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沈三將軍帶著一隊人馬已抵達城外。」予書從書房外進來,衝著正在看沙盤的謝雁歸行禮。
黔南邊關有兩處城門,一處能夠去到關外,或是抵禦敵軍,或是通往其他國家。
另一處則能夠通到大靖的各個地方,同時也能從大靖的各處來此。
沈懷景帶人抵達的,自是可以從大靖之內來人的城外。
謝雁歸抬起頭來,臉上沒什麽表情,她扯過一旁的披風,向著書房外走去。
「姑娘,您跟郡主吵架了?」予書跟在她身後,試探著問道。
以往謝雁歸在住處時,安陽就算不陪著她,至少也要有一頓飯是一起吃的。
可前兩日,兩人從外麵回來後,就誰都不理誰,也不在一處吃飯。
如此明顯,予書如何看不出來?
她既然是謝雁歸身邊的人,自然要先詢問她。
若是安陽郡主的錯,那她就去哄哄郡主,倒不是讓她來低頭,純粹是自家姑娘不必哄,隻要郡主高興了,她們倆自然就能和好。
若是自家姑娘犯錯,那她就更應該去哄一哄郡主。
「算是吧,」謝雁歸皺起眉來,並未瞞著予書,「我讓她帶著我娘的那些東西離開,她不肯。」
「你也知道,當下黔南的這個情況,一場大戰必不可免,還不知道會打成什麽樣!若我去而無歸,起碼知曉東西在她手上保管,我也能放心。」
予書頓時也皺起眉來,誰是誰非的,她心裏有了底。
「那難怪要吵起來,換做是我,我也不肯走。」見謝雁歸瞪她,予書絲毫不懼,「姑娘也不必瞪我。」
「過去我跟著您打過最難打的仗,當下什麽情況,我心裏麵清楚,這場仗隻會更難打。」
「我跟郡主一樣,都巴不得您心中有所顧忌,您要不再順便想想京都裏的娘娘?」
聽予書提到姑母,謝雁歸抬手點她,隨即,她的眉頭皺得更緊。
「你說到了姑母,我忽然想到些不太對勁的地方。」有心想去證實一下,可沈懷景還在城門口。
「罷了,先去見沈懷景,等我回來之後再確定,你別跟著了,安陽那邊,你幫著我哄一哄。」
說完,謝雁歸將手指湊到唇邊,吹了個響亮的口哨。
驚羽在後院,聽到口哨聲,用頭頂開虛掩著的門,順著路噠噠向外去找謝雁歸。
——
城門處,沈懷景與帶來的隊伍正在接受檢查,沈懷亦也得了消息,先謝雁歸一步到來。
他坐在馬背上,向著沈懷景看去,神情複雜。
沈懷景也瞧見了他,張了張嘴,終究沒能說出什麽來。
兄弟倆皆心知肚明。
謝雁歸的到來,算是暫時緩解了這份無言的尷尬。
她從馬背上跳下來,向著沈懷景走去,沈懷亦也下了馬,跟在她身後。
「謝將軍。」等謝雁歸到了近前,沈懷景攜他帶來的將士們行禮。
「諸位免禮。」目光從眾人身上一一看過,沈懷景能帶來的將士數量並不多。
吩咐人帶著將士們去安頓,謝雁歸跟沈家兄弟就近找了處地方坐下。
「謝將軍,我……」沈懷景想要說些什麽,卻見謝雁歸抬了抬手。
「你帶了人來,其餘的便不必多說,至於駐守在其他各處的沈家人,該如何安排或是處置,我與沈將軍早就商定。」
謝雁歸如此說,沈懷景向著沈懷亦看去,卻並未得到回應。
「吾已派了翎羽衛攜帶軍令跟沈將軍的手書前往各處,想要戴罪立功者,可以將功抵過,否則就地軍
法處置,翎羽衛將會接管一切。」
既然沈懷亦不想說,謝雁歸就幫著他說,沈懷亦頓時皺起眉來。
「想必沈三將軍應該知曉,戰場之上違背軍令該是什麽下場,吾的軍令早就發下,沈家人已經違背過一次了。」
謝雁歸的話,讓沈懷景的臉色又是一變,他正是因為收到了軍令,勸人無果,才會攜帶自己能調動的將士,趕到了邊關。
倘若他跟其他沈家人一樣,那麽等待他的,將會是第二封軍令以及兄長沈懷亦的手書。
沈懷景深知家族之中,其他人對於謝雁歸軍令的態度,他再次看向沈懷亦,想要他幫著多說幾句。
「老三,其餘的話你不必再說了,沈家到了咱們這一代……能護住黔南,便是萬幸。」終於,沈懷亦開了口。
「如今在邊關城外,駐紮著戎狄二十幾萬大軍,你之前在邊關待過,應當清楚當下的情況。」
「從前朝開始,沈家就駐守黔南,身為軍人,應該做什麽不應該做什麽,本該銘記於心,可他們被富貴迷了眼,已經忘了自己的責任。」.
「所以,之後如何,全都是自找的,為兄並非沒有努力過。」
事實上,加上這次隨同謝雁歸軍令一起發出的手書,這已經是沈懷亦對於沈家人的第五次提醒。
早在之前,他聽聞有沈家人往京都送奏疏彈劾謝雁歸時,就已經命人往各處送過手書,勸誡沈家人。
可他們不僅不聽,反而言行上變本加厲。
沈舟會來到邊關,一是為了探望沈懷亦,看看他如今的真實情況,是否還當得起沈家的家主。
二則,是想探探她的虛實。
倘若她看不懂眼色,又著實是個不好對付的,那就將她永遠地留在黔南。
沈家人將事情做到這個地方,還讓他如何能幫著繼續說話?
沈懷亦知道的那些事情,沈懷景也是知道的,一時間,屋內再度陷入沉默。
謝雁歸坐在一旁,給自己倒了杯水慢慢喝著,她並未去關注兄弟倆的對話,而是琢磨著之前跟予書的對話。
予書的話給了她提醒,讓她意識到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不知從何時開始,她常能收到姑母的信,有時候是問候,有時候隻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可這在過去是沒有的。
從前姑侄倆通信,雖也會問候,卻沒有現在這樣頻繁,姑母也從不會跟她說無關緊要的小事。
謝雁歸可以確定,信的確是姑母寫給她的,所用的暗號也是新換過的,絕非從前存下來的。
到底是什麽原因,讓姑母頻繁給她寫信?
謝雁歸覺得,等一會兒忙完回到府上,她要把那些書信都找出來,挨個仔細地再看一遍。
黔南邊關有兩處城門,一處能夠去到關外,或是抵禦敵軍,或是通往其他國家。
另一處則能夠通到大靖的各個地方,同時也能從大靖的各處來此。
沈懷景帶人抵達的,自是可以從大靖之內來人的城外。
謝雁歸抬起頭來,臉上沒什麽表情,她扯過一旁的披風,向著書房外走去。
「姑娘,您跟郡主吵架了?」予書跟在她身後,試探著問道。
以往謝雁歸在住處時,安陽就算不陪著她,至少也要有一頓飯是一起吃的。
可前兩日,兩人從外麵回來後,就誰都不理誰,也不在一處吃飯。
如此明顯,予書如何看不出來?
她既然是謝雁歸身邊的人,自然要先詢問她。
若是安陽郡主的錯,那她就去哄哄郡主,倒不是讓她來低頭,純粹是自家姑娘不必哄,隻要郡主高興了,她們倆自然就能和好。
若是自家姑娘犯錯,那她就更應該去哄一哄郡主。
「算是吧,」謝雁歸皺起眉來,並未瞞著予書,「我讓她帶著我娘的那些東西離開,她不肯。」
「你也知道,當下黔南的這個情況,一場大戰必不可免,還不知道會打成什麽樣!若我去而無歸,起碼知曉東西在她手上保管,我也能放心。」
予書頓時也皺起眉來,誰是誰非的,她心裏有了底。
「那難怪要吵起來,換做是我,我也不肯走。」見謝雁歸瞪她,予書絲毫不懼,「姑娘也不必瞪我。」
「過去我跟著您打過最難打的仗,當下什麽情況,我心裏麵清楚,這場仗隻會更難打。」
「我跟郡主一樣,都巴不得您心中有所顧忌,您要不再順便想想京都裏的娘娘?」
聽予書提到姑母,謝雁歸抬手點她,隨即,她的眉頭皺得更緊。
「你說到了姑母,我忽然想到些不太對勁的地方。」有心想去證實一下,可沈懷景還在城門口。
「罷了,先去見沈懷景,等我回來之後再確定,你別跟著了,安陽那邊,你幫著我哄一哄。」
說完,謝雁歸將手指湊到唇邊,吹了個響亮的口哨。
驚羽在後院,聽到口哨聲,用頭頂開虛掩著的門,順著路噠噠向外去找謝雁歸。
——
城門處,沈懷景與帶來的隊伍正在接受檢查,沈懷亦也得了消息,先謝雁歸一步到來。
他坐在馬背上,向著沈懷景看去,神情複雜。
沈懷景也瞧見了他,張了張嘴,終究沒能說出什麽來。
兄弟倆皆心知肚明。
謝雁歸的到來,算是暫時緩解了這份無言的尷尬。
她從馬背上跳下來,向著沈懷景走去,沈懷亦也下了馬,跟在她身後。
「謝將軍。」等謝雁歸到了近前,沈懷景攜他帶來的將士們行禮。
「諸位免禮。」目光從眾人身上一一看過,沈懷景能帶來的將士數量並不多。
吩咐人帶著將士們去安頓,謝雁歸跟沈家兄弟就近找了處地方坐下。
「謝將軍,我……」沈懷景想要說些什麽,卻見謝雁歸抬了抬手。
「你帶了人來,其餘的便不必多說,至於駐守在其他各處的沈家人,該如何安排或是處置,我與沈將軍早就商定。」
謝雁歸如此說,沈懷景向著沈懷亦看去,卻並未得到回應。
「吾已派了翎羽衛攜帶軍令跟沈將軍的手書前往各處,想要戴罪立功者,可以將功抵過,否則就地軍
法處置,翎羽衛將會接管一切。」
既然沈懷亦不想說,謝雁歸就幫著他說,沈懷亦頓時皺起眉來。
「想必沈三將軍應該知曉,戰場之上違背軍令該是什麽下場,吾的軍令早就發下,沈家人已經違背過一次了。」
謝雁歸的話,讓沈懷景的臉色又是一變,他正是因為收到了軍令,勸人無果,才會攜帶自己能調動的將士,趕到了邊關。
倘若他跟其他沈家人一樣,那麽等待他的,將會是第二封軍令以及兄長沈懷亦的手書。
沈懷景深知家族之中,其他人對於謝雁歸軍令的態度,他再次看向沈懷亦,想要他幫著多說幾句。
「老三,其餘的話你不必再說了,沈家到了咱們這一代……能護住黔南,便是萬幸。」終於,沈懷亦開了口。
「如今在邊關城外,駐紮著戎狄二十幾萬大軍,你之前在邊關待過,應當清楚當下的情況。」
「從前朝開始,沈家就駐守黔南,身為軍人,應該做什麽不應該做什麽,本該銘記於心,可他們被富貴迷了眼,已經忘了自己的責任。」.
「所以,之後如何,全都是自找的,為兄並非沒有努力過。」
事實上,加上這次隨同謝雁歸軍令一起發出的手書,這已經是沈懷亦對於沈家人的第五次提醒。
早在之前,他聽聞有沈家人往京都送奏疏彈劾謝雁歸時,就已經命人往各處送過手書,勸誡沈家人。
可他們不僅不聽,反而言行上變本加厲。
沈舟會來到邊關,一是為了探望沈懷亦,看看他如今的真實情況,是否還當得起沈家的家主。
二則,是想探探她的虛實。
倘若她看不懂眼色,又著實是個不好對付的,那就將她永遠地留在黔南。
沈家人將事情做到這個地方,還讓他如何能幫著繼續說話?
沈懷亦知道的那些事情,沈懷景也是知道的,一時間,屋內再度陷入沉默。
謝雁歸坐在一旁,給自己倒了杯水慢慢喝著,她並未去關注兄弟倆的對話,而是琢磨著之前跟予書的對話。
予書的話給了她提醒,讓她意識到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不知從何時開始,她常能收到姑母的信,有時候是問候,有時候隻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可這在過去是沒有的。
從前姑侄倆通信,雖也會問候,卻沒有現在這樣頻繁,姑母也從不會跟她說無關緊要的小事。
謝雁歸可以確定,信的確是姑母寫給她的,所用的暗號也是新換過的,絕非從前存下來的。
到底是什麽原因,讓姑母頻繁給她寫信?
謝雁歸覺得,等一會兒忙完回到府上,她要把那些書信都找出來,挨個仔細地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