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顧府。
大太太正笑盈盈地給她的長女秀姐兒整理衣裳, 後麵跟著一串年齡相仿的小姑娘,顧家家大業大,他家大老爺足有四個兄弟, 兄弟們又娶媳婦兒、下崽子, 因頂頭老太爺身子骨還硬朗,眾兄弟並未分家, 混住在一起, 家中不算小子, 也有十多個姑娘。
秀姐兒兩年前被選去做公主的伴讀,與公主私交甚篤,公主三五不時地前來造訪,她覺得多半有他們家孩子多的緣故。
她並不討厭小公主, 小公主驕矜卻不蠻橫,甚是愛撒嬌,是個天真爛漫又聰慧可愛的孩子。
招待得次數多了, 她對宴請公主頗有心得, 也不如一開始那樣戰戰兢兢。
隻是蹴鞠不像是吟詩、賞花,難免磕磕碰碰, 這就讓人有些擔心,於是她叮囑孩子們要禮讓公主,決不能讓公主受傷,誰都知道小公主是皇上的寶貝疙瘩。若非此事由公主私下交代秀姐兒,她都不欲操辦甚個蹴鞠賽,這些年京中的女孩子們愈發不像話,一個比一個不嫻靜,秀姐兒也是,尤其是打在禦書房跟著公主念書以後, 比男孩子還要調皮。
屋裏擠滿小孩子,她覺得自己都快喘不過氣,把孩子們都哄走了。
這才緩過一口氣來,撚佛珠道一聲“阿彌陀佛”祈禱今日一切順利,希望小公主乘興而來、乘興而歸。
時辰還早。
大太太飲一杯胎菊茶,與身邊的掌事閑聊道:“公主許久沒出麵,前些日子聽說病得都快死了,突然好了,竟然要來打球,也不知是個怎麽回事。”
掌事嬤嬤說:“小公主安好,對我們秀姐兒最好。”
大太太點頭讚同,皇宮之中的事,他們也不好過多揣測。那日宮中突然通知他們說公主病了,把秀姐兒送回來,他們問了以後,連秀姐兒也不知道發生何事,說昨日還見公主身體康健。一會兒活,一會兒死,倒叫她不由地想起小公主的親娘,那位亡故後被追封為皇後的女人,那女人活著的時候還是皇貴妃,也是毫無預兆地死了。
她曾經見過那位幾麵,可是個難得的美人,無怪乎把皇上迷得至今難忘,還愛屋及烏,對她留下的唯一的女兒的寵愛有加。
這時,有下人前來稟告,說是小公主的鑾駕快要到了。
大太太連忙起身,去前廳迎接。
她走得稍微慢了兩步,小公主已經下了馬車。
她的幼子正在那跟小公主說話,兩人有說有笑。大太太愣了一愣,卻顧不上問他,先上前同小公主打招呼,然後她才注意到小公主身旁跟著的宮女,更是失態。
這個女子身著青碧和藕色相間的宮服,眼角眉梢含笑地注視著小公主,她不似一般侍女那樣低眉順目,反而脊背筆挺,耳上一雙琉璃耳墜,晶瑩洌灩的光漾在她光潔秀美的臉頰。
像。太像了。
簡直就是當年她見過的那位“皇貴妃”。
大太太心下一驚,卻又想起先前京中的一些傳聞,道是皇上尋了數位麵容與皇後相似的女子,其中有一位還進了蘅蕪宮,隻不知是伺候皇上還是伺候小公主,也可能是兩者一起伺候。
但待女子轉過頭,五官似乎又沒那麽像。她記不清了,她的記憶裏那位做女官時太沉默,讓人瞧不清臉,後來做皇貴妃時又太張狂,但凡出行,必是玉裹金妝、美的耀目,而眼前這位跟在小公主身旁的女人卻像是一叢文竹,秀致清雅。
大太太掩住詫異之色,將公主及身旁服侍之人引進院子,不落禮數地招待。
她一時間也拿不穩這女人是誰,有幾分聖眷,不知該如何對待是好,但她笑眼瞧著起碼公主黏這女兒黏得很,一路上都要拉著手,縱是親母女也就這麽親密了。
秦月安步當車,寧寧一直緊握她的手,在宮裏都沒這麽親密,像是在顯擺什麽寶貝,手心都汗涔涔了也不肯放。
為了蹴鞠,她沒穿花裙子,穿的一身窄袖的勁裝,像是男孩子穿的衣服,梳了兩個結實的包包頭。
秦月並非沒注意到顧家的大太太按捺住驚惶地打量自己,她覺得有幾分好笑,怕是全然不怕。
還跟著個顧家的小兒子,一直想跟寧寧說話,寧寧愛答不理。秦月記得這個孩子,當年他出生時,蕭叡送了一份賀禮,還是由她準備的,她記得這個男孩子叫蘊和,轉眼也長得如此高大。
等在後院見到小姐妹,寧寧一頭紮入女兒堆中。
大太太瞪了一眼身旁才十一歲的小兒子:“國子監放假,你才回來就惦記著玩嗎?還不趕緊回院子念書。”今日女兒家們玩蹴鞠,她特意把家裏的男孩子都支應隔開,雖說公主年紀還小,但小心一些總沒有錯,沒想到這小子居然從學校跑回來。
顧蘊和又遙望了一眼寧寧,依依不舍地走了。
大太太臉都要燒起來了,抬頭見秦月在看自己,訕訕地道歉:“是我管教無方,打攪小公主了。”
“您……唉,倒是我失禮了,以前沒在公主身邊見過您,敢問您如何稱呼?”
秦月坦然地撒謊道:“在下‘妙清’,伺候公主的一介庶民罷了,大太太不必多禮。”
大太太更迷惑了,這名字聽著不像是奴婢,像是出家人的法號。
這事從頭到尾都透著一股邪門。
小公主看上去非常健康,連因為生過病的消瘦都沒有,臉頰飽滿,跟個蜜桃兒似的白裏透紅,踢起鞠球來腳下帶風,左看右看不知病在哪了。
在場的大人不敢問,小孩子卻是童言無忌的。
便有人去問小公主:“那個陪你來的女子是誰?公主身邊何時多了這個婢女?”但凡是個沒瞎的,都能瞧出他們倆長得像。
寧寧大大方方答道:“她不是婢女。”
秦月正在同這家的女眷寒暄,沒聽見那群女孩子的對話,是以沒能阻止她。
秀姐兒問:“那她是誰?”
寧寧眼珠子一轉,心裏想到娘親的叮囑,她不能直接暴露,不然娘親絕對會很生氣,但她特意與小姐妹串通了這場出門,她心裏早就有成算——若能拉攏到複哥兒與他一起搗鬼最好,若是不能,她就一個人幹。
寧寧肅色道:“她是我中意之人,我父皇也中意於她。你們切不可怠慢。”
寧寧這邊偷偷把娘親推到京城女子社交圈子中,渾若無事地繼續去玩,時不時地要娘親給她擦汗,吃點心也不肯自己吃,非要人喂,又黏人又貼心,甜的不成。秦月就沒這樣被女兒親近過,既覺得不習慣,有些受寵若驚,又覺得安慰,心想,果然日久見人心,相處久了,寧寧知道她的好了。
寧寧踢了一日的鞠球,在顧府簡單擦洗,換了身衣服,重新梳了個頭,美滋滋地回宮去了。
與顧府的人道別,上了馬車,寧寧盤算著,這會兒顧大太太一定在問秀姐兒,她沒讓秀姐兒他們把她的話瞞著,以顧大太太的交際廣泛,不多日,娘親的事一定會傳遍京城。不管怎樣,她要先把人亮出來再說。
娘親教她她是高興,可是娘親若是能直接留在她身邊,她更高興。
為什麽小孩子就得聽大人的,她偏要試試能不能把娘親留下來。
路過酒樓時,寧寧聞見一陣香味,又去拉娘親的袖子,撒嬌道:“娘親,你帶我在外麵吃飯好不好?反正來得及回宮的。我好想在這家酒樓吃飯,他們都說很好吃。”
秦月正要拒絕。
寧寧可憐巴巴地瞅住她,說:“爹從不準我在外麵吃飯,我一直被關在宮裏,我好可憐啊。”
秦月氣笑了:“你還可憐,那天底下沒有不可憐的小姑娘了。”
寧寧半真半假地說:“我就是可憐啊,我是公主又怎麽樣,明明我有娘親,在別的小孩子麵前卻不能叫你‘娘親’,爹爹也當我是個東西,說送給你就送給你。”
秦月瞬間敗下陣來。
寧寧心裏頗為得意,她發現了,該哭就哭,該鬧就鬧,聽話的小孩會被大人擺布,像她不聽話,她才總能如意。
因為是臨時決定,秦月打算買樓上單獨的包廂位置,沒曾想已經滿了,掌櫃特意向她道歉,寧寧不愉地指使道:“問問有沒有人要讓出來。”
自小到大,沒有她讓別人的道理。
這時,樓上傳來了一些動靜,一個棕發藍眸的男子拾級而下,見到她們,莞爾一笑,行了個禮:“參見公主殿下。”
滿座皆驚。
還能是哪個公主?當朝就一位這個年歲的公主。掌櫃臉色一變,若這是公主,別說是一個房間,把他們整個酒樓清場都沒關係。
秦月終於無比後悔自己一時心軟答應出門,她皺起眉,突然注意到一陣視線在看自己,她回望過去,瞧見那位狄人男子正在打量自己。
她覺得有幾分眼熟,心下想了一想,終於記起來了,她是在去北狄做生意時見過這麽個人。
顧府。
大太太正笑盈盈地給她的長女秀姐兒整理衣裳, 後麵跟著一串年齡相仿的小姑娘,顧家家大業大,他家大老爺足有四個兄弟, 兄弟們又娶媳婦兒、下崽子, 因頂頭老太爺身子骨還硬朗,眾兄弟並未分家, 混住在一起, 家中不算小子, 也有十多個姑娘。
秀姐兒兩年前被選去做公主的伴讀,與公主私交甚篤,公主三五不時地前來造訪,她覺得多半有他們家孩子多的緣故。
她並不討厭小公主, 小公主驕矜卻不蠻橫,甚是愛撒嬌,是個天真爛漫又聰慧可愛的孩子。
招待得次數多了, 她對宴請公主頗有心得, 也不如一開始那樣戰戰兢兢。
隻是蹴鞠不像是吟詩、賞花,難免磕磕碰碰, 這就讓人有些擔心,於是她叮囑孩子們要禮讓公主,決不能讓公主受傷,誰都知道小公主是皇上的寶貝疙瘩。若非此事由公主私下交代秀姐兒,她都不欲操辦甚個蹴鞠賽,這些年京中的女孩子們愈發不像話,一個比一個不嫻靜,秀姐兒也是,尤其是打在禦書房跟著公主念書以後, 比男孩子還要調皮。
屋裏擠滿小孩子,她覺得自己都快喘不過氣,把孩子們都哄走了。
這才緩過一口氣來,撚佛珠道一聲“阿彌陀佛”祈禱今日一切順利,希望小公主乘興而來、乘興而歸。
時辰還早。
大太太飲一杯胎菊茶,與身邊的掌事閑聊道:“公主許久沒出麵,前些日子聽說病得都快死了,突然好了,竟然要來打球,也不知是個怎麽回事。”
掌事嬤嬤說:“小公主安好,對我們秀姐兒最好。”
大太太點頭讚同,皇宮之中的事,他們也不好過多揣測。那日宮中突然通知他們說公主病了,把秀姐兒送回來,他們問了以後,連秀姐兒也不知道發生何事,說昨日還見公主身體康健。一會兒活,一會兒死,倒叫她不由地想起小公主的親娘,那位亡故後被追封為皇後的女人,那女人活著的時候還是皇貴妃,也是毫無預兆地死了。
她曾經見過那位幾麵,可是個難得的美人,無怪乎把皇上迷得至今難忘,還愛屋及烏,對她留下的唯一的女兒的寵愛有加。
這時,有下人前來稟告,說是小公主的鑾駕快要到了。
大太太連忙起身,去前廳迎接。
她走得稍微慢了兩步,小公主已經下了馬車。
她的幼子正在那跟小公主說話,兩人有說有笑。大太太愣了一愣,卻顧不上問他,先上前同小公主打招呼,然後她才注意到小公主身旁跟著的宮女,更是失態。
這個女子身著青碧和藕色相間的宮服,眼角眉梢含笑地注視著小公主,她不似一般侍女那樣低眉順目,反而脊背筆挺,耳上一雙琉璃耳墜,晶瑩洌灩的光漾在她光潔秀美的臉頰。
像。太像了。
簡直就是當年她見過的那位“皇貴妃”。
大太太心下一驚,卻又想起先前京中的一些傳聞,道是皇上尋了數位麵容與皇後相似的女子,其中有一位還進了蘅蕪宮,隻不知是伺候皇上還是伺候小公主,也可能是兩者一起伺候。
但待女子轉過頭,五官似乎又沒那麽像。她記不清了,她的記憶裏那位做女官時太沉默,讓人瞧不清臉,後來做皇貴妃時又太張狂,但凡出行,必是玉裹金妝、美的耀目,而眼前這位跟在小公主身旁的女人卻像是一叢文竹,秀致清雅。
大太太掩住詫異之色,將公主及身旁服侍之人引進院子,不落禮數地招待。
她一時間也拿不穩這女人是誰,有幾分聖眷,不知該如何對待是好,但她笑眼瞧著起碼公主黏這女兒黏得很,一路上都要拉著手,縱是親母女也就這麽親密了。
秦月安步當車,寧寧一直緊握她的手,在宮裏都沒這麽親密,像是在顯擺什麽寶貝,手心都汗涔涔了也不肯放。
為了蹴鞠,她沒穿花裙子,穿的一身窄袖的勁裝,像是男孩子穿的衣服,梳了兩個結實的包包頭。
秦月並非沒注意到顧家的大太太按捺住驚惶地打量自己,她覺得有幾分好笑,怕是全然不怕。
還跟著個顧家的小兒子,一直想跟寧寧說話,寧寧愛答不理。秦月記得這個孩子,當年他出生時,蕭叡送了一份賀禮,還是由她準備的,她記得這個男孩子叫蘊和,轉眼也長得如此高大。
等在後院見到小姐妹,寧寧一頭紮入女兒堆中。
大太太瞪了一眼身旁才十一歲的小兒子:“國子監放假,你才回來就惦記著玩嗎?還不趕緊回院子念書。”今日女兒家們玩蹴鞠,她特意把家裏的男孩子都支應隔開,雖說公主年紀還小,但小心一些總沒有錯,沒想到這小子居然從學校跑回來。
顧蘊和又遙望了一眼寧寧,依依不舍地走了。
大太太臉都要燒起來了,抬頭見秦月在看自己,訕訕地道歉:“是我管教無方,打攪小公主了。”
“您……唉,倒是我失禮了,以前沒在公主身邊見過您,敢問您如何稱呼?”
秦月坦然地撒謊道:“在下‘妙清’,伺候公主的一介庶民罷了,大太太不必多禮。”
大太太更迷惑了,這名字聽著不像是奴婢,像是出家人的法號。
這事從頭到尾都透著一股邪門。
小公主看上去非常健康,連因為生過病的消瘦都沒有,臉頰飽滿,跟個蜜桃兒似的白裏透紅,踢起鞠球來腳下帶風,左看右看不知病在哪了。
在場的大人不敢問,小孩子卻是童言無忌的。
便有人去問小公主:“那個陪你來的女子是誰?公主身邊何時多了這個婢女?”但凡是個沒瞎的,都能瞧出他們倆長得像。
寧寧大大方方答道:“她不是婢女。”
秦月正在同這家的女眷寒暄,沒聽見那群女孩子的對話,是以沒能阻止她。
秀姐兒問:“那她是誰?”
寧寧眼珠子一轉,心裏想到娘親的叮囑,她不能直接暴露,不然娘親絕對會很生氣,但她特意與小姐妹串通了這場出門,她心裏早就有成算——若能拉攏到複哥兒與他一起搗鬼最好,若是不能,她就一個人幹。
寧寧肅色道:“她是我中意之人,我父皇也中意於她。你們切不可怠慢。”
寧寧這邊偷偷把娘親推到京城女子社交圈子中,渾若無事地繼續去玩,時不時地要娘親給她擦汗,吃點心也不肯自己吃,非要人喂,又黏人又貼心,甜的不成。秦月就沒這樣被女兒親近過,既覺得不習慣,有些受寵若驚,又覺得安慰,心想,果然日久見人心,相處久了,寧寧知道她的好了。
寧寧踢了一日的鞠球,在顧府簡單擦洗,換了身衣服,重新梳了個頭,美滋滋地回宮去了。
與顧府的人道別,上了馬車,寧寧盤算著,這會兒顧大太太一定在問秀姐兒,她沒讓秀姐兒他們把她的話瞞著,以顧大太太的交際廣泛,不多日,娘親的事一定會傳遍京城。不管怎樣,她要先把人亮出來再說。
娘親教她她是高興,可是娘親若是能直接留在她身邊,她更高興。
為什麽小孩子就得聽大人的,她偏要試試能不能把娘親留下來。
路過酒樓時,寧寧聞見一陣香味,又去拉娘親的袖子,撒嬌道:“娘親,你帶我在外麵吃飯好不好?反正來得及回宮的。我好想在這家酒樓吃飯,他們都說很好吃。”
秦月正要拒絕。
寧寧可憐巴巴地瞅住她,說:“爹從不準我在外麵吃飯,我一直被關在宮裏,我好可憐啊。”
秦月氣笑了:“你還可憐,那天底下沒有不可憐的小姑娘了。”
寧寧半真半假地說:“我就是可憐啊,我是公主又怎麽樣,明明我有娘親,在別的小孩子麵前卻不能叫你‘娘親’,爹爹也當我是個東西,說送給你就送給你。”
秦月瞬間敗下陣來。
寧寧心裏頗為得意,她發現了,該哭就哭,該鬧就鬧,聽話的小孩會被大人擺布,像她不聽話,她才總能如意。
因為是臨時決定,秦月打算買樓上單獨的包廂位置,沒曾想已經滿了,掌櫃特意向她道歉,寧寧不愉地指使道:“問問有沒有人要讓出來。”
自小到大,沒有她讓別人的道理。
這時,樓上傳來了一些動靜,一個棕發藍眸的男子拾級而下,見到她們,莞爾一笑,行了個禮:“參見公主殿下。”
滿座皆驚。
還能是哪個公主?當朝就一位這個年歲的公主。掌櫃臉色一變,若這是公主,別說是一個房間,把他們整個酒樓清場都沒關係。
秦月終於無比後悔自己一時心軟答應出門,她皺起眉,突然注意到一陣視線在看自己,她回望過去,瞧見那位狄人男子正在打量自己。
她覺得有幾分眼熟,心下想了一想,終於記起來了,她是在去北狄做生意時見過這麽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