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狂迷路於僻野山間,摸索半天,終於在黃昏時刻,來到了一座古廟前。這廟門楣上沒有匾,隻留有左邊殘破的半片薄木門。癡狂又渴又餓,便急跨過磨透了的門檻,尋進院內。院落不大,橫豎十來人寬,由半人高土矮牆圍起,院中隻一條碎石鋪就的小徑,小徑盡頭有一小亭,亭內隻容一尊泥塑。隻見那泥塑雖有風吹日曬過的殘破,仍清晰可辨其天庭飽滿,龍眉鳳目,昂首挺胸,目視東方,右手做護心狀,左手貼於背後。在泥塑前方有一粗岩鑿就的案台,一銅爐,正點著三隻殘香。
“連個祭品果盤都沒有,這是什麽破廟......”癡狂嘴裏抱怨著,心裏已經把逍遙詛咒了一萬遍。他垂頭喪氣地走出廟外,不經意碰碎了半片廟門。
癡狂發現在那廟不遠處,有一人家,背靠山,屋前一潭水,於是想向主人家討點水喝。他來到院前,才發現院牆隻到膝蓋,沒有院門,來到屋前,屋門緊閉,前窗又無燈光,便又失望地離開了。剛出那院子,見對麵小路上走來兩個人,他沒太在意,離得近了,發現那兩個人一直盯著他看,其中一人附在另外一人耳旁說了些什麽,癡狂來不及發作,上前道,“小哥,這附近可有酒家客棧?”年紀較輕的答道,“此處偏僻,並無客棧館驛。”另外一個年紀稍長的見癡狂麵生,風塵仆仆,又剛從潭邊院內出來,臉色由驚轉喜,便向癡狂邀約,“天色漸晚,如兄台不嫌棄,可到寒舍吃點酒水。”
癡狂求之不得,便隨此二人入到家內。那兩人原來是一對兄弟,父母早亡,靠賣力氣為生,今見癡狂便起了主意。兄弟倆不急忙活酒水,卻要對癡狂做起交易。
“我兄弟倆有一事相求,做成了也是功德一件,望兄台切勿推辭!”癡狂急等著飽餐一頓,催著他倆上飯,便一口答應了。
原來這村叫“無心居”,村口有一比幹廟,廟旁有一院落住著守廟老人。這老者白發蒼蒼,不管春夏秋冬,右手都掛著一匹白狐皮,左手輕輕撫著。見過這狐皮的,都傳說這白狐皮水火不侵,乃是神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幻想過獨占這件寶物,可是付諸行動的人都失敗了,不是老者有多厲害,而是無心居的人根本進不去那個院子,就像院子被施了法,有一堵無形的牆擋著。那倆兄弟正是看到癡狂可以進去院子,便起了歪主意,讓癡狂進到守廟人屋內偷出狐皮。怕癡狂不答應,便說不忍心比幹大人受風寒之苦,日灼之痛,欲將狐皮披在比幹大人肩上以禦風雨。
癡狂飽食之後,便要趁著夜色行動,臨行前,兄弟倆見癡狂隻顧飯菜,不喝酒,便硬要敬他一杯,為他壯行,嚇得癡狂奪門而出,往守廟人院落去了。隻聽兄弟倆在後頭喊著,“我倆宰了一頭羊靜候佳音!”
癡狂來到院前,便放輕腳步,躡手躡腳地往院內走去。可是,癡狂的心卻很不安,因為剛才從潭邊過來,總感覺那潭水像一隻眼盯著他。他被這種不安縛著,無法行偷盜之事,便回到潭邊看個仔細,隻見潭裏有一盤月亮,一張他的臉,再就是若有若無的繁星映在四處,再湊近點,倒是有一股熟悉的氣味,很香,有很淡的醇味,一時又無法想起。
他經過這番查看,心就踏實多了,便又摸到了屋前,偏窗沒有光,隻有正堂有光從門縫內透出,順著門縫看去,那白狐皮放置在幾案上,屋內並無椅子,也沒有人。
癡狂觀察良久,並未發現半點動靜,便輕推屋門,門隨即便開了,癡狂竄進去,往幾案迎去。這屋陳設簡單無比,隻一幾案,正麵土牆壁上有一幅畫。那畫裏有一座石頭小島,島上有一棵樹,遍落白裏透粉的花瓣雨,樹下一尊石佛,方圓臉盤,閉目合掌,盤膝而坐,佛像頭上安詳地伏著一隻白狐,那狐目光落處,是岸邊的另外一隻白狐,仰著頭,高舉雙爪,眯著眼睛去接花瓣,樹枝上紅線暗繞。
癡狂未見守廟老人,就取了那白狐皮便跑出了院落。那皮毛柔順光滑,不涼不暖,他拽緊白狐皮,生怕她滑出手去。剛路過比幹廟,他就尋思,何不直接披在比幹肩上?回去再回來,多麻煩。於是,就借著月光進了廟,給泥塑的肩上披上白狐皮。
可剛披完,這白狐皮就像是水滲進幹裂的土地裏一樣融進了泥塑胸前,透過泥塑右手與胸前的縫隙,可以看到一顆金光銀光迸射的心,還在跳動。原來這泥塑他有一顆跳動的心。癡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他不自覺地已經坐到了地上,目瞪口呆,回過神後,比幹泥塑又恢複到了之前,白狐皮沒有了,光也消失了,心也不見了。
癡狂逃出廟門,正在廟門口遇到了一位老者。這位老者劍眉大眼,闊鼻方臉,隻是頭發全白,他就這樣微笑著看著癡狂,笑道,“癡狂兄弟,還是原來模樣啊!”癡狂盯著看了許久,才認出老者,於是急上前去,一把抱住了他。
“連個祭品果盤都沒有,這是什麽破廟......”癡狂嘴裏抱怨著,心裏已經把逍遙詛咒了一萬遍。他垂頭喪氣地走出廟外,不經意碰碎了半片廟門。
癡狂發現在那廟不遠處,有一人家,背靠山,屋前一潭水,於是想向主人家討點水喝。他來到院前,才發現院牆隻到膝蓋,沒有院門,來到屋前,屋門緊閉,前窗又無燈光,便又失望地離開了。剛出那院子,見對麵小路上走來兩個人,他沒太在意,離得近了,發現那兩個人一直盯著他看,其中一人附在另外一人耳旁說了些什麽,癡狂來不及發作,上前道,“小哥,這附近可有酒家客棧?”年紀較輕的答道,“此處偏僻,並無客棧館驛。”另外一個年紀稍長的見癡狂麵生,風塵仆仆,又剛從潭邊院內出來,臉色由驚轉喜,便向癡狂邀約,“天色漸晚,如兄台不嫌棄,可到寒舍吃點酒水。”
癡狂求之不得,便隨此二人入到家內。那兩人原來是一對兄弟,父母早亡,靠賣力氣為生,今見癡狂便起了主意。兄弟倆不急忙活酒水,卻要對癡狂做起交易。
“我兄弟倆有一事相求,做成了也是功德一件,望兄台切勿推辭!”癡狂急等著飽餐一頓,催著他倆上飯,便一口答應了。
原來這村叫“無心居”,村口有一比幹廟,廟旁有一院落住著守廟老人。這老者白發蒼蒼,不管春夏秋冬,右手都掛著一匹白狐皮,左手輕輕撫著。見過這狐皮的,都傳說這白狐皮水火不侵,乃是神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幻想過獨占這件寶物,可是付諸行動的人都失敗了,不是老者有多厲害,而是無心居的人根本進不去那個院子,就像院子被施了法,有一堵無形的牆擋著。那倆兄弟正是看到癡狂可以進去院子,便起了歪主意,讓癡狂進到守廟人屋內偷出狐皮。怕癡狂不答應,便說不忍心比幹大人受風寒之苦,日灼之痛,欲將狐皮披在比幹大人肩上以禦風雨。
癡狂飽食之後,便要趁著夜色行動,臨行前,兄弟倆見癡狂隻顧飯菜,不喝酒,便硬要敬他一杯,為他壯行,嚇得癡狂奪門而出,往守廟人院落去了。隻聽兄弟倆在後頭喊著,“我倆宰了一頭羊靜候佳音!”
癡狂來到院前,便放輕腳步,躡手躡腳地往院內走去。可是,癡狂的心卻很不安,因為剛才從潭邊過來,總感覺那潭水像一隻眼盯著他。他被這種不安縛著,無法行偷盜之事,便回到潭邊看個仔細,隻見潭裏有一盤月亮,一張他的臉,再就是若有若無的繁星映在四處,再湊近點,倒是有一股熟悉的氣味,很香,有很淡的醇味,一時又無法想起。
他經過這番查看,心就踏實多了,便又摸到了屋前,偏窗沒有光,隻有正堂有光從門縫內透出,順著門縫看去,那白狐皮放置在幾案上,屋內並無椅子,也沒有人。
癡狂觀察良久,並未發現半點動靜,便輕推屋門,門隨即便開了,癡狂竄進去,往幾案迎去。這屋陳設簡單無比,隻一幾案,正麵土牆壁上有一幅畫。那畫裏有一座石頭小島,島上有一棵樹,遍落白裏透粉的花瓣雨,樹下一尊石佛,方圓臉盤,閉目合掌,盤膝而坐,佛像頭上安詳地伏著一隻白狐,那狐目光落處,是岸邊的另外一隻白狐,仰著頭,高舉雙爪,眯著眼睛去接花瓣,樹枝上紅線暗繞。
癡狂未見守廟老人,就取了那白狐皮便跑出了院落。那皮毛柔順光滑,不涼不暖,他拽緊白狐皮,生怕她滑出手去。剛路過比幹廟,他就尋思,何不直接披在比幹肩上?回去再回來,多麻煩。於是,就借著月光進了廟,給泥塑的肩上披上白狐皮。
可剛披完,這白狐皮就像是水滲進幹裂的土地裏一樣融進了泥塑胸前,透過泥塑右手與胸前的縫隙,可以看到一顆金光銀光迸射的心,還在跳動。原來這泥塑他有一顆跳動的心。癡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他不自覺地已經坐到了地上,目瞪口呆,回過神後,比幹泥塑又恢複到了之前,白狐皮沒有了,光也消失了,心也不見了。
癡狂逃出廟門,正在廟門口遇到了一位老者。這位老者劍眉大眼,闊鼻方臉,隻是頭發全白,他就這樣微笑著看著癡狂,笑道,“癡狂兄弟,還是原來模樣啊!”癡狂盯著看了許久,才認出老者,於是急上前去,一把抱住了他。