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三地軍勢都到了。


    義銀不得不承認,麾下三女是真給他長臉。


    雖然很勉強,但是她們確實暫時控製住了三地國人,盡可能多得拉出了人馬,比他能想到的最好結果還要好。


    特別是前田利益,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把一團散沙的餘野眾整整齊齊拉了出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伊賀眾是國人,本就重鄉黨,輕紀律,義銀也沒時間再對她們揉搓調教。


    照著現在的樣子勉強能用,以三地為三支軍勢,拉去大和開戰。


    讓各支軍勢整理軍備,上報人數,準備開拔前往大和。


    說來可笑,不論幕府還是三好家。所有戰略全都是以認定大和筒井家必敗而做的,隻因為尼姑武家太過廢柴。


    這些尼姑在當地作威作福,幕府不去管她們,其他武家也不想沾染寺院土地,惹來宗教上的麻煩。


    所以除了鎮壓當地活不下去的村一揆,打打鄉間手無寸鐵的平民村婦,從來就沒幹過硬仗。


    最大的戰績不過是與其他尼姑武家生了齷蹉,菜鳥互啄。時有情報傳到各處武家,也是讓人連連搖頭。


    武家可是打了上千年仗。一個姬武士從站直了開始,就要學習武藝。十多歲就要上陣殺人,高門到地侍,無一例外。


    寺廟的武裝尼姑對她們來說,就是裝備好些的平民罷了。


    要不是看在宗教信仰太過麻煩,不想招惹,這些家夥能不能擋住一個衝鋒都難說。


    所以,在三好家率先撕破臉,拋棄不攻尼姑武家的默契,殺入大和,在戰略上迂回幕府軍側後發動攻擊。所有武家就已經把筒井家當死人看待了。


    尼姑就應該好好念經。打仗?你們配嗎?


    這也是幕府急得跳腳,將軍給義銀全權,讓他收服伊賀眾的原因。


    幕府根本就不指望筒井家,懶得和那些武裝尼姑bb,因為說了也沒用。


    筒井順慶還算是聰明人,知道自己打不過,蜷縮在堅固的筒井城裏,負隅頑抗。


    另外一封封的求援信往幕府軍中遞去,死抱大腿求幕府看在唇亡齒寒的份上,拉姐妹一把。


    幕府哪有其他辦法,本就勢力弱於三好,又被多路進攻。


    這才有了斯波義銀一飛衝天的機會。幕府給名分,義銀自己去搏一搏前程。


    等各家軍勢統計出來,義銀也是有些小得意,我斯波義銀特麽的也有今天啊。


    三地的體量都是二十村。去除邊境上仁木家幾個小村落,差不多一地三萬餘石的水平。


    這裏的一千五百石一村,比起尾張斯波料所一千五百石的溪村,不是一個概念。


    尾張富庶,人均糧產能達到三石。伊賀雖有小盆地,卻是多山多林,能有兩石半就謝天謝地了。


    再加上斷了與外麵的聯係,日用品價格虛高,養不起大量的村民。所以村落中,國人村民比例失調。


    國人地侍一家能有四五十人。去除男人與孩子,能上陣作戰的姬武士足有十五至二十人。


    這裏可不是前世的現代社會,有退休製度。姬武士要麽死在戰場,要麽死在病床。活著,就得做事。


    北伊賀,餘野,南伊賀,各湊出了三支備隊。一支備隊足輕有二百人,姬武士更是高達120人。


    這九支備隊加起來,姬武士的數量近一千一百人!


    國人不是正統武家。正統武家的備隊,出仕都是要給職祿的,最低也要三十貫錢。


    所以正統武家備隊的姬武士武藝高強,人數一般在四十到五十名。


    每隊十足輕配置一到二名姬武士,其他為備隊大將馬迴,或者特殊武士駕馭鐵炮,弓矢。


    而國人地侍不同。她們是作為兵糧役出戰。家中大小一起上陣,姬武士的數量就會多上許多,甚至比正統備隊多出一倍以上。


    可是這些人往往是家中脊梁,如果死傷太多,一家也就滅族了。所以上陣最善順風仗,一旦事有不逮,就會觀望甚至撤退。


    正統武家備隊雖然姬武士少,卻是想著奉公恩賞,死戰不退。


    武家子弟繁衍生息,每年總有許多子嗣沒有地方可以出仕。要麽養在家裏,要麽各自找尋出路。


    有些淒慘的,不得不以野武士甚至惡黨身份參與雜兵眾,被武家雇傭作戰,這些人往往是炮灰。


    國人地侍地位是低,但至少還有塊田地做底,比起那些雜兵眾,還是好一些。


    但無論國人地侍還是雜兵眾都是各家征戰的犧牲品,無一例外,鮮有依靠恩賞爬上去的幸運兒。


    這就是武家社會的殘酷。


    雖然手上有了一千出頭的姬武士,但伊賀眾的情況並不好。


    一方麵因為全家上陣,武藝高低不齊。不說逆風戰,平局消耗戰她們都會軍心浮動。


    義銀此次入大和,第一戰必須大勝,速勝。才能收攏伊賀眾的軍心,提高她們忍耐消耗戰的心理閾值。


    另一方麵,長期被幕府幕臣盤剝,伊賀眾的底子太差。大多姬武士隻有一把破刀。


    別說具足齊備,連把足料的長槍都沒有。


    足輕更別提了,富庶的尾張農兵都比這些叫花子足輕裝備好。


    這事,義銀是真的沒法子了。


    將軍雖然支持他,但足利義輝自己的馬迴眾都得依靠幕臣籌集後勤。


    自己與幕臣們剛剛好轉的關係,又因為伊賀之事再次跌入穀底,找她們幫忙,別做夢了。


    此戰盟軍。


    北近江淺井家,和泉細川家路途遙遠,來不及求援物資。


    相鄰的近江六角家,義銀剛打得她家丟了北近江三郡。


    還好伊賀不缺糧食,不然義銀真不知道這仗怎麽打了。


    此戰伊賀眾沒有動用農兵作戰,隻是用於運輸糧草,支撐補給線。


    農兵的兵糧役一般是十日,隻因為她們自備吃食,幹糧與生米掛在身上隻夠食用十天。


    好在伊賀與大和相鄰,補給線連到北大和,十天來回綽綽有餘。再想深入,就得在大和另想辦法。


    總之,雖然問題不少。但義銀亦是有了與殺入大和的十河一存,一爭雌雄的本錢。


    好幾天了,臉上的傷口結疤,已經不用包裹。他也不像這世界的男人,愛惜外貌重於性命,大大咧咧露出了臉。


    其實傷口不深,就是當初沒控製好,拉的有些長。又是角度不對,掀起皮肉。


    難怪被扣了五點魅力,義銀覺得不冤。不過剩下的四點加一點魅力,也達到了普通人的水平,至少算不上醜陋。


    不知道收口以後,係統會不會漲回些魅力點數。


    隻是別人未必像他這麽豁達。至少前田利益與山中幸盛那是一臉淒涼,比義銀還要傷心。


    “今夜宵禁,明日清晨埋鍋造飯,隨後大軍開拔。”


    主座上,義銀說完。


    身前姬武士如風吹麥田矮了一片,眾姬嗨了一聲朝他鞠躬。


    山中幸盛持旗,尼子勝久為軍奉行。


    百地三太夫管情報,藤林杏輔佐,藤林椋為側近旗本。


    前田利益為餘野軍勢大將,大穀吉繼為南伊賀軍勢大將,藤堂高虎為北伊賀軍勢大將。


    斯波義銀集結九支備隊,一千一百姬武士,一千八百足輕。


    近三千大軍自伊賀西南大和口出兵,出伊賀入大和,浩浩蕩蕩殺向近幾戰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一樣的日本戰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四四五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四四五五並收藏不一樣的日本戰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