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小皇帝年紀雖小,但已然到了懂事的年紀,他對狄挽鳳的所作所為一清二楚,隻是此時的他形單影隻,勢單力薄,試看滿朝文武,大多是狄挽鳳之流的黨羽夥伴,樹大根深,極難鏟除,而那些忠良肱骨,也早已因不肯與狄挽鳳同流合汙而接連遭到陷害,被鏟除,故而直到今日,洪文小皇帝即便有心除賊,也是無力回天。


    故而他隻有忍氣吞聲,韜光養晦,尋找時機將其除去,先前他並未多言,已然從母後與一眾宮女太監的談話,以及狄挽鳳的辯駁之中看出些許端倪,隻怕此時此刻,漠北五族的聯軍真的已然兵臨城下,如此危機之時,這狄挽鳳竟然還想著欺瞞聖上,壓住消息,足見那狄挽鳳的權勢有多麽恐怖。小皇帝早已被他架空,隻不過是個象征著皇室的吉祥物罷了,整個大薑國真正的掌權人,已然變成他狄挽鳳。


    而如今他又要以南遷為名,裹挾小皇帝逃亡南方,分明是為了躲避戰亂,想來承天府陷落隻是時間問題,之所以拋棄其他皇親國戚,恐怕也隻是想拋棄其他累贅罷了。畢竟隻要傀儡小皇帝掌握在手,任他狄挽鳳走到哪兒,都是這大薑的“九千歲”。但話又說回來,那狄挽鳳等人莫不想救國麽?非也。不過他們救國,非是為了其他,而是為了自己。


    他們早已說過,唯有在內憂外患之時,才是他們借此機會造勢,結黨營私的最佳時機,無論是太平盛世還是大薑國真的滅亡對他們的好處都不如如此來的大,故而這麽多年來他們一直苦心維持這個脆弱的“平衡”,奈何如今天平終於傾斜。狄挽鳳本來以為,派出那大薑最後的支柱孟家父子便能止住那北軍進攻的鋒銳,狄挽鳳甚至不要求他能奪回失地,但求那孟克能在赤霞山固守,效仿那尹溫烈之事哪怕與北軍僵持一年,他便有籌碼與北軍後方直接進行談判。


    兵戈既止,有些事在談判桌上便能說個清楚。哪怕不再收受五族的朝貢,甚至反過來每年上貢給他們絲帛錢糧,狄挽鳳都能接受。不想那孟克父子三人竟如此“不堪一擊”,虧他自詡三代將門,如今看來甚至還不如尹溫烈。隨著孟克及其麾下大軍的覆滅,薑國再無可戰之兵。狄挽鳳的幻想終於破滅,他深知承天府雖是堅城,城中糧草亦可支用各處用度數年有餘,但僅憑那三萬老弱殘新兵,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北軍的鐵騎的。如此看來,這行兵打仗還真是門學問,不是隨便一個人便能掌握的。


    莫非真的要尋回那尹溫烈才能扭轉乾坤?狄挽鳳已然開始猶豫,但至少目前情況還沒有到最糟糕的地步,故而狄挽鳳也不想拉下臉麵。


    照狄挽鳳所想,與其做無謂的犧牲,倒不如及時將三萬人馬及小皇帝帶出,逃亡南方,及時止損,以謀長遠。至於其他,他並不在意。甚麽百姓平民,達官顯貴,盡皆同承天府城留給那些北族豺狼好了,任他們殺剮,想來不僅自己沒有半點損失,說不定還能激起國民的憤怒與抵抗之心,屆時上下齊力,萬眾一心,說不定他還有扭轉戰局,東山再起的機會。在狄挽鳳看來,不過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兩種結果,要麽東山再起,重回承天府,自己手中始終掌控著傀儡小皇帝,自己便永遠是九千歲。但若是未能如願,便可盤踞江南,與北族劃江而治。


    但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顯然沒有想過,北族為何會止步於承天府,為何占據了大薑半壁江山就會心滿意足,為何不乘勝追擊進攻江南諸地,而任由狄挽鳳“分庭抗禮”?很顯然,這又是一個從未想過自己會失敗的主兒,通常情況下,也離死期不甚遠矣。


    且看那洪文小皇帝沉吟片刻,終於說道:“可朕一人南巡,難免有些寂寞,不知狄卿可否帶上朕的皇兄賢臨王一同出發,也好消遣路途遙遠之倦乏。”原來這賢臨王並非是洪文帝的親皇兄,他乃是先帝之弟,洪文皇叔長子,皇叔去後,爵位世襲罔替,這位表皇兄便成為新任賢臨王,年方十六,老實勤懇,文武兼備,但有些木訥。想來那洪文帝之所以請狄挽鳳帶上這位年紀輕輕的賢臨王一同南巡,不僅僅是為了路上有個伴,更是因為有個親近之人能保護自己。周圍都是狄挽鳳的心腹,那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而那狄挽鳳聞聽此言,細細琢磨一番,隻覺那賢臨王年紀不過十六,尚未成就氣候,聽說還是個榆木腦袋,想來掀不起多大波瀾,便答應此事。卻不想他一時心急,竟反遭那小皇帝算計,洪文帝就是要他以為自己那位皇兄有些木訥,才能準許他與自己一道同行。狄挽鳳當即接旨,派人去賢臨王府去請賢臨王,自己則催促那小皇帝快些更衣。不知是心有不舍,還是故意與那狄挽鳳唱反調,且看那洪文小皇帝,不緊不慢,不急不躁,慢悠悠的換好了衣衫,又對著那洪隆太後三跪九叩。急地那一旁的狄挽鳳好似熱鍋上的螞蟻,站不住腳,卻又不好表現出來。


    終於等那小皇帝收拾妥當,狄挽鳳再度催促他快些出發,不想那小皇帝卻跪倒在太後身前,他心底清楚,此次分別,或許便是他母子永別,心中悲戚無以言表,故而顫聲說道:“母後......此次皇兒出宮南巡,不知幾時才得回轉,不知哪日才能與母後重逢......皇兒在此拜別母後,望母後保重鳳體......”說罷,就要叩首,不想卻被那洪隆太後一把攔住。且看那洪隆太後,左手掩麵,聲淚俱下,右手扶住那小皇帝的身子,實是心如刀絞,酸楚難當,亦哽咽道:“皇兒乃是九五至尊,萬萬不可有損龍體,行此大禮......”


    “皇兒雖是九五至尊,但卻也是母後十月懷胎,受盡煎熬痛苦所生,為何不能叩拜生身之母?”故而在那洪文皇帝的堅持之下,還是屈膝麵朝母後叩拜三下,惹得那洪隆太後泣不成聲,險些昏死過去。幸得洪文帝及時起身將其扶住,那洪隆太後一把攥住洪文帝的手,淚流滿麵,顫聲說道:“皇兒......皇兒此一去,你我母子天涯相隔,關山萬裏,千萬要保重龍體......莫要捱壞了身子,母後,母後無時無刻不在記掛著你......”


    說罷,母子二人抱頭痛哭,真好似生死訣別一般,一旁的狄挽鳳見狀,


    (本章未完,請翻頁)


    絲毫沒有被眼前的母子情深所感動,隻是心急如焚,不斷催促那洪文皇帝快快移駕:“微臣鬥膽,請陛下盡快移駕南門!”洪文帝終於架不住他的催促,與那洪隆太後又耳語一陣,這才依依不舍的與洪隆太後分別,踏出殿門的一刹那,他還回頭望了一眼那哭成了淚人的洪隆太後,洪文帝心情複雜,終是坐上了出宮的車架。


    且說那洪文帝前腳剛走,狄挽鳳竟獨自折返歸來,麵對著那洪隆太後負手而立,表情嚴肅,一言不發,那洪隆太後本想起駕回宮,不想卻被狄挽鳳殺了個回馬槍,不禁有些驚詫,但為了維持皇太後的顏麵與尊嚴,還是故作淡定的徐徐起身,將雙手疊在一處,居高臨下,俯視著那來者不善的狄挽鳳,問道:“狄卿不是遂陛下出宮去南門了麽?為何又折返回來?莫不是來送哀家回宮的麽?”


    可那狄挽鳳卻冷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微臣非是來送太後娘娘回宮,乃是來送太後娘娘上路。”洪隆太後雖早已從狄挽鳳眼中讀出幾分殺意,也知道自己知曉了此時承天府的真實情形已然命不久矣,但卻未曾想到,那狄挽鳳竟敢如此囂張,明目張膽的以下犯上,遂破口大罵道:“大膽!狄挽鳳你好大的膽子,若非是郭皇後提拔與你,你還在後宮做你的小太監呢!不想如今小人得誌,成了氣候,不想竟敢如此放肆?你當真不知死麽?!”


    狄挽鳳聞言心底已是驚濤駭浪,嘴角止不住的微微顫動,故而上前說道:“不知死的非是微臣,而是太後娘娘。太後娘娘身為當今皇上的母後,理當在陛下年幼之時,統領後宮,母儀天下,不想太後娘娘不僅沒能做到如此,竟然還聽信謠言,甚至將謠言散播到陛下耳中,是也不是?”“嗬嗬,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這承天府此時的情形你最了解,究竟是不是謠言,你心裏清楚。”那洪隆太後冷笑兩聲便反駁道。


    狄挽鳳見自己辯駁不過,啞口無言,便招了招手,門外當今轉出一名小太監,手裏捧著一隻托盤,其上擺著剪刀,白綾與一小瓶劇毒。狄挽鳳指了指那太後身前的階梯,小太監便按照他的指令,將托盤擺在那太後娘娘身前。洪隆太後見狀勃然大怒,黛眉倒立,雙眸閃動,震驚不已,指著那狄挽鳳的手微微顫抖,一時間竟然氣憤的說不出話來:“你......狄挽鳳,你究竟要對哀家做甚麽!”


    “奉聖上口諭,洪隆太後楊氏,散播謠言,惑亂人心,錯害忠良,理當問斬。奈何其乃是當今聖上生身之母,故而留下全屍。”狄挽鳳麵無表情,一字一頓的徐徐說道。而洪隆太後自是不信,聞言跌坐在那龍榻之上,想來先前與皇兒分別的畫麵就在眼前,洪文帝又怎會下令殺她?左思右想,定是那狄挽鳳的陰謀詭計,故而洪隆太後一麵瘋狂搖著頭否認,一麵指著那狄挽鳳罵道:“不可能,不可能的!皇兒不會因此殺我!分明是你,是你狄挽鳳假傳聖旨,謀權篡位......你莫非不怕天打五雷轟麽?”


    可話音剛落,那狄挽鳳不僅毫無懼色,反倒極為囂張的仰天大笑起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馬辭太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玄魚幻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玄魚幻夢並收藏白馬辭太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