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子毒素的結構?:
(1)、相思子毒素的一級結構:
相思子毒素是一種分子質量約為63ku~67ku的糖蛋白,分子由a、b兩條多肽鏈通過1個二硫鍵連接而成。完整毒素在sds-page分析時呈一條蛋白帶,經二巰基乙醇處理後,a、b兩條鏈分離開,其中a鏈呈酸性,分子質量約為30ku,與蓖麻毒素a鏈存在102個相同的氨基酸殘基;b鏈呈中性,分子質量約35ku。有關試驗表明,相思子毒素兩條鏈經二巰基乙醇還原分離開後,其活性並不喪失。
與蓖麻毒素相似,相思子毒素也是以前體蛋白形式表達,編碼前體相思子毒素的基因組不含內含子,從5′端到3′端分別編碼由34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前導序列,250個或251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a鏈,1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連接肽,267個或268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b鏈。34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前導序列很可能包含一個信號肽,誘導前體進入內質網,進行翻譯後加工,然後再轉運到種子蛋白儲存部位,推測信號序列的切點位於第19位的se
羧基端。
相思子毒素所含的糖基主要存在於b鏈上,糖的類型為甘露糖和n-乙酰葡萄糖胺,毒素經糖基修飾後,可以增加其自身結構的穩定性,防止降解,增強對極端條件的適應性。已闡明了ab
i
-a的b鏈的2個糖基化位點附近的氨基酸序列及糖鏈結構,糖肽附近的氨基酸順序為asp-as
(cho)-gly-th
,gly-as
(cho)-as
,其序列分別類似於rici
-d的b鏈asp94-as
(cho)-gly-th
97,th
134–as
(cho)-as
136。
(2)、相思子毒素的高級結構:
晶體結構研究表明,相思子毒素a鏈分為3個折疊區域。ab
i
-a的a鏈c末端比蓖麻毒素少4個氨基酸殘基。關於ab
i
-a及蓖麻毒素的a鏈折疊上的差異都有可能影響對核糖體的識別和結合。相思子毒素a的b鏈的整個折疊方式與蓖麻毒素相似,但它們的n末端氨基酸殘基第1位~12位及幾個突環(第39~45,100~106,109~118,133~139,166~170,193~204位氨基酸殘基)有較大差異。ab
i
-a的b鏈由2個區域組成,每個區域又包含4個亞區λ,α,β,γ,每一區域的主體結構是由α,β,γ組成,亞區2λ連接b鏈的2個區域,亞區1λ參與a,b鏈之間二硫鍵的形成,2個λ亞區間有同源性,但與其他亞區有區別,2個亞區的α,β,γ間均有同源性。除了1λ亞區,ab
i
-a的b鏈的其他亞區的氨基酸鏈長度與蓖麻毒素的相應亞區相同。ab
i
-a的1λ亞區n末端比蓖麻毒素的1λ亞區多4個氨基酸殘基。ab
i
-a的b鏈的每一個區域均包含一個疏水核,形狀類似於蓖麻毒素的疏水核。早先有人提出了蓖麻毒素的b鏈的進化理論,認為b鏈的祖先是1α亞區,因為僅是1α肽鏈保留了所有的關鍵結構和功能特征,基因複製和融合產生了α,β,γ分子,然後加上λ肽鏈進一步穩定了分子結構,再複製產生(α、β、γ、λ)2結構[5-
化學成份?:
相思種子含相思子堿(ab
i
e)、相思子靈(ab
ali
e)、下箴刺桐堿(hypapho
i
e),n,n-二甲基色氨酸甲酯的甲陽離子(即下箴刺桐堿甲酯)(methyleste
ofn,n-dimethylt
yptopha
methocatio
)、相思豆堿(p
ecato
i
e)、膽堿(choli
e)、胡蘆巴堿(t
igo
elli
e)、又含相思子毒蛋白(ab
i
)1、2、3,相思子凝集素1、2(a.p.a1、2)、蓖麻毒蛋白(
ici
)、相思子甾醇(ab
ici
)、相思子甾酮知(ab
idi
)、角鯊烯(squale
e)β-香樹脂醇(β-amy
i
)、環木菠蘿烯酸(cycloa
te
ol)、豆甾醉(stigmaste
ol)、β-穀甾醇(β-sitoste
ol)、膽甾醇(choleste
ol)、菜油甾醇(campeste
ol)、5β-膽烷酸(5β-ch
icacid)、相思子酸(ab
ussicacid)、槐花二醇(sopho
adiol)、槐花二醇-22-o-乙酸酯(sopho
adiol-22-o-acetate)、常春藤皂甙元甲酯(bede
age
i
methyleste
)、槐花皂甙3甲酯(kaikasapo
i
3methyleste
)、相思子皂醇j(ab
isapoge
olj)、三甲基色氨酸(t
imethylt
yptopha
)、相思子素(ab
usi
)、相思子素-2-o-芹菜糖甙(ab
usi
-2-o-apioside)、半乳糖(gctose)、阿拉伯糖(a
abi
ose)、木糖(xylose)、多糖(polysha
ide)及黃酮類化合物[5]。
種子皮中含0.6%-0.8%沒食子酸(gallicacid)、相思子甙(ab
a
i
)、木糖葡萄糖基飛燕草素(xyloglucosyldelphi
idi
)和對-香豆酰沒食子酰基葡萄糖基飛燕草素(p-couma
oylgalloylglucosyldelphi
idi
)、種仁中還含有相思子黃酮(ab
ecto
i
)、去甲氧基矢車菊黃酮素-7-o-芸香糖甙(de**ethoxyce
tau
eidi
-7-o-
uti
oside)、木犀草素(luteoli
)、葒草素(o
ie
ti
)、異葒草素(isoo
ie
ti
);種子灰分中含鐵(fe)、鋁(al)、鈣(ca)、矽(si)、鎂(mg)、硫酸鹽(so2-4)及磷酸鹽(po3-4)
主要價值?:
(1)、裝飾
相思子的種子質地堅硬,色澤華美,紅豔持久,可做裝飾品,但有劇毒。
(2)、醫用
外用治皮膚病;根、藤入藥,可清熱解毒和利尿。種子(相思子):辛、苦,平。有毒3催吐,驅蟲,拔毒消腫。用於疥癬,癰瘡。根(相思子根)、莖葉(相思藤):生津,潤肺,清熱,利尿。用於咽喉痛,肝炎,咳嗽痰喘。
【德昂藥】玉格熱: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景頗藥】myitbu
uq:根、藤、葉治咽喉腫痛,肝炎《德宏藥錄》。
【彝藥】義莫聶能色:種子治便秘;根治久治不愈的尿道感染《滇省誌》。成熟果實治便秘腹脹《哀牢》。
【藏藥】種子用於婦科病,難產,月經不調,痞塊《滇省誌》。搭居:種子治婦科病,膽腑痞塊《中國藏藥》。達據:種子治經脈損傷,經脈阻滯,肝痞瘤,六腑痞瘤,難產,胎衣不下,婦女病《藏本草》。
【蒙藥】哈日烏蘭一布日其格:種子外用治癬疥,癰瘡,濕疹《蒙藥》。
【維藥】恰西木乎魯斯:種子用於精神不振,思緒煩躁,氣虛陽萎《維藥誌》。
物種區分?:
紅豆在植物學上是一個大類,至少涉及三種植物:赤豆(學名:vig
aa
g
is)、海紅豆(學名:ade
a
the
apavo
i
al.va
.mic
ospe
ma)和相思子(學名:ab
usp
ecato
ius)。這是同科不同屬的三類植物。
茲略述如下:
1.藤本相思子,(種子半紅半黑)
相思子(ab
usp
ecato
ius):豆科。木質藤本。枝細弱。春夏開花,蝶形花冠,常淡紅或紫色,總狀花序。莢果長橢圓形。種子寬卵形,上端朱紅色,下端黑色。分布於亞洲熱帶;中國南部亦產。種子學名雞母珠,有劇毒,常用為中藥材。
2.常綠喬木紅豆樹,別名相思樹,真正的紅豆、相思豆(種子全紅)
紅豆樹(o
mosiahosiei):豆科。喬木。春季開花,蝶形花冠,白色或淡紅色,圓錐花序。莢果木質,長橢圓形,種子鮮紅色,光亮。產於中國中部和華東地區,供觀賞;木材堅重,紅色,花紋美麗,為優良的雕刻和細木工用材。
3.落葉喬木海紅豆,別名相思樹,真正的紅豆、相思豆(種子全紅)
海紅豆(ade
a
the
apavo
i
a):亦稱“相思格”、“相思樹”、“孔雀豆”。豆科。落葉喬木。花小,白色或淡黃色,成狹窄的總狀花序。莢果成熟時彎曲旋卷。種子凸鏡形,鮮紅色。產於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斯裏蘭卡;亦見於中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以及喜馬拉雅山東部。木材堅硬,心材紋理略粗,耐水濕。為優良造船用材,又可作建築、家具、**等用材。種子用為裝飾品。
4.赤豆,又名紅豆,是蔬食紅豆,與愛情和相思無關(種子赤紅)
赤豆(phaseolusa
g
is):又名“赤小豆”、“小豆”。豆科。一年生草本。花黃或淡灰色。莢果無毛,種子橢圓或長橢圓形,一般為赤色。原產於亞洲;中國栽培較廣。種子富含澱粉、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等,可作糧食和副食品,並可供藥用。
5.台灣相思樹,不長相思豆(種子深褐色)
台灣相思樹(acaciaco
fusa):豆科。常綠喬木。高可達15米。4~10月開花,頭狀花序,花金黃色。莢果帶狀,扁平。種子深褐色,有光澤。分布於中國台灣、福建中部以南和廣東、海南的丘陵、平原酸性土地。木材堅實、細致、耐久,供建築及製農具用。樹批可提栲膠。又為華南地區的行道樹、觀賞樹。
6.紅豆杉,非屬豆科,與紅豆毫不相幹(種子全紅)
紅豆杉(taxuswallichia
az):紅豆杉科。常綠喬木。小枝至秋季變黃綠色或淡紅褐色。種子扁卵形,兩側各有一不明顯的棱背,圍有紅色肉質杯狀假種皮。為中國特有樹種,分布於甘肅、陝西、湖北以及四川、雲南。木材可作建築、舟車、家具、器具等用材;種子榨油。
按《中國植物誌》分類,赤豆列在豆科蝶形花亞科豇豆屬中;相思子列在豆科蝶形花亞科相思子屬中;海紅豆列入豆科含羞草亞科海紅豆屬。赤豆是直立或纏繞草本,為常見食材之一。相思子多為藤本植物,有少部分為攀援灌木或灌木。海紅豆為落葉喬木,高5-20餘米。
中國唐代詩人王維那首著名的《相思》“紅豆詩”,在中國文學中常被作為思念的象征,王維的詩句和傳說裏的“相思豆”並不一定就是相思子。中國南方類似的植物有赤豆、相思子和海紅豆,都能結出明豔亮紅的種子。具體是其中的哪一種,還有待考證,植物學界也沒有明確的答案。
植物文化?:
相傳漢代閩越國有一男子被強征戍邊,其妻終日望歸。後同去者歸,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終日立於村前道口樹下,朝盼暮望,哭斷柔腸,泣血而死。樹上忽結莢果,其籽半紅半黑,晶瑩鮮豔,人們視為貞妻摯婦的血淚凝成,稱為“紅豆”,又叫“相思子”。
唐代詩人王維有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根據故事借物抒情表達相思,委婉含蓄,成為千古傳誦的名詩。
(1)、相思子毒素的一級結構:
相思子毒素是一種分子質量約為63ku~67ku的糖蛋白,分子由a、b兩條多肽鏈通過1個二硫鍵連接而成。完整毒素在sds-page分析時呈一條蛋白帶,經二巰基乙醇處理後,a、b兩條鏈分離開,其中a鏈呈酸性,分子質量約為30ku,與蓖麻毒素a鏈存在102個相同的氨基酸殘基;b鏈呈中性,分子質量約35ku。有關試驗表明,相思子毒素兩條鏈經二巰基乙醇還原分離開後,其活性並不喪失。
與蓖麻毒素相似,相思子毒素也是以前體蛋白形式表達,編碼前體相思子毒素的基因組不含內含子,從5′端到3′端分別編碼由34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前導序列,250個或251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a鏈,1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連接肽,267個或268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b鏈。34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前導序列很可能包含一個信號肽,誘導前體進入內質網,進行翻譯後加工,然後再轉運到種子蛋白儲存部位,推測信號序列的切點位於第19位的se
羧基端。
相思子毒素所含的糖基主要存在於b鏈上,糖的類型為甘露糖和n-乙酰葡萄糖胺,毒素經糖基修飾後,可以增加其自身結構的穩定性,防止降解,增強對極端條件的適應性。已闡明了ab
i
-a的b鏈的2個糖基化位點附近的氨基酸序列及糖鏈結構,糖肽附近的氨基酸順序為asp-as
(cho)-gly-th
,gly-as
(cho)-as
,其序列分別類似於rici
-d的b鏈asp94-as
(cho)-gly-th
97,th
134–as
(cho)-as
136。
(2)、相思子毒素的高級結構:
晶體結構研究表明,相思子毒素a鏈分為3個折疊區域。ab
i
-a的a鏈c末端比蓖麻毒素少4個氨基酸殘基。關於ab
i
-a及蓖麻毒素的a鏈折疊上的差異都有可能影響對核糖體的識別和結合。相思子毒素a的b鏈的整個折疊方式與蓖麻毒素相似,但它們的n末端氨基酸殘基第1位~12位及幾個突環(第39~45,100~106,109~118,133~139,166~170,193~204位氨基酸殘基)有較大差異。ab
i
-a的b鏈由2個區域組成,每個區域又包含4個亞區λ,α,β,γ,每一區域的主體結構是由α,β,γ組成,亞區2λ連接b鏈的2個區域,亞區1λ參與a,b鏈之間二硫鍵的形成,2個λ亞區間有同源性,但與其他亞區有區別,2個亞區的α,β,γ間均有同源性。除了1λ亞區,ab
i
-a的b鏈的其他亞區的氨基酸鏈長度與蓖麻毒素的相應亞區相同。ab
i
-a的1λ亞區n末端比蓖麻毒素的1λ亞區多4個氨基酸殘基。ab
i
-a的b鏈的每一個區域均包含一個疏水核,形狀類似於蓖麻毒素的疏水核。早先有人提出了蓖麻毒素的b鏈的進化理論,認為b鏈的祖先是1α亞區,因為僅是1α肽鏈保留了所有的關鍵結構和功能特征,基因複製和融合產生了α,β,γ分子,然後加上λ肽鏈進一步穩定了分子結構,再複製產生(α、β、γ、λ)2結構[5-
化學成份?:
相思種子含相思子堿(ab
i
e)、相思子靈(ab
ali
e)、下箴刺桐堿(hypapho
i
e),n,n-二甲基色氨酸甲酯的甲陽離子(即下箴刺桐堿甲酯)(methyleste
ofn,n-dimethylt
yptopha
methocatio
)、相思豆堿(p
ecato
i
e)、膽堿(choli
e)、胡蘆巴堿(t
igo
elli
e)、又含相思子毒蛋白(ab
i
)1、2、3,相思子凝集素1、2(a.p.a1、2)、蓖麻毒蛋白(
ici
)、相思子甾醇(ab
ici
)、相思子甾酮知(ab
idi
)、角鯊烯(squale
e)β-香樹脂醇(β-amy
i
)、環木菠蘿烯酸(cycloa
te
ol)、豆甾醉(stigmaste
ol)、β-穀甾醇(β-sitoste
ol)、膽甾醇(choleste
ol)、菜油甾醇(campeste
ol)、5β-膽烷酸(5β-ch
icacid)、相思子酸(ab
ussicacid)、槐花二醇(sopho
adiol)、槐花二醇-22-o-乙酸酯(sopho
adiol-22-o-acetate)、常春藤皂甙元甲酯(bede
age
i
methyleste
)、槐花皂甙3甲酯(kaikasapo
i
3methyleste
)、相思子皂醇j(ab
isapoge
olj)、三甲基色氨酸(t
imethylt
yptopha
)、相思子素(ab
usi
)、相思子素-2-o-芹菜糖甙(ab
usi
-2-o-apioside)、半乳糖(gctose)、阿拉伯糖(a
abi
ose)、木糖(xylose)、多糖(polysha
ide)及黃酮類化合物[5]。
種子皮中含0.6%-0.8%沒食子酸(gallicacid)、相思子甙(ab
a
i
)、木糖葡萄糖基飛燕草素(xyloglucosyldelphi
idi
)和對-香豆酰沒食子酰基葡萄糖基飛燕草素(p-couma
oylgalloylglucosyldelphi
idi
)、種仁中還含有相思子黃酮(ab
ecto
i
)、去甲氧基矢車菊黃酮素-7-o-芸香糖甙(de**ethoxyce
tau
eidi
-7-o-
uti
oside)、木犀草素(luteoli
)、葒草素(o
ie
ti
)、異葒草素(isoo
ie
ti
);種子灰分中含鐵(fe)、鋁(al)、鈣(ca)、矽(si)、鎂(mg)、硫酸鹽(so2-4)及磷酸鹽(po3-4)
主要價值?:
(1)、裝飾
相思子的種子質地堅硬,色澤華美,紅豔持久,可做裝飾品,但有劇毒。
(2)、醫用
外用治皮膚病;根、藤入藥,可清熱解毒和利尿。種子(相思子):辛、苦,平。有毒3催吐,驅蟲,拔毒消腫。用於疥癬,癰瘡。根(相思子根)、莖葉(相思藤):生津,潤肺,清熱,利尿。用於咽喉痛,肝炎,咳嗽痰喘。
【德昂藥】玉格熱: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景頗藥】myitbu
uq:根、藤、葉治咽喉腫痛,肝炎《德宏藥錄》。
【彝藥】義莫聶能色:種子治便秘;根治久治不愈的尿道感染《滇省誌》。成熟果實治便秘腹脹《哀牢》。
【藏藥】種子用於婦科病,難產,月經不調,痞塊《滇省誌》。搭居:種子治婦科病,膽腑痞塊《中國藏藥》。達據:種子治經脈損傷,經脈阻滯,肝痞瘤,六腑痞瘤,難產,胎衣不下,婦女病《藏本草》。
【蒙藥】哈日烏蘭一布日其格:種子外用治癬疥,癰瘡,濕疹《蒙藥》。
【維藥】恰西木乎魯斯:種子用於精神不振,思緒煩躁,氣虛陽萎《維藥誌》。
物種區分?:
紅豆在植物學上是一個大類,至少涉及三種植物:赤豆(學名:vig
aa
g
is)、海紅豆(學名:ade
a
the
apavo
i
al.va
.mic
ospe
ma)和相思子(學名:ab
usp
ecato
ius)。這是同科不同屬的三類植物。
茲略述如下:
1.藤本相思子,(種子半紅半黑)
相思子(ab
usp
ecato
ius):豆科。木質藤本。枝細弱。春夏開花,蝶形花冠,常淡紅或紫色,總狀花序。莢果長橢圓形。種子寬卵形,上端朱紅色,下端黑色。分布於亞洲熱帶;中國南部亦產。種子學名雞母珠,有劇毒,常用為中藥材。
2.常綠喬木紅豆樹,別名相思樹,真正的紅豆、相思豆(種子全紅)
紅豆樹(o
mosiahosiei):豆科。喬木。春季開花,蝶形花冠,白色或淡紅色,圓錐花序。莢果木質,長橢圓形,種子鮮紅色,光亮。產於中國中部和華東地區,供觀賞;木材堅重,紅色,花紋美麗,為優良的雕刻和細木工用材。
3.落葉喬木海紅豆,別名相思樹,真正的紅豆、相思豆(種子全紅)
海紅豆(ade
a
the
apavo
i
a):亦稱“相思格”、“相思樹”、“孔雀豆”。豆科。落葉喬木。花小,白色或淡黃色,成狹窄的總狀花序。莢果成熟時彎曲旋卷。種子凸鏡形,鮮紅色。產於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斯裏蘭卡;亦見於中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以及喜馬拉雅山東部。木材堅硬,心材紋理略粗,耐水濕。為優良造船用材,又可作建築、家具、**等用材。種子用為裝飾品。
4.赤豆,又名紅豆,是蔬食紅豆,與愛情和相思無關(種子赤紅)
赤豆(phaseolusa
g
is):又名“赤小豆”、“小豆”。豆科。一年生草本。花黃或淡灰色。莢果無毛,種子橢圓或長橢圓形,一般為赤色。原產於亞洲;中國栽培較廣。種子富含澱粉、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等,可作糧食和副食品,並可供藥用。
5.台灣相思樹,不長相思豆(種子深褐色)
台灣相思樹(acaciaco
fusa):豆科。常綠喬木。高可達15米。4~10月開花,頭狀花序,花金黃色。莢果帶狀,扁平。種子深褐色,有光澤。分布於中國台灣、福建中部以南和廣東、海南的丘陵、平原酸性土地。木材堅實、細致、耐久,供建築及製農具用。樹批可提栲膠。又為華南地區的行道樹、觀賞樹。
6.紅豆杉,非屬豆科,與紅豆毫不相幹(種子全紅)
紅豆杉(taxuswallichia
az):紅豆杉科。常綠喬木。小枝至秋季變黃綠色或淡紅褐色。種子扁卵形,兩側各有一不明顯的棱背,圍有紅色肉質杯狀假種皮。為中國特有樹種,分布於甘肅、陝西、湖北以及四川、雲南。木材可作建築、舟車、家具、器具等用材;種子榨油。
按《中國植物誌》分類,赤豆列在豆科蝶形花亞科豇豆屬中;相思子列在豆科蝶形花亞科相思子屬中;海紅豆列入豆科含羞草亞科海紅豆屬。赤豆是直立或纏繞草本,為常見食材之一。相思子多為藤本植物,有少部分為攀援灌木或灌木。海紅豆為落葉喬木,高5-20餘米。
中國唐代詩人王維那首著名的《相思》“紅豆詩”,在中國文學中常被作為思念的象征,王維的詩句和傳說裏的“相思豆”並不一定就是相思子。中國南方類似的植物有赤豆、相思子和海紅豆,都能結出明豔亮紅的種子。具體是其中的哪一種,還有待考證,植物學界也沒有明確的答案。
植物文化?:
相傳漢代閩越國有一男子被強征戍邊,其妻終日望歸。後同去者歸,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終日立於村前道口樹下,朝盼暮望,哭斷柔腸,泣血而死。樹上忽結莢果,其籽半紅半黑,晶瑩鮮豔,人們視為貞妻摯婦的血淚凝成,稱為“紅豆”,又叫“相思子”。
唐代詩人王維有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根據故事借物抒情表達相思,委婉含蓄,成為千古傳誦的名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