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之詠出門天降春雨,一路向南遊走,過了五條橋,經過方廣寺,隻見殘垣斷壁,一片破敗。這裏是豐臣秀吉當年彰顯武功之地,如今卻落得如此境地。
柳之詠吟道:“萬裏金甌失壯圖,袞衣顛倒落泥塗。老去寒風吹我惡,夢回寒月照人孤。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
有人讚道:“好一個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真乃深邃雋永。”
柳之詠視之,隻見一個比自己矮了一截的小老頭,鬢角花白,留著月代頭與茶筅髻,雙眼沉靜無華,頭戴紫巾,身著明黃小袖,披著繡有金色桐葉的紅色肩衣。
柳之詠道:“老丈謬讚了。”
“哦!聽口音是來自中土的雅士啊!”
“不錯,晚輩來自中土。”
“雅士何故到我倭國?”
“磨練劍道,提升武學修為。”
“可有所得?”
“晚輩正處疑惑之中。倭國武士道常言死亡如風,常伴吾身,如櫻花之落敗。所以劍道流派無不主張在生死陣上磨練劍道。但是又聞光悅、有樂齋對劍客、浪人嗜殺殘暴之鄙視,寧願沉浸茶道之中以求心靈安寧。”
老者道:“中土雅士請隨我來!”
兩人向西走了百十步,隻見一處高大墳塚,芳草萋萋,鬆柏森森,石碑高聳,月影暗淡,不辨文字。
老者問:“雅士可知此處乃何地?”
柳之詠搖頭。
老者道:“此處名曰耳鼻塚。”
“耳鼻塚?”
“自信長公去世,太閣豐臣秀吉一統天下,雄心勃勃,意圖以霸道侵吞四方,十幾萬倭國人越海侵吞高麗,與支援的中土將士血戰,終究敗而歸國。這一戰中土、高麗、倭國皆是傷痕累累。太閣鼓吹戰功,倭國將士將敵人耳鼻割下來用石灰或者鹽醃製後運回以計戰功!此處掩埋乃十八萬高麗人、三萬中土將士的耳鼻。”
柳之詠聞言頓時血氣上湧,一陣頭暈目眩。
他顫聲道:“這裏竟是中土將士的……太殘忍太可怕。”
老者道:“是啊!太殘忍太可怕了,戰爭乃世人的地獄啊!”
柳之詠道:“我明白光悅為何對武士那般鄙夷了。”
老者道:“太閣當年占漢城後便議遷都燕京,並將燕京周圍十國之地獻為禦用,賜公卿以俸祿,賜部下十倍領地。太閣還任命豐臣秀次為中土關白,宇喜多秀家為倭國關白,羽柴秀勝為高麗關白。”
柳之詠冷笑道:“他鄉異國,如此妄想!哈哈!實在可笑!”
老者道:“倭國乃區區島國,中土疆域何止萬裏,太閣無疑以卵擊石。我們局外人看得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太閣和十幾萬將士卻不懼死亡,悍然渡海開戰,這又是何故?”
柳之詠道:“或者不懼死亡,或者不明大勢。”
老者道:“太閣與大臣將士皆人中豪傑,不會不明大勢,隻是沉迷戰爭,癡於功名,妄自尊大,殺戮與鮮血會讓人癡狂,失去了悲天憫人的仁心。”
柳之詠道:“老丈所言真乃高屋建瓴,撥雲見日。”
老者又道:“這些智慧皆來自中土,墨子的兼愛非攻,孔子的仁者愛人,神佛的慈悲之心。老夫最向往的還是老子的理想國:‘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倭國若能達到民眾安居樂業,其樂融融,率事退讓,不與人爭,怕就是佛陀淨土吧!”
柳之詠讚道:“善哉!老丈學究天人,晚輩欽佩之至!”
老者朗聲笑道:“能與中土雅士暢談,老朽也十分開懷。晚安了!安藤直次我們回去吧!”
忽而鬆柏之中閃出幾名武士,抬著一頂小轎,攙扶老者登轎離開。
柳之詠采了野花,購置供品、清酒,祭奠中土將士亡魂後,方才回客棧。
柳之詠吟道:“萬裏金甌失壯圖,袞衣顛倒落泥塗。老去寒風吹我惡,夢回寒月照人孤。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
有人讚道:“好一個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真乃深邃雋永。”
柳之詠視之,隻見一個比自己矮了一截的小老頭,鬢角花白,留著月代頭與茶筅髻,雙眼沉靜無華,頭戴紫巾,身著明黃小袖,披著繡有金色桐葉的紅色肩衣。
柳之詠道:“老丈謬讚了。”
“哦!聽口音是來自中土的雅士啊!”
“不錯,晚輩來自中土。”
“雅士何故到我倭國?”
“磨練劍道,提升武學修為。”
“可有所得?”
“晚輩正處疑惑之中。倭國武士道常言死亡如風,常伴吾身,如櫻花之落敗。所以劍道流派無不主張在生死陣上磨練劍道。但是又聞光悅、有樂齋對劍客、浪人嗜殺殘暴之鄙視,寧願沉浸茶道之中以求心靈安寧。”
老者道:“中土雅士請隨我來!”
兩人向西走了百十步,隻見一處高大墳塚,芳草萋萋,鬆柏森森,石碑高聳,月影暗淡,不辨文字。
老者問:“雅士可知此處乃何地?”
柳之詠搖頭。
老者道:“此處名曰耳鼻塚。”
“耳鼻塚?”
“自信長公去世,太閣豐臣秀吉一統天下,雄心勃勃,意圖以霸道侵吞四方,十幾萬倭國人越海侵吞高麗,與支援的中土將士血戰,終究敗而歸國。這一戰中土、高麗、倭國皆是傷痕累累。太閣鼓吹戰功,倭國將士將敵人耳鼻割下來用石灰或者鹽醃製後運回以計戰功!此處掩埋乃十八萬高麗人、三萬中土將士的耳鼻。”
柳之詠聞言頓時血氣上湧,一陣頭暈目眩。
他顫聲道:“這裏竟是中土將士的……太殘忍太可怕。”
老者道:“是啊!太殘忍太可怕了,戰爭乃世人的地獄啊!”
柳之詠道:“我明白光悅為何對武士那般鄙夷了。”
老者道:“太閣當年占漢城後便議遷都燕京,並將燕京周圍十國之地獻為禦用,賜公卿以俸祿,賜部下十倍領地。太閣還任命豐臣秀次為中土關白,宇喜多秀家為倭國關白,羽柴秀勝為高麗關白。”
柳之詠冷笑道:“他鄉異國,如此妄想!哈哈!實在可笑!”
老者道:“倭國乃區區島國,中土疆域何止萬裏,太閣無疑以卵擊石。我們局外人看得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太閣和十幾萬將士卻不懼死亡,悍然渡海開戰,這又是何故?”
柳之詠道:“或者不懼死亡,或者不明大勢。”
老者道:“太閣與大臣將士皆人中豪傑,不會不明大勢,隻是沉迷戰爭,癡於功名,妄自尊大,殺戮與鮮血會讓人癡狂,失去了悲天憫人的仁心。”
柳之詠道:“老丈所言真乃高屋建瓴,撥雲見日。”
老者又道:“這些智慧皆來自中土,墨子的兼愛非攻,孔子的仁者愛人,神佛的慈悲之心。老夫最向往的還是老子的理想國:‘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倭國若能達到民眾安居樂業,其樂融融,率事退讓,不與人爭,怕就是佛陀淨土吧!”
柳之詠讚道:“善哉!老丈學究天人,晚輩欽佩之至!”
老者朗聲笑道:“能與中土雅士暢談,老朽也十分開懷。晚安了!安藤直次我們回去吧!”
忽而鬆柏之中閃出幾名武士,抬著一頂小轎,攙扶老者登轎離開。
柳之詠采了野花,購置供品、清酒,祭奠中土將士亡魂後,方才回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