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張謙告夢中事於譚自清。


    譚自清道:“我亦有一夢,夢中惡龍作祟,險些將我吃了。”


    此時老龜來到,彼精力不濟,腳步踉蹌。


    張謙問他:“師叔安好?”


    老龜道:“無妨,上了年紀,精力不濟罷了。”


    二人將夢中事告於他。


    老龜訝然,道:“你二人莫去龍宮了。”


    問其情由,不肯相告,催促道:“快些走罷!此地於你二人不利。”


    張、譚對視,道:“師叔珍重。”


    乘舟假作離開,尋無人看守處,複回龜島。


    譚自清化作海鳥,盤旋上空,張謙揚一把細沙,施符念咒,變出百十小蟹,四麵八方往龜府去了。


    不一時,見老龜至島灣,現出原形,遊往深海。


    譚自清傳音張謙,道:“且待我歸來。”


    言罷化作一魚,入水去了。張謙至密林隱匿靜待。


    不消半個時辰,譚自清歸來,道:“老龜到龍宮去了。我恐露形跡,不敢靠近。”


    張謙道:“待他歸來,我二人再去探查。”


    二人飲露水,食野果,靜待七日,見老龜歸來,方掐訣入水,行至龍宮。


    那龍宮坍塌不知歲月,隻留斷壁殘垣,海草纏繞,珊貝遍生,海魚海獸見人來,四散逃離,有來撕咬者,不能近身。


    張謙問:“此地當真是龍王宮殿?”


    譚自清道:“我止聽聞,不曾見過。”


    單是遺址便浩大無比,隱約見花園、宮殿、池塘,假山、溪流,諸般痕跡與陸上宮殿一般無二,不過以海礁珊貝代陸上磚石。


    到得正殿,見此殿隻開了一道裂痕,保存尚完整,桌椅陳設俱全。


    張謙道:“此地汙濁,恐有凶物。”


    乃提桃木在手,誦金光咒,行氣禁術,以法力護持己身。


    譚亦取劍。


    恰似應了二人思慮,濁氣漸重,海水愈發混濁。


    張謙隻覺思慮混亂,初起是前世職場勾心鬥角之事,又有生老病死,種種惡人嘴臉浮現於海水之中,自己向來與人為善,卻不能逃離利益爭鬥。一生勞苦,至老年子女忙碌,不能享天倫。這是何種道理。


    至今生,雖有慈父相伴,可誰知他兩世為人。後修道,天賦異稟,半載至化神之境,卻難斷父子之情,以致修為停滯。恨不能殺了那阻他道心的……


    及此處,他忽聞哭泣之聲,卻是譚自清。


    譚自清在一側蜷縮,抽泣不止,全無往日女俠風範。


    是了,還有這女人,說甚麽男女之情乃世俗常理,豈不是壞我道心。


    且讓我先殺了她,再去殺那屠戶,自然道心無阻,成仙得道。


    思及此,他提劍刺去。止一寸處,不得再進。


    劍上一道符籙隱現金光,俄爾光芒大盛,護住張謙。


    其轉醒,不等懊惱,護持譚自清金光之下,先誦《清靜經》,後誦《淨天地神咒》,往複七七四十九遍,漸神智清明,身生浩氣。無懼此處汙穢。


    譚自清亦已轉醒,二人同誦《誌心懺悔文》數遍。


    汙穢消,正氣升。張、譚來到殿後,不由大驚,所見卻有不同。


    譚自清見一黑龍真靈捆在柱上,張謙見一頂天章魚捆在柱上。


    擺三個盤,盤中是各類供奉,一香爐,其中高香尚未燃盡。


    俱是肮髒惡臭,三屍不消。張牙舞爪欲生吞二人。


    三屍之說,由來已久,下士曰欲,中士曰鬼神,上士曰心、形、物。


    老君曰: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乃上士之說,不表。


    張、譚交流,方知所見不同。


    譚自清道:“且待我試他一番。”


    取黃紙朱砂,作天師所賜符文,曰:“去!”


    符籙附在龍體,金光大盛,此處汙穢又消,隻那惡龍猙獰咆哮,無半點衰弱趨勢。


    張謙道:“非我等力能及也。”


    譚自清道:“且去問那老龜。”


    張謙道:“問他無用,不若請任真人處置此事。”


    二人歸觀中,告龍宮事。


    真人不悅,道:“老龜怎如此不知事。”


    言罷一縷青煙遁去,不見了蹤跡。


    次日方歸,見疲態。


    張、譚問事由。


    真人歎道:“龍宮早年因著一些事由遭了天罰,隻餘那老龜一個。想他可憐,便授他道法,隻是進速緩慢。本想他資質不佳,不料是心中仇恨未消,遭邪魔噬心,才有了龍宮汙穢。”


    張謙道:“我見他無半點邪氣。”


    真人道:“我看你也是良善之人嘛。”


    張謙思及昨日種種邪念,恍然道:“謝真人指點。”


    凡世間生靈,皆非一麵。邪魔正神,皆由心生。三屍難消,當時時拂拭。


    譚自清上稟,道:“師尊,我欲閉關。”


    真人道:“別閉了,一個人太悶。”


    譚自清道:“我道心鬆動,理應閉關。”


    真人道:“鬆動便鬆動罷,在意那些作甚。”


    二人退下,於山間小徑行走。


    譚自清道:“我昨日道心失守,現下恐懼不安。道友可有教我?”


    張謙道:“我亦恐懼,然則如真人所言,世有天地,分陰陽,人心亦有善惡。道友是明此理的。”


    譚自清苦笑:“勸人易,勸己難罷。”


    張謙道:“儒門有言,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真人不要你閉關,當是此理。”


    譚自清道:“幸得道友相伴。”


    又道:“我欲遍訪名山,做那行萬裏路的人。”


    張謙道:“正有此意。”


    又居蓬萊一月,譚自清作陪,於登州境內遊山頑水,張謙習得捕魚、養珍珠技藝,途中遇一樂人,習得二胡,多奏前世名曲《賽馬》。


    這一日歸觀中,夜間見月色淒美,思及一曲,乃是《二泉映月》。


    此時彈來,隻有昂揚灑脫之意,全無原曲意境。


    一曲畢,見任真人不遠處看他。


    真人過來,道:“我試試。”


    張謙讓位,真人上手。曲畢,張謙流淚。


    真人道:“你何種心境,曲中便是何種意境,乃此曲妙處,莫學他人做法。”


    言罷回屋去了。


    張謙細思之,有所得。


    次日,張、譚二人拜別真人,離了蓬萊,出登州,前往泰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門奇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鼠麻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鼠麻雀並收藏道門奇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