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沈欽仍未就此罷休,此事須得妥善處理後事,免得橫生枝節,夜長夢多,故而對那哨探複又吩咐道:“傳令下去,差人將那小皇帝的屍首火速送入宮內,並找人為它清理屍首,整理儀容,並連夜打造沉香木棺槨一口,安置屍首。明日一早,本侯要率領眾將及文武百官,為其送行下葬。”要說換做尋常時分,堂堂一國之君,即便駕崩,也該風光大葬,舉國哀悼,用白玉棺槨,堆滿陪葬品方才能顯現出九五至尊最後的威嚴。
但如今,那聰穎慧達,年紀輕輕的洪文帝陰差陽錯的坐上了皇位,也陰差陽錯的成了亡國之君,但他生前尚有幾分骨氣在,即便是被北軍俘虜,也不肯為他們賣力效命,以至於最後以死明誌。幸得遇上了這沈欽,雖說他亦是為了一己之私,才極力營造出這副形象,但無論他是否是做戲,至少他的確沒有做出為了貶低薑國而侮辱駕崩小皇帝的屍首,更沒有以此來取樂,而是安排人整理後事,還親自帶人扶棺送葬。
雖說無論是待遇還是場麵相較於一國之君該有的禮儀來說都相差甚遠,但這似乎已然是眼下最好的下場。想想那慘死在荒郊野外的狄挽鳳,這或許便是他的報應。
“棺槨倒是好辦,相關禮儀等各項事務亦可交給薑國原本的官員來處理,但是現有的問題是,這小皇帝該葬在何處,以甚麽禮儀下葬,以及後續的安排。”有通曉事理的部將對沈欽如是說道,他也是借此機會提醒那沈欽,他的一舉一動都在東狄王的注視之下,若是稍有不慎,很可能就會將他的意圖暴露的一覽無遺。但是他卻不知,此時此刻,手握重兵背靠承天府的沈欽,已然有了足夠的實力對抗東狄王而自立為王。
他不想再等,不願再等,也不能再等。時機錯過則逝,可能再也不會回來。沈欽還沒有蠢笨到為那東狄王打下薑國的全部江山,再自立為王。隻因他知道,以他這位同胞哥哥的性格,多半會在他即將成功之時將他調換,像那盧參戎一樣召回漠北。不過與盧參戎不同的是,盧參戎隻不過是大敗了一次尹溫烈,便被奪去了兵權,賦閑在家。而依照這沈欽的功績,隻怕多般凶多吉少,性命難保。
故而再三斟酌之下,此時此刻,薑國半壁江山已然落入沈欽之手,且多是北方重鎮,正是與東狄王翻臉的最佳時機。因此沈欽絲毫不懼怕東狄王知曉他的心思,或者說,他巴不得東狄王知道。又因沈欽進城之後,對於薑國舊臣,他並未打殺一人,願意繼續在朝為官的,便繼續留在朝中,職務照舊。至於那些不肯服從的,便好言相勸,重禮相待,若是回心轉意,自是最好,若仍不願為官,便由薑國國庫發放盤纏,返回家鄉,不再過問。
之所以如此行事,便是因為那沈欽帶到承天府來的,多半是目不識丁,粗獷豪野的將士,他們打仗有餘,治國不足,甚至可以說是一竅不通,身邊能夠處理政務的人才寥寥無幾,即便是能尋見幾人,共同操持著半壁江山的事務,也是分身乏術,回天無力。故而沈欽不是不知道,留用如此多的薑國舊臣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但這卻是眼前最好的處理辦法,實是不得已而為之。他也需要盡快安撫這些前朝舊臣的心,好叫他們徹底為沈欽所用。
如何處理這薑國小皇帝的後事,亦是緊要慎重之事,不可馬虎,須得顧慮周全,結合多方問題,得出一個較為妥善的處理方法。故而那沈欽琢磨許久,招來相關官員,並對他們吩咐道:“薑國國都已被本侯攻陷,大薑國已然不複存在,雖是此時我手上隻有半壁江山,但想來隻要本侯揮師南下,便能輕而易舉的奪取江南各州府的掌控。故而一統天下,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且看那沈欽沉吟片刻便接著說道:“故而薑國的國號便不能再使用,年號也不複存在。那洪文小皇帝不能再用皇帝之禮下葬,傳本侯軍令,追封那小皇帝中平靈公,此地千畝,就埋在承天府西北的曠野之上,築碑立墳,四時供奉。明日一早,全城百姓,滿朝文武,扶棺相送,以王侯之禮下葬。”這樣看來,對於亡國之君來說,似乎已是很好的下場。但卻有人站出身來,畢恭畢敬的躬身一拜,開口說道:“不知這追封中平靈公之事是否需要上報國主知曉?”
誰料那沈欽擺了擺手卻拒絕道:“不必如此。這些事,本侯自能做主。”實際上,那中平靈公的爵位已然極高,甚至比這封天侯沈欽自己還要高出一個品級,照理來說,他無有權力如此行事安排,即便真的要這麽做,也該提前上報東狄國主請示,像沈欽這般臨時私自決斷,實際上已然算是僭越王權,大逆不道。可有些人並不知曉他已然打算自立為王的心意,如此行事也是故意為之,為的便是發出一個信號,告知那東狄國主,自己不日就要登基成為新的皇帝,他將自己擺在比那中平靈公與東狄王更高的位置,故而才能安排各事。
諸事安排皆畢,那沈欽便留在承天府內,也不急著揮師南下,而是每日“上朝聽政”,親自處理一些極為重要的政務,將北方各地管理的井井有條,即便如此,百姓們還是將他視為惡賊亂黨,口服心不服。至於那些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無論是薑國舊臣還是沈欽帶來的部分官員,無一不都默認那沈欽便是皇帝的實事,哪怕沒有名分,做的事卻讓大家心知肚明。
而那沈欽擁兵自立,不肯揮師南下,攻占承天府後便開始處理北方各州府政事,追封薑國故去小皇帝為中平靈公等消息陸續傳回漠北,落在那東狄國主的耳中,勃然大怒,當即將那情報文書扯碎,狠狠擲在身前,當著文武群臣的麵痛斥那沈欽大逆不道,居心叵測,竟敢不請示自己便擅自做主,分明造反。盛怒之下,就要撤去那沈欽的兵權,將他召回。不想,那朝中文武麵麵相覷,欲言又止,似乎有話要說。
東狄王見狀,便叫他們各抒己見,將心中所想盡皆說出。故而有明眼大膽之人便上前拜道:“我主聖明,奈何此舉恐怕難以如願。正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那封天侯如今手握五族重兵,又有收編的薑國俘虜,留用了大批薑國舊臣,據守承天府,建立法度,恢複秩序,幾乎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齊聚於其手。此時此刻,若封天侯想要自立為王,與我主分庭抗禮,簡直是易如反掌。若是他執意擁兵自立,隻怕我主的喻令他也將置若罔聞......”
“莫非如此,就真的治不了他了麽!”東狄國主氣氛非常,他早知這位與他一母同胞的兄弟狼子野心,居心叵測,不想如今卻做出這等僭越之事,故而怒發衝冠。此時又有臣下上前拜道:“我主聖明,此時斷言那封天侯僭越謀反,擁兵自立還為時過早。依臣看,陛下可差人火速遞出一道手令,命那封天侯南下,若他揮師南下,離開承天府,我主則可趁此機會奪回承天府,重新掌握主動權。若是他無心謀反,則一切相安無事,若他執意擁兵自立,要麽會按兵不動,抗命不尊,要麽回折返回承天府,甚至不惜與我等開戰。如此一來,其心可見。”
那無德無才的東狄國主哪裏有其他好主意,聞言便趕忙催促道:“既然如此,快些去做。”不想他派出的使者火速趕到承天府後,來到那大殿之上,果然見到了意氣風發的沈欽,便將那東狄國主的喻令捧出,畢恭畢敬的緩步上前,不過非是尊敬那沈欽,而是對那東狄國主的喻令。照理來說,同為君下臣子,沈欽理當親自來來下跪接令,不想那沈欽卻指了指使者,極為傲慢的說道:“念。”
使者見狀大驚,心裏已然明白了七八分,但即便如此,他還是要將那東狄國主的喻令宣讀出來。不料讀罷喻令,那沈欽依舊不肯屈身接令,故而那使者便提高了嗓音,陰陽怪氣的說道:“封天侯,為何不肯接令?是在為難本使者,還是心中有鬼呀?”不料那沈欽冷笑一聲,複又指著使者笑道:“你且回去告知國主,此喻令本侯接不得。”“為何接不得?”使者橫眉冷目,朗聲問道。
“此時不是南下的時機,貿然揮師南下,很有可能功虧一簣。”沈欽如是說道,眼神飄然,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的模樣。可那使者卻聳著肩膀,冷笑著質問道:“果真如此麽?據本使沿途得到的消息所知,薑國的軍隊已然被封天侯徹底擊潰,想來那江南各鎮所部兵馬,裏裏外外加在一起,可能都不足萬人,而封天侯手中有十數萬大軍,為何不能南下?敢問侯爺,戰機何時能到。”
沈欽卻說道:“此乃軍機大事,豈能告於你知?沙場之上,千變萬化,其中道理,錯綜複雜,又有誰人能斷言?戰機到時,本侯自會發兵,用不著你們催。戰機未至,本侯也不會妄動一兵一卒。”使者聞言大怒,指著那沈欽說道:“國主有令,竟敢不尊?!”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本侯是否發兵全由本侯自己作主,哪裏輪得到他人幹涉?!”沈欽指了指左右,便朗聲吩咐道,“來人,給我將此人亂棒趕出!”話音剛落,身旁的近侍便上前,一把奪過那使者手中的國主喻令,宛若丟棄一張廢布般隨手丟在腳旁,推搡著,毆打著,要將那東狄王欽派使者趕出大殿。
不想那使者惱羞成怒,厲聲斥罵道:“奸賊!逆賊!亂賊!惡賊!”
但如今,那聰穎慧達,年紀輕輕的洪文帝陰差陽錯的坐上了皇位,也陰差陽錯的成了亡國之君,但他生前尚有幾分骨氣在,即便是被北軍俘虜,也不肯為他們賣力效命,以至於最後以死明誌。幸得遇上了這沈欽,雖說他亦是為了一己之私,才極力營造出這副形象,但無論他是否是做戲,至少他的確沒有做出為了貶低薑國而侮辱駕崩小皇帝的屍首,更沒有以此來取樂,而是安排人整理後事,還親自帶人扶棺送葬。
雖說無論是待遇還是場麵相較於一國之君該有的禮儀來說都相差甚遠,但這似乎已然是眼下最好的下場。想想那慘死在荒郊野外的狄挽鳳,這或許便是他的報應。
“棺槨倒是好辦,相關禮儀等各項事務亦可交給薑國原本的官員來處理,但是現有的問題是,這小皇帝該葬在何處,以甚麽禮儀下葬,以及後續的安排。”有通曉事理的部將對沈欽如是說道,他也是借此機會提醒那沈欽,他的一舉一動都在東狄王的注視之下,若是稍有不慎,很可能就會將他的意圖暴露的一覽無遺。但是他卻不知,此時此刻,手握重兵背靠承天府的沈欽,已然有了足夠的實力對抗東狄王而自立為王。
他不想再等,不願再等,也不能再等。時機錯過則逝,可能再也不會回來。沈欽還沒有蠢笨到為那東狄王打下薑國的全部江山,再自立為王。隻因他知道,以他這位同胞哥哥的性格,多半會在他即將成功之時將他調換,像那盧參戎一樣召回漠北。不過與盧參戎不同的是,盧參戎隻不過是大敗了一次尹溫烈,便被奪去了兵權,賦閑在家。而依照這沈欽的功績,隻怕多般凶多吉少,性命難保。
故而再三斟酌之下,此時此刻,薑國半壁江山已然落入沈欽之手,且多是北方重鎮,正是與東狄王翻臉的最佳時機。因此沈欽絲毫不懼怕東狄王知曉他的心思,或者說,他巴不得東狄王知道。又因沈欽進城之後,對於薑國舊臣,他並未打殺一人,願意繼續在朝為官的,便繼續留在朝中,職務照舊。至於那些不肯服從的,便好言相勸,重禮相待,若是回心轉意,自是最好,若仍不願為官,便由薑國國庫發放盤纏,返回家鄉,不再過問。
之所以如此行事,便是因為那沈欽帶到承天府來的,多半是目不識丁,粗獷豪野的將士,他們打仗有餘,治國不足,甚至可以說是一竅不通,身邊能夠處理政務的人才寥寥無幾,即便是能尋見幾人,共同操持著半壁江山的事務,也是分身乏術,回天無力。故而沈欽不是不知道,留用如此多的薑國舊臣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但這卻是眼前最好的處理辦法,實是不得已而為之。他也需要盡快安撫這些前朝舊臣的心,好叫他們徹底為沈欽所用。
如何處理這薑國小皇帝的後事,亦是緊要慎重之事,不可馬虎,須得顧慮周全,結合多方問題,得出一個較為妥善的處理方法。故而那沈欽琢磨許久,招來相關官員,並對他們吩咐道:“薑國國都已被本侯攻陷,大薑國已然不複存在,雖是此時我手上隻有半壁江山,但想來隻要本侯揮師南下,便能輕而易舉的奪取江南各州府的掌控。故而一統天下,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且看那沈欽沉吟片刻便接著說道:“故而薑國的國號便不能再使用,年號也不複存在。那洪文小皇帝不能再用皇帝之禮下葬,傳本侯軍令,追封那小皇帝中平靈公,此地千畝,就埋在承天府西北的曠野之上,築碑立墳,四時供奉。明日一早,全城百姓,滿朝文武,扶棺相送,以王侯之禮下葬。”這樣看來,對於亡國之君來說,似乎已是很好的下場。但卻有人站出身來,畢恭畢敬的躬身一拜,開口說道:“不知這追封中平靈公之事是否需要上報國主知曉?”
誰料那沈欽擺了擺手卻拒絕道:“不必如此。這些事,本侯自能做主。”實際上,那中平靈公的爵位已然極高,甚至比這封天侯沈欽自己還要高出一個品級,照理來說,他無有權力如此行事安排,即便真的要這麽做,也該提前上報東狄國主請示,像沈欽這般臨時私自決斷,實際上已然算是僭越王權,大逆不道。可有些人並不知曉他已然打算自立為王的心意,如此行事也是故意為之,為的便是發出一個信號,告知那東狄國主,自己不日就要登基成為新的皇帝,他將自己擺在比那中平靈公與東狄王更高的位置,故而才能安排各事。
諸事安排皆畢,那沈欽便留在承天府內,也不急著揮師南下,而是每日“上朝聽政”,親自處理一些極為重要的政務,將北方各地管理的井井有條,即便如此,百姓們還是將他視為惡賊亂黨,口服心不服。至於那些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無論是薑國舊臣還是沈欽帶來的部分官員,無一不都默認那沈欽便是皇帝的實事,哪怕沒有名分,做的事卻讓大家心知肚明。
而那沈欽擁兵自立,不肯揮師南下,攻占承天府後便開始處理北方各州府政事,追封薑國故去小皇帝為中平靈公等消息陸續傳回漠北,落在那東狄國主的耳中,勃然大怒,當即將那情報文書扯碎,狠狠擲在身前,當著文武群臣的麵痛斥那沈欽大逆不道,居心叵測,竟敢不請示自己便擅自做主,分明造反。盛怒之下,就要撤去那沈欽的兵權,將他召回。不想,那朝中文武麵麵相覷,欲言又止,似乎有話要說。
東狄王見狀,便叫他們各抒己見,將心中所想盡皆說出。故而有明眼大膽之人便上前拜道:“我主聖明,奈何此舉恐怕難以如願。正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那封天侯如今手握五族重兵,又有收編的薑國俘虜,留用了大批薑國舊臣,據守承天府,建立法度,恢複秩序,幾乎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齊聚於其手。此時此刻,若封天侯想要自立為王,與我主分庭抗禮,簡直是易如反掌。若是他執意擁兵自立,隻怕我主的喻令他也將置若罔聞......”
“莫非如此,就真的治不了他了麽!”東狄國主氣氛非常,他早知這位與他一母同胞的兄弟狼子野心,居心叵測,不想如今卻做出這等僭越之事,故而怒發衝冠。此時又有臣下上前拜道:“我主聖明,此時斷言那封天侯僭越謀反,擁兵自立還為時過早。依臣看,陛下可差人火速遞出一道手令,命那封天侯南下,若他揮師南下,離開承天府,我主則可趁此機會奪回承天府,重新掌握主動權。若是他無心謀反,則一切相安無事,若他執意擁兵自立,要麽會按兵不動,抗命不尊,要麽回折返回承天府,甚至不惜與我等開戰。如此一來,其心可見。”
那無德無才的東狄國主哪裏有其他好主意,聞言便趕忙催促道:“既然如此,快些去做。”不想他派出的使者火速趕到承天府後,來到那大殿之上,果然見到了意氣風發的沈欽,便將那東狄國主的喻令捧出,畢恭畢敬的緩步上前,不過非是尊敬那沈欽,而是對那東狄國主的喻令。照理來說,同為君下臣子,沈欽理當親自來來下跪接令,不想那沈欽卻指了指使者,極為傲慢的說道:“念。”
使者見狀大驚,心裏已然明白了七八分,但即便如此,他還是要將那東狄國主的喻令宣讀出來。不料讀罷喻令,那沈欽依舊不肯屈身接令,故而那使者便提高了嗓音,陰陽怪氣的說道:“封天侯,為何不肯接令?是在為難本使者,還是心中有鬼呀?”不料那沈欽冷笑一聲,複又指著使者笑道:“你且回去告知國主,此喻令本侯接不得。”“為何接不得?”使者橫眉冷目,朗聲問道。
“此時不是南下的時機,貿然揮師南下,很有可能功虧一簣。”沈欽如是說道,眼神飄然,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的模樣。可那使者卻聳著肩膀,冷笑著質問道:“果真如此麽?據本使沿途得到的消息所知,薑國的軍隊已然被封天侯徹底擊潰,想來那江南各鎮所部兵馬,裏裏外外加在一起,可能都不足萬人,而封天侯手中有十數萬大軍,為何不能南下?敢問侯爺,戰機何時能到。”
沈欽卻說道:“此乃軍機大事,豈能告於你知?沙場之上,千變萬化,其中道理,錯綜複雜,又有誰人能斷言?戰機到時,本侯自會發兵,用不著你們催。戰機未至,本侯也不會妄動一兵一卒。”使者聞言大怒,指著那沈欽說道:“國主有令,竟敢不尊?!”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本侯是否發兵全由本侯自己作主,哪裏輪得到他人幹涉?!”沈欽指了指左右,便朗聲吩咐道,“來人,給我將此人亂棒趕出!”話音剛落,身旁的近侍便上前,一把奪過那使者手中的國主喻令,宛若丟棄一張廢布般隨手丟在腳旁,推搡著,毆打著,要將那東狄王欽派使者趕出大殿。
不想那使者惱羞成怒,厲聲斥罵道:“奸賊!逆賊!亂賊!惡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