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朱元璋將漢末諸雄視若無物,但若再以一介白身,崛起於漢末,亦是千難萬難之事。
眼下漢末之勢,先後黃巾起義,後有諸侯亂戰,若論晉升之速,莫過於投身行伍。隻要一二郡之地,或統領三千兵卒,即可召喚,但得一二‘六公爵’之助,自己亦可有臂可使,有智相助,於這亂世中立足不敗之地。
若要投軍,無非義軍與官軍,二擇一而選,朱元璋凝目思慮片刻後,心中已有所屬。
黃巾起義雖盛況無比,但漢室畢竟承四百載之威望,非一擊可滅。遙比前年之後,蒙元奴役中國之時,殘暴無度,然則從白蓮起義到大明之立,卻也曆經十幾餘載。紅巾軍起義其興有七年之久,而黃巾軍卻在短短數月間敗亡,雖有二次興起之時,卻不過燎原餘燼而已。
若打算投身義軍,隻怕是真上了一條賊船,朱元璋搖頭苦笑。前世以義軍取天下,如今卻要為天下而殺義軍。
真是莫大的諷刺。
中計議已定,朱元璋心便再不去考慮義軍之事,隻是往哪裏投身官軍,確該認真思索一般。
黃巾舉事在即,戰事傳來,各州郡必然募集擴充士兵抵禦義軍。他的身份不是為題,假借饑民之名,即可蒙混過關。此地為鍾離,屬九江之郡,黃巾勢力雖大,但張角也僅使人從揚州募數萬太平道眾北向青徐,強烈戰事卻不曾波及至此。
此間距九江郡治陰陵有一百五十餘裏,朱元璋行了三日方才到達,路途之中也隨處可見餓殍病喪者,心中憤恨異常。
“若非是貪官汙吏與豪強之禍,僅憑一場大旱,何至於此”,朱元璋握拳想到。
(朱元璋登基後尤恨貪官,郭恒一案官吏侵吞金銀糧稅達數千萬石,朱元璋於是殺官吏有數萬人,剝皮充草之刑既是他所創)
朱元璋來到陰陵城前,隻見城外有小吏押差在城外架鍋煮粥,心中不由詫異,“莫非我錯怪了他們?”
朱元璋心懷疑惑走向前去,隻見數口大鍋中穀米清晰可見,粒米可數,這般粥水隻怕不過是浣洗下腸胃罷了,如何能充饑?鍋外卻密密麻麻人群長隊,怕是有千餘之數,隻求一口清湯苟延殘喘。
“此郡官吏,盡當剝皮充草!”,朱元璋狠狠想到。
“敢問這位壯士是何處人士?”,吏員一人見朱元璋走到近前,看他四肢孔武有力,眉目間英氣不凡,隻是隱隱單著一股煞氣,絕非饑民,因此出口問道。
“我姓朱名元璋,乃是鍾離鳳陽人士,逃難至此,欲投身行伍”,朱元璋瞧他模樣似是郡中小吏,出言盤問,心中早已想好說辭,拱了拱手,不卑不吭說道。
“我見兄台英姿勃發,談吐不凡,不知可識文斷字?”,小吏聽他如此說道,心想朱姓源自陳國曹姓朱氏,鍾離縣中確實不少,不過他亦曾去鍾離縣中督促過糧賦,卻從未聽說過朱元璋這名字。鍾離縣中也無高門大戶,如何生出如此人物?
朱元璋見他試探之意已露,淡笑而應說道:“少小離家隨叔父往陳國遊學,已有七八年,略通文墨之道,不過非某誇言,一郡之校尉典軍,某亦可擔任,出不得半點差來”。
小吏見他從容不迫,甚至略帶傲意應道,心中盤問之心早已煙消雲散,隻是見他如此自傲,心中難免不快。不過郡守及陰陵中豪門早已交代留意饑民中青壯民丁,若有善力者即要納入郡兵部曲,因此心中雖然略有不喜,但若朱元璋真有本事,他引薦而入,想必必有厚賞。
“兄台所料不差,饑荒之景一時不斷,郡中也恐有危亂,太守大人已命我等熬米賑災,且找尋善力之士納入郡兵之中,以作防禦,兄台有高誌,有智善力者可為軍官。我必代為引薦”,小吏拱了拱手,做出請狀。
“有勞兄台了”,朱元璋還以謝禮,便跟在小吏身後隨他進城。
城中人影稀薄,不見郡治應有之象,不過料想此是災年之景,也是理所應當。偶爾有行人在城中走動,朱元璋瞥了一眼,隻見其人麵色略白,尚有血色,行進間雙腿無力,一身仆裝沾塵泛舊,似是大戶家庭奴仆。
“城中亦不好過”,小吏隨他同行,見狀略有尷尬說道。
朱元璋聞言麵色無動,隻是眼中閃過一絲陰色,轉瞬即逝,令人無法察覺。
二人行了約有一刻,方才來郡守府前。朱元璋抬頭望去,隻見附院占地約有十餘畝,一堵高牆護越於其外,隱住了其內的光景。巍峨朱門上懸一塊大匾,上書‘九江郡守府’。一名門吏站在門前,有意無意瞄了二人一眼,便扭過頭去。
小吏麵露不愉之色,轉頭微笑對朱元璋抬手指道:“此即太守府,朱兄弟且隨我而來”。
二人進入府中,有琴瑟鼓樂之音隔遠而來,似是在舉辦宴飲之會。小吏聞此舉步而止,思慮片刻後,轉身拱手對朱元璋笑道:“愚兄忘了賢弟方來陰陵,想必未進酒食,且先隨我去廂房中歇息片刻,再見太守大人”。
朱元璋拱手還以謝禮,以袖遮掩目中似笑非笑之情,也不言語,隨他而行。
二人進了廂房,小吏起身而去,過了半刻後,端來半盤魚膾及兩碗粟飯。小吏再去一盤打算將魚膾分成兩份(漢時分餐製),隻是半盤魚膾本來分量就不足,若再分兩份,就尤顯量小。
“賢兄既誠心為我引見,你我兄弟又何必拘禮分席”,朱元璋見他如此,慨然說道,起身魚膾盛入一盤,和席為一,又將小吏按身坐下,自己坐於對麵。
“賢弟不以愚兄為小吏而輕視我,足慰我心,賢弟定非尋常人也,他日若真能為校尉,還望莫要忘了愚兄這陰陵小吏”,小吏見此心中大為感動,不由吐露親密之言,亦盼望朱元璋本事引的太守注意,稱為郡中軍官。
“賢兄之言,賢弟記在心中了”,朱元璋點頭應道,心中卻生出慨歎,似此狀小吏,貪利投機,本事不足,心中卻總生得奇妙想法,妄圖一日得遇貴人,似那隨仙人升天的雞犬一般,如今卻與他一席論交。
卻不知,前世自己刀下此等人物頭顱,早已不可以萬計。
亂世,需用重典!
眼下漢末之勢,先後黃巾起義,後有諸侯亂戰,若論晉升之速,莫過於投身行伍。隻要一二郡之地,或統領三千兵卒,即可召喚,但得一二‘六公爵’之助,自己亦可有臂可使,有智相助,於這亂世中立足不敗之地。
若要投軍,無非義軍與官軍,二擇一而選,朱元璋凝目思慮片刻後,心中已有所屬。
黃巾起義雖盛況無比,但漢室畢竟承四百載之威望,非一擊可滅。遙比前年之後,蒙元奴役中國之時,殘暴無度,然則從白蓮起義到大明之立,卻也曆經十幾餘載。紅巾軍起義其興有七年之久,而黃巾軍卻在短短數月間敗亡,雖有二次興起之時,卻不過燎原餘燼而已。
若打算投身義軍,隻怕是真上了一條賊船,朱元璋搖頭苦笑。前世以義軍取天下,如今卻要為天下而殺義軍。
真是莫大的諷刺。
中計議已定,朱元璋心便再不去考慮義軍之事,隻是往哪裏投身官軍,確該認真思索一般。
黃巾舉事在即,戰事傳來,各州郡必然募集擴充士兵抵禦義軍。他的身份不是為題,假借饑民之名,即可蒙混過關。此地為鍾離,屬九江之郡,黃巾勢力雖大,但張角也僅使人從揚州募數萬太平道眾北向青徐,強烈戰事卻不曾波及至此。
此間距九江郡治陰陵有一百五十餘裏,朱元璋行了三日方才到達,路途之中也隨處可見餓殍病喪者,心中憤恨異常。
“若非是貪官汙吏與豪強之禍,僅憑一場大旱,何至於此”,朱元璋握拳想到。
(朱元璋登基後尤恨貪官,郭恒一案官吏侵吞金銀糧稅達數千萬石,朱元璋於是殺官吏有數萬人,剝皮充草之刑既是他所創)
朱元璋來到陰陵城前,隻見城外有小吏押差在城外架鍋煮粥,心中不由詫異,“莫非我錯怪了他們?”
朱元璋心懷疑惑走向前去,隻見數口大鍋中穀米清晰可見,粒米可數,這般粥水隻怕不過是浣洗下腸胃罷了,如何能充饑?鍋外卻密密麻麻人群長隊,怕是有千餘之數,隻求一口清湯苟延殘喘。
“此郡官吏,盡當剝皮充草!”,朱元璋狠狠想到。
“敢問這位壯士是何處人士?”,吏員一人見朱元璋走到近前,看他四肢孔武有力,眉目間英氣不凡,隻是隱隱單著一股煞氣,絕非饑民,因此出口問道。
“我姓朱名元璋,乃是鍾離鳳陽人士,逃難至此,欲投身行伍”,朱元璋瞧他模樣似是郡中小吏,出言盤問,心中早已想好說辭,拱了拱手,不卑不吭說道。
“我見兄台英姿勃發,談吐不凡,不知可識文斷字?”,小吏聽他如此說道,心想朱姓源自陳國曹姓朱氏,鍾離縣中確實不少,不過他亦曾去鍾離縣中督促過糧賦,卻從未聽說過朱元璋這名字。鍾離縣中也無高門大戶,如何生出如此人物?
朱元璋見他試探之意已露,淡笑而應說道:“少小離家隨叔父往陳國遊學,已有七八年,略通文墨之道,不過非某誇言,一郡之校尉典軍,某亦可擔任,出不得半點差來”。
小吏見他從容不迫,甚至略帶傲意應道,心中盤問之心早已煙消雲散,隻是見他如此自傲,心中難免不快。不過郡守及陰陵中豪門早已交代留意饑民中青壯民丁,若有善力者即要納入郡兵部曲,因此心中雖然略有不喜,但若朱元璋真有本事,他引薦而入,想必必有厚賞。
“兄台所料不差,饑荒之景一時不斷,郡中也恐有危亂,太守大人已命我等熬米賑災,且找尋善力之士納入郡兵之中,以作防禦,兄台有高誌,有智善力者可為軍官。我必代為引薦”,小吏拱了拱手,做出請狀。
“有勞兄台了”,朱元璋還以謝禮,便跟在小吏身後隨他進城。
城中人影稀薄,不見郡治應有之象,不過料想此是災年之景,也是理所應當。偶爾有行人在城中走動,朱元璋瞥了一眼,隻見其人麵色略白,尚有血色,行進間雙腿無力,一身仆裝沾塵泛舊,似是大戶家庭奴仆。
“城中亦不好過”,小吏隨他同行,見狀略有尷尬說道。
朱元璋聞言麵色無動,隻是眼中閃過一絲陰色,轉瞬即逝,令人無法察覺。
二人行了約有一刻,方才來郡守府前。朱元璋抬頭望去,隻見附院占地約有十餘畝,一堵高牆護越於其外,隱住了其內的光景。巍峨朱門上懸一塊大匾,上書‘九江郡守府’。一名門吏站在門前,有意無意瞄了二人一眼,便扭過頭去。
小吏麵露不愉之色,轉頭微笑對朱元璋抬手指道:“此即太守府,朱兄弟且隨我而來”。
二人進入府中,有琴瑟鼓樂之音隔遠而來,似是在舉辦宴飲之會。小吏聞此舉步而止,思慮片刻後,轉身拱手對朱元璋笑道:“愚兄忘了賢弟方來陰陵,想必未進酒食,且先隨我去廂房中歇息片刻,再見太守大人”。
朱元璋拱手還以謝禮,以袖遮掩目中似笑非笑之情,也不言語,隨他而行。
二人進了廂房,小吏起身而去,過了半刻後,端來半盤魚膾及兩碗粟飯。小吏再去一盤打算將魚膾分成兩份(漢時分餐製),隻是半盤魚膾本來分量就不足,若再分兩份,就尤顯量小。
“賢兄既誠心為我引見,你我兄弟又何必拘禮分席”,朱元璋見他如此,慨然說道,起身魚膾盛入一盤,和席為一,又將小吏按身坐下,自己坐於對麵。
“賢弟不以愚兄為小吏而輕視我,足慰我心,賢弟定非尋常人也,他日若真能為校尉,還望莫要忘了愚兄這陰陵小吏”,小吏見此心中大為感動,不由吐露親密之言,亦盼望朱元璋本事引的太守注意,稱為郡中軍官。
“賢兄之言,賢弟記在心中了”,朱元璋點頭應道,心中卻生出慨歎,似此狀小吏,貪利投機,本事不足,心中卻總生得奇妙想法,妄圖一日得遇貴人,似那隨仙人升天的雞犬一般,如今卻與他一席論交。
卻不知,前世自己刀下此等人物頭顱,早已不可以萬計。
亂世,需用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