門口的一顆碩大的龍頭。
那龍頭是在崖壁上雕刻出來的,龍頭呈岩石的灰白色,雕刻得栩栩如生,頭角崢嶸,頭生鱗甲,怒目圓睜,怒視人間。
仿佛要從崖壁裏掙脫而出,朝人間傾斜它被釘死在陰邑江下的滔天怨氣,降下磅礴雨澤,水漫天地。
而在碩大的石雕龍頭兩側,左右兩邊則各放著一排在寺廟裏常見的那種上蠟燭鐵架。
每排鐵架都分好幾層,此刻都點滿了蠟燭。
而在龍王廟的幹燥地上,擺放著一具女屍,那女屍身穿大紅嫁衣,年紀輕輕,應該還是十五六歲之間的妙齡少女。
大紅嫁衣女屍身下地麵,還流淌著不少水漬,就連身上嫁衣也還沒幹透,看起來像是剛從江水裏打撈出來不久。
“住持,這莫非又一名被民間愚昧百姓獻祭給龍王做水神娘娘,祈求風調雨順,龍王息怒的可憐女子?”
晉安臉上神色難看。
這是草菅人命啊。
阿彌陀佛,白龍寺住持歎息一聲,這世間又多一名亡者,苦海裏又多一縷無辜亡魂。
這時,外麵的夜色漸漸夜深,讓負責站崗的官兵有些昏昏欲睡。
嗚嗚咽咽——
就在這時,有熱熱鬧鬧的敲鑼打鼓和嗩呐聲傳來,嗩呐聲喜慶,像是一支迎親隊伍走在夜裏。
並且聲音越來越近。
居然是在朝龍王廟這邊來的。
誰家白天不娶親,非要在大晚上娶親?
這娶親的人,恐怕不是娶的活人,而是娶的死人吧!
晉安和白龍寺住持驚訝對視一眼,晉安皺眉:“住持,我有一個猜想。”
白龍寺住持此時也皺眉:“阿彌陀佛,老衲也有一個猜想,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跟晉安道友你的猜想是一樣的。”
“不如晉安道友你先說?”
晉安沒有矯情,直接說出自己猜想:“龍王娶親!”
“有沿岸村民獻祭妙齡少女給龍王做水神娘娘,現在屍首被官兵從江水裏打撈出來,恐怕龍王打算要來龍王廟強行娶親!”
白龍寺住持聽完,宣唱了聲佛號,原來晉安和他猜想的都一樣。
晉安眸光冷笑:“今日我倒要看看,這龍王娶親到底是在擺什麽道,我讓它今天喜事變喪事。”
阿彌陀佛,白龍寺住持宣唱了句佛號,表示他也讚同。
此時,嗚嗚咽咽的嗩呐娶親聲音,更加近了,說來也是奇怪,外頭鬧出這麽大的動靜,守夜的官兵們卻無一人發現異常。
那些守夜官兵們居然連一點動靜都沒有發出。
這時,娶親隊伍的敲鑼打鼓嗩呐聲音,已經走到龍王廟的門外,接下來兩人目露驚訝,那迎親隊伍居然毫無阻攔,廟外門口站崗的官兵一點都沒有阻攔,迎親隊伍浩浩蕩蕩的就進入了龍王廟裏。
一台大轎被轎夫抬著,進入龍王廟。
而在轎夫前後,跟著一大隊敲鑼打鼓的熱熱鬧鬧人,而在最前頭開道的,則是幾名無麵男子。
大花轎子裏坐著一名女子。
那女子雖然蓋著紅蓋頭,看不清五官,可看衣著、身形、衣服上的花紋細節,轎子裏的女子分明就是龍王廟地上的大紅嫁衣女屍。
這是女子落在水裏的亡魂!
這支迎親隊伍進入龍王廟後,並未看到晉安和白龍寺住持,他們還在繼續朝地上的女子屍體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